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除了美國大選,產業熱點莫過於「AI + Crypto」的敘事浪潮。
在《人類簡史》一書中,尤瓦爾·赫拉利提出了一個較為新穎的觀點:他認為歷史的形成更多由各種「巧合」事件推動,而不是後人事後諸葛亮般的分析及合理化歷史的「必然性」所造成。這個概念貫穿全書,赫拉利縱向審視了影響人類歷史的不可預測甚至近乎隨意的事件。
最近名為「GOAT」的迷因幣意外躥紅,似乎再次印證了赫拉利的觀點。 GOAT幣成名,全因X (前推特)社交平台上的一個半自主AI 智能體、社交號為@truth_terminal(直譯“真相終端”)的機器人堅持不懈發推推廣GOAT,直到該迷因幣幣價暴漲,而truth_terminal也一併闖入大眾視野。至此,AI 與Crypto成功擦出火花。
讀者們自然有所困惑:AI和Crypto到底有什麼交集?
要回答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並非易事,本文將圍繞三個面向對這個問題抽絲剝繭:
什麼是AI? AI如何興起?現階段的AI處於什麼發展階段?
Crypto的本質及其基礎架構:區塊鏈技術
AI + Crypto:去中心化AI(DeAI)的出現
「回到未來」的AI
現今大眾所熟知的AI概念,大多源自於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但圍繞著AI的討論,在學術界並非新鮮事。
在六十年代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AI已作為主角被搬上大銀幕:HAL 9000,一名在結尾處由於對人類宇航員產生了生命威脅而被強制關閉的AI。即使回到那個年代,AI已經不是新鮮事——學界普遍視圖靈測試為最早的人工智慧模型。
由於電腦科技遲緩的發展,AI在未來的幾十年經歷了停滯不前的低潮期,大眾的關注度也隨之減退,直到2022年OpenAI推出ChatGPT,讓人工智慧重獲新生。 AI得以走到今天這一步,離不開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尤其在機器學習演算法、深度神經網路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突破。這些進步,加上數據處理速度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大量數據集的可用性,使AI的能力達到了曾經被認為難以企及的複雜水平。而軟硬體功能的幾何升級也功不可沒,尤其是在GPU和TPU領域形成的突破,讓沉默已久的AI再次活躍於聚光燈下。
但隨著人們使用ChatGPT從事研究、腦力激盪到文案編輯等任務,新的擔憂隨之而來:如果OpenAI控制了大量的數據和知識,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如果一家私人公司便能擁有和控制如此大量的資料和知識,人類是不是危險了?
針對OpenAI的各種擔憂和指控從來沒有停過,就連伊隆·馬斯克這個曾經OpenAI起家時的創始主力成員,都多次公開批評OpenAI,劍指其為“開放”的反面,從數據收集到演算法和資料使用,都是不透明的黑箱操作。這也是中心化AI面臨的最大挑戰,業界稱為「黑箱難題」。
這引發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如何讓AI真正開源?而這正是Crypto,更精確地說是區塊鏈技術進入敘事的核心原因。
去中心化AI 崛起
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本質,得以讓AI的開源和透明化成為可能。
普遍認為,利用區塊鏈技術,AI可以透過利用多個關鍵技術真正實現開源和透明,具體如下:
去中心化儲存確保資料的完整性;
智能合約提供透明的模型存取和審計軌跡;
鏈上聯邦式學習允許在不共享原始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協同模型訓練;
分散式運算網路將AI的處理過程去中心化;
跨鏈橋和預言機引入即時、可靠的鏈外數據;
零知識證明等隱私保護方法確保敏感資訊的安全。
而「去中心化AI」一詞,是指在AI由開發到部署到各環節中,人人都可以貢獻其中,作為OpenAI這類封閉式及中心化平台的替代和反方。
但目前為止,關於去中心化AI的標準定義,仍缺乏產業共識。唯一的共識是,區塊鏈可以撐起DeAI的願景,而加密幣在代幣經濟學中起到關鍵作用(關於代幣經濟學及AI項目如何協同,將於未來幾期文章中進一步探討) 。
飄渺敘事?硬核創新?
介於AI和Crypto兩大產業都有高度泡沫化的嫌疑,提出這個問題再自然不過。
基於筆者在業界的觀察,相信2025將會是去中心化AI大放異彩的一年。
與許多過度炒作的區塊鏈項目或協議不同,去中心化AI能夠實現落地。這種創新與即時性相結合,使其對於區塊鏈老手和AI世界的堅定信仰者而言都充滿吸引力。
越來越多區塊鏈及AI人才都開始意識到去中心化AI重塑產業的潛力,興趣度及動能都正盛,必然令DeAI從小眾轉向主流及剛需,為未來數十年間可能誕生的硬核技術和創新拓寬道路。但當然,路途中不會只有一帆風順。
作者:OORT創辦人及執行長、哥倫比亞大學教授Max Li
原文刊登於《富比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