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的學術論文聲稱,比特幣(BTC)在其前兩年的集中化和脆弱性比人們普遍認為的要更加集中和脆弱。

這項由來自全球六所大學的九位研究人員共同撰寫的研究表明,加密貨幣得以倖存並蓬勃發展,這要歸功於一小群先驅者,他們選擇在他們很容易攻擊網絡時不攻擊網絡。 (學者的姓名和隸屬關係列在本文底部;其中一位,Alyssa Blackburn,將於本週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2022 年共識會議上發言。)

因此,比特幣的形成時期為匿名各方之間的合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窗口。 “匿名會干擾互惠、相關性和聲譽的合作機制,因此一般認為會減少合作,”該論文指出。然而,與直覺相反,數據顯示,儘管在這個時代有64 方控制了大部分計算能力,但他們都以網絡的最佳利益為出發點。即使他們彼此不認識。

需要明確的是:該研究沒有對今天的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提出具體的要求,在所分析的時期結束十多年後。

研究員Erez Lieberman Aiden 說:“我們試圖了解比特幣從沒有市場的數字對象轉變為功能性交換媒介的社會經濟過程。” “因此,我們選擇研究從推出到與美元平價的時期:比特幣推出後的25 個月。”

Aiden 指出,之所以選擇該研究所關注的數據洩漏形式,是因為它們在研究定義的25 個月時間範圍內很有用。

“最後,我們發現有很多我們可以利用的數據洩漏,這使我們的研究成為可能,”他說。 “現在,顯然比特幣自2011 年以來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某些形式的數據洩漏現在可能效果不佳,而有些可能效果更好。”

另一方面,他還指出,該項目“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在我們研究期間,區塊鏈的元數據高度洩漏。沒有特別的理由相信數據洩漏僅限於我們研究的時間段。”

儘管如此,鑑於研究人員採用了新穎的地址鏈接技術,以及更廣泛地說,關於比特幣網絡用戶隱私的長期挑戰, 《紐約時報》報導的這篇論文可能會引發激烈的討論。去中心化網絡發揮作用。

64 位比特幣礦工組

根據這項研究,從2009 年1 月3 日(該貨幣推出之日)到2011 年2 月9 日(其價格攀升至1 美元)期間,64 名不同的參與者開采了大部分BTC。

新研究揭示了對中本聰和比特幣早期的見解

每個挖礦代理都由一塊瓷磚表示,其面積與他們開采的比特幣數量成正比。根據這些代理人開採他們的第一個比特幣的時間,這些瓷磚按順時針方向排列在圓圈中。在25 個月的時間範圍內挖出最多比特幣的64 位代理人按規模降序排列。 (布萊克本、胡貝爾、埃利亞茲等人)

這個時代早於專業礦機的出現,稱為ASIC(專用集成電路)。早期採用者使用標準家用計算機中的中央處理單元挖掘BTC,後來使用遊戲玩家青睞的更強大的圖形處理單元。

該論文稱,這些早期採礦計算機的特性幫助研究人員識別出全部由同一參與者控制的假名比特幣地址。

為了成功挖掘BTC,計算機必須隨機生成一串稱為nonce 的數字,當將其與其他一些輸入一起輸入數學公式時,會產生低於某個目標的輸出。該論文稱,正如個人具有獨特的筆跡模式(即使他們寫的是亂碼),早期礦工的計算機在他們生成的隨機數上留下了“指紋”。

“與單個用戶相關的所有明顯無意義的字符串之間存在廣泛的相關性,”它說。這些“extranonces”與其他已建立的區塊鏈取證技術相結合,使研究人員能夠將前25 個月的許多BTC 開採並生成這些早期交易地址的礦工歸零。

該團隊將這些相關性與一些已建立的地址鏈接技術相結合,得出了64 組。

新研究揭示了對中本聰和比特幣早期的見解

利他的比特幣人

礦工越少,一個人主導網絡或多人串通的機會就越大。研究稱,在比特幣的形成時期,礦工數量很少,這意味著該網絡“通常”容易受到所謂的51% 攻擊,在這種攻擊中,控制簡單多數計算能力的人可以花費相同的BTC 兩次。

例如,64 名“頂級特工”中的三名每人連續開采了六個或更多區塊。研究稱,在最極端的例子中,在2010 年10 月,有五個6 小時的時間段內,一名礦工(最早使用GPU 的)可能進行了51% 的攻擊。

重點:可以。

“引人注目的是,我們發現潛在的攻擊者總是選擇合作,”研究人員寫道。

一方面,他們的觀點與比特幣用戶的刻板印象(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自我形象)相衝突,尤其是早期採用者,他們是冷血的個人主義者:“而不是完全依賴一個分散的、去信任的匿名參與者網絡,比特幣依賴於一群匿名代理人的利他行為,”該論文指出。

另一方面,這一觀察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公司IOVLabs 的創新主管、智能合約開發公司RSK Labs 的設計師Sergio Demian Lerner之前的研究之上。 Lerner 研究了110 萬個BTC 的所謂“Patoshi stash”,據信這些BTC 是由Satoshi Nakamoto 開采的。 Lerner 在2020 年發布的一項研究中建議,早期礦工(特別是“Patoshi”)採取措施促進健康的採礦競爭,同時確保有足夠的礦工在線保護網絡並及時生產區塊。

這項最近的研究還描述了博弈論實驗,其結果支持匿名參與者將為了團隊的利益而合作而不是為了快速賺錢而互相背叛的觀點。當然,在加密貨幣的背景下,“群體的利益”可以定義為持續的價格上漲,該論文在現在看來是熊市的情況下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參與者能否被依賴合作?如果加密貨幣停止升值?”

比特幣隱私影響

該論文還聲稱,截至2017 年12 月,99% 的比特幣網絡地址與這64 位早期礦工之一的距離最多只有6 個交易躍點。 (如果Bob 向Alice 發送1 個BTC,則為一跳;如果Alice 將硬幣發送給Ted,則在他和Bob 之間為兩跳,依此類推。)

儘管研究人員沒有聲稱已經確定了64 名礦工背後的真實姓名(除了兩個已知的礦工),但他們警告說,如果有人這樣做,許多其他用戶的隱私可能會受到損害。

“我們的結果表明,如果64 名頂級代理的身份被公開,將很容易識別將任何目標地址鏈接到已經去識別的頂級代理地址的短交易路徑,”該研究稱。

作者指出,兩個地址之間的路徑越短,知道一個用戶身份的人就越容易找出另一個用戶的身份。在上面的示例中,如果FBI 知道Ted 是毒梟,它可以從Alice 用來向他發送BTC 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傳喚Alice 的交易歷史。從那裡,聯邦調查局可能只需要在谷歌上搜索向她發送硬幣的地址,就能在Bob 博客的小費罐中顯著地找到它。

如果不出意外,研究人員的地址鏈接練習強調了使用像比特幣區塊鏈這樣的公共、不可變賬本的眾所周知的風險。 “信息洩露的來源,即使一旦被發現,也無法追溯修補,”該論文稱。

“我們可以在研究期間發現洩漏的事實表明,其他地方也可能存在洩漏,”艾登補充道。

新研究揭示了對中本聰和比特幣早期的見解

美國的中本聰?

研究人員避免涉足試圖揭露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的雷區,自從他(或她或他們)於2008 年發表原始白皮書以來,他的身份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謎團。

然而,他們重申了一個可能提供線索的先前檢查的數據點。或不。

中本聰的電子郵件、論壇帖子和代碼更新通常在西半球的白天發送,而他(或她或他們的)採礦計算機在世界那個地區的夜間通常處於不活動狀態。

學者們寫道:“這些數據與中本聰生活在北美或南美的可能性一致。”

他們不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就像許多程序員一樣,中本聰是個夜貓子。

這篇題為“在去中心化失敗期間保護比特幣的匿名團體之間的合作”的論文由以下人員撰寫:

  • Alyssa Blackburn(萊斯大學貝勒醫學院)
  • Christoph Huber (WU 維也納經濟與商業大學)
  • Yossi Eliaz(休斯頓大學萊斯大學)
  • Muhammad S. Shamim(貝勒,賴斯)
  • David Weisz(貝勒,賴斯)
  • Goutham Seshardri(貝勒)
  • 凱文·金(貝勒)
  • 聖啟航(貝勒)
  • Erez Lieberman Aiden(貝勒,賴斯,上海科技大學,西澳大學)

編譯:慕容說說

本內容僅供廣大加密愛好者科普學習和交流,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請理性看待,樹立正確的理念,提高風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