加入PolkaWorld 社區,共建Web 3.0!
本文轉載自華夏時報,記者:王永菲冉學東
在區塊鏈技術極客眼中,比特幣與以太坊分別對應著互聯網世界的Web 1.0 與Web 2.0,但是區塊鏈世界有著自身的發展體系,與互聯網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在互聯網世界中,區塊鏈技術只是推進互聯網發展眾多的新技術之一,而原生區塊鏈世界則使用區塊鏈技術在尋求一條完全不同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的世界。
第一代互聯網Web 1.0 到第二代互聯網Web 2.0 的變革,就是由專業人員織網到所有用戶參與織網的創新民主化的更迭。對比來看,比特幣(Web 1.0) 向以太坊(Web 2.0) 也是從專業人員打造的區塊鍊網絡,到以太坊的基礎上人人都可搭建創造新的項目。在Web 1.0 時代與Web 2.0 時代40 多年的發展基礎下,世界經歷了飛速發展。
目前互聯網已開始由Web 2.0 時代向Web 3.0 時代的演進。原生區塊鏈生態的周期更短,在10 年間完成了由比特幣向以太坊的演進,目前正向Web 3.0 邁進。
互聯網Web 3.0 與原生區塊鏈生態Web 3.0 究竟有何联系,又有何不同?
《華夏時報》記者採訪到Parity 亞洲負責人賈瑤琪博士,他作為區塊鍊和信息安全技術專家,曾入選福布斯2019 亞洲“30 位30 歲以下”精英榜,目前為Parity 亞洲區負責人,負責Parity亞洲團隊開發Substrate/Polkadot 的Web 3.0 生態。
Parity 科技是由區塊鏈領域先驅人物Gavin Wood(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波卡和Parity 科技創始人)團隊創建,為發展Web3.0 提供技術支持,而Web3 基金會更多通過資助的方式來發展區塊鍊網絡,推進Web3.0 的開發和落地應用。波卡就是由Parity 科技進行技術實現的。
Web3.0 時代雛形初現
《華夏時報》:互聯網Web3.0 與原生區塊鏈生態Web3.0 有什麼不同?
賈瑤琪: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以及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對Web 3.0 時代的提前到來功不可沒,比如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對所有互聯網用戶進行精確的用戶畫像,使用算法給用戶推薦定制化內容就是互聯網Web 3.0 的一個表現。而在原生區塊鏈生態中,更強調對於數據以及數據資產的控制權,實現用戶掌握的完全點對點的網絡。即便在比特幣與以太坊時代,已經實現了點對點的資產傳輸,但是在區塊鏈生態的3.0 時代,更注重的是用戶對於自身數據信息以及資產的完全的控制,不需要第三方的中心化的服務器作為媒介;溝通也是通過點對點的方式進行,而不是通過中心化的聊天工具。這需要更強大的去中心化的底層技術用來搭建更多的去中心化的服務器。
《華夏時報》:目前原生區塊鏈體系中最出圈也較為成熟的應用是去中心化金融嗎?
賈瑤琪:目前的區塊鏈體系還是局限在原來的範式中,開發者通過在以太坊等公鏈上搭建智能合約,因為許多開發者是通過被比特幣、以太坊等通證吸引後參與到區塊鏈的發展中來的。從這點來看,可以說區塊鏈結合金融吸引了較早的一批參與者,不管是點對點的轉賬還是藉貸相關的交易,都有非常強的金融屬性。
像是點對點的社交、存儲、隱私保護是下一個階段的應用場景,波卡開發的區塊鏈底層開發框架Substrate 也是為了更好地給開發者提供開發平台。不同於直接基於比特幣和以太坊去開發新的基礎設施,需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以及時間,在Substrate 上,只需要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個定制化的區塊鏈。目前來看,一個比較完善的落地場景出現,可能還需要大概兩三年的時間,波卡正在做的就是為Web3.0 時代搭建底層基礎設施。
《華夏時報》:有人可能認為區塊鏈不結合產業或者與普通人的生活結合,而是一個純技術發展,可能發展的道路會非常局限,您怎麼看?您認為Web3.0 時代最先落地的項目會是哪些?
賈瑤琪:在原生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結合的是搭建在區塊鏈上的原生應用,比如去中心化金融的發展有很好的受眾;但在傳統產業體系中,也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比如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發票系統、防偽溯源等,就是很好的落地場景。
區塊鏈Web3.0 的願景更多的是擴展區塊鏈中的原生應用。如果將新興的技術強行與傳統行業整合,有的時候可能會適得其反。區塊鏈本身的原生應用場景完全不同於互聯網的場景,都有各自的優勢。
過去20 年,互聯網或計算機技術的更迭中,最好的發展場景還是自身的原生應用。區塊鏈技術在傳統行業中是一顆螺絲釘,但是在原生區塊鏈生態中,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兩者的發展路線有很大的不同。
《華夏時報》:從目前來看,有人認為原生的區塊鏈系統,除了系統的開發者,普通人很難參與進去,就是一些應用場景也不夠友好和普及,炒作和投機似乎正在成為原生區塊鏈生態的主流?
賈瑤琪:現在原生區塊鏈生態就是一個生成泡沫和擠出泡沫的早期發展時期。類比於早期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時候,一個簡單的靜態頁面就能融資上千萬美元,但是沒有任何的落地產品。區塊鏈行業類似於其他高科技行業,風險與機遇並存。早期進入的風險很高,但是收益也是很大的。
早期Android 和iOS 剛出的時候,相對於互聯網行業,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應用開發是風險比較高的,因為沒有成功的先例和大型的公司,同時手機應用的基礎設施也不是特別完備。做手機應用的比如切水果和天氣預報等,雖然和現在的手機應用比,可能只是很簡單的應用,但是早期進入成功的話收益是極其高的,因為風險高,大多數開發者不願意入場。但是這也不是定律,一些最先做VR/AR 的企業就發展的不好,當時還沒有達到應用的經濟社會背景,應用場景還不成熟,但是等物聯網、硬件等發展起來,VR/AR可能會有更好的應用場景,還是取決於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目前中國做區塊鏈開發的目前還集中互聯網公司中,比如阿里巴巴與騰訊等,承受風險的能力比較高。
波卡為Web3.0 時代打造開源的底層區塊鍊網絡
《華夏時報》:波卡為成為下一代區塊鏈Web3.0 的基礎技術,正在做什麼努力?波卡(Polkadot) 、Substrate 以及Kusama 分別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賈瑤琪:Substrate 是一個面向開發者的底層區塊鏈開發框架,目前已經更新到第三版。無論是開發公有鏈系統,聯盟鏈還是做成私有鏈都是非常方便的;Kusama 是Polkadot 的先行網絡。 Polkadot 是一個底層跨鏈平台,可以為不同的區塊鏈提供共享安全和跨鏈功能。由於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發的區塊鏈系統可能會產生數據孤島或資產孤島,Polkadot 可以將不同的數據庫孤島之間鏈接起來,為區塊鏈Web3.0 實現萬鏈互聯的願景。
使用Substrate 開發的區塊鏈可以通過插槽接入到Polkadot 或者Kusama。插槽相當於一個門票,接入到Kusama 或Polkadot 的系統中,可以與區塊鏈中的其他系統溝通。 Kusama 目前已經接入了四個平行鏈,7 月20 日馬上接入第五個平行鏈,分別是做去中心化金融,智能合約和隱私計算等。未來Kusama 和Polkadot 會接入更多的平行鍊為這些系統提供跨鏈功能。
《華夏時報》:波卡如何賦能用戶?
賈瑤琪:對於波卡的用戶來說,資產、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都是要歸還用戶的。在原生區塊鏈生態起步階段,因為對未知風險的恐懼,可能阻礙了許多人參與到區塊鏈生態中來,比如當時比特幣只能用於轉賬而沒有其它的應用落地,對於人們了解區塊鏈形成了阻礙。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的出現,比如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中,區塊鏈發票系統、數字法庭等應用應運而生,人們也越來越了解區塊鏈。
波卡是在打造原生區塊鏈生態中的底層系統,面向Web3.0 的發展,讓更多的開發者與用戶也更深入的參與到區塊鏈Web3.0 的發展中來,降低人們對於未知風險的恐懼。通過Substrate,更多開發者可以開發更多有意義的Web3.0 區塊鏈系統。在此之上,波卡可以連接不同的區塊鏈系統,實現信息和資產的互聯,為Web3.0 打通不同的數據孤島。
《華夏時報》:波卡生態與以太坊生態、BSC 生態有什麼區別?
賈瑤琪:波卡是Layer0,為不同的Layer1 系統例如以太坊和BSC 提供跨鏈的平台,方便這些智能合約鏈更好的進行資產和數據交換。目前已經有多條基於Substrate 的智能合約區塊鏈,這些區塊鏈也會連接到波卡與其他區塊鏈進行互通。
以城市交通系統類比,波卡是交通樞紐,Substrate 是類似於開源的波音或者中鐵的基礎設施搭建平台,以太坊類似於快速列車,幣安智能鏈相當於高鐵等交通工具。
《華夏時報》:DeFi 在Web3.0 中扮演什麼角色?在Web3.0 時代會有什麼突破?
賈瑤琪:DeFi 涉及特別廣泛,比如去中心化的交易,借貸以及金融衍生品。目前一些DeFi 項目已經經過實踐並成功盈利,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原生落地場景。在傳統互聯網行業中,金融是後發展起來的,而區塊鏈因為較強的金融屬性,比特幣就是用來做點對點支付的,金融反而是率先發展起來的。早期的互聯網通過廣告賺錢,像是雅虎的門戶網站和Google 搜索引擎,區塊鏈產品的產品邏輯不同,DeFi 是已經被證明的適合原生區塊鏈發展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