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博文
主流大所,幾乎全部撤出了香港。
2024 年2 月29 日,香港證監會公開宣布,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申請期限正式結束。根據香港證監會的過渡安排,任何正在香港營運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如沒有在2024 年2 月29 日的期限或之前向證監會提交牌照申請,則必須在2024 年5 月31 日或之前結束其在香港的業務。
一時之間,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浪潮席捲,近30 家來自傳統金融和「加密原生」的機構紛至沓來,都試圖在香港這塊「虛擬資產友好」的土壤生根,成就一番新的天地。
然而,距離過渡安排期限僅剩一天,我們看到的是,曾經的主流頭部「加密貨幣大所」幾乎全部主動退出,OKX、Gate、Huobi,甚至謠傳與Binance 相關聯的HKVAEX 均撤回了申請,還留在香港的,只剩下Bybit 和以入股方式「買下OSL 牌照」的Bitget。
質疑聲四起。 「香港政府排斥『加密原生』大所」,「香港管的太嚴,本質是世界上加密最不友善」...曾經備受矚目的「新一代金融中心」,今天變成了一些人口中的笑話。
難道讓美國市場繼續獨大,就是世界所趨嗎?
港府堅定發展新一代Web 3.0 金融中心的信念,從未改變,也不需遭受質疑。市場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等待市場慢慢產生變化,看到合規、嚴格的發展,為產業帶來正向、持續的成果。
香港依然保持堅定的決心和極強的執行力
質疑香港是否想要打造虛擬資產友善環境的決心,從來沒有根據;現貨ETF 超出所有人預期的快速通過,就是最好的證明。
香港各機構方對ETF 通過的判斷,多集中在三季或下半年。正因如此,各方一直在循序漸進打磨營運流程、技術對接等問題;但港府卻出乎意料地在4 月份突然提速,使得各方不得不先將精力放在材料申報等工作上,原定的部署計劃突然全不適配。
結果顯而易見,數據不會說謊。
絕對體量不好看。 2.5 億美元的規模,遠不如美國約573 億美元的體量;但事實上,從相對佔比上看,2.5 億美元的比特幣現貨ETF佔香港ETF市場的0.5%,而573億美元則佔美國ETF 市場的0.67%,佔比不存在數量級上的差異。
對於香港虛擬資產現貨ETF,從流程、通路、技術都需要更多磨合,這需要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月;而整個虛擬市場需要的是更多時間,實現各個方面的融會貫通。
申請撤回的背後是嚴謹的投資人保護
港府快速通過ETF,目的是希望透過創新的模式,推動全球資本聚焦香港;並且,港府的目的很明確:貫通傳統金融與新興虛擬資產市場,才是香港市場未來的重要任務。
香港虛擬資產市場的監管原則是以風險為本;而「大陸系」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從許多角度來看,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例如資金方面,交易平台背後的資金從何而來?是否能在港府的管轄之內?一些Web 3.0 系統長期存在的問題也難以解決,例如幾乎每個平台都發行了平台Token,這些「通證」是否應該在管轄範圍以內?風險該如何管轄?
從「加密原生世界」進入香港市場的申請者,攜帶而來的是許多當前監管框架下仍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些關鍵問題面前,港府已經做出了最佳的「和解」選擇。申請者的一群「撤回潮」是溝通協商的結果,與強硬派的「駁回」和「清退」在原則上完全不同;相比之下,香港已為與這些「加密原生居民」的未來合作,留下了充分的空間與可能。
筆者認為,香港未來仍會和這些「加密原生居民」尋找更多的合作契機。香港不會甘願永遠被稱為美國金融的「附庸」,虛擬資產是難得的契機,是必須把握的機會。
美國對虛擬資產的態度遠比香港更差
由於香港金融多「依從」美國金融市場,投資人普遍將香港市場與美國進行各類對比,以此評斷香港虛擬資產市場的優劣。但從根本上講,美國政府依然把虛擬資產視為政治上的工具之一,這種不確定性的毀滅影響,遠比香港的嚴苛來的恐怖。
舉幾個例子便可看出美國監管的無常。 2024 年5 月24 日,美國SEC 突然批准了所有以太坊現貨ETF 的19b-4s 文件,給懸而未決的以太坊現貨ETF 交易打開了綠燈。先前,各方機構完全沒有預料到以太坊現貨ETF 能夠取得進度上的突破,在Consensus 2024 大會上,方舟資本CEO Cathie Wood 便坦言:「我們原本以為它不會被批准,絕對不會被批准。按照常規流程,如果它被批准,我們會收到SEC 的詢問。
美國SEC 風向突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無法否認,這種改變從根本上可能就是為了今年大選的結果而演出的一場政治作秀。
拜登的競爭對手,美國前總統川普已經明確表示接受加密貨幣形式的總統競選捐款,「拜登對加密貨幣的理解不足」也成為其攻擊的重點之一,暗示加密貨幣將成為選舉爭論的一個焦點。財新網同步進行了相關報道,美國大選年「加密貨幣群體」已經成為了政治籌碼,拜登為阻擋川普贏得這一群體,或對於加密貨幣的態度大幅轉變。
結果也確實如此,像玩笑一樣,SEC 光速批准了以太坊現貨ETF 的關鍵步驟;如果拖到大選以後,是不是SEC 能再來一次風口轉向,把以太坊現貨ETF 的後續步驟直接否決?
虛擬資產市場發展到今天,依然是美國當局玩弄權術的遊戲手段;相對而言,香港市場的監管框架即使再「嚴苛」,再「無利可圖」,也是建立在明確規則之上的穩定狀態。虛擬資產產業十多年發展至今,早已進入了增量的瓶頸,指望再從「加密原生」群體上繞道超車也幾乎沒有可能。香港的期望是國際一流機構能夠認可這片土地,能夠從傳統金融的角度帶來更多創新上的變化,這必然一個仍然需要從更多方面,耕耘多年的歷程。
香港是Web3.0 發展最好的沙盒之一
就在昨天5 月30 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純受邀前往香港立法會,就相關問題與立法會議員進行了交流。
在交流會上,陳純表示:「以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互聯網或行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快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新經濟方式,稱為『數位經濟』。
「基於香港的技術設施和獨特優勢,Web 3.0 發展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主,推動應用創新探索,例如將傳統金融、實物資產數位化,發展以現實資產代幣化為核心的數位資產業務,提高資產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透明度,使香港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佔據數位金融中心地位。
「Web 3.0 不是簡單的'虛擬貨幣',而是要研究怎麼樣促進實體經濟,香港有很好的優勢,法律法規完善。市面上的虛擬貨幣發展是'一路狂奔',但香港是一個『大沙盒’,要考慮風險、要有清晰的邊界進行管理,當有負面事件發生時可找到原因。大作用。
來自中國大陸專業人士的觀點和言論,很長時間內一直被「圈內人」所不齒;但這次中國工程院院士帶上發聲,實際上已經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大陸對香港的定位和看法:香港是一塊謹慎的試驗田,控制風險是第一位,方向上,如何由傳統完成向Web3.0 的過渡轉型才是重點的課題。
沒人能定論這樣的策略是否正確;但顯然在香港基礎設施仍不完備的大前提下,對比美國市場的野蠻生長,香港無疑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假以時日,當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從現實世界資產的角度成功切入,多樣化全新的資產類別將會成為香港市場最好的支撐,也才是香港立吳的根本,也是香港挑戰美國的利器。
至少,現在還遠遠沒到放棄香港市場的時候;開局不好,為什麼一定最後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