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要從昨天的一段聊天記錄說起:

我們可以看到,在312之後,交易所裡的比特幣餘額可謂是斷崖下跌:

也就是說,312暴跌之後,雖然價格很快反彈,但是與之前價格反彈交易所存幣量上漲不同,這次價格很快反彈,而交易所裡的比特幣餘額仍然在不斷下跌,或者說不斷流失吧。

那麼這些比特幣到哪裡去了呢?就像前面那個聊天記錄所說,到了合規機構去了。因為不是每個機構都會及時發出報告,所以我們也不能及時知道到底哪家機構提走了比特幣。不過以點看面,從行業領先的灰度的報告來看,我們也能略知一二。

“在減半完成以來的這三天,Grayscale分別增持了496.755715 BTC、1769.7881 BTC以及2868.90 BTC,平均每日增持1711.81 BTC,約是減半前一周(5.1-5.8)日均增持數據的1.35倍,約是2-4月份日均增持數據的4.217倍,約是當前每日新增比特幣產量的1.9倍。截至目前,Grayscale管理的比特幣大約有339593 BTC。” (巴比特報告)

灰度只是其中一家機構,再加上近來明牌的如Paul Tudor Jones也說自己提走了約莫著一萬個左右的比特幣,多多少少吧,一來一回也就提走了不少。

請注意,這裡提到的交易所餘額裡面,還有許多是從國內的交易所提到Coinbase的,最近我們也可以看到有很多類似的大額轉賬通知:

國內交易所流向美國合規交易所,大戶的安全考量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籌碼會自然從市場冷的地方流向市場熱的地方。現在國內的人只想賭合約,自然對買比特幣和提走比特幣沒什麼興趣,那麼自然比特幣就會流到對它有興趣的地方,比如美國。

前兩天微博還有人提到這個問題,我覺著法海說的沒啥毛病:

三大已經是最安全的交易所了,但是比特幣越來越少也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不過也好在國內的人沒有提幣的習慣,自然也沒有什麼擠兌的危險。不過,仍然還是需要對交易所保持警惕,畢竟在這個銀行都不一定百分百安全的時代,誰能給你保證交易所會百分百安全呢?

那麼我們的問題還是,隨著交易所的比特幣餘額不斷下降,最後又會引發什麼事情呢?我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這是“暴風雨的前夜”。

造成這個現象(大量國內交易所的比特幣流向美國交易所)的原因裡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很關鍵的“幫兇”--USDT。

國內玩家是很喜歡USDT的,因為它能拿來開合約,而可以避開幣價的波動。另外,作為“空倉”的方式,很多踏空的人也在等著能再來一次大瀑布,讓他們能夠抄底成功。總之,這個市場上持有USDT的人一定是比持有BTC的人多的(國內),這也導致了Tether印錢沒什麼壓力。

就像你印的錢最後都跑到尼日利亞的人手上去了,你會有什麼壓力嗎?

另外,文章開頭的聊天記錄說的SPV,其實也是海外機構把美元換成USDT的一個方式。總之目前海內外市場的邏輯就是:

海外機構拿美元換U--U不在手上停留直接轉到幾大交易所--購買BTC提走回頭賣給客戶--U留在了場內。

當然,USDT還有許多灰色乃至黑色的作用,這裡就不談了,具體你們可以去搜搜“U + 跑分平台”,可以了解一些。

Tether不斷超發+USDT大量囤積到場內+群眾通過USDT買幣熱情不高= USDT持續負溢價。

(數據來源:OKEx法幣區)

而目前的匯率情況:

昨天其實比特幣不斷上漲臨近一萬美金的時候,USDT甚至一度跌破了7.不過在往後的日子裡,隨著比特幣不斷上漲,USDT負溢價不斷擴大或許也是能夠看到的。

那麼是什麼支撐著Tether仍然能夠不斷超發USDT的呢?我覺得本質上還是持有USDT的人大多沒有兌換美元的需求和能力,而有這個需求和能力的人大多又不會持有USDT,於是就導致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Tether的風險轉移到了他不需要為之負責的群體手裡。

所以這樣的情況,你很難講Tether會滿足於百億級別資金產生的類似利息的收益,而對本金毫不心動,畢竟要真暴雷了,國內投資者可維權不到一個加拿大公司身上,而美國投資者麼,有多少賠多少就是了。

永遠不要相信人性,否則要法律、監管和暴力機器幹嘛?

日常總結三個點:

1、盡量不要持有USDT,這是一個高風險且負收益的選擇。

2、幣一定要盡量分開放,哪怕是三大交易所,也不要完全放在裡面。

3、近期盡量不要OTC,市場賊亂,風險巨大。

還是那句話,有條件的朋友希望把比特幣放在自己的錢包裡,好生保管才是。從現在的趨勢來看,比特幣不過是在重演當年黃金的歷史罷了,已經開始不斷集中在某些地方,新的規則很快要取代舊的規則,最後走向新的時代。

在新的時代到來之前,不要被拋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