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跟我一樣,在家裡團團圓圓,吃著火鍋喝著小酒,舒舒服服地過著中秋。
零點過後,估計準備要洗洗睡了的朋友,突然發現手機警報大作,比特幣市場暴跌。於是大家很習慣地去尋找利空,雖然一般來講,這種幅度的下跌沒啥利空也能做到。
但是昨晚還偏偏就有個利空,相信大家昨天都被這張圖片刷屏了:
Bitmex,這家比特幣頭部衍生品交易所,他們的CTO被美國人逮捕了。
還不清楚事情經過的可以看看這個報導,還比較完整:
還好被抓的不是小黑哥,不然問題就更大了。你尋思吧,要是小黑哥就搞進去,然後關個五年,那得...鎖定掉多少比特幣呀。
Bitmex的提幣一直是多簽機制,用過的朋友都知道。他們管理私鑰的方式就是多簽,大概是小黑哥外加幾個核心高管了,不過我不知道被逮捕的CTO在不在這個行列了,如果在的話,目前就已經沒法大量提幣了?
目前來看,Bitmex的地址上有近20W個比特幣。
這兩天Bitmex應該是要面臨一波提幣潮了,不過應該還是問題不大.
不過這事兒其實影響還是挺大的,比如短期肯定會影響到所有的平台幣的市值,畢竟這種恐慌是有延續性的。按照跌幅來看,昨天跌幅最兇的是BNB:
作為頭部平台幣也是不容易,bitmex沒有發幣,出事情之後大家理所當然地會想到要“空bnb”,真難哎。
不過說實話,大家看看這點跌幅,算啥94... 94表示看不上。
今天起來看到群裡都在討論這件事情,有個大佬分析說“公司註冊在美國、公司在美國運營、公司實控人或高管在美國、客戶有美國人、有美國人起訴,滿足任意一條都在管轄範圍。”
說白了,只要你“事實上”服務了美國客戶,又不交稅不乖乖聽話的話,那麼就是可以搞你的。
Bitmex這回就是這樣,他們並不是美國公司,也理論上不服務美國客戶,但是懂的都懂,這種套路我們國內見得多了,我們理論上也不是一個合法的被服務的對象。
但是只要是交易所,就難免會被美國客戶用,是吧?尤其是做得大點兒的交易所,誰還能避免沒有點兒美國客戶呢?
所以未來啊,對於交易所老闆來講,可得謹慎點兒去美國了,賊危險。
當然,選在了9月30號搞這樣的事情,我們這的10月1日,這樣的時間點掐的,我們真的很難不“陰謀論”一下.
小黑哥應該是的確選擇了硬剛,這是他們的官方回复:
聲明內容就不翻譯了,反正大概就是:“我們強烈反對你們這麼做,我們沒錯,哼”!
我覺得這張搞笑圖,可能就是小黑哥內心的真實想法吧:
(這個號是山寨號,但是的確有十幾萬粉絲,應該是剛改名的吧...)
硬剛是好的,不能一個個都認慫交保護費嘛,還是要有自己的原則。
雖然好像硬剛的結果,往往都不太好...
不過說實話,Bitmex也真的該管管了。上回弄出了個312,已經算是讓很多人極其失望選擇離開了,以前衍生品市場肯定可以說是Bitmex一家獨大,佔掉了半壁江山,但是現在來看,其實也就還好了:
屬於Bitmex一家獨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我經常說312已經很難重演了就是這樣,因為bitmex再陷入死亡螺旋,也不至於把整個市場都拖進去了。
其實Bitmex被搞是利好還是利空都還兩說呢,很多人覺得他們的確是需要被弄一弄了,反而覺得如果能把他們弄掉,是這個市場的利好。
但是如果這背後有更大的戲碼,就更好玩了,配合上這種底部大量做多的手段:
10549頂著1.9的滑點一把做多4677903張合約,這得多自信?
(內幕!
內幕!
)
接下來如果比特幣接著漲上去,漲到12000甚至更高的話,那這輪洗盤就更加有趣了。
反正我是挺樂觀的了目前,就像其他HODL們一樣:
Lopp還給Bitmex弄了個提幣倒計時,頗有看戲不嫌事大的感覺,哈哈
其實交易所早已經不是一家獨大的時代了,加密貨幣市場也已經不是會被某一個國家的一條zc嚇到屁滾尿流的小市場了,一切都變得十分成熟,從業者們也都神通廣大。
總之,雖然現在外邊兒流言四起,說小黑哥Hayes也進去了,但是我覺得仍然是不必過於擔心這件事情的影響,除了bitmex的用戶需要好好擔心擔心提幣問題之外。
說到提幣,這事兒bitmex做的還是比較體面的。一般遇到問題的時候交易所會選擇暫時先收緊提幣,而bitmex選擇多開放一次提幣(以前是一天一次):
應該也說明了正常提幣不受影響,問題不大,問題不大。
另外我一開始第一直覺是這事兒利空其他所有平台幣,因為bitmex怎麼被搞,其他交易所就會怎麼被搞,而且bnb的下跌也初步證實了我的邏輯。
但是後來想想,不對啊,這事兒應該是利好其他平台幣的,畢竟如果bitmex被折騰幾下不太行了的話,吐出來的市場份額是巨大的,到時候三大多少都會分到湯喝的,誰喝到更多的問題而已。
認真理一理,發現還真不是啥利空,而是利好,對吧?
最後還是那句話,一切都體現在市場了。
一切都反應在市場上了,現在看來市場是覺著屁事兒沒有了。那麼到底昨晚是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洗盤呢,看看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行情表現吧。
我是比較樂觀的。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