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Rubywang.eth

儘管近期NFT 市場有所降溫,但品牌對web3 的長期佈局並沒有減弱跡象:

  • 過去的一周,Nike 旗下的swoosh 平台售出5.5 萬份OF1 系列球鞋NFT,產生超百萬美金銷售額
  • 在汽車行業,繼蘭博基尼和保時捷之後,上週奔馳也官宣,嚴肅進軍NFT 領域

品牌進軍web3 究竟應該用原有品牌,還是新設立web3 子品牌?

進軍Web3前,要不要先設立子品牌試試水?

奔馳在官推@MercedesBenz 基礎上新開一個「Mercedes-Benz NXT」的賬號,希望NXT 作為在鏈上數字藝術與藏品的主陣地,「在Web3 社區內建立專門存在的長期承諾」。

? 官推和官網? https://nxt.mercedes-benz.com

? 市並未放慢奔馳加入的腳步官方提到「經過數月準備」,將推出3 個核心系列NFT 。

NFT 由創意工作室「0xNXT」策劃:

  • 生成藝術:將與一位著名的生成藝術家和一群收藏家合作(官推關注了artblocks 的創始人? hmm……)
  • 發行1886 個一套:贈送給奔馳的頭部顧客(我猜想會作為membership 解鎖品牌的體驗與活動)
  • 設計legacy 系列:由首席設計官創建,串起品牌故事與歷史設計

目前看來,兩大用例「Phygital」和「Loyalty membership」已經獲得了這些品牌的認同,

消費品牌需要吸引受眾的關注,直接與全球年輕人建立聯結,通過web3 構建社區,用NFT 傳遞內容與權益價值將會越來越普遍。

作為web3 標配的Twitter,應該說是品牌首選官宣的社交媒體。

一些品牌選擇直接用推特主賬號,比如@gucci 在官宣和Yuga Labs 的合作時,就用了7 百萬粉絲的主賬號。

體現了與web3 項目合作是品牌重要策略的一部分,「毫不畏懼」向自己的核心受眾消費者傳遞對NFT 的信心。

類似的代表還有星巴克(@starbucks),蘭博基尼( @Lamborghini )等。

主賬號來發NFT 以及做web3 合作的優勢很明顯:

  • 粉絲多,影響力大
  • 向品牌主要受眾做了NFT 教育(也更易受到web3 核心社區的尊重)

當然trade-off 就是,畢竟目前NFT 用戶人數佔比不高。如果原來品牌的粉絲里大部分都不感冒NFT,項目的信息很容易在官推其他的消息分享中被「埋沒」,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因此,另一些品牌選擇了新開一個官推,比如

  • 保時捷@eth_porsche
  • 彪馬@PUMA
  • 耐克@dotSOOSH ( 以及@rtfkt)

並在profile 中聲明是原品牌的虛擬藏品/web3 社區自品牌。好處當然是與母品牌有很好的聯繫同時做好粉絲的區隔,可以發比較多的內容(shitposting ? )也不會影響到原來的主流受眾。

進軍Web3前,要不要先設立子品牌試試水?

至於挑戰,除了最初的粉絲量與影響力,子品牌的名字如果沒取好很容易被認為是scam 或者相似的twitter handle 被騙子買了所利用,導致額外的風險和運營成本。

?保時捷的推特名以eth 開頭不知道被多少波騙子利用了?

所以,在我看來比較好的方式是:剛推出的時候以品牌官推隆重介紹,此後長期的內容髮布與社區運營用子品牌,建立更強的心智;重要的內容與母品牌保持互動互推,助推影響力。

比如阿迪達斯最初是用官方4 百萬粉賬號@adidasoriginals 推出web3 項目(與設計師系列更契合)。

後來升級web3 品牌成為@altsbyadidas 併購買入Bored Ape 並將這位命名為Indigo (@indigo_herz)。

設立專屬賬號併升級為ALTS 代言大使

這招其實還挺聰明的,社交媒體上大家永遠更願意與「人」而不是「公司」互動,推特上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明星及Crypto 名人與Indigo 系列互動,成為UGC 的內容來源。

當然,設立社媒賬號只是品牌踏入web3 最初一小步,最終衡量成功仍需與其整體策略和目標一致:

  • 如何驗證web3 的價值,是促進實物銷售,提升用戶互動還是增加收入來源(虛擬商品)的佈局?
  • 發布NFT 更多獎勵原有會員,還是希望吸引web3 native?

期待看到更多品牌試水成功,web3 之路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