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ews視頻欄目《泮談會》對話了達鴻飛和李俊,分享了分佈式商業發展的洞鑑,創業心路歷程,組織管理和全球化發展的心得,也為想在區塊鏈領域的創業者給予了十分中肯的建議。
文| Tong 周文怡來源| PANews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幣圈男神,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幣圈的男神太多,我覺得大家都公認的幣圈男神,應該是達鴻飛。達叔風度翩翩氣宇軒昂,在熊市的時候默默地把小蟻做了出來。”幣安Binance聯合創始人何一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說。
NEO創始人達鴻飛,圈內人稱達叔,在2014年便開始創建了中國的第一條公鏈NEO(之前稱作小蟻)和為企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的Onchain(分佈科技) 。三年後,Onchain的聯合創始人李俊創辦了另一個公有鏈項目本體(Ontology 簡稱ONT)。兩個項目,NEO專注智能經濟和傳統資產的數字化交易,而ONT則專注於商用,搭建私有鍊和公有鏈間的橋樑。
“最初就和李俊創立分佈科技這家公司的時候大概就十幾個人,然後到現在大概加起來一百多號人,當中是完全線性增長的。”達鴻飛說。
“我進這個行業的時候就是行業最低落的時候,所以從任何角度來說,現在都是比以前更好。當然後面的發展也有不少的幸運成分。”李俊坦言。
PANews視頻欄目《泮談會》對話了達鴻飛和李俊,分享這兩個開源項目的技術進展與突破,分佈式商業發展的洞鑑,創業心路歷程,組織管理和全球化發展的心得。意外有著共同創業偶像的他們,也為想在區塊鏈領域的創業者給予了十分中肯的建議。 近期,NEO和ONT宣布共建開放性跨鏈平台,在闡明技術時,二人將更多的視野放在了開放生態上。達鴻飛比喻,其它的跨鏈技術好比是平原,給予造城市的空間。而他們所做的則是建立在所有城市的基礎之上,製造城市間的公路,把已有的城市建立起來,它最終會朝著一個聯盟的體係發展。 “我們其實是這件事情的試水者,先做一下測試,然後再晚些時候會把協議公佈出來,任何已有的區塊鏈都可以參照這個協議,最終變成一個互聯互通的一個大的網絡。”達鴻飛表示。李俊也認為,“這件是一套開放的協議。大家都可以接進來,也不排除未來可能接入非區塊鏈型的體系。我們就沒有把它直接叫成Cross-Chain跨鏈,而是一種互操作或者交互性的協議。這樣的話是可以在一個更大範圍內產生協作。”
談到該跨鏈平台技術的優勢時,李俊表示,除了跨鏈資產外,還可以實現跨鏈事務性的一致。此外,在實現細節上也有不同,是一個網絡化的體系,是以BFT為形式的一條一條像Hub的鏈,這樣的話在速度和去中心化的平衡性上面能達到更好的靈活度。成為真正支持跨鏈的中間體,未來也可以支持更多業務模式。 此前,李俊在接受PANews專訪時獨家透露將聯合發行穩定幣,隨後在4月底與Paxos正式聯合發布基於本體的穩定幣PAX,李俊表示,目前多家交易所及理財應用已經接入進來,並且其生態中的部分DApp已經把它作為穩定計價貨幣。 “穩定幣最終還是要看你的生態範圍,會在生態的擴張中找到應用,我們有跨鏈的話生態範圍會逐步擴大。”李俊稱。達鴻飛也持同樣觀點,“隨著應用越來越廣,肯定要有穩定幣,這是一個基礎的模塊,沒有的話,其它業務會比較難開展起來。”談到穩定幣,不可避免要聊到最近萬眾矚目的Libra,達鴻飛認為,Libra在區塊鏈之上,搭了一個原生的、小的金融體系,然後進入各個國家和地區,這是比較巧妙的做法,從本質上來看可能也是一個正確的做法。未來的金融基礎設施應該是搭在互聯網之上,應該是互聯網原生的,很多的規則條件都是可以用代碼來約定,而不是使用不透明的傳統的模式。
面對這幾年區塊鏈行業層出不窮的熱點,如跨鏈、穩定幣、Staking等,達鴻飛與李俊卻並沒有太在意——而是聚焦在長期而穩定的執行。事實上,達鴻飛稱,早在2017年底NEO的第一屆DevCon開發者大會上,關於跨鏈、去中心化交易、Stable Coin(穩定幣)等這些重要概念就已經被提出和討論。達鴻飛和李俊在過去1到2年間所做的也正是把這些概念一一實現。 “新的概念總會被提出來,而一個團隊要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真正的核心則落在長期的執行力上。 ”李俊認為,所謂的執行力其實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工程實現能力、還有團隊的運營、項目的生態擴展能力、外界聲譽等等,這些能力都不是憑空想像就能有的,都需要一定時期的積累。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今年幣安上線Dex後再次成為熱點概念,而早在2018年初,達鴻飛就曾公開表示,未來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時代。 “現在叫DEX,實際上它本質上是non-custodian exchange,就不用託管資產。non-custodian exchange的好處是你沒有對手方風險,不用擔心哪個交易所被關了或者被盜幣了,如果未來都能使用同一套協議規範,並且能夠有完整的跨鏈協議,就可以將任何的鏈所有的流動性都可以並在一起。 ”但在達鴻飛看來,目前的Dex仍有比較高的門檻,去中心化交易所要在未來更加普及,甚至超越中心化交易所仍有很長的路要走。NEO的口號是“共建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最終真正實現智能經濟”;ONT則是“Ready for All Business”,都旨在為商業落地提供基礎設施。在提到商業落地的問題上,達鴻飛和李俊默契的認為現階段仍然是打造基礎設施的階段,真正大規模應用落地還為時尚早。當技術基礎設施完善,真正營造出一個安全和穩定的環境時,應用落地是水到渠成的事。達鴻飛提到,這兩年關於落地的進展和思路其實已經相對清晰,它更可能是呈現出一種爆發性突破。 “大家都在找殺手級應用,找第一個落地的應用,我覺得很可能不是一個出來,而是會10個或者50個一起出來。我們其實是在造一個新的城市,再造裡面的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但是從老的城市到新的城市之間那條路很窄,上面還有各種關卡、還有各種障礙,等到一旦新的城市的基建都做好了時候,把障礙又克服了之後,就會一下子冒出很多大的落地應用。 ”李俊補充道,落地的步驟或者進展,不是一種線性,在你走到一些爆發點之前可能都是很平,而之後的一兩年仍將是製度和技術雙重的準備期。他認為,除了互操作的連通性之外,在技術上,還需要時間去證明長期的去中心化、分佈式運作和運維的穩定性。而另一邊,對應技術應用,需要彈性和靈活性的完備的法律體系在背後做支持。對於當前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現狀,達鴻飛認為尚且需要更多的分層。 “不太可能一個鏈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還是要有更多的分層,有更多的模塊化,不同的共識機制、不同的治理模式適合用來做不同的業務。所以有了跨鏈,能夠把這些公有鏈連在一起,在上面有Layer2或是其他技術,再承載一些應用。”經歷了區塊鏈行業的高潮與低谷,數字貨幣市場的狂熱與寒冬,目前,不少項目在市值上一落千丈,如何看待項目的市值?達鴻飛認為,“要看用什麼視角來看這個問題,如果從已經創造價值來看的話,現在所有的項目都被高估了。但如果從未來的潛力來看的話,現在肯定不是已經充分認識到(市場)潛力了。很難判斷,但我們現在肯定不是在未來的高點。 ” “項目背後的影響力和社區的共識,這本身也是一種價值,比如說同等市值的公司,它的影響力僅在一個很小的客戶範圍內,更不用說全球的影響力,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講,你很難用一個絕對的泡沫來定義這件事情。 ”李俊說。
“如果從相對估值來講,我覺得中國的項目是偏低的,和海外的項目來比對,從實質來看的話,就會更偏低一些。 ”達鴻飛補充道。作為行業的早期從業者,達鴻飛和李俊享受了不少行業紅利,他們說一路走來也有一些幸運的成分。相比不少在2018年all in區塊鏈然後又急流勇退的創業者,NEO和ONT一直是線性發展,從最初2014年兩人創辦分佈科技開始的十幾個人,到現在加起來一共有一百多號人。 “我覺得我進這個行業時候,就是這個行業最低落的時候,那個時候反正也沒數字資產市場。雖然有比特幣,但沒有人炒作這個事情,區塊鏈公司也根本不知道怎麼融資。所以說從任何一個的度來講,都是比以前更好的。”李俊坦言。而從小團隊日漸壯大,人員組織管理也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大難題。達鴻飛也說對於如何管理團隊他一直在學習,還回應了為什麼會在年初有高管離職的情況,核心在於責權不匹配,並直言最大的責任在於頂層的管理者。談及人才策略,李俊則認為,“我們不是去變成一個龐大的團隊,而是變成一個精英團隊,就像海豹突擊隊一樣,所以說,像今年我們的人才戰略是每個崗位的人才都要超過(行業)平均水平,他們在一起的化學反應會更大。”對於國內的技術發展,據李俊的觀察,中國有很多技術人員,他的技術能力甚至技術視野並不比海外那些大家看到的技術大拿差,很多時候的確是這樣,但是如何更好的表達做技術的佈道,甚至是宣傳,這個其實也是一個功力。在談及偶像時,達鴻飛和李俊不約而同的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達了欣賞。李俊提到,“我覺得他是一個理念跟實際能力、實幹能力、決策很好的人。他可以睡在工廠把一個車真正盯出來;他可以自我學習去學很多部分;他也可以提出理念,這種人才是非常少的。他不單單是這點我覺得他的全面性甚至在某些程度是超過喬布斯,所以說這個上面我覺得這點目前還是很不容易的。”達鴻飛也補充道,“他願意做一些不是發明140個字符的事情,他是做一些很非常fundamental的創新的事情。”而對於區塊鏈領域的創業者,他們又提出了怎樣的建議?他們如何評價創業者孫宇晨的運營手法?工作之餘會如何放鬆?如果克服創業的瓶頸?歡迎關注PANews官方微信號“panews2018”,回复“關鍵先生”查看完整版視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