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對加密行業的關注已經蔓延到DeFi領域。

7月20日,加密金融服務平台BlockFi的CEO Zac Prince發推證實,BlockFi收到了來自新澤西州證券管理局的停止令,要求其停止提供新的計息賬戶。

停止令中稱,BlockFi以加密貨幣計息賬戶(BIA)的形式出售未經註冊的證券,為其貸款業務和自營交易提供資金。作為交換,BIA用戶能獲得可觀的加密貨幣利息,但是因為這種金融服務不受SIPC(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和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保護,存在較大風險。截止2021年3月31日,BlockFi通過出售未經註冊的證券已經持有147億美元資產。

隨後,包括阿拉巴馬州、德克薩斯州、佛蒙特州在內的多個州對BlockFi計息賬戶發出警告,稱其違反了《證券法》。

01,DeFi被監管

BlockFi計息賬戶的合規性話題拉開了DeFi監管的序幕:監管機構陸續發布對DeFi的監管聲明,DeFi項目和加密貨幣平台則對產品和服務做出調整,從而盡可能滿足監管要求。

美國證監會主席Gary Gensler在和美國律師協會的對話中表示,無論是股權代幣、價值獲得證券支撐的穩定價值代幣,還是其他為底層證券提供綜合敞口的虛擬產品,無論在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平台上,都必須在《證券法》範圍內運行。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民主黨成員Berkovitz在本月透露CFTC的各個部門正在考察DeFi,並表示“如果他們鑽了漏洞,可能就需要立法來彌補。”

顯然,加密貨幣行業內極為普遍的加密貨幣質押生息、借貸、衍生品等業務場景已經引起包括證監會(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美聯儲(FED)、貨幣監理署(OCC)在內的監管機構的警覺,監管機構已經在逐步採取措施。

與此對應的是DeFi項目和平台們正在對產品和服務做出調整。最為明顯的莫過於Uniswap。 7月24日,Uniswap以“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為由,限制了app.uniswap.org前端對129種代幣的敞口,包括股權代幣、期權、衍生品等。 Aave將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需要KYC,有准入標準的DeFi平台Aave Arc。

無疑,DeFi的監管問題將在很長時間內成為行業的主旋律。尤其當DeFi成為繼比特幣、發幣之後的又一造富(風險)故事,並且迎來爆發式增長。

02,監管理由

DeFi的規模雖然還不成氣候,但是這個原先被監管忽略的“影子金融市場”在近1年的增速卻讓人驚訝。

DeFi Pulse數據顯示,整個DeFi市場目前的總鎖倉量為**4.9億美元,這其中超過94%的增量在過去1年內實現。

伴隨DeFi爆發式增長而來的是黑客攻擊、資產被盜事件頻發,讓投資者蒙受大量損失。根據派盾PeckShield 2021上半年報告,今年上半年總計發生DeFi安全事故86起,造成損失超過7.69億美元,同比增長21倍,是2020年全年DeFi資金損失的3倍。

DeFi雖然通過規則代碼等省去了中間人步驟,做到了程序自動化運行,構建了自主做市、一對多交易和借貸場景,並且利用不同DeFi間的可組合性,讓資產能夠在不同DApp和場景功能間流動,降低了金融活動的費用,提高了效率,也帶來無准入性和更大的透明度,但是正是因為沒有中間人和監管控制,這也是一個更為野蠻的市場,資產一旦丟失就很難找回。

一方面要保護投資者免受傷害,另一方面目前還沒有特定的法律框架適用於DeFi,有時甚至連DeFi項目的責任主體都難以明確,因此監管機構對DeFi這個新生體的態度必然謹慎。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監管機構的基本判斷。相對於傳統金融產品,DeFi的收益率有點過高了。

根據Bankrate的數據,在7月27日,美國儲蓄賬戶平均儲蓄利率為0.5-0.75%。而前文提到的BlockFi為用戶提供0.25%-7.5%的年化利率。

DeFi流動性挖礦的年化收益率也極為可觀。牛市的時候,動輒百分之幾百上萬的APY並不是個例。而即使是目前市場已經冷卻,流動性挖礦的年化收益率依舊跑贏傳統金融市場。

目前穩健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大概在3-4%左右,而像dForce、CoinWind、Harvest等平台的年化收益率平均達到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

除了流動性挖礦,DeFi生態還衍生出了很多瘋狂的玩法:基於DEX的1D0讓項目方可以自主發幣;閃電貸讓用戶在一筆交易內憑空獲得貸款能力,貸款額可以高到驚人;流動性衍生品把鎖定的流動性再釋放出來,就好像你基於房產獲得貸款的同時,還能同時交易該房屋產權,甚至基於房產獲得更多貸款或者賺取利息……

這些更為大膽的設計都意味著更高的風險,讓監管機構不能不防。

此外,部分DeFi資產和服務與現行的監管機構管轄範圍重合。例如,基於美元和美元等價物發行的Tether穩定幣、基於FAANG發行的股權代幣等。

正如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發言人Bryan Hubbard所說:“儘管DeFi從定義上看是去中心化的,並不一定依賴於銀行系統,但兩者之間存在聯繫,這是我們對負責任的創新的審查、對新技術潛在益處的發現、對潛在風險和用例的理解的一部分。”

異軍突起,規模快速增長,攻擊事件頻發造成大規模資金損失,監管缺失,投資者被曝露於風險之中,設計瘋狂大膽,風險更高,與監管機構的職責範圍有所重合..... .這些因素構成了監管機構對DeFi進行監管的充分理由。

03,合規與採用並行

DeFi項目方們正在對監管做出妥協,包括將危險性較高的被審查資產劃到服務範圍之外,犧牲一部分用戶隱私和無准入性,項目方、基金會本身的隱退等。

除了Uniswap限制129個代幣敞口,Aave推出針對機構的有准入DeFi平台Aave Arc之外,我們也看到MakerDAO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解散基金會。這除了是MakerDAO對去中心化路徑的遵循外,聲明的發佈時間也讓人懷疑是否有來自監管機構的壓力。

事實上,在7月22日-23日舉行的閉門會議中,MakerDAO的創始人Rune Christensen就表示:

“如果你(DeFi項目)想要接觸現實世界,那麼你就需要接觸監管機構,你必須遵守法律。對監管機構進行教育非常重要,我們多年來一直在這樣做。現在的重點是找到一種將DeFi和現實世界資產合法性相結合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DeFi與監管機構合作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這個會議上,還有多位來自Fintech的代表強調,機構採用DeFi的主要前提是准入機制和KYC。 Chainlink的創始人Sergey Nazarov表示在機構採用之前需要實現鏈上身份,Chainlink正在處理這個問題。

在比特幣ETF、比特幣基金上有申請經驗的紐約資產管理公司VanEck,其首席執行官Jan Van Eck表示“我們需要像Aave Arc這樣的准入池,因為現有的監管規則,Van Eck無法在沒有KYC的情況下將ETF和DeFi聯繫起來。”

DeFi項目方們也已經在和監管機構進行積極的溝通。 dYdX的總法律顧問Marc Boiron在一封郵件中表示:“我們在所有協議部署前已經主動並且自願地與CFTC進行過溝通。我們一直謹慎地考慮適用於dYdX的法律。dYdX開發的第一個協議要求美國用戶遵守CFTC的零售商品交易規則。”

KYC等合規措施是DeFi項目們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它們正在積極嘗試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DeFi的大規模採用進程並沒有減緩。

本月,高盛向證監會提交了一份ETF申請,名為“高盛創新DeFi和區塊鏈股票ETF”,提供DeFi和區塊鏈上市公司敞口。數字支付巨頭Square則表示將創建“開放式開發者平台”,使創建非託管、無需許可、去中心化金融變得輕鬆……

可以預見,DeFi未來的主旋律將是採用與合規並行。在這個過程中,中心化、非純粹的DeFi產品和服務或許將湧現。而DeFi的合規化應該也會像礦企、加密交易所上市一樣,將是一個漫長、艱難但是必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