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orn
出品:鴕鳥區塊鏈
根據SharkTeam最新安全報告中的數據,在2022年Q1階段,智能合約安全事件發生超30起,造成的損失高達約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021年Q1)的1.3億美元增長了823%,損失金額創下新高。
在如今鏈上資金安全事件頻頻發生的背景下,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鏈上資產?最近小編就注意到了一個致力於為鏈上資產保駕護航的智能合約錢包—— Gnosis Safe ,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項目介紹
Gnosis Safe是一個運行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錢包,可以看作是數字資產的管理工具,它的核心是多重簽名功能,要求在交易發生前有最低數量的人批准,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多個地址同時同意後交易才會確認。
在以太坊上的大多數用戶都習慣於使用單鑰錢包,通常被稱為外部擁有的賬戶(EOA)。這些賬戶有一個私鑰,可以轉化為用戶的12個字的“種子短語”,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及的助記詞。但是如果私鑰一旦不小心流出,那麼資金就會被盜。顯而易見,這種保存方式並不利於資金的安全。由此,加密領域中不乏很多關於數字資產存儲的解決方案,Gnosis Safe就是其中一個。
Gnosis Safe利用多重簽名功能給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舉個例子,對於企業或組織而言,若企業中有3個主要的利益相關者,那麼你可以設置錢包,要求在交易發送前需要得到所有3個人的批准,這樣可以保證沒有一個人能夠破壞資金,從而保證了資金的安全。當然這並只針對於企業或組織,對於個人而言,你也可以設置2-3個地址,這樣也可以有效減少黑客入侵的概率,從而提高鏈上資金的安全性。
項目亮點
Gnosis Safe功能:
1、多重簽名:允許用戶通過需要確認交易的多個簽名者定義訪問/控制方案;
2、DeFi集成:可以與DeFi協議輕鬆交互,用於投資、交易和管理數字資產;
3、隱私:無需共享任何個人數據,例如姓名、地址或電話號碼;
4、NFTs:可以存儲ERC-721代幣,例如數字藝術、ENS域名或遊戲資產;
5、無gas簽名:多重簽名交易可以在鏈下簽名,可以為用戶節省gas費和時間;
6、開源:Gnosis Safe的所有組件(前端、後端、合約)都已開源;
7、正式驗證:Gnosis Safe的核心合約已經過正式驗證,目前是基於以太坊協議的最高安全標準。
Gnosis Safe與其他數字資產存儲解決方案比較圖,來源:Gnosis Safe官網
可以總結出Gnosis Safe項目的幾個特點:
1、安全性高
Gnosis Safe的核心功能是多重簽名,上文也有作出一定的闡述,必須所有的賬戶確認交易之後,才會執行安全交易,這會大大提高黑客攻擊的難度,丟失或損壞私鑰也將不在自動導致賬戶資金損失,從而更好的保護了資產安全。並且Gnosis Safe是經過證實驗證和審計的代碼,安全標準可信。
2、支持多種代幣支付
Gnosis Safe還有一個特徵是不一定要用ETH支付,要知道在以太坊網絡中的大多數交易都是需要用ETH來支付gas費用的,但是Gnosis Safe通過交易中繼服務,使得用戶可以用一些支持的ERC20代幣支付交易費用。
3、與多種賬戶地址兼容
Gnosis Safe與很多賬戶地址都兼容,比如硬件錢包、Metamask、Authereum等,用戶可以指定所有者的數量和他們的所有者賬戶地址,並且輕鬆部署設置。
4、DApp交互性高
Gnosis Safe可以與DeFi協議輕鬆交互,用於投資、交易和管理數字資產,還可以存儲ERC-721代幣,還支持ENS域名以及其他各種數字資產,目前,該團隊正在開發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利用的Safe Apps,希望可以更好的將DApp進行整合。
簡而言之,Gnosis Safe作為數字資產的管理工具,十分看重自身產品的安全性和與用戶之間的信任。
寫在最後
Gnosis Safe作為Web3網絡中的基礎設施,為DAO、機構、項目和個人的數字資產保駕護航。目前僅在以太坊主網上,Gnosis Safe管理的資金價值就超過了562億美元。
數據來源:Dune Anlystic
4月初(4月17日)Gnosis Safe宣布推出了SafeDAO,並且將向積極用戶發放代幣空投,據了解,SAFE總量共計10億枚,由SAFE基金會鑄造。 10%的SAFE將空投於推進項目的社區成員和Gnosis Safe的積極用戶,並已完成快照,快照時間暫未披露。此外,本月初(5月3日),Gnosis Safe官方宣布推出了Safe守護者計劃,並且將要分配5000萬枚SAFE代幣(佔總供應量的5%)獎勵給Safe貢獻者。一時間Gnosis Safe社區的討論熱度開始持續上升。
毫不誇張的說,代幣激勵模式是令決定項目是否能夠長久發展下去的重要一環,因此雖然目前Gnosis Safe空投代幣的消息帶來了一定的熱度,但是代幣激勵模式能否為Gnosis Safe生態帶來更好的發展,還需要在熱度消散之後才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