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经典爱好者
|2019-11-15 9:30
以这篇万字长文作为开篇,希望更多朋友一起来交流!
凯文·凯利在他的《必然》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全球经济都在远离物质世界,向非实体的比特世界靠拢。同时,它也在远离所有权,向使用权靠拢;也在远离复制价值,向网络价值靠拢;同时奔向一个必定会到来的世界,那里持续不断发生着日益增多的重混。 我觉得这段话非常好,似乎是在朦胧中描绘着整个未来,而这描述也契合区块链本身的一些特性和发展经历,甚至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区块链。 第二届乌镇峰会刚刚落下帷幕,大会异常火爆,让人兴奋中带着对于行业的期待。回想起第一届的时候,和时戳资本的章昱昕在检票口一起堵刘慈欣合影,也是有趣的回忆。其实最近自己也思考了很多,这届峰会对我而言,也有着向业内大佬们学习、验证心中所想的目的。 下一阶段会发生什么?我们国家对于区块链的监管会是什么样的?DC/EP和Libra哪个更胜一筹?更远一些的未来,区块链会创造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吗? 乌镇的时候和橙皮书的李阳总聊了很多,他鼓励我把这些写下来,权当尝试一把。 对于行业会如何发展,应该说长期以来,我也一直是有所思考的,可能源于我早前在巴比特——被喻为行业的思考者、坚守者和布道者,深受长铗老师和段新星老师的影响吧。不过,在那天新闻联播之后,这方面的思考和验证的想法就更加迫不及待了。在这里,我就根据我对行业的一些粗浅看法、各个垂直方向的特点,以及目前各级政府、主流媒体的报道,以监管和发展的维度去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目前初步看来,从事联盟链的公司,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政策利好的同时,也成功的吸引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有意参与区块链的资本及其他公司的关注。当然,事实上,也为各家巨头公司再次正名。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看法一样,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利好的事。只有更多关注、更多人才涌入、更多创新,才有可能更好更快的推动产业发展。联盟链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享受这份高爆发的红利。当然,服务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也可能会是联盟链应用方向的主旋律,尤其是随着不久的将来央行可能推出的DC/EP。 事实上,即便是没有中央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正名和支持,联盟链在最近的几年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大家也陆续看到,一些大企业甚至国企也开始对外宣传他们在区块链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了,部分应用甚至早已产生了相当客观的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联盟链的普及、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许许多多困扰着我们很久的问题,也将逐步被解决,如:地产调控管理、养老金管理、供应链等等。我相信仅联盟链在未来所创造的市场价值起码就应该是“万亿”为单位的体量 ,想想真让人兴奋,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区块链时代到来后的全球新繁荣。 记得新闻联播那天晚上我特别兴奋,朋友圈发了一堆,其中也提到矿业应该会被松绑。没成想没几天,“虚拟货币挖矿被国家从淘汰产业中移除 ”的新闻就铺天盖地的来了,挺意外但也觉得很合理。正巧那个新闻发布后,火鸟财经华老师来问我对于这事的看法,我大概说了如下几点,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矿业作为区块链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共识基础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和战略价值,尤其是放眼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对于整个矿业而言,我猜测,政策上会适当开放、资金上会有注入,这些会助推矿业的规模化、合规化以及标准化,尤其是随着嘉楠耘智、比特大陆等头部企业的上市进程,矿业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未来,算力即权力、算力即权利; 在矿业发展机遇下,一些原来小众的周边配套产业,相信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矿池、矿机托管、维修等; 个别地区也可能会因为电力、政策等优势,发展出类似早些年贵州大数据中心一样的“算力”中心,参与未来的全球化算力竞争; 关于矿业,再多说一点:乌镇峰会的时候,听了嘉楠孔剑平总的演讲,让人激动万分,其中“硅基文明”一词仿佛让人有种超越时间、空间、文明、维度的舒适感,我记得长铗老师也曾说过这个词,看来前辈老师们在很多方面是有很多前瞻性共识的。后面我想了下,这种超乎寻常的舒适感,可能是来自于对于世界认知、对于区块链、对于底层逻辑的共识和认可?不管怎么说吧,非常期待那个“碳硅融合社会”的新时代。 行业内可以被称为卖水服务的话,还是有很多种:token fund、社区、钱包、媒体、中介服务等等,我觉得这部分服务发展机遇会大于风险,并且可能会迎来比较好的融资机遇、估值、资源、影响力等等方面,相较于目前的情况会有很大改善。关于这一点,鸵鸟区块链的陈乡长也基本是同样的看法。 当然,前提是,并没有踩过甚至踩着红线,毕竟拉清单也还是有理可循的。更合规、更主旋律也是必然的,不过机遇的背后也预示着各类新入场的挑战。很多卖水的朋友还是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次牛熊切换过程中,国家的神助攻直接导致以往的一些所谓经验,可能是不完全适用的,毕竟在绝对的资本和投入之下,现在的区块链行业巨头也还是非常渺小的。 想来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国家领导人讲完话后,虽然关于区块链的报道不停涌现,但公链和币却极少有人愿意提及。其实我想大家也习以为常了,毕竟即便是各类1CO、疯狂收割的项目,也是口头上说的技术有多牛,但就像我在乌镇《漫谈:矿币宝宝们的新机遇》演讲里说的,联盟链固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但如果真的说未来有可能改变全球金融、经济、政治格局的,可能还会是拥有全球化共识和技术优势的公链。 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在现行的国际环境下,既然短期无法形成乌托邦式的全球价值自由流通。那么未来,各个局部共识形成的、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资产之间,必然会有碰撞,近一点的就如同最近热炒的DC/EP和Libra之争。而这种碰撞最终的解决路径,也唯有将共识基础交给逻辑,交给算力,交给拥有全球化共识的底层。 如果再进一步阐述的话,区块链,尤其是公链,在现在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下,在没有实现乌托邦之前,它在争霸中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弯道超车这么简单。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种“升维打击”模式 ,我想大家都知道二维和三维的碾压关系,这个维度里如果谁落后,后果其实也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可能会有人说我说的太武断,毕竟币币交易怎么定性还不好说。但就我目前看到的情况来说,行业内多数的从业者所处的垂直领域,都是可控可查的。不考虑各类CX盘的话,真正需要纳入监管体系的除了1CO就只剩下交易流通了。而事实上我想大家也都能意识到,想把公链当做一个网站一样去监管,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就只剩下去监管交易所了。 首先,确实交易所应当接受强监管,不可能永远这样又是选手、又是裁判,长此以往也不利于行业发展。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再悲观一点,甚至可能未来的区块链行业压根不是现在的这种构成。说直白一些,未来有可能现在的这一批交易所不一定会存在,也尚不可知。 其次,当区块链更大范围被人们所认知,更多的人和资金涌入,甚至存在着国与国之间博弈的时候,必然需要像证券市场一样去监管数字加密资产的流通,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巨大的无序,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从更长久的全球化来看,头部的数字资产交易所,未来必然将逐步取代证券交易所的作用和地位,我想没有哪个主权国家会允许这类机构不在监管掌控之下的。 以上更多的是我对于未来从监管层面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的一些分析。但其实这还并不是我对于行业思考的主要内容,毕竟一个新的行业,甚至可能推动巨变、引领一个新时代的行业,产业发展才是更应该去关注的问题。 从我入行开始,其实业内出现了无数次的“主义之争”,公链 vs 联盟链、PoW vs PoS、安全 vs TPS,但在一而再再而三的看不到所谓的“杀手级应用”之后,我慢慢觉得这些争论越来越乏味。 一个被全球这么多人认可的产业,难道创造不出价值吗? 答案肯定不是。实际上,最近越来越多报道出来的应用,充分说明了圈子里大家期待的所谓“杀手级”应用,早就已经在无感知中跑了很久了。乌镇峰会上腾讯蔡弋戈说区块链发票已经开了超过1000万张, 不知道腾讯计算过没有这1000万张发票,到底变相创造了多少价值。但不去算也知道,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 所以现在我觉得已经不能说没有杀手级应用了,最多只能说暂时还没出现全球化共识的超大范围应用,当然这还不包括比特币。我想其实这才符合所有从业者对区块链的期待,还是看看能不能创造价值,拥有价值支撑的技术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发展和未来。 说了这么多的区块链,很多人其实也会说区块链是互联网3.0,也就是价值互联网。这个观点很有市场,被很多人所接受,全球范围也有很多人对此很狂热,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区块链项目。但是,我这里要说的,其实并不是强调价值互联网。我想说的就是被我们熟知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早前也有区块链从业者调侃的称为“古典互联网”。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现象没有,最近几年,各类互联网融资的新闻越来越少。这其实是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资本助力发展,进入行业的资金,尤其是进入一些创造力更强的创业公司的资金少了,背后的逻辑细思极恐。尤其对中国来说,这个现象是很危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个人来看,从改革开放后开始,中国的经济有着几个方面的支撑,不是从三驾马车这个角度,只是从行业来说,我认为有三个比较重要、比较有特色的支撑性的行业:房地产、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互联网。 更多的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我们先只说互联网。互联网最近20年的发展,让中国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电子商务、O2O、新零售、移动支付、云计算、5G等等,我们熟悉并享受着这个行业带来的红利。虽然有很多时候互联网的繁荣被诟病,只是模式创新缺少硬核创新,但这个行业确确实实让中国在很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试问,全球哪一个国家如同中国一般,依托互联网造就了“数以千万”的滴滴司机、快递小哥、送餐员这样的服务性岗位?怕只有中国发生过、发生着这样的奇迹。难道这不就是国家倡导的经济转型的实际案例和摸索吗? 说了这么多,也无非是想说明互联网的重要和贡献,但是,现在这个行业,已然可以明显感觉秋风瑟瑟了。 说完互联网的秋天,让我们再回到区块链。很多人把比特币定义为区块链1.0,而以太坊作为2017-2018年这轮牛市的起源,被一些人认为是区块链2.0的代表。先不讨论这一轮牛市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在“存在即合理”的基础上,让我们回望下这一轮的牛市,实际上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2.0所带来的绝对不只是1CO,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是,它带来的token通证可能更有价值和创造性。那么token通证到底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和创新呢?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最早是在听陈菜根线上AMA分享的,当时来说还是比较有冲击的。我们现行的公司制度、组织体系和股权体系,实际上也就是只有一百年的时间,而这是不是就是最终人类的各类组织构成、分工协作、利益分配的终极方式?恐怕是不确定的,那么,区块链2.0带来的其中一项就是这方面可能的改变。 很早以前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问题是“什么是公司”?最后结论是,实际上公司是一群人幻想出来的认知认同,说白了也就是一群人在现行的规则之下的一种共识。最近我又听了一段很精辟的分析,开始说的也是这个问题和观点,但是作者做了进一步的陈述,跟大家分享下。他说既然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事物、规则都是人群的幻想,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近现代越来越多的认知是相同的呢?作者分析下来陈述的观点是,有三点:一是货币的产生、二是国家的形成、三是宗教信仰。货币简单,所有人的共识都是钱能买到东西,这个认知一样;国家也不难解释,暴力机器作规则制定者,你按规矩办事,不服就揍你;宗教更容易理解,一群人拥有同一个精神支柱。 但是其实我想说的是,以上三点都是某种类型的共识,而现在我们正在开启第四项共识,那就是基于“逻辑共识”的共识。 所以,未来可能会演变成只要有人认可这个项目的社区,那么完全可以全球化的加入社区,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token桥连而产生新的组织形态。 在利益分配方面,token实际上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举例来说,一家公司,创始人和投资人投钱和精力,员工投时间和精力,但是前者拿到股权,而后者只能拿到薪资。如果发展好,那么实际上员工是被剥削的,因为薪资对于股权来说,价值太低。未来,这种利益分配方式可能会被改变:通过token股权和收益权并存的特性,可以进一步平衡付出、收益、风险之间关系; 综上,token通证给组织形态创新和价值利益体系重塑,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我想这个大家是非常好理解的,毕竟2017这波牛市的起源就是1CO,也就是公开募资。还是一样的原则,先不论好坏,只客观分析。回头看这个募资过程其实很有意思,我大致将其分为几个重要的特点:数字通证化、高效性、全球化、匿名性、泡沫化。看到了这几个部分不难发现,其实合理的扬长避短后,token通证将实际上带来产业极速募资,这必然将大大刺激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本身,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热衷去研究token通证经济、加密经济、甚至DeFi的原因吧。
Author :以太经典爱好者
This article reflects the opinions of PANews's columnist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stance of PANews. PANews does not assume legal responsibility. The article and opinions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Image Source :
以太经典爱好者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remo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