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作者 | Colin Wu

本期編輯 | Colin Wu

幣安對以太坊的挑戰、一家獨大讓加密社區感到的恐懼,讓人想起2017年的比特大陸。但幣安實際面臨的挑戰,會讓人想起今天的阿里巴巴。

不久前BNB超過USDT來到市值第三。沒過多久,它的市值已接近USDT的兩倍。幣安2020年的利潤是Coinbase(3.2億美金)的近3倍,Coinbase在今年一季度的利潤是8億美金。 BNB新一輪銷毀在即,幣安一季度的利潤可能超乎想像。

在幣安12日最新披露的數據中,Q1用戶數和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增加了346%,交易量增長了260%。幣安的用戶數已經不小,再有3.4倍的增值更是驚人,當然不排除是很多用戶有多個賬號。幣安智能鏈的交易量近期一度達到以太坊的3倍,雖然有刷單嫌疑,但在加密貨幣領域的中心化軍團中,幣安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絕對霸主。

幣安對加密行業的影響力與威懾力,會讓人回想起2017年-18年的比特大陸。比特大陸2017年淨利潤約為10億美金,與幣安在2020年接近。比特大陸領銜分叉BTC,幣安率領BSC挑戰以太坊,讓去中心化社區感到恐懼,從這個角度看也有非常奇妙的相似之處。

雖然如此,比特大陸與幣安還是完全不同。比特大陸的核心是硬件比特幣礦機,以及圍繞礦機的礦池、礦場,除此之外沒有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業務線比較單一。幣安則是一個“平台型”交易所,擁有流量後不斷地拓展自身邊界,進入礦池等其他領域也可以迅速位居前列。

更重要的是,幣安最大化地利用了牛市的造富效應。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幣安讓用戶致富,而是幣安盡可能聚集了最多用戶,配合最多的產品,讓用戶在平台上享受牛市帶來的造富效應。狂漲的BNB以及幣安投資的許多項目、BSC挖礦項目,使得機構、大戶到散戶均在幣安上感受到了真正牛市。因此除了少數加密社區原教旨主義者,許多行業新領袖也在力挺幣安與BSC。而當年比特大陸更多是自身賺錢,紅利並未分享,因此受到一邊倒的批評。

但是,平台型經濟最恐懼是什麼?

我們看到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和正在“瑟瑟發抖”的騰訊(這反而是比特大陸這種技術硬件型公司所無需擔憂的)。幣安真正的競爭對手絕不是以太坊,而是以Coinbase為代表的各類合規交易所,以及這些合規交易所與當地政府的合謀。

幣安作為非合規交易所,對這些合規交易所本國的用戶更具吸引力,而限製本國用戶使用幣安的唯一辦法就是監管。我們已經看到Coinbase在S1文件中對幣安處處針對,“哭訴”競爭對手因為不需要合規,而在衍生品(各類合約期權)與證券型通證(各類上幣)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幣安也是Coinbase S1中唯一直接點名的交易所。

合規是未來的趨勢,但在加密貨幣領域,合規又會成為巨大的掣肘。比如日本其實是最早對加密貨幣合規的地區,帶來的結果就是國內生態一直半死不活,上一個Token,或者提高一個槓桿倍數,都需要金融廳審批。這在加密貨幣行業幾乎是搞笑的行為,當你某個Token通過漫長的審批時,可能它已經歸零。

日本是非常極端的情況,美國加密監管與Coinbase、DCG等為代表的合規打法,未來會成為各個國家與地區陸續效仿的模式,目前香港、韓國就在推進。美圖最新購買的1000萬美金比特幣沒有選擇之前的Coinbase,而是選擇香港首家持牌交易所OSL。換言之,如果歐洲、韓國、香港、新加坡等,都像美國一樣嚴厲禁封非合規交易所對本國用戶提供服務,那麼幣安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這些本土的合規交易所也一定會竭力推動這件事的發生。

幣安可能轉型成為Coinbase類似的合規交易所嗎?可能性幾乎為0。除了歷史問題,作為證券的BNB市值越大,合規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幣安勢必在可預見的未來,面對合規交易所與各國政府合謀的“圍剿”。歷史大勢往往盛極而衰,Coinbase的上市與BNB在最高點共振,看似闔家歡喜,之後可能就是合規玩家對非合規玩家的刺刀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