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9年蒂姆·伯納斯·李發明萬維網(WWW)以來,世界已經被這種結合了計算機、數據網絡和超文本的技術所徹底改變。  

萬維網發展的第一次迭代——Web 1.0是一個“只讀”網絡,使用戶能夠搜索和消費信息。第二次迭代,雖然曾被許多人認為只是“一時的潮流”,但它蓬勃發展,將互聯網的普及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Web 2.0作為一個“讀寫”網絡,擴展了其功能,突出了用戶生成內容、可用性以及對於終端用戶的互操作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已經厭倦了大公司對數據的剝削利用,希望重新獲得對其數據和內容的控制權。 Web 3.0應運而生——圍繞去中心化和代幣經濟的語義化的“讀-寫-擁有”網絡。用戶可以通過在區塊鍊網絡上賺錢而成為參與者和股東,而不是以放棄個人數據換取免費服務。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可以影響網絡的決策。

Web 2.0社交的興衰

競爭孕育出創新 

讓我們現實一點。我們所有人都還在使用或曾經使用過Facebook。競爭激烈的社交市場孕育了創新。我們已經從MySpace(一個以樂隊頁面和可自定義的個人資料而聞名的網站)轉移到Facebook(一個提供文本和圖片信息流的地方);再到YouTube和Instagram(即時點對點音頻和視頻分享的平台)。我們見證了科技巨頭不斷的技術進步和創新,以及主流平台因未能跟上而被淘汰的情況。

用數據交換免費服務 

在Web 2.0中,社交媒體平台為終端用戶提供免費服務,換取他們的個人數據。有句話叫做,“如果你沒為產品付費,那你就是產品本身”。根據Clario的數據,主流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從用戶那裡收集了高達79.5%的個人數據[1],包括但不限於姓名、地址,直至愛好和興趣。讓我們以Facebook(最近改名為Meta)為例。 Facebook擁有超過28.9億月度活躍用戶,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2]。有了這麼大的用戶基礎,Facebook 98%的收入是通過廣告產生的這一點,也就不奇怪了。由於這些平台擁有並將數據存儲在一個地方,他們可以通過將用戶數據出售給第三方用於營銷目的來有效管理和盈利。至於Facebook想把用戶數據賣給誰,以及這些數據購買者如何使用購買的數據,終端用戶則完全沒有控制權。


圖:活躍用戶數量(單位:百萬)

專制化的控制和宣傳 

儘管Facebook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整體上的成功,但隨著社交領域對隱私的敏感度越來越高,將個人數據用於廣告定位和運營的做法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在2010年代,一個數據洩露事件曾使5.3億多用戶面臨嚴重的安全風險。個人信息被英國諮詢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收集用於政治操縱。這些數據為2016年特德·克魯茲和唐納德·特朗普的總統競選提供了分析幫助,並被用於英國脫歐公投的宣傳。有人甚至說,這些刻意調整過的宣傳為英國脫歐鋪平了道路。

Web 3.0是“靈丹妙藥”嗎?

數據所有權和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指將控制權和決策權從一個中心化的實體轉移到一個分佈式網絡。這是通過引入一個無信任的環境來實現的,在這個環境中,數據通過共識來驗證,並在網絡的每個成員之間共享,因此沒有一個成員有能力對彼此施加權力或控制。有人可能會問,這是否意味著我的個人數據對互聯網上的所有人開放?恰恰相反。用戶不需要在Web 3.0上透露他們的真實身份(如姓名、地址、銀行賬戶等),這使得第三方很難使用cookies來跟踪用戶的網絡瀏覽行為。

這種去中心化的概念並不新鮮;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經出現了許多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


圖:市場上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概覽

言論自由和抵制審查 

在傳統的社交媒體中,企業實體控制著主要媒體的內容,根據他們的規定和標準壓制自由言論並引入審查機制。臭名昭著的例子包括:推特關閉了當時美國總統的賬戶;Facebook在2021年初暫時禁止用戶分享澳大利亞媒體;中國媒體禁止用戶發布有關領導人的帖子;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裡,平台由社區本身製定的規則來管理,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實體有權決定特定內容合適與否。如果網絡達成共識,就會採取行動。

面臨的挑戰 

Web 3.0似乎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但世界是否已經為Web 3.0社交做好準備?以下是在Web 3.0接管世界之前尚需解決的幾點問題。  

● Web 3.0的基礎設施。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浪漫化Web 3.0,並探索其在所有行業的潛在應用,從金融技術到遊戲,當然也包括社交。真正的數字所有權、去除中間商、無信任等概念非常有吸引力。但是,這項技術現在準備好大規模應用了嗎?現在的Web 3.0不過是一個嬰兒,類似於電子郵件的概念剛剛出現時的Web 2.0。當涉及到交易處理量時,我們需要更多的可擴展性、簡化錢包管理的用戶體驗、允許區塊鏈之間輕鬆的橋接和組合,以及免信任的數據傳輸(不僅僅限於價格餵送) 。  

● 用戶獲取。為了使去中心化發揮作用,一個網絡需要大量的用戶來達成統計學上無偏見的共識。像所有其他的新平台一樣,用戶的獲取和留存仍然是首要的優先事項。只有當用戶的同齡人、家人或同事已經在這些平台上進行社交活動時,他們才有動力去探索這些新的社交平台。用戶創建社交賬戶並建立起自己的關係網需要時間和精力,所以打造一個簡單和無縫的入門旅程是至關重要的。

● 科普和知識障礙。雖然區塊鍊和去中心化不是火箭科學,但需要一個完整的對安全問題的科普和理解過程,這對創造者和用戶都很重要。不太懂技術的用戶可能會排斥這種技術的整個意識形態。為了實現廣泛普及,科普工作必不可少。

● 可擴展性。社交互動應該是即時和頻繁的。區塊鏈技術是否有足夠的可擴展性來支持這種操作,以提供與Web 2.0社交平台相當的質量?  

● 合法性。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面臨著監管和法律的不確定性,因為它們不受任何預先設定或明確的書面規則的“管轄”。決策是通過共識做出的,不同平台的懲罰措施也不同。平台如何確保道德和正義得到維護,並確保他們的共識不會引起法律責任?

感謝您閱讀到最後,如果您對Web 3.0社交有任何想法,歡迎與我們交流。

參考鏈接:

[1] https://clario.co/blog/which-company-uses-most-data/

[2]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2014/global-social-networks-ranked-by-number-of-users/

[3]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18701/largest-source-of-revenue-of-leading-tech-compan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