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宇,穿越二輪牛熊的老韭菜,專注分享最新鮮、最直白的投資思考,讓小白也能迅速躍遷。
我的夫人幾年前因為我的關係也很關注幣圈,她對數字比我敏感得多,也用很好的勁頭去學習和研究。
但我們的觀點經常有很大的差異,有一段時間,她特別喜歡看一些K線分析師的文章,並且認為有些分析師影響力大,那麼分析師說跌,很多人就會跟,所以就真的容易跌等等。
我是一個基本不看K線的人,而且我認為K線分析師常用的三段論實在是一個笑話:“如果比特幣到達12700美元,那就有可能上攻13500美元;如果比特幣觸及到9846美元,那就有可能下探9527美元;當然,也可能橫盤”。
我覺得這就相當於算命先生說,夫人您肚子裡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男孩,否則就有極大可能是一個女孩。
我只關注大的趨勢,並且只嚴格聽從我內心的思考,沒想清楚就不操作。但兩個人意見相左,我作為操作員,她作為指揮員,她經常會根據研究情況批評我:賣早了、買晚了。
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給她也建了一個獨立的帳號,兩人單獨操作,互不干擾。讓時間作證,讓數據說話。
最後,她的操作一敗塗地,並對一眾K線分析師產生了強烈質疑,並且從此退出了幣圈,再也不看任何與幣圈有關的東西了。
但今年以來,我的收益非常可觀,她在高興之餘又開始關注,於是近期,一件非常有趣、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發生了。
前一陣,我在一篇文章結尾時預測說如果幣安的IEO收益率如果只有2倍,那麼牛市因幣安而來,也可能因幣安而去,提醒大家小心。我自己在寫文的過程中出掉了1000個BNB(留了500個),並在群裡告訴了群友,其他主流幣還在思考,當時暫時沒動。
當天晚上,夫人驚訝地說,怎麼跌得這麼厲害,快賣掉吧?我說我還沒有想清楚,我一邊繼續研究文章,一邊在思考所有的情況。
最後,認為可見的利空很多:比如PT錢包出貨,大額地址異動,減半利好的影響其實過於誇大,IEO的不可持續等等。而利好:比如減半和BAKKT等,我認為影響可能會比預期的小或者來得遲。
種種因素讓我感覺到風險還是存在的,最後我看看自己的倉,減掉BNB之後,還有8成倉,太高了,十分危險。最終我決定,只保留BTC,其他除鎖定的幣之外,均出掉,保持3-5成倉位。
第二天上午,夫人發現我在清早出貨,大吃一驚,問了我一個過去她經常問的問題:你為什麼昨天晚上不賣啊?
這個問題真的很有意思。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買在低點、或者賣在高點,實際上這可能嗎?
每一種思考和策略,都很難說誰對誰錯。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沒有人能永遠正確。
一個學生去參加考試,最重要的不是他能不能考100分,而是他有沒有進步。因為未來的考試還有很多。
所以,最不能容忍的是他不思考,只想著抄襲前後左右優等生的回答——這樣,即使這次他考了100分,也是沒有意義的,最終他會收穫0分。
所有策略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並堅持它。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會獲得成長。
如果你普遍瀏覽一下各方面的文章,當前會有比較多的觀點認為:2020年上半年前後,牛市大概率要來——我其實也一定程度上這樣認為。
於是很多人強調長線思維不要割肉,感覺特別有道理。但有的人開始忍不住不停地加倉。
其實,每一年的情況不同,每一個人的情況也不同,沒有哪種策略是能簡單照搬過來,自己直接適用的。牛市真的那麼確定麼?只怕未必。
有人乾脆選擇定投——管他漲還是跌呢。其實定投真的那麼有用嗎?只怕未必。
李笑來說,不要去管短線,拿住了就好。這句話,在幣圈的早期比現在有用得多。要知道,比特幣已經漲了2600萬倍,在這個過程中,拿住豈不是比操作更有意義得多?但從2017年到現在,跌了多少,又漲了多少?
所以我既不贊成滿倉,也不是太贊成定投,收益太低,最大的可能是感動自己。
所以,即使全世界說要加倉、要反彈,只要我還沒有想清楚,我就不動;只要我想清楚了,那麼無論主流觀點是如何相左,我也只需保持耐心。
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同,主要還是倉位不同,現金流不同。主流幣下跌,確實只要我們不停地加倉就好了,反正會漲回來。
但如果像我一樣倉位太滿、無法加倉,會出現什麼情況?熊市或許會比想像的漫長,萬一明年牛市沒來呢?萬一出現黑天鵝事件呢?
不要滿倉、不要貪婪、笑著活下去。
—END—
PS:通過我的KOL專屬鏈接註冊幣安(輸邀請碼RWIMTPK2),你將獲得我邀請返佣的20%,意味著你將獲得幣安高達60%的邀請返佣和交易手續費減免——全網最高,不要錯過。
已註冊的推薦也重新註冊一個,多節省一個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