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 for everyone”“Let the people trade”是Robinhood曾发布过的口号。据Robinhood的创始人介绍,他们希望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股票投资中,并且能够通过股票市场,从富人手中分到财富的蛋糕。在其“金融普惠化”的口号下,Robinhood主要通过以下举措实现了迅速的扩张。
首先,Robinhood为其客户提供零佣金的交易服务。传统券商一般都要向客户收取一定额度的佣金,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可支配投资金额较少,佣金的收取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而Robinhood则在2014年便开创了零佣金的交易服务,完美契合普通投资者在有限金额下的投资需求。其次,Robinhood提供零碎的股票交易服务。以往股票交易的最小单位为一股,而在Robinhood上,投资者能以零点几股为单位购买股票。这不仅扩展了普通投资者的可投资标的,还为其提供了构造投资组合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最后,Robinhood的操作界面十分简洁友好。作为一家互联网券商,Robinhood舍弃了传统券商交易软件上的K线、均线、MACD等指标的显示,只留下了反映股票价格变化的折线。简洁直观的操作页面不仅对普通投资者十分友好,还吸引了众多新手投资者。
可见,Robinhood通过以上举措推进了其“金融普惠化”的口号,吸引了众多普通投资者。据统计,Robinhood的用户平均年龄仅为31岁。在美国股市散户化的市场中,Robinhood突破了机构投资者的重重包围,成为“劫富济贫”的“散户集中营”。
2021年6月,在Robinhood的发展如火如荼、预备上市之际,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对其开出了一张高达7000万美元的天价罚单。而在此前的2020年12月,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证券监管机构也对Robinhood提起了法律诉讼。Robinhood所面临的一系列指控无不把人们的关注焦点转向“金融普惠化”的背面——“投资游戏化”。Robinhood上的投资门槛之低、操作页面之简洁,使其提供的投资交易服务具有“游戏化”之嫌,模糊了交易操作与游戏之间的界限,罔顾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引导投资者购买更受欢迎、更复杂、风险更高的产品。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与纠纷,使Robinhood吃下了一张天价罚单。
根据FINRA的罚单,Robinhood主要面临以下指控。首先是全站宕机问题。2020年3月2日、3月3日与3月9日,Robinhood因技术问题持续宕机,无法进行任何交易,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而在用户协议中,Robinhood却明确表示,不对技术故障造成的损失负责。此举显然将投资者置于极度不利的地位中。其次是虚假的诱导信息。Robinhood并没有在投资者的账户余额、投资者能否利用保证金进行交易等问题上提供准确信息,导致了相关投资者超过700万美元的投资额损失。再次是对客户投诉信息的隐瞒。FINRA要求券商对客户的损失与投诉进行报告,而Robinhood则隐瞒了2018年至2020年之间上万件相关的客户投诉。最后是缺乏限制的期权交易。Robinhood为客户提供低门槛交易机会的同时,也提供了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其中则包括为数千名缺乏资格标准、账户处于危险情况的用户提供了高杠杆的期权交易资格。
在一系列的纷争之中,Robinhood选择在2021年“逆风上市”。上市首日破发,而在随后的五天内股价又一度飙升至85美元。根据Robinhood公布的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Robinhood在第二季度取得了显著增长,总净营收达4.86亿美元,高于预期的4.752亿美元。同时,Robinhood也在该季度实现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一切似乎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而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否就能放松警惕,继续相信Robinhood“劫富济贫”的口号呢?
作为双刃剑式的企业,Robinhood一方面确实降低了交易的门槛,而另一方面则对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置若罔闻。即使处于法律的监管之下,Robinhood在支付天价罚单之前,也已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见,在Robinhood新颖的运营模式下,相关机构对其监管也处于尝试、探索的阶段。因此,作为普通投资者,并不能轻易地把心放到肚子里,在面对新型的投资模式时,也需要作出谨慎的投资决策,保持基本的风险意识。
结合以往的办案经验,飒姐团队想说,金融投资与互联网的进一步结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市场的变动将会更为激烈。尤其在我国证券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背景之下,市场因素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市场上投资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投资者尝试新鲜事物未尝不可,但最好还是保持警惕,进行证券投资时选择实力雄厚、信用较好的券商平台,同时对所进行的投资操作保持独立的判断,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即使套路“层出不穷”,我们投资者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被割韭菜”。
如果您身边有对新科技、数字经济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转发给Ta。
获取详细资讯,请联络飒姐团队
【 sa.xiao@dentons.cn】
【 guangtong.gao@dentons.cn】
飒姐工作微信:【 xiaosalawyer】
飒姐工作电话:【 +86 171 8403 4530】
肖飒法律团队,一支以学术业务立身的法学硕博团队。垂直深耕于“金融+科技”行业,对创新业务有独特的研究优势和一线实务经验。
团队创始人肖飒女士,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委员、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首批北京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专业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硕实务导师、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导师、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委员。著有虚拟币规制畅销书《ICO黑洞》、合著学术书籍《网络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研究》等。在《证券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财新》《经济观察报》等发表过近百篇署名文章。
坚守法律,让金融人+科技人远离“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