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sh Rosenblatt

編譯:Web3市場研究院

“錯誤的事實會導致錯誤的法律。”現在,加密貨幣需要更好的事實。

如果加密貨幣想要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共鳴,我們應該淡化那些威脅政府(打倒法定貨幣)和有錢人(打倒銀行)的事實和敘述。

同時,加密貨幣需要強調那些簡單、有價值、親近消費者的故事——這是一種技術,可以造福所有人,可以在不破壞個人權利的情況下增強社區。

在當前一眾Web3 dapp中,Web3忠誠度計劃就是最清晰的例子。

Web3忠誠度計劃的好處

相比傳統的忠誠度計劃,Web3忠誠度計劃有許多優勢,但有三點最可能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共鳴:所有權,控制權和互操作性。通過基於Web3構建的忠誠度計劃,用戶真正擁有他們的積分、等級狀態和與品牌相關的數字藏品——所有這些都以各種形式的“忠誠度代幣”出現,比如NFT。

用戶還有能力轉移、交易或出售他們的財產——取決於品牌的意願。因為推出忠誠度計劃的公司可以設置忠誠度代幣的轉移限制,比如發放的會員NFT可否可被交易轉移;他們也可以精細地控制他們的忠誠度計劃如何運作以及誰可以參與,包括設置可動態升級的NFT、申領資格,甚至可以設定可以申領代幣的錢包地址。

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Web3忠誠度代幣,尤其是NFT,不是證券,因為它們並不一定可以用來盈利。相反,它們是一種消費品。

Web3忠誠度計劃的另一個好處是,品牌可以基於忠誠度計劃平台與其它品牌進行交互。這意味著任何希望參與特定計劃的品牌都可以賺取或兌換忠誠度代幣。

這種互操作性的例子在今天已經存在,但受到Web2技術的限制,需要的協作是手動的,耗時的,並且是雙向的(這意味著A品牌必須與B品牌協商一筆交易,並進行及時且昂貴的系統整合才能協作)。

Web3忠誠度計劃使這些合作部分或完全無需許可,這取決於品牌的偏好。任何參與的品牌都可以與任何其他參與的品牌合作。擁有相似受眾並且產品非競爭的品牌可以相互推廣並利用對方的品牌價值- 幾乎不需要預先計劃的協調。例如,一家餐館可以為某個產品的黃金等級會員提供有限時間的折扣,用戶只需提供代表其黃金等級會員資格的NFT即可。

通過特洛伊木馬式實現採用

如果Web3忠誠度計劃成功,它們將在熟悉的環境中吸納新用戶,為整個加密行業帶來積極的結果。

首先,它們通過共享激勵提供了對加密資產和區塊鏈技術的低風險介紹- 沒有比提供真實生活利益(例如商店折扣)更快的方式讓日常用戶熟悉錢包。 Web3忠誠度計劃通過鼓勵人們在熟悉的環境中使用基於區塊鏈的產品,使人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這項技術。這一點已經在NFT行業得到驗證- 可以作為社交頭像和道具的NFT,已經被更廣泛的Web2用戶接受及使用。

其次,Web3忠誠度計劃在現實世界的背景下展示了區塊鏈技術的價值。這些計劃並不試圖革新世界,而是基於傳統計劃做了優化,即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才能實現的附加好處來增強它們。

良好敘述推動良好政策

忠誠度計劃在既定的法律和規定下運營,消費者保護和隱私標準則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對Web3忠誠度計劃的治理,有更少的未決問題和更少的需要新立法。

與其它加密貨幣用例(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不同,Web3忠誠度計劃並不威脅國家或傳統金融系統的權力。用忠誠度計劃對消費者造成金融損害的可能性非常小。這使它們在政治上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受到監管。 Web3忠誠度計劃也是支持商業發展的。他們為企業提供一種有價值的工具來進行競爭、協作和吸引客戶。

如果Web3忠誠度計劃的敘述得到廣泛接受,那麼日常用戶會對Web3技術產生歸屬感和忠誠感。當用戶意識到他們對忠誠度計劃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時,他們會更支持那些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加密政策。

而如果監管者和公眾能夠通過Web3忠誠度計劃的視角來看待加密貨幣,整個行業都將受益。

筆者有話說

近年來,我們不斷看到,不斷壯大的加密行業與各地政策之間的衝突不斷,尤其是涉及到金融行業的加密項目,更是不斷處於各政策的“打壓”之下。

是時候,該考慮行業的發展如何兼容政策,而不是一味地抵抗。兼容傳統,實現共贏,或許才是新生事物的發展之道。

本文僅僅闡述了一個行業通用案例以及創建加密項目的邏輯。目前看來,諸如Loyalty3、Kalder、Kanji、OpenLoyalty等Web3忠誠度項目已經被部分傳統行業接納及使用。

行業仍處於不斷探索的階段,在不斷的衝突與磨合之下,未來的加密行業或許將誕生更好的方式,滿足政策與自身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