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數字人民幣陸續在上海、深圳等地開展試點工作。截至今年10月8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350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1.23億個,數字人民幣正加速融入百姓生活。對此,廣州市民怎麼看?近日,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電話隨機訪問了1000位市民,開展專項民調。民調顯示,超六成受訪市民表示未來會考慮使用數字人民幣,但老年人對數字人民幣的接受度較低。近九成受訪市民經常使用手機支付近年來,電子支付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主要支付方式。調查顯示,市民的支付習慣已發生改變,多至86%的受訪市民表示經常使用“手機支付”,而經常使用“紙幣”“刷卡”和“硬幣”等傳統支付方式的人分別有28% 、13%和8%。

大多數人肯定電子支付的使用方便性,認為“手機支付”使用方便的人多達89%,而認為“紙幣”“刷卡”和“硬幣”等傳統支付方式使用方便的人分別為22%、 19%和8%。在安全性方面,受訪市民認為“手機支付”和“紙幣”使用安全的人均在五成以上,分別為58%和53%,而認為“刷卡”和“硬幣”使用安全的人分別有31 %和21%。綜合來看,多數市民肯定“手機支付”的方便性強、安全性較好;而紙幣支付方式的安全性雖獲得較好評價,但方便性評價卻顯低;對於刷卡和硬幣的支付方式,受訪市民認為其方便性和安全性均較低。鑑於手機支付方式的優勢,88%受訪市民表示今後會越來越多使用“手機支付”的比例,86%受訪市民表示手機支付“會”成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超六成受訪市民考慮使用數字人民幣調查發現,多數受訪市民對數字人民幣的接受程度較高,明確表示未來“會”考慮使用數字人民幣的人在六成以上,為65%,而表示“不會”考慮使用的人在兩成以下,為19%,還有16%的人表示“難說”。

與此同時,經常使用“手機支付”的受訪市民對數字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亦較高。經常使用“手機支付”的人群中,表示“會”考慮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比例在七成以上,為71%,而經常使用“紙幣”的人該比例為44%,兩者差距超過25個百分點。老年人對數字人民幣接受度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對比不同年齡人群可發現,50歲及以下的青年、中年人群體與50歲以上的中老年、老年人群體,在各個數據上有較大差別。

調查顯示,50歲及以下的青年、中年人中,經常使用“手機支付”的比例均在95%以上,高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老年人近25個百分點以上。認為“手機支付”使用方便方面,50歲及以下人群也高於中老年、老年人近20個百分點以上。使用安全性方面,青年、中年人認為“手機支付”使用安全的比例接近或超過六成,中老年、老年人該比例則不超過五成。對於數字人民幣,60歲以上老年人接受程度較低,表示“會”考慮使用的為34%,而明確表示“不會”考慮使用的人則超過四成,為46%。 51至60歲的中老年人對數字人民幣的接受度也不高,表示“會”考慮使用的人在五成以下,為47%,明顯低於50歲及以下人群近25個百分點以上。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有可能會加劇老年人的“數字支付鴻溝”。 “國家在推行數字人民幣時,相關部門應著力讓數字人民幣在操作上更加簡易,讓老年人也能方便使用;同時,必須保留傳統的支付方式,讓老年人有更多自主選擇權,相關部門對不收現金情況要加強監管、及時處罰,給老年人營造良好的消費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