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來源 | Pexels
來源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馬常艷
10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在打造區塊鏈新引擎助力產業新升級論壇暨《讀懂區塊鏈》新書發布會上表示,區塊鍊是數字金融技術體系的核心技術,既不要神化,也不要泛化,不能“為區塊鏈而區塊鏈”,不是所有項目都需要區塊鏈,也不是所有數據都需要上鍊,要理性務實看待和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
狄剛在題為“數字金融技術的發展與挑戰”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區塊鍊是要解決多個主體的相互不信任問題,同時要打破中心概念,強調對等性互聯。 “開放、生態、合作是區塊鏈可信的必由之路,區塊鏈將來的出路一定是開放,一定是向著生態發展,一定要走向合作,不能搞孤島。”
區塊鍊是當前數字金融領域探索的熱技術,狄剛認為,要讀懂區塊鍊和數字金融技術體系的關係。要正確評估區塊鏈的技術本質,取其精華,迴避短板。由於區塊鏈內生性的技術缺陷,是否能夠得到大規模應用還有待觀察。區塊鏈的實現需要多種技術的突破,需要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推動其在數字金融領域的發展和應用。
狄剛談到了“區塊鏈+產業”下的實際場景痛點。他以貿易融資為例指出:業務層面,存在無因性融資問題、多頭重複融資問題、資金流向監控問題;技術層面,存在重複建設,缺少網絡效應,系統割裂,缺少協同效應,外部數據接入困難;規範層面,存在缺乏監管指導、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
狄剛認為,業界應該積極發揮區塊鏈本身的技術改良作用,尋找契合其技術特點,並且明顯優於傳統技術的實體經濟適用領域,讓區塊鏈技術真正解決行業痛點。政府相關部門通過提供政策軟性基礎設施的支撐,實現系統層面的總體正收益。
狄剛還指出,要讀懂未來的量子計算挑戰,展開創新應用,研究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技術與區塊鏈、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結合,同時,注意區塊鏈量子安全,加快抗量子計算密碼算法、密碼協議、應用方案設計和芯片化實現技術研發,積極應對量子計算對密碼的挑戰,確保量子時代區塊鍊和金融科技安全。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擁有區塊鍊等金融科技專利87項。 2018年9月4日,基於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央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在深圳試點上線運行。截至2020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央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累計註冊銀行50家,累計交易金額20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