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疫情肆虐各國,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美國半個月內兩次大舉降息,中國則“祭出”了“新基建”神器。各界爭議不斷,在擔心重蹈四萬億覆轍的爭辯中,也對新基建逐漸達成了共識。
截至目前,各省市公佈的未來重點項目投資規劃總額已近50萬億元,圍繞著新基建的“5G、特高壓輸電、城市間高速鐵路和城市間軌道交通、充電樁、數據中心、AI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7個領域是投資佈局的重點。
PANews邀請到了雲計算諮詢公司台灣上市公司伊克羅德華南區業務總監郭介德、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鯊丁信息科技楊首席研究員耀東教授,以及Taraxa創始人兼CEO Steven Pu進行“新基建風口下,區塊鏈+AWS雲的N種可能”主題圓桌會議。
以下是圓桌會議實錄:
新基建:是全產業鏈的機遇,構建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
PANews畢彤彤:和傳統基建“鐵公基”相比,新基建能為社會帶來的增長點在哪裡,新基建對於經濟恢復和快速發展的有怎樣的推動作用?
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傳統的基礎設施,比如公路、鐵路、發電站等等,在中國,短短的30年內,走過了西方國家過去100多年的建設歷程,到目前已經趨於飽和狀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比較偏遠的山區,不那麼發達的鄉鎮,大都已經有非常好的高速公路連接,高鐵的里程更是已經處於全球首位。
基礎設施的建設價值是在於它的“乘數效應”,也就是每投一塊錢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能夠拉動多少塊錢的國民收入。而基礎設施的乘數效應會呈現邊際效應遞減的狀態,正是由於傳統基礎設施現在已經趨於飽和,所以乘數效應也會相應減弱。
現在中國最具有發展潛力,最具有發展空間的產業是什麼?我認為是數字經濟,以及在數字化轉型後形成的“新實體經濟”。新經濟需要新基礎設施,新基建又會加快新經濟的發展。因此通過新基建拉動新經濟,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數字經濟發展,可能在中國當下是投入產出比最高、最划算的戰略選擇。
“新基建”絕非走四萬億的老路,而將為中國新經濟再次騰飛助跑。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具有強大的乘數效應,將開啟新一輪中國數字經濟全面騰飛,各行業全面數字化升級的宏大篇章。
新基建將帶來場景、模式、組織的全方面升級,是全產業鏈的機遇。一旦不能跟上變革步伐,則很可能被“降維打擊”。所以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每個企業,甚至是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無人能置身事外。
楊耀東教授:國家提出新基建,一方面是老基建已經在部分地區出現過剩,增長乏力。對比傳統基建“鐵公基”,新基建可謂是信息基建,構建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
近兩年來GDP增長勢頭出現回落就顯示出傳統動能有所不足,需要破局。新基建中的5G、數據中心、AI 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都是屬於信息領域,對這些領域的大力投入也體現出國家對未來的預判:那就是我們將迎來智能時代(信息時代的新階段)。這既是一個短期行為(抵抗疫情),又是長期的投入,為國家勾畫未來。
雖然信息技術從上世紀70-80年期就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互聯網到今天也有50年的歷史,但信息時代並沒有完結,還將有大量的機會。未來,數據會越來越重要,對數據的分析和深度的使用越來越有價值,數據就像鋼鐵,石油一樣變成重要的生產資料。
我們以新基建中的5G為例,5G技術有著統一的標準和明晰的發展路線圖,前幾代的成功運行,特別是4G的成功部署已經來帶了被外國留學生稱之為“新四大發明”中的三項(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第四項是高鐵)。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隨著新基建的不斷推動,將會為國家帶來更多的增長點,為人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區塊鏈可能成為下一輪信息基建的重點
PANews畢彤彤:新基建的七大重點領域中,雖然沒有明確點名云服務雲計算和區塊鏈,但又與重點行業密切相關,您認為雲計算和區塊鏈在新基建中能扮演怎樣的角色?可以舉具體的應用案例。
Steven Pu: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接下來我會講一些我所了解的部分。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是各種可審計運營數據(無論是設備還是人員)的關鍵審核因素,它為保證數據的來源和不可篡改性提供了基礎,在許多商業和運營環境中, 減少交易摩擦並幫助企業更快地擴展自身業務。在這方面,無論是公共還是私人運營者,任何大規模的運營者都可以從區塊鏈的獨特屬性以及我們正在構建的解決方案中受益。例如,在公共基礎設施中,大規模通信(例如5G基站),電力(例如高壓電廠)和交通運輸(例如市政鐵路)通常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技術資源用於建立兩重或者三重驗證的實時監控,保證實時操作數據的來源和準確性。
此外,公共基礎設施始終由政府嚴格監管,項目合作夥伴之間經常在財務利益和運營方面產生衝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區塊鏈保證運營數據的真實性可以大大減少協作方之間的摩擦,並有助於基礎架構更有效地擴展。
這種案例我們在日本的幾個基礎設施建設的客戶那裡就看到過,很需要區塊鏈這樣的技術來搭建信任橋樑。
郭介德Bob:截至目前,各省市公佈的未來重點項目投資規劃總額已近50 萬億元,圍繞著新基建的“5G、特高壓輸電、城市間高速鐵路和城市間軌道交通、充電樁、數據中心、AI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7 個領域是投資佈局的重點。雖然沒有明確點名云計算,但通過此次7個領域的重點投資,它們一頭連著巨大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勢必會拉動上下游相關領域包含雲計算、區塊鏈的快速發展。
區塊鏈技術在未來革新和產品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是數字經濟重要基礎設施,由於5G的廣泛應用,在這種去中心化節點之間的數據交互中,較難形成信任,其對線上數據真實性的要求、可信處理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和產業需求便出來了。
我認可區塊鏈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技術、底層技術,但統一的標準、法律法規、應用場景、商業模式等環節還有待完備。本輪新基建完成之後,隨著落地性不斷增強,區塊鏈可能是下一輪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點。
我認為區塊鏈目前偏向橫向的、連接性的技術,區塊鏈技術將會被應用到此次“新基建”中,雖然目前區塊鏈真正的應用場景還沒出來,但隨著新基建,各種產品和應用會被催生,區塊鏈技術在未來不可限量。扮演著等待機遇厚積薄發的角色。
對5G領域,也是”新基建“的龍頭,是涉及領域最廣泛的新基建項目,對於雲計算來說也潛藏著更多機會。 5G 商用的加速、雲計算上游基建不斷完善,下游應用更容易搭建整合自身相關產品,將會大幅提升下游雲應用產業的的滲透率,比如VR遊戲、車聯網、無人駕駛、無人機等,超低網絡延遲對於雲計算在一些行業的應用效果會更好。
隨著5G的推進,遊戲中大量渲染和CPU功能將會被遷移到雲中的計算機,而不是僅靠昂貴的硬件設備來運行虛擬現實遊戲。未來游戲資源也都在雲廠商的雲端服務器中運行,用戶只需擁有不錯的顯示器就可以體驗無與倫比的移動雲遊戲,而超高的5G網速會讓用戶感覺不到任何延遲。
在人工智能方面,打個比喻為一個人吸收了大量的知識(數據),不斷的深度學習、進化成為一方高人。人工智能離不開大數據,更是基於雲計算平台完成深度學習進化。
疫情期間,為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利用機器人實現無接觸配送。如果遇到障礙物機器人也會聰明地繞開,繼續前行到達目的地, 這一能力的來源就是他們將機器人與雲平台結合,每天在運行中將相關的運行記錄和數據上傳,然後交由雲端的服務器進行避障和感知相關的訓練,實現人工智能。
所以雲計算在此次新基建中算是一個提供計算和分析能力的平台,能夠利用雲計算技術促進7大領域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受到7大領域的推動而實現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扮演一個相輔相成的角色。
新基建是廣義概念,區塊鏈將會有很大發展
PANews畢彤彤:隨著今年新基建熱潮,各位預測會給區塊鍊和雲計算行業帶來怎樣的促進,會帶來多少業務的增長?在前所未有的政策機遇面前,與此同時,又會有哪些挑戰呢?
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我覺得首先要澄清一個誤區,新基建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絕不應該狹義理解為之前在電視上出現的7個領域。新基建這個概念源自於2018年中央工作經濟會議,在今年的政治局常務會上也被提及,在中央的會議上並沒有明確指出新基建包含的領域,應該說新基建是一個導向性的概念,並不是一個狹義且封閉的概念。
要以開放的、發展的、動態的眼光理解新基建的概念,我認為它的核心特徵是剛才提到的乘數效應。當然也在電視上提到的那7個領域,肯定是新基建要重點發力重點建設的7個領域。但是這7個領域中同樣不包含互聯網,難道說我們國家在未來就不再發展互聯網,不再加大投入發展互聯網了嗎?這毫無疑問是不可能的。
那為什麼新基建不包含互聯網,因為互聯網現在已經是“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而云計算、區塊鏈扮演的也是類似角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都以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鍊為基礎。應該說,這是不言而喻,無需重點強調的。
甚至我們可以說,過去的上網、現在的上雲、未來的上鍊,都將是新經濟發展的必備元素,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鍊是基礎的基礎,也將是貫穿在所有的新基建、新業態、新動能和新經濟中的基本元素。所以說,新基建對於雲計算和區塊鏈行業加速發展,是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行業的企業均受到較大影響。但是,“危”與“機”總是相伴相生,疫情后的產業復甦也可能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 2003年,“非典”疫情加速互聯網大眾化和商業化的進程。那一年,誕生了淘寶、京東等對中國數字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的產品和企業,網易、搜狐、新浪等互聯網企業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全年盈利,股價重新駛向增長的快車道。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很多新興業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例如視頻會議、在線教育,遠程醫療、新零售、短視頻等等。新零售、遠程辦公、在線協作等新業態和新組織方式率先進行大規模運用後,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遠程在線協作的效率與便捷,為此,許多企業也開始調整流程與組織架構與之適應。從歷史視角看,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將是諸多產業變革升級的歷史性“拐點”,也將是區塊鏈、雲計算步入新的增長曲線的契機。
中國在疫情期間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很可能也會在全球各地持續湧現,這一次,給中國創業者的機遇是世界性的。這種變化意義極為重大,這絕不僅僅是應對疫情的權宜之計,更是加速各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組織方式變革的重要契機。在後新冠疫情時代,創新轉型將成為企業生存的剛需。在未來,以公司製為核心的“中心化”組織形態很可能會逐步減少,而以平台化、社群化、在線的新型大規模協作方式將成為主流。而區塊鏈正是實現大規模分佈式協作的最關鍵的新興信息基礎設施。
當然對於具體的業務增長數據,這個確實我也難以判斷,在歷史性的風口面前,這種定量的預測,反而可能並無意義。放手去幹,迎接風口,享受新的市場機遇才是最關鍵的事情。
楊耀東教授:在今年的形勢下區塊鏈會有大的發展,但面臨的挑戰很多。
先談談宏觀方面,隨著各省上馬新基建項目,區塊鍊和雲計算作為重要的支撐行業將會迎來一波發展的機遇。但要注意到中小企業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可能會喪失原有的利潤點和競爭力,生存面臨很大挑戰,嚴峻的形式會降低他們使用新技術的意願。
國家統計局3月16日公佈今年1-2月份經濟數據,中國消費、投資、工業生產等多項指標降幅較大。根據這些信息國外機構甚至做出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速將出現11%的同比下降的預測。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注意到,隨著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將造成全球需求疲軟、供應鏈斷裂和市場的持續動盪,使得我國外向型企業面臨更多的挑戰。
我國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將明顯低於其他年份。在這樣的形勢下,區塊鏈行業中的參與者一方面要練好內功,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控制好成本;另一方面要主動參與到“新基建”中,積極尋求機會。區塊鍊是要為企業服務的,區塊鏈的成功最終是賦能實體經濟的成功。但我們也要看到每個行業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變化和挑戰中才能醞釀出機會。我們以新基建中的工業互聯網來作為一個觀察點。
工業互聯網在當前階段存在以下三方面的挑戰:
第一,數據安全
企業類客戶不同於個人客戶,它們對於數據安全的要求非常高,這主要是由於企業數據中包含了大量的核心工藝和商業秘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工業企業普遍是風險厭惡型而非創新導向型,任何一個單點的安全問題都可能會導致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數據的安全和可靠是工業企業不能妥協的指標。
第二,升級成本
中國製造企業約三十多萬家,其中97.4%的企業是中小製造企業,他們都面臨著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缺失。對於大量的小企業而言,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來完成升級,更沒有緊迫感來完成升級,生存對於他們來說才是第一要務。如何降低企業的“觸網”成本,是推廣工業互聯網的一大挑戰。
第三,靈活性
製造業一直的邏輯是擴大規模提高自動化程度,而一個生產系統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越高,往往柔性越差。但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的消費升級,個性化的需求開始顯現,外部市場每時每刻都在快速變化,如果無法做到快速響應,中小企業不能根據現實情況變化而靈活選擇,將被市場淘汰。
區塊鏈則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搭上工業互聯網的“東風”:如果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工業互聯網,通過工業雲和區塊鏈技術結合,建立起一個雲鏈混合的、面向未來的分佈式智能生產網絡,對製造業商業模式進行整體重構。區塊鏈本提供了一種安全、高效、可信的技術方法,為解決機構與機構、人與人、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高效協作問題帶來機遇。
生產過程中的跨組織數據互信可以全部通過區塊鏈來完成,訂單信息、操作信息和歷史事務等全部記錄在鏈上;通過分佈式存儲所有產品的溯源和管理將更加安全便捷。分佈式生產網絡中整個供應鏈上的交易流程全部由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將工業製造分解為“樂高”一樣能夠按單、按次重組的“工業積木”。使得後端的生產系統能夠快速響應外部市場的變化,大幅降低產業鏈重組中的成本。通過區塊鏈技術與數字化工廠技術的結合,可以為每一個物理世界的工業資產和產品生成虛擬世界的“數字化雙胞胎”,並進行確權和流轉,完成工業資產的數字化,幫助重資產的製造企業實現輕資產擴張。
數據洩露從根本上講是運營問題
PANews畢彤彤:雲計算和區塊鏈都與數據密不可分,無論是傳輸還是確權,都承擔著數據的傳送、儲存工作。最近新浪微博的數據洩露事件,讓人們再次關注到數據的安全。在確保和提升安全性方面,各位有怎樣的經驗之談呢?
Steven Pu:我的回答可能會讓大家有些失望,數據洩漏的絕大多數情況是由數據管家(通常是大型互聯網平台)主動或者被動的不良安全行為導致。它們可能是由網絡中的安全漏洞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開發人員的密鑰被盜或主動出售,甚至根本未對數據加密。
可惜的是區塊鏈幾乎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區塊鏈的安全性也取決於密鑰的保密性。導致數據洩漏的不良安全行為,也可能以相同的方式洩漏未經授權的訪問密鑰。
不過,在為我們的客戶服務時,我們用到區塊鏈來處理鏈下生成的數據(例如從硬件設備收集的數據),只要有適當的硬件支持就可以保證數據來源和不變性。比如Taraxa開發的安全的硬件模塊,具有機載密鑰生成和簽名功能以保持硬件的獨立性。並將應用程序邏輯預先加入已經完成禁用寫入訪問權限的MCU中,以確保防篡改行為。模塊將通過這種方式幫助資產租賃公司就每台機器的收入達成共識,確保所有業務合作夥伴和利益相關者公平的利潤分配,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商業摩擦。我們看到這類服務的市場非常龐大,並預見未來此類模塊將集成到大多數機器中。
區塊鏈可以對於數據的屬性做出一定的保障,但是數據洩露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運營上的問題,很多時候人的操作失誤(有意或無意),區塊鏈沒有太大的幫助。
AWS雲服務從多方賦能區塊鏈發展
PANews畢彤彤:當前的各類區塊鏈賽道,如交易所、供應鏈金融、公鍊等,哪些最有可能和雲服務產生有有效的結合,AWS代表的雲服務如何為區塊鏈行業賦能呢?有沒有具體的案例分享?
Bob 郭介德:區塊鏈的大部分賽道已經有AWS雲服務賦能了,就我們觀察到的情況來看,簡單舉一些例子。
交易所:很多交易所已經部署在AWS上,包括美國第一家規範的交易所Coinbase,之前思源也有過介紹,AWS幫助他們實現了合規性、安全性、高可用性,並且服務Coinbase快速成長。 AWS的高性能關係型數據庫Aurora作為很多交易所公司的選擇,個人經驗交易所在排名Top 20以內必選用這項服務,因為Aurora性能是標準MySQL的5倍↑,有全球表功能,可以在全球方便的部署和遷移。像EC2的X1機型作為EOS小區超級節點的推薦機型;像很多安全服務如Macie、GuardDuty、CloudTrail、IAM說明交易所客戶提高安全性並簡化管理。
供應鏈金融:在供應鏈金融場景中,AWS可以提供用於區塊鏈體系構建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供鏈上各方使用;銀行在參考鏈上內容進行風險評估和管理的同時,也需要使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做欺詐檢測、信譽評估等,AWS提供如SageMaker、Fraud Detector 這樣的機器學習服務,說明客戶快速通過機器學習實現功能。
聯盟鏈: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可以幫助您輕鬆創建和管理區塊鍊網絡,用戶可以用它快速創建基於Hyperledger Fabric的區塊鍊網絡,邀請其他成員加入,輕鬆查看和管理各項運行指標,並在鏈上部署合約。目前Workday、Verizon、PHILIPS、DTCC、Liberty Mutual Insurance、Guardian、GE Aviation等客戶都在使用。
公鏈:AWS有Blockchain CloudFormation,可以提供客戶快速啟動一個以太坊網絡,或者啟動節點加入已知的區塊鍊網絡的服務。 AWS與Hyperledger Fabric和以太坊的小區也有密切的合作。很多的公鏈節點都運行在AWS上,AWS為他們提供了性能優良的算力和快速可靠的網絡。
最後除了剛剛說的這些服務外,安全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例如服務器對外連接管控是否嚴謹,AWS的安全組、ACL可帶來嚴謹的控管,阻擋不必要的連接,提升對內的安全度。
對外來說擔心被DDoS,AWS有shield 協助客戶來進行防護,包含大流量攻擊、syn flood等等都可以達到很優質的減緩效果,AWS還會安排一組人24小時待命,如果遭受到攻擊的時候,這組人會協助使用者進行防護,另外網頁式的攻擊包含SQL注入、網頁篡改、網頁掛馬等AWS也有WFA防護提供給使用者使用,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去客制化。其實還有更多客戶在探索更多的場景,也歡迎大家來與我們伊克羅德多多交流。謝謝!
在圓桌會議結束後,群內觀眾紛紛踴躍提問,各位專家也做了詳盡解答。 PANews在此甄選出一些回答。
問題1:新基建否可以被認為是中國的重要的經濟拐點?
Steven Pu :這個問題也很大,我不敢說是還是不是。但是基礎設施的拓展一向是中國的強項,而且可以很有效的輸入到別的國家的市場裡面去(世界上還有誰會造+運營高鐵?)。很多別的國家無法落實的新型基礎設施技術中國都可以落實。可以說這個不是一個“拐點”,只是中國繼續發揮自己的特殊優勢罷了。
問題2:區塊鍊是否在未來可能“上榜”,正式登上新基建名單?
楊耀東教授:很有可能。畢竟去年10月開始從中央到地方都對區塊鏈很關注。但這需要區塊鏈本身發展得更為全面和成體系。比如5G,就是從3G、4G一路走來,有明確的路線圖。個人認為做開放金融(或者叫做新金融科技)的基礎設施:區塊鏈,可以算是一種“基建”。
問題3:請問郭總,新基建大熱後,發展過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警惕?
Bob 郭介德: 5G網絡能夠讓城市交通可以大規模的部署各種低時延感知的傳感網絡,上萬種設備的傳感器會遍布在全國各個地方,實現全面感知。收集太多重要數據,一旦發生網絡安全問題,如果真正發生網絡攻擊,它的破壞力與傳統將不同,新基建下的網絡攻擊將從數字空間延伸到物理空間,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這種攻擊不僅僅是針對一輛車,而是會因為一輛車被攻擊導致大面積的交通事故。智能醫療系統中如果數據被篡改,擁有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患者信息丟失,人民生命安全也會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