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Friend.tech 是一個基於 Base 鏈的 Web3 社交 DApp,利用了 Twitter 的社交網絡和影響力,讓用戶可以直接與自己喜歡的 KOL 互動和溝通。同時採用了價格曲線的機制,讓用戶的Keys (以前叫share)具有投資和投機的價值,為被購買Keys 的用戶提供了一種被動收入的來源,從而實現了社交關係的代幣化和價值化。
1. 研究要點
1.1. 核心投資邏輯
Friend.tech 是一個基於 Base 鏈的去中心化社交媒體應用,讓用戶可以通過 ETH 購買和出售任意 Twitter 用戶的 Keys ,從而獲得更多的訪問權限和社交體驗。該項目利用了Twitter 的龐大用戶基數和影響力,結合了NFT、社交代幣和社交價值量化的創新理念,打造了一個具有高度互動性和激勵性的Web3 社交平台,它有望成為Web3 社交領域的領導者,吸引更多的用戶和KOL 加入,並推動Base 鏈的發展。它的核心投資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個方面:
創造了一個新的社交模式:讓用戶可以通過市場機制來評估和激勵自己和他人的社交影響力,從而提高了社交效率和質量。同時,它也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新的收入來源,讓用戶可以通過出售自己的 Keys 或者參與其他用戶 Keys 的交易來獲得收益。
低門檻和豐富激勵吸引用戶群體:Friend.tech採取了多種方式來吸引用戶,降低使用門檻,這是其取得早期增長的重要因素。它建立在Twitter 這個主流社交平台強大的用戶基礎之上,可以實現快速引流,平台選擇了最具話題影響力的KOL 作為切入點,採用了性價比高且針對性強的營銷方式,另外,平台的內置空投預期也足夠吸睛。再者,它通過邀請碼和積分等方式,促進了用戶之間的互動和傳播,形成了一個具有正反饋和自增長特徵的社交網絡。
上述方式綜合吸引了用戶群體的加入,是 Friend.tech 獲得早期發展動力的關鍵。激勵機制和低門檻降低用戶成本,營銷策略實現精準用戶獲客,兩者結合形成了核心競爭優勢。這也使得Friend.tech在社交代幣應用方面具有典型示範作用。
基於價格曲線實現個人影響力的定價和交易:Friend.tech 通過設定價格曲線的方式,使個人影響力得以進行股權化並進行交易。這一機制設計參考了 AMM 中的做法,即不需要大量交易就可以實現價格發現和波動。這種方式賦予了個人影響力確定的經濟價值。用戶的股價能夠在充分流動性的條件下,根據價格曲線進行自動發現和調整。即使是在交易量較少的情況下,個人股價也能夠得到合理反映。這種影響力定價和交易機制,是 Friend.tech 相較於傳統社交代幣的核心創新點。它為評估和交易個人影響力提供了可能,也為用戶帶來了新的社交和經濟形式。這一核心投資邏輯使得 Friend.tech 在技術構架和商業模式上都具備了差異化優勢。它吸引了用戶和資本的興趣,是項目取得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作為社交代幣領域的一項重要嘗試,其在影響力token化方面的探索價值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技術架構創新實現產品優勢:Friend.tech 在技術架構上進行了多點創新,實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勢。首先,它建立在 Layer 2 鏈上,實現了交易成本低廉且高效的特點。其次,它通過 PWA 技術(應用的漸進式訪問),可以繞過中心化應用商店,提升了用戶便利性。再者,內嵌錢包設計簡化了用戶的入門流程,降低了門檻。
在產品技術構架上取得這些突破和整合,是Friend.tech 相對其他社交代幣具備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它帶來了更好的用戶體驗,也為商業模式帶來了可能,這是Friend.tech獲得快速發展的技術基礎,也是其核心投資邏輯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估值
由於該項目尚未發行代幣,且該項目還處於早期階段,很多數據和參數還不穩定和準確。此外,項目還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和風險,可能會影響其未來的發展和價值。因此,目前無法對其進行準確的估值。
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些類似項目或平台的估值方法,如 BitClout、DeSo、Steemit 等,來進行初步的價值評估。一般來說,這些項目或平台的估值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1)用戶規模和活躍度:用戶是社交媒體應用的核心資產,用戶規模和活躍度越高,表明該應用越受歡迎和認可,也越能產生更多的社交價值和網絡效應。因此,用戶規模和活躍度是衡量社交媒體應用價值的重要指標。
2)協議收入和利潤:協議收入和利潤是衡量社交媒體應用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社交媒體應用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廣告收入、會員收入、版稅收入、增值服務收入等。平台收入和利潤越高,表明該應用越能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並從中獲取回報。
3)平台代幣或Keys 的市值:平台代幣或Keys 是社交媒體應用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們代表了用戶對該應用的信任和支持,也反映了該應用在市場上的需求和供給。因此,平台代幣或 Keys 的市值是衡量社交媒體應用價值的重要指標。
具體我們就不繼續計算了,我們只是提供一個粗略的估值參考思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查閱相關資料驗證。
1.3. 項目風險
該項目的項目風險主要體現在:缺乏隱私保護、產品體驗不佳、產品功能單一、金融化屬性過強、項目可信度低、“虛空交易”風險和用戶獲取優質內容的高門檻等幾個方面,詳見“7.項目風險”部分內容。
2. 項目概況
2.1. 項目基本信息
Friend.tech 從獲取應用就顯得非常簡潔,IOS 用戶在手機上打開官網並將其添加至主屏幕,而不需要依賴任何的第三方下載。用戶需要獲取邀請碼、綁定 Twitter 以及向 Base 網絡注入至少 0.01 ETH 方可進入應用。 Friend.tech 的功能本質上與微信群和 Telegram 群組無異,但有機地進入與退出群聊才是 Friend.tech 的核心。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加入某個群,通過支付底價獲取群 Keys 即可;如果要退出群,則可以出售自己所擁有的群 Keys 。隨著選擇該加入某個群的人數逐漸增長,群 Keys 總量的增長,每一群 Keys 的底價也會跟著增長,這意味著加入某個群除了社交需求外,還兼具投資的可能性。單純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加入某個群,是對於群與群主的投資,因此投機用戶往往會選擇在早期買入更多的認為有潛力的其他群或自己群的 Keys 。
2.2. 團隊情況
2.2.1. 整體情況
該項目的團隊目前還比較小規模,主要由 Racer 和 Shrimp 兩位聯合創始人組成,他們都是資深的 Web3 開發者和加密貨幣愛好者,擁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和社區影響力。該項目還有一些其他的開發者和運營者,但目前沒有公開他們的身份和背景。
2.2.2. 核心成員
Racer: Friend.tech 的創建者之一,他之前創建了TweetDAO,這是一個DAO 組織,通過持有其名為“TweetDAO Egg”的NFT 來授予對其Twitter賬戶的使用權。 Racer 還與 Shrimp 一起創建了 Stealcam,一個基於 Arbitrum 生態的圖片分享應用。 Racer 在 Twitter (@0xRacerAlt)上擁有超過 1.5 萬個粉絲,他的賬戶目前已設置保護,不讓查看。
Shrimp: Friend.tech 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他與 Racer 一起創建了 Stealcam,一個基於 Arbitrum 生態的圖片分享應用。 Shrimp 在 Twitter (@shrimppepe)上擁有超過 3.8 K個粉絲。
2.2.3. 團隊過往項目簡介
TweetDAO 和 Stealcam 在設計理念上有所共通,它們都是對去中心化社交的探索,因此可以視為 Friend.tech 的原型應用。
TweetDAO 成立於 2022 年 4 月,基於 DAO 的模式,創建者出售名為 Eggs 的 NFT,允許持有者每天通過 DAO 的 Twitter 賬戶發布一條推文,內容無限制。隨著 NFT 的銷售增加,NFT 的底價也會相應提升。目前,TweetDAO 的官方賬號已被註銷,網站信息相當有限。
在 TweetDAO 之後,Racer 與 shrimp於今年 3 月共同開發了 Stealcam。 Stealcam 是一款基於 Arbitrum 的圖片社交應用,用戶可以上傳圖片並將其轉化為 NFT,但圖片內容在被其他用戶支付費用(steal)並獲得解鎖權限(reveal)前,是無法查看的。 Stealcam 在沒有空投預期也沒有發token 的情況下,僅靠自然增長累積交易量就超過了313 ETH(約合50萬美金),並獲得了加密OG、藝術家、VC合夥人等的入駐和點贊。
Stealcam 的核心機制是,每一次 steal 都會在前一次 steal 價格的基礎上增長10%,並加上0.001ETH。每一次steal 所產生的收入會將上一個stealer 的購買成本全部返還,而兩次steal 產生的差價會在創作者、上一個stealer 和協議之間分配,其中創作者和上一個stealer 分別獲得45% ,10%分配給該協議。 Stealcam 的優勢是,它將人類的窺私慾、名人效應和所有者經濟模型巧妙地結合起來,讓一件作品的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獲得收益,並促進作品的價格發現。儘管 Stealcam 的官方賬戶已被註銷,但其網站仍在運行。
後期,開發者們決定將 Stealcam 的定位重塑,創建了名為 Friend.tech 的項目,Shrimp 和 Racer原本打算將該項目部署在 Arbitrum 上。但,可能是受到了 base 的熱度和優勢的影響,或者是因為 Stealcam 在上線後獲得了 base 核心開發者 Jesse Pollak 的高度評價,他們最終選擇了 base 作為他們的底層協議。
顯然,從 Racer 創建的社交產品過往歷史來看,這些項目都具有明顯的金融屬性,並採用了龐氏的驅動架構。
2.3.融資情況
Friend.tech 於 2021 年 8 月 19 日宣布已獲得加密風險投資公司 Paradigm 的種子輪融資。具體的融資金額和估值沒有公開,但據推測可能在數百萬美元左右。 Paradigm 是一家專注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的風險投資公司,其投資組合包括了 Uniswap、Compound、MakerDAO、Optimism 等知名項目,也是 Base 網絡的支持者。 Paradigm 的合夥人 Matt Huang 在推特上表示,他們對 Friend.tech 的團隊和願景感到興奮,並認為該項目是加密社交的重大進步。 Paradigm 的投資對 Friend.tech 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信心和資源支持。
2.4. 過往發展情況和路線圖
2.4.1. 過往發展情況
2.4.2. 發展計劃及路線圖
該項目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尚未公佈詳細的發展計劃和路線圖。但根據其官方網站和 Twitter 賬號的信息,我們可以推測該項目可能會在未來進行以下方面的工作:
▪發行平台代幣:該項目目前還沒有發行代幣,但已經進行了積分空投,預示著可能會在未來發行代幣。平台代幣可能會作為該項目的治理和激勵機制,讓用戶參與到平台的建設和決策中來。
▪支持更多的社交媒體平台:該項目目前只支持Twitter 用戶的Keys 交易,但可能會在未來支持更多的社交媒體平台,如Instagram、TikTok、YouTube 等,從而擴大其用戶群和市場規模。
▪優化用戶體驗和隱私保護:該項目目前還存在一些用戶體驗和隱私保護方面的問題,如 Bug 多、運行慢、缺乏隱私政策等。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用戶的信任和滿意度,因此該項目需要在未來優化其用戶體驗和隱私保護,提高其產品質量和安全性。
▪增加更多的社交功能和價值服務:該項目目前只提供了Keys 交易和私人聊天兩種基本功能,但可能會在未來增加更多的社交功能和價值服務,如群組聊天、內容分享、增值服務等,從而提高其社交價值和吸引力。
3. 項目分析
3.1. 項目原理
1) Friend.tech 的核心原理是將 Twitter 用戶的賬戶轉化為可交易的 Keys ,從而實現用戶影響力的代幣化和貨幣化。
Friend.tech 是基於將個人影響力代幣化和為社交互動創造市場的想法,旨在解決傳統社交媒體平台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信息超載、垃圾郵件、低質量內容和缺乏激勵。通過允許用戶買賣其他用戶的社交影響力 Keys ,Friend.tech 引入了一種新的機制來過濾噪音,獎勵優質內容,並在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調整激勵機制
同時, Friend.tech 還利用現有的Web 2.0社會身份來引導其用戶群。通過要求用戶綁定他們的 Twitter 賬戶來訪問這個平台,可以利用 Twitter 上龐大而活躍的加密社區,避免許多新社交平檯面臨的冷啟動問題。此外,通過使用 Base 作為其第二層解決方案,可以為用戶提供快速、廉價和可擴展的交易,而不會損害安全性或去中心化。
Friend.tech 本身並不是一個粉絲代幣平台,而是一個買賣社交影響力的平台。粉絲代幣通常是由名人或有影響力的人發行的,用來獎勵他們的忠實粉絲。 Friend.tech 的 Keys 是由平台自己發布的,任何人都可以買賣。每一股的價值是由市場需求和供給決定的,而不是由內容創作者自己的估值決定的,這為社會影響力創造了一個更有活力和競爭的市場,用戶可以推測其他用戶的未來潛力,並從他們的增長中受益。
2)該平台有四個主要組成部分:Keys 、傳播、費用和積分。
A.Keys 增長模型:
Keys 是代表用戶在平台上的所有權和訪問權的代幣。用戶可以購買其他用戶的 Keys ,與他們直接聊天,也可以將自己的 Keys 出售給其他用戶。每個 Keys 的價格由 Keys 的供應量決定,即每個用戶發行的 Keys 數量。價格公式為:
價格(ETH)=( Keys 總量^2)/ 16000
這意味著隨著 Keys 供應量的增加,每個 Keys 的價格也會增加。買賣 Keys 之間的價差創造了一個激勵機制,讓用戶可以低買高賣,並且為社交關係創造了一個市場。
下面是Keys定價模型表格,篇幅原因沒有展示完全:
B.傳播
Keys買賣存在價差。根據Keys定價模型表可知,例如,如果我們假設 Cobie 有 200 Keys 在流通,則每股價值 2.5 ETH(可購買)。但是,如果你想以 200 股的流通量賣出 Cobie Keys,你只能得到 2.47 ETH。
▪這裡的賣出價就是買入價減去你想賣出的數量(也就是第 199 股的買入價)。因此,賣方會因為差價而損失 0.03 ETH。
▪可以看出,當流通股數較少時,差價佔賣出價的百分比相對較大,因此如果你買入只有一兩股的人的Keys,然後立刻賣出,你可能會損失相當一部分的資金。
C.協議費用:
費用是平台從每筆交易中收取的費用。平台對每筆交易收取 10% 的費用,其中 5% 分配給擁有群 Keys 的持有者,剩下的 5% 歸於國庫收入。持有者是擁有其他用戶 Keys 的用戶,他們可以從每筆涉及他們 Keys 的交易中獲得分紅。國庫是平台用於其開發、運營和治理的資金。
D.積分激勵:
積分激勵是 Friend.tech 將 Twitter 用戶轉變為應用核心用戶的重要手段,利用潛在的 Token 空投預期,並配備實實在在看得到的積分以此來激勵用戶。平台在 6 個月的測試期間分發共計 1 億積分,每週五分發一次,根據用戶在平台上的活動和表現來分配積分,積分不會記錄在鏈上。積分創造了一個激勵機制,讓用戶在平台上保持活躍和參與,並且為用戶創造了未來獲得代幣的期待。
總結:Friend.tech 的定價模型是 price=S^2/16000,其中 S 是某個 KOL 的 Keys 總數,price 是 Keys 的價格。這個模型的主要風險有以下幾點:
價格泡沫和崩潰的風險:由於價格曲線的設定, Keys 的價格會隨著 S 的增加而指數增長,這可能導致價格過高和不合理,從而形成泡沫。如果市場出現恐慌或者利空,那麼價格可能會迅速下跌,從而導致崩潰。這種風險對於早期加入的用戶來說是有利的,因為他們可以獲得高額的收益,但對於後期加入的用戶來說是不利的,因為他們可能會遭受損失或者被套牢。
價格操縱和利用的風險:由於價格曲線的設定, Keys 的價格會隨著 S 的變化而敏感地變化,這可能導致價格容易被操縱或者利用。一些 KOL 或者其他用戶可能會通過炒作、欺騙、串通等手段來吸引更多的用戶購買他們的 Keys ,從而抬高價格,並在合適的時機拋售 Keys 或者退出平台,從而獲得高額的收益。這種行為可能會損害平台的信譽和公平性,也可能會導致其他用戶的損失和不滿。
價格反映不了真實價值的風險:由於價格曲線的設定, Keys 的價格只反映了 S 的數量,而不反映了 KOL 的真實價值和質量。一些 KOL 可能只是靠著自己的名氣或者粉絲數來吸引用戶購買他們的 Keys ,而不是真正地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內容或服務。這可能導致平台上出現一些低質量或者欺詐性的 KOL,也可能導致用戶對平台或社區的興趣和認同度下降。
3.2. 項目操作流程
Friend.tech 的操作流程相對簡單直接。該應用程序基於移動設備,用戶需要在手機上打開該網站並將其添加到主屏幕(iPhone 用戶需要 iOS 16.6)。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示例,說明用戶如何在 Friend.tech 上進行操作:
1) Alice 想要加入Friend.tech,她在手機瀏覽器上訪問了網站,並通過郵箱登錄,然後與她的Twitter 賬戶@Alice 關聯,並向地址中打入了0.01 ETH 以激活賬戶。她還填寫了 Bob 給她的邀請碼,從而獲得了完整的使用權。她同時也收到了三個邀請碼,她可以與其他人分享,並獲得積分獎勵。備註,用戶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取邀請碼:
▪從已經註冊的用戶那裡獲得;
▪從平台的官方推特賬號 @friend_tech 或者其他社交媒體渠道獲得;
▪參與平台的活動或者競賽獲得。
2) Alice 在 Friend.tech 上註冊後,她的 Twitter 賬戶 @Alice 就被生成為可交易的 Keys 。她最初擁有 100 份 Keys ,其中 10 份被鎖定在平台上,90 份可以自由出售或保留。她設置了自己 Keys 的初始價格為 0.01 ETH。
3) Alice 想要購買 Charlie 的 Keys ,她在平台上搜索了 Charlie 的 Twitter 賬戶 @Charlie,並發現他的 Keys 價格為 0.02 ETH。她決定購買 10 份 Keys ,於是她支付了 0.2 ETH + 10% 的費用,即 0.22 ETH。其中 0.01 ETH 歸協議所有,另外 0.01 ETH 歸 Charlie 所有。 Charlie 的 Keys 數量減少了 10 份,價格上升了一點。 Alice 的 Keys 數量不變,價格不變。
4) Alice 持有了 Charlie 的 Keys 後,她可以與 Charlie 進行私人聊天。她發送了三條信息給 Charlie,然後等待 Charlie 回复並重置上限。 Charlie 回復了 Alice,並給了 Alice 一個他的邀請碼。 Alice 使用了 Charlie 的邀請碼,並獲得了一些積分獎勵。
5) Alice 想要出售一些自己的 Keys ,以賺取一些利潤。她在平台上看到 David 想要購買她的 Keys ,他的出價是 0.015 ETH。她決定出售 20 份 Keys 給 David,於是她收到了 0.3 ETH - 5% 的費用,即 0.285 ETH。其中 0.015 ETH 歸協議所有。 Alice 的 Keys 數量減少了 20 份,價格下降了一點。 David 的 Keys 數量不變,價格不變。
3.3. 項目數據
3.3.1. 協議數據
根據CoinDesk 的報導,Friend.tech 自從8 月10 日啟動邀請制測試版以來,已經吸引了超過10 萬個用戶註冊,並且在過去24 小時內產生了超過100 萬美元的交易費用,創造了近70 萬美元的收入。
從數據上看,Friend.tech 的數據增長分成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Aug10-Aug12,第一波自然增長,這之後陷入了停滯,主要是邀請碼的稀缺性加上bald的RUG事件導致的base的信任危機;
第二階段是 Aug18 開始到 Aug22 ,這一波增長曲線變得非常陡峭,主要原因是邀請碼放開了,paradium的投資帶起市場情緒,在8月21日達到峰值。
我們可以通過 Dune Analytics 來查看和分析這些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該項目的用戶規模、市場活躍度、協議收入等指標。截至 2023 年 8 月 25 日,Friend.tech 的項目相關數據如下:
▪活躍地址數:115,960 個;
▪總交易量:43,720 ETH ;
▪總交易額:74,408,724 美金;
▪總交易筆數:2,190,360 筆;
▪協議費用總額:2161.26 ETH(約合 368 萬美元)。
從交易筆數來看,也是Aug21到達最高,之後逐步走低,現在穩定在200萬筆左右。
從Keys持有數據來看,8 月 25 日,Friend.tech「 Keys 」價格排行榜最新數據顯示,創始人Racer以2.91 ETH暫列第一,收益大概在 90 ETH。
3.3.2. 社媒數據
截至8月25日,Friend.tech在各大社交平台均取得了強勁的增長態勢。
▪截至8 月25 日,Friend.tech 官方賬號@Friend.tech 在Twitter 上擁有超過11 萬個粉絲,發布了超過300 條推文,獲得了超過1.5 萬次點贊和超過3.2 萬次轉發。
▪Friend.tech 創始人之一 Racer 的賬號 @0xRacerArt 在 Twitter 上擁有超過 1.5 萬個粉絲,但賬戶已設置保護,無法查看具體內容。
▪Friend.tech 創始人之一 Shrimp 的賬號 @shrimppepe 在 Twitter 上擁有超過 3.9 K個粉絲,發布了超過 700 條推文,獲得了超過 2.8 萬次點贊和超過 4.5 萬次轉發。
▪Friend.tech 相關的話題標籤 #friendtech 和 #friendtech Keys在 Twitter 上的熱度分別為第 7 和第 8 名,共有超過 2.1 萬條相關推文。
除Twitter外,Friend.tech已在包括Telegram、Discord在內的多家社交平台取得強勁勢頭。用戶討論高熱度體現了良好的口碑傳播效應。
4. 通證經濟模型分析
4.2.1. 代幣總量及分配情況
該項目目前還沒有發行代幣,但已經進行了積分空投,預示著可能會在未來發行代幣。該項目計劃在未來 6 個月的測試期間分發共計 1 億積分,每週五分發一次,積分記錄不上鍊。積分的分發會參考用戶每週四之前的活動情況,8 月 19 日 friedn tech 完成了首次積分空投,儘管尚不清楚積分的具體規則,但交易量應是最重要的指標。
積分在測試階段結束後會有特殊用途,但具體細節尚未公佈。社區推測認為,積分與空投有關,積分有望在未來兌換為平台代幣,但具體的兌換比例和時間尚未確定。平台代幣的總量和分配情況也尚未公佈,但可能會參考其他社交代幣平台的做法,如BitClout 和DeSo,將一部分代幣用於創始團隊、投資者、合作夥伴等的激勵和保留,另一部分代幣用於社區、生態、開發等的獎勵和支持。
4.2.2. 代幣價值捕獲
Friend.tech 的代幣價值捕獲機制也還沒有公開,因此只能根據一些假設和推測來分析。一種可能的機制是讓代幣作為平台的治理權和收益權的載體,讓代幣持有者可以參與平台的決策和管理,並從平台的收入中獲得分紅。另一種可能的機制是讓代幣作為平台的消費和激勵手段,讓用戶可以用代幣來購買和出售 Keys ,並從交易中獲得獎勵或折扣。無論哪種機制,都需要考慮代幣的需求和供給的平衡,以及代幣的流通性和穩定性。
4.2.3. 代幣核心需求方
1)Twitter 用戶:Twitter 用戶是Friend.tech 平台上被代幣化的對象,他們可以通過接受Friend.tech 的邀請,並與其分享一定比例的交易費,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影響力。 Twitter 用戶對代幣的需求可能來自於他們想要購買其他 Twitter 用戶的 Keys ,或者想要參與平台的治理和收益。
2)Keys 購買者: Keys 購買者是 Friend.tech 平台上的主要消費者,他們可以用 ETH 或代幣來購買 Twitter 用戶的 Keys ,並與他們私聊和分享收益。 Keys 購買者對代幣的需求可能來自於他們想要獲得更多的交易獎勵或折扣,或者想要參與平台的治理和收益。
3)Keys 出售者:Keys 出售者是 Friend.tech 平台上的主要供應者,他們可以用 ETH 或代幣來出售 Twitter 用戶的 Keys ,並提取收益或減少損失。 Keys 出售者對代幣的需求可能來自於他們想要換取其他資產,或者想要參與平台的治理和收益。
5. 行業空間及潛力
5.1. 賽道情況
5.1.1. 項目分類
Friend.tech 可以被分類為 SocialFi 的一個子類別,即創作者經濟。這個類別包括那些以創作者為核心,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內容創作、分發、貨幣化、版權保護等功能的社交應用和協議。這類項目有如下特點:
▪ 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和身份,不受中心化平台的控制和審查。
▪ 用戶可以通過代幣激勵機制來參與平台的建設和治理,享受平台的價值增長。
▪用戶可以通過代幣交易來表達對其他用戶的喜好和信任,形成更緊密的社交關係。
5.1.2. 市場規模
Socialfi 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取決於其能夠吸引和留住多少用戶,以及其能夠創造和分配多少價值,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數據和標準來衡量其規模和潛力。它的市場規模的估計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Web2 社交市場規模
根據 2022 年 We are social 的報告,全球移動用戶有 53.2 億,互聯網用戶 50 億,社交媒體活躍用戶 46.5 億,佔全球人口的 58.7%。其中Crypto 濃度高的應用像Telegram 全球用戶有5億,日活達到8000 萬;Discord 全球用戶3 億,1.5 億月活;Twitter 有超過13 億註冊用戶,月活躍用戶3.3 億,且在過去一年裡,全球與NFT 相關的推文超過3.32 億,是“居家辦公” 的17 倍。 GWI 的最新研究表明,全球互聯網用戶現在平均每天上網 6 小時 53 分鐘。 64% 的 Z 世代互聯網用戶每天會使用 Instagram 平台,其次為 WhatsApp(59%)和 Facebook(45%)。社交幾乎是每一個用戶的剛性需求,Web3 的曝光率(Presence)在 22 年逐漸提高,a16z 統計的這一年 Web3 用戶粗略有 3000萬 - 5000萬。
2)Web3 社交用戶需求
Web3 社交用戶需求是指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和應用所能滿足的用戶需求,它可以作為 socialfi 市場規模的驅動力和潛力。 Web3 社交用戶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戶數據確權和隱私保護、內容創作者收益公平和透明、社交資本可遷移性和互通性以及 Web3 社交技術發展等方面。
綜合以上數據,可以看出 Socialfi 的市場規模還很小,但是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以及用戶對於數據隱私和自由表達的需求和意識的提高,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有望成為未來社交媒體的主流趨勢。
5.2. Socialfi發展歷程
SocialFi 是指基於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思想的社交網絡和應用,它們旨在解決Web2 社交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用戶數據被平台壟斷、內容創作者收益不公、社交資本不可遷移等。 SocialFi 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SocialFi 1.0 和 SocialFi 2.0。
5.2.1. SocialFi 1.0
SocialFi 1.0 是指2022 年以前的啟蒙時期的Web3 社交項目,利用區塊鏈技術,這些項目形成了三大價值主張區別於中心化社交的三個特點,以解決傳統社交的問題,分別是:①數據所有權;②利益分配/激勵機制;③用戶授權(隱私/安全)。它們主要是以 Token 為驅動,實現了用戶和平台之間的價值共享和激勵機制,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用戶體驗不佳、產品設計差異化不足、社交圖譜依附於平台等。同時這階段的項目也分為了三個時期:
① 2017 年前後,大批區塊鏈 + 社交方向的項目批量湧現。代表性的項目有 Steem、Voice、ONO、QunQun、GSC、YeeCall、NRC、SwagChain、火信、TTC Protocol 等明星項目。
② 2020 年之後,DeFi 時代開啟,NFTFi、GameFi 相繼爆發,在開放式金融理念以及流動性挖礦方式的影響下,SocialFi 1.0 也開始了從「Social + Finance」到「Social + DeFi」的轉變。
③ 2021 年前後,更大範圍內的Web3 玩家加入新時代的浪潮中,更具有社交和娛樂屬性的應用類項目初出茅廬(尤其Axie 在2021 年的爆火也帶動了一部分對社交的關注)。以區塊鏈世界的變化速度而言,SocialFi 亦應有日異月殊之變。
5.2.1.1.SocialFi 1.0結構
從資本熱度上以及需求端的情況來看,SocialFi 1.0 的主流敘事和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
(1)基礎設施工具和中間件和協議類:
代表項目如:Mask Network, RSS3, 5Degrees, Mem Protocols, Likecoin, Snapshot, Lens Protocols, Collab Land, CyberConnect, Project Galaxy 等;
它們主要服務於開發者和平台,注重技術創新和護城河。這些項目都有各種文章進行不同程度的描述,在此不做詳情敘述,只說明幾個在當下看來比較有特點的項目:
▪POAP:最早先於 V 神的 SBT 敘事就提出了鏈上行為記憶的代表項目。它是一個NFT 鏈上憑證應用,記錄每個人的鏈上生活印記,每當用戶在線上和線下進行了相關的行為活動後,將有機會獲得一枚獨特設計的徽章作為認證,該徽章也將同時在鏈上成為可溯源、不可分割、不可篡改的數字收藏品。
▪Project Galaxy:它是一個鏈上行為資質,打開了 SocialFi 1.0 社交圖譜協議的新空間,引領了一波新熱點,後面做類似事情的項目層出不窮。
▪CyberConnect: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協議,社交模塊有 “關注按鈕” 和 “關注者列表” 功能,所有社交圖譜數據對外公開,但是所有權以及管理權在用戶自己手上。
▪ Lens Protocol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協議,在早期僅僅建立了社交聯繫,並且每項設計都需要高昂的 Gas 費。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未來是否需要一個比 The Graph 更進一步的中間件來處理鏈上社區關係的圖數據庫等問題,Lens Protocol 在步入 SocialFi 2.0 的階段給到了新的解決方案。
(2)去中心化內容社交流媒體(Media DApp)/NFT 訂閱等平台工具類。
這個類別主要是一些提供創作者經濟、IM 即時通訊和DID/聲譽等場景化和功能化的社交應用的平台,例如Bluesky, BitClout, BBS Network, Monaco Yacht, Subsocial, myMessage, ShowMe, Theta去中心化視頻, Audius 去中心化音頻, Joystream, Mirror, Cent, Yup, Matataki, SWAGG, Entre, Nafter, Mastodon 等。它們主要服務於用戶和創作者,注重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這些項目都有對各種文章進行不同程度的描述,在此不做詳情敘述,比較值得關注的敘事是:
去中心化內容社交流媒體包含運行在公共區塊鏈上的內容創作+ 媒體平台,不像傳統的完全獨立的中心化社交媒體平台,其數據服務器是由特定公司控制,我們常用的微信、微博、Instagram、Facebook、TikTok 等也是如此,數據並不真正屬於我們。相比之下,去中心化的該品類項目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運行節點、訪問後端、創建應用程序和管理 Feed 流;
Monaco Planet: Web3 領域的推特(內容挖礦),同時也是三箭入局的唯一國產項目(更加推波助瀾了當時的 SocialFi 1.0 的投資熱潮)。用戶能夠在 Monaco 上發送視頻、圖片以及文字等進行社交,並支持點贊、評論、轉發以及分享,NFT 展示和 Staking 等操作獲得平台原生代幣 MONA。 Monaco 在初期爆火的原因之一是發行的 Yacht NFT。只有購置了 Yacht NFT 的用戶才能獲得 Monaco 的率先體驗碼以及分享碼(深諳 Web3 的流量效應),Monaco Beta 版上線後引爆社區,平台准入邀請碼被炒到百余美金。然而,由於獲得代幣的算法過於簡單粗暴,無法長時間保持高品質內容,用戶只為獲得關注度致使社交內容過於單一,並且Token 價值捕獲弱,很快在人氣飆升的同時,不出意外的遭遇了口碑滑鐵盧。但是作為內容媒體平台,該項目為後續的 SocialFi 2.0 創作者經濟相關領域開創了一個先河。
(3)Social token代幣發行平台類:
SocialFi 1.0 的早期項目還多以代幣發行為主,即當時 SocialFi 的核心價值在於 Social Token。根據不同的 Token 類型分為 Personal Tokens、Community Tokens、Social Platform Tokens,各自均有代表性項目。社交代幣,由用戶發行的攜帶專有信息以及既定訪問權限的個人代幣,由組織發行的社區代幣(community token)為建立成員之間的聯繫而發行,治理平台代幣是組織的基礎。
▪個人代幣:個人代幣是由用戶發行的具有專屬信息和訪問權限的個人代幣,由代幣持有者可以享受早期粉絲群的福利,如優惠、優先參與、獲取商品、 NFT 等,也是用戶參與度和身份的標誌,早期創作者或者企業家會從中獲得經濟收入。一些有代表性的項目有:
1) RAC:由格萊美獎獲得者 DJ RAC (André Allen Anjos) 基於以太坊推出的粉絲代幣。
2) ROLL(Creator Token):Roll 是老牌社交代幣發行平台之一。在該平台發行模式下,Roll 將代表用戶創建 ERC-20 代幣,即為內容創作者發行個人社交代幣。
3) RALLY(Creator Token):個人可以在 RALLY 平台上發行自己的代幣。 RALLY本身是一種社交平台代幣,也是SocialFi中非常典型的一個項目,後面將詳細介紹。
▪社區代幣(社交平台代幣):社區代幣(社交平台代幣)是由組織發行的為了促進成員間聯繫而發行的社區代幣,治理平台代幣是組織的基石。由代幣持有者可以擁有所有個人代幣者的權益,外加 DAO 的治理權利和在生態中的影響力,以及出租資產或者提供服務的收入來源。一些有代表性的項目有 Karma DAO、Friends with Benefits、Forefront、Flamingo、DeepDAO 等。
▪鑄造分發平台幣:鑄造分發平台幣是社交平台的治理能力,來源於交易或平台銷毀機制的費用,以及平台上發行的社交代幣增長所帶來的財務收益。一些有代表性的項目有 Chilliz、Zora、CircleUBI、Fyooz 等。
從 FWB 和 RLY 的走勢圖來看,當年分別都有一些 ups & downs,Footprint Analytics 數據顯示,FWB 價格從 17.69 美元一路飆升至 190.69,增長 977%;10 月,再獲 a16z 投資。但是 FWB 和 RLY 等類似的項目均在 10 月以後趨於冷清,在 2022 年上半年更是一路打回原形表明了社交代幣還需要更多的價值捕獲和用戶體驗的優化。
5.2.1.2. SocialFi 1.0的問題和局限性
1)用戶過於單一,畫像不具有多樣性。 SocialFi 1.0 的項目更多的是在嘗試解決 Web3 社交已有的問題,還沒有太多交互層思維的考慮,尚未真真切切的讀懂用戶,也尚未考慮用戶畫像和族群。該階段用戶大體還是以賺錢為核心的薅羊毛用戶為主,其重 x to earn、重體驗,類似 DeFi 玩家的畫像,大家會活躍在 DAO 社區,重貢獻和參與 DAO 社區的治理。該階段缺少傳統的大批 Web2 用戶、那些注重產品質感和細節的、和注重產品利潤分配問題的用戶/玩家,以及無法吸引傳統平台上面的優秀創作者和社交媒體用戶的到來。
2)數據孤島,可組合性不足。 SocialFi 1.0 的項目通常都是基於自己的區塊鍊網絡或者側鍊網絡,創建了自己的社交圖譜協議和數據結構。這些項目都是將用戶的社交關係和數據綁定在自己的平台上,使得用戶難以在不同的平台之間遷移和互通他們的社交資本,例如關注者、好友、粉絲等。這樣就造成了用戶的鎖定效應和孤島效應,限制了用戶的選擇和價值。
3)價值捕獲模式待完善。 SocialFi 1.0 的Fi 目前體現方式還比較有限,不外乎一是為創作內容等待打賞,屬於把傳統的創作者經濟的利潤更大化的有利於創作者本身;二是Write to Earn,主打以內容為核心,但對算法機制有較高的要求。如果平台算法過於簡單粗暴,就會導致一些用戶為了拿到內容創作的激勵而開水帖,造水樓。粗暴的關注度算法和資產淨值算法讓整個首頁界面內容同質化嚴重。內容和社交的質量低下,如何激勵優質內容和審核社交媒體,完善代幣獎勵算法,優化價值捕獲模式亟待解決。
4)品設計差異化不足。 SocialFi 1.0 的項目通常都是模仿或者藉鑑 Web2 社交平台的產品設計和功能,例如 Steemit 和 Hive 類似於 Reddit,Voice 類似於 Medium,BitClout 類似於 Twitter 等。這些項目沒有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思想的優勢和創新性,而是沿用了Web2 社交平台的模式和邏輯,導致了產品設計的差異化不足和同質化嚴重,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競爭力。
5.2.2. SocialFi 2.0 進行時
2022年Socialfi 領域發生了很多新的轉變,隨著越來越多Web3 原生用戶和傳統玩家的入局,各大項目沿著上文的三大價值主張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重塑了SocialFi 1.0 的行業格局,同時也積極嘗試解決早期項目暴露的問題。經過 SocialFi 1.0 的起起落落和 2022 年的協議為王的一年,2023 年我們願把 Web3 社交項目興起時期稱為 SocialFi 2.0 時代。
5.2.2.1. 2022年三個重要發展
1)SBT 的提出
SBT 是靈魂綁定代幣,是與用戶錢包綁定的不可轉讓的代幣賬戶,可以作為用戶在 Web3 中的身份和信用體系,也是 DID/聲譽賽道的核心概念。 Carv 和 Dequest 是兩個利用 SBT 為遊戲玩家賦能的項目。
2)數據的價值
Web3 中數據通過確權、可激勵和可組合,實現了用戶隱私保護和價值創造,但也面臨著數據來源、形態和變現等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鏈上數據積累,未來的SocialFi 2.0 會存在更多潛在的場景,比如Web3 智能化的空投、IDO、DAO 的治理,但是短期內用戶的社交行為還是發生在Web2,基於這個矛盾,可能的場景是Web2 & 3 數據結合起來,做跨平台的社交數據(Social Data)的匯集,從而給Web3 的應用場景使用。
3)社交協議生態的崛起
Lens 等社交圖譜協議的蓬勃的發展部分解決了之前 SocailFi 1.0 暴露的兩大問題,實現了用戶數據確權和可組合型以及價值捕獲的正循環。用戶不需要再擔心因個別平台的算法和政策調整而失去內容、粉絲和收入,擁有自己的賬號數據並且享受帶來的各項收益,但也面臨著數據孤島和社交協議之爭的問題。
5.2.2.2. SocialFi 2.0 的內外循環雙結構
SocialFi 2.0 可以分為兩類項目:底層類/ToB 端的項目和應用類/ToC 端的項目。它們構成了 SocialFi 2.0 的內外循環雙結構。
1)底層類/ToB 端的項目:
底層類/ToB 端的項目是指提供數據層、協議層、隱私層等基礎設施和工具的項目,它們主要服務於開發者和平台,注重技術創新和護城河,投資策略更多是以SaaS類工具和平台類邏輯來投。代表性的項目有 Farcaster、Lens、XMTP、Satellite IM 等。
2)應用類/ToC 端的項目
應用類/ToC 端的項目是指提供創作者經濟、IM 即時通訊和DID/聲譽等場景化和功能化的項目,它們主要服務於用戶和創作者,注重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投資策略更多是以產品邏輯和用戶導向為主。代表性的項目有 Lenster、Phaver、Notifi、Dialect、Swapchat、Beoble 等。
5.2.2.3. SocialFi 2.0 的發展方向和機會
SocialFi 2.0 的發展方向和機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1)社交圖譜協議間的互通互用;2)精細化用戶行為數據的價值體現;3)更好的用戶體驗設計工具;4)更多的去中心化媒體內容平台;5)內容搜索服務器。
5.2.3. Friend.tech的出現
梳理整個 Socialfi 的發展歷程,我們才能準確的去給 Friend.tech 定位,以及知道它的出現是否符合整個 Socialfi 的發展規律。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發現,Friend.tech 屬於應用類/ToC 端的項目,可視為 SocialFi 發展到2.0 階段的代表,相比1.0 階段更專注場景落地,但仍存在用戶教育、產品打磨等問題。它為社交代幣在 Twitter 等平台上的實踐探索提供了樣本,也將推動 Web3 社交向產品化和商業化方向發展。它的出現可以說是 Web3 社交的一種創新和探索,也可以說是 Web3 社交的一種轉型和挑戰,其後續能否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實現增長,將對SocialFi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6. 初步價值評估
6.1. 核心問題
項目處在哪個經營週期?是成熟期,還是發展的早中期?
Friend.tech 目前還處在一個相對早期的階段,尚未公佈其白皮書、代幣經濟模型、治理機制等信息,也沒有進行代幣發行或者公募。該項目目前還只能通過手機訪問,並且需要使用邀請碼才能註冊。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也沒有與其他平台或者項目進行合作或者集成。因此,我們認為該項目處在發展的早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和潛力。
項目是否具備牢靠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來自哪裡?
- 創新性:Friend.tech 是第一個將Twitter 用戶代幣化並讓用戶可以私聊和分享收益的去中心化社交應用,它打破了傳統社交媒體的局限和規則,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新穎和有趣的社交方式。
- 用戶友好性:Friend.tech 項目提供了一個簡單易用、高效便捷、美觀舒適、安全可靠的用戶體驗,無需下載應用程序或支付高昂的Gas 費用,只需通過Coinbase 錢包或其他兼容錢包連接到Base 網絡,並存入至少0.01 ETH 即可註冊和使用。
- 市場契合度:Friend.tech 項目符合當前加密貨幣領域的市場需求和趨勢,它利用了區塊鏈技術來保護用戶的數據所有權和隱私權,實現內容的不可篡改和透明度,以及通過代幣激勵機制來促進用戶的參與和貢獻。它還吸引了許多非加密人士的興趣,讓他們加入鏈上,並為加密社交領域帶來了創新和活力。
項目在運營上的主要變量因素是什麼?這種因素是否容易量化和衡量?
▪ 加入平台並創建或購買代幣或 Keys 的用戶數量。這反映了平台及其代幣的需求和受歡迎程度。
▪ 平台從用戶交易中產生的費用金額。這反映了平台及其代幣的收入和盈利能力。
▪ 用戶在平台以及 X 上的參與度和活動水平。這反映了平台及其代幣上內容和社區的質量和價值。
這些變量可以通過使用諸如日活躍用戶(DAU)、月活躍用戶(MAU)、總交易量(TVL)、平均每用戶收入(ARPU)、留存率等指標來量化和衡量。
項目的管理和治理方式是什麼?
該項目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管理和治理方式,但可能會在未來通過平台代幣來實現去中心化的管理和治理。平台代幣持有者可以通過投票或提案來參與到平台的決策中,影響平台的發展方向和重要參數。該項目可能會參考其他社交代幣平台的做法,如BitClout 和DeSo,建立一個由代幣持有者、內容創作者、社區領袖、開發者等各方參與者組成的DAO 組織,來實現平台的自治和協作。
7. 項目風險
1)缺乏隱私保護:
Friend.tech 在註冊時要求用戶關聯 Google 或 Apple 帳戶,並鏈接 Twitter 帳戶。這種做法可能會侵犯用戶的隱私權,也可能會導致用戶的數據被濫用或洩露。目前,Friend.tech 還沒有明確的隱私政策和數據收集實踐的文件,也沒有說明如何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和交易記錄。
2)產品體驗不佳:
Friend.tech 的網站和應用程序都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和功能缺陷。例如,網站只有一個頁面,沒有提供關於項目的路線圖、創始人或白皮書等信息;應用程序經常出現延遲和崩潰的情況,只能用手機登錄,不能用電腦登錄(用一定方法可以);用戶需要創建一個新的錢包地址,並跨鏈到Base 網絡上,步驟比較繁瑣和麻煩。這些問題都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滿意度。
3)產品功能單一:
Friend.tech 目前除了買賣 Keys ,唯一的功能就是聊天。如果用戶不買別人的 Keys ,那麼這個應用就是個空殼,什麼都做不了。這對於想要嘗試的用戶來說是一種阻礙,如果能有一些免費的內容供用戶瀏覽,則用戶的活躍和參與度都會大大上升。此外,Friend.tech 也沒有提供培養粉絲和社區的渠道和機制,沒有真正的需求和關係網絡的沉澱,初始的新鮮感並不能決定用戶的留存和轉化,使得產品更像是一種金融化工具,而不是一種社交平台。
4)金融化屬性過強:
Friend.tech 的 Keys (以前叫share) 交易 bonding curve 設置得太過陡峭,導致 Keys 的價格很快就飆升到高位,對於後期加入的用戶來說是一種阻礙。這樣會使得單個 KOL 只能在平台上吸引小規模的粉絲,而且這些粉絲很可能是投機者而不是真正的粉絲。如果 Keys 的價格下跌或者 KOL 不履行對“股東”的承諾,那麼這些投機者很可能會拋售 Keys 或者退出平台。因此,過於強調“賺錢”在長期內可能是不可持續的。
5)項目可信度低:
Friend.tech 的發佈時機恰到好處,在行情低迷、市場缺乏有趣敘事的時候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和參與。然而,這也引發了一些人對於項目是否真正創新、是否有長期價值、是否會成為另一個“RUG”項目的疑問。目前,Friend.tech 還沒有展示出其真正的社交價值和創造力,也沒有提供出其未來發展方向和願景的清晰計劃。這些都增加了項目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6)虛空交易”風險:
Friend.tech的設計存在導致“虛空交易”的可能性。它通過價格曲線機制,嚴格限制了每個交易品的持有人規模,從而削弱了巨大的價格泡沫形成的可能。但是每個交易品本身又形成了一個小型的 Ponzi 局面,容易被少數人操縱。而Friend.tech又可以提供大量類似的交易品。這種高流動性但容易被操控的設計,可能導致一種全新的“虛空交易”形式。用戶之間進行大量交易活動,但真實的資金流動和價值轉移很少。如果缺乏足夠的監管和約束,這種新型交易機制也許會誘發一些看似繁榮但本質虛假的交易活動。這種“虛空交易”的可能性是Friend.tech需要警惕的風險之一。它需要建立必要的監管與約束機制,避免交易活動完全脫離實際的資產價值,從而成為新的道德風險。
7) 用戶獲取優質內容的高門檻:
Twitter 上的 KOL 分佈不均,以歐美為主,華語為輔。這可能導致平台上的內容和社區缺乏多樣性和包容性,也可能影響平台的擴展性和普及性。 Friend.tech在某種程度上將其社交功能變成了一種NFT 持有遊戲,用戶需要花費較多精力去篩選並持有優質的KOL“Keys”,以獲取更好的內容和社群體驗。這為用戶獲取優質內容設置了較高門檻,用戶需要觀察 Twitter 上哪些 KOL 影響力大、社群活躍,並預測哪些 KOL 有長期參與的決心。這需要用戶投入更多時間成本,進行深入研判。而每個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資源都非常有限,如果關注過多 KOL ,反而容易出現選擇偏差。用戶需要承擔較高的搜索成本和風險,來獲取真正優質的內容。
這種高門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 Friend.tech 產品自身的發展空間,無法吸引更多對區塊鏈不熟悉的普通用戶。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用戶獲取優質內容的門檻,將對平台的商業可持續性形成威脅。
8. 思考
傳統的社交產品成功並不僅僅依賴於 WRITE-to-Earn等金融激勵機制來吸引用戶,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也十分關鍵。類似Friend.tech這種重金融屬性的 X-to-Earn 社交模式,在短期內能夠刺激用戶活躍,但長期來看,過於依賴金融屬性而忽視內容體驗和社交屬性,其用戶黏性存在可疑。這一點與許多 GameFi 項目過於依賴 Play-to-Earn 模式類似,在初始激勵機制耗儘後,用戶參與意願大幅下降。但我們也可以從它身上看到一些機會和潛力:
1)探索NFT與社群價值實現聯動
Friend.tech的股權模式對社群規模擴展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這也啟發了NFT 與社群間可進行價值傳遞的可能性。如果PFP NFT或 NFT PASS卡直接作為社群 Keys 存在,那麼其背後所蘊含的社群文化屬性,可以通過 NFT 向非股東傳遞。而社群的實際價值,也會反過來影響 NFT 的價格,成為其底價的組成部分。這種 NFT 與社群之間的雙向價值聯動,既滿足了投資需求,也契合了實際社交需求。
因此,未來有機會探索將 Friend.tech 的股權模式與 NFT 收藏結合,實現社群價值的進一步放大,也為 NFT 提供穩定的價值支撐。這是 Friend.tech 的一個潛在的發展機會方向。
2)社交場景細分帶來質量社群用戶
Friend.tech 所針對的私密社群聊天場景,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這類場景下的用戶通常關係更加緊密,而非散亂的社交關係。類似 LaserCat 等社區已經證明了這種社交群體的需求是存在的。 Friend.tech可以在類似的用戶群中進行落地,相較於Twitter等公開平台,更容易獲得高質量和高黏性的核心用戶。與完備的 Discord 等工具相比,Friend.tech 的產品功效還較為單一。未來需要繼續優化群聊功能,提升用戶體驗與黏性。
總體而言,細分社交場景並提供差異化體驗,是 Friend.tech 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機會。目標核心社群的有效打磨可以帶來平台效應,這也將是其取得競爭力的關鍵路徑。
3)引領社交賽道發展,推動粉絲經濟場景化
Friend.tech的出現將可能帶動新一輪對社交賽道的關注和發展。其中,粉絲經濟是一個具有重要潛力的方向。粉絲經濟自帶了強大的用戶基礎和付費能力。 Friend.tech 開創的商業模式為其用戶增長提供了範例。未來可在直播、短視頻等場景進行探索,並設計適當的門檻進行付費轉換。同時,適當的免費內容可以降低用戶學習成本,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可以考慮讓 KOL 自己來決定 bonding curve 的形態,以匹配不同的內容質量和目標用戶,這樣可以增加 KOL 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也可以增加平台的多樣性和競爭力。同時簡化入口,面向傳統用戶,也是實現用戶規模擴大的必要條件。
如果能實現便捷的產品體驗、對創作者的有效激勵,以及大量傳統 KOL 的導入,有可能重新定義粉絲經濟,並成為 Web3 的代表性社交應用,創造真正的破圈應用。
4)拓展核心功能和生態,推動Web3社交進化
Friend.tech目前作為社交平台,其核心功能還比較單一。未來需要繼續完善基礎的社交功能,如個人資料編輯、外部網站鏈接等,提升用戶體驗。同時也可以藉鑑 Web2 社交平台的成功經驗,增加發帖、社區互動等功能,並加入DeFi等 token 經濟設計,實現價值分配。這也是其對 Web2 的超越之處。此外,通過與其他社交類項目的戰略合作,可以實現更快的功能迭代與生態完善。
總體來說,Friend.tech有著推動區塊鏈社交應用成熟和進化的重要機遇。關鍵是要從用戶出發,完善功能,豐富生態,最終成為Web3世界的領先社交平台。
9. 參考資料
https://twitter.com/friendtech Friend.tech 官方推特
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 Friend.tech 數據面板
https://www.coindesk.com/web3/2023/08/11/is-friendtech-a-friend-or-foe-a-dive-into-the-new-social-app-driving-millions -in-trading-volume/ Friend.tech 是朋友還是敵人?深入研究新的社交應用程序,推動數百萬的交易量
https://www.panewslab.com/zh/articledetails/5upll7es.html Arbitrum圖片社交應用Stealcam走紅:窺私慾與所有者經濟完美結合,加密OGs集體點贊
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news/44507?from=telegram
從Steemit到friend.tech,梳理SocialFi的7年演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