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再一次證明了在Crypto市場,打開格局是多麼重要。

在NFT,有人熬夜衝高達(Meka),只要搶到就淨賺5個ETH(價值11萬元)。有人搶PancakeSwap上的兔子,1小時不到300美元換回45萬美元。

在DeFi,神礦迭出。 BSC上的小恐龍(dsgmetaverse)不僅為Venus賦能,還成功將Venus長期在水下的穩定幣救出水面。 Fantom更是神勇,新出的借貸協議Geist在上線不到3天的時間存款資金超過93億美元,成長速度前所未有。

在GameFi,基於以太坊側鏈的加密遊戲項目Axie Infinity推出質押功能兩天內鎖倉價值超過10億美元,AXS流通市值一度衝破100億美元。在BSC上,將特斯拉CEO馬斯克的母親綁在戰車上營銷的遊戲項目RACA內測基本結束,國慶期間漲了3倍。

加密貨幣,以及由它衍生出的DeFi 世界正處於狂野西部,自然少不了各種meme。 SHIB國慶期間漲了4倍,流通市值超過100億美元。

在這個充斥著財富盛宴的領域,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場。年近40歲的火幣創始人李林在大戶群的一句“我也很難,自古成王敗寇”為自己的創業生涯畫上句號,而29歲的FTX創始人SBF帶著團隊在全球四處征伐,國慶期間以個人淨資產225億美元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第32位。

史無前例的大周期?

幣圈老人都知道,比特幣挖礦獎勵每隔4年減半一次。根據供需理論,當需求量不斷增加,產量降低對應著價格就要上漲,最近一年發生在全球的大宗商品持續暴漲就是例子。

在2013年-2017年的兩次牛市中,比特幣確實在減半後出現超級大行情,隨後轉入熊市,跌幅在80%以上。

這次牛市,也是發生在減半效應後,從去年的“312”算起,持續時間超過1年半,漲幅也有10倍。比特幣的市值也來到萬億美元大關。這樣的體量,已經可以比肩蘋果、微軟、谷歌和亞馬遜這些普遍創立20-40年的美國明星科技公司市值。

到了今年5月,比特幣價格漲破6萬美元,隨後崩潰到3萬美元以下,“熊市來了”的聲再次泛起。就在不少人清倉觀望之後,今天,比特幣價格突破5.6萬美元,前高吹彈可破。

在前兩次牛熊週期中,支撐Crypto的根基並不牢靠。內部看,山寨幣創新沒有走出既定“空氣幣”的既定範式,只有幣而沒有應用。外部看,主流機構入局跡像不明顯,圈外資金大多游離觀望或者打一槍就走。而這次,我們看到Crypto內部創新令人眼花繚亂,DeFi、NFT、GameFi、DAO、L2、跨鏈應用從技術走向應用,湧現了Axie Infinity、DYDX、OpenSea、PancakeSwap、Yearn Finance等不僅可以為用戶創造價值同時自身也能持續產生現金流的龍頭項目……外部資金不斷湧入,MacroStrategy、特斯拉、Square等上市公司將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合計持倉超過750億美元。灰度信託在上次熊市期間堅持買買買,如今持有的BTC市值超過350 億美元。就在國慶期間,索羅斯基金CEO透露該家族辦公室持有比特幣,不僅將其視為一種通脹對沖手段,還認為它已經跨越了主流。

(圖片來源:https://www.bybt.com/zh-tw/BitcoinTreasuries)

Crypto市場的基本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或許未來會偏向美股化,某一時間段有漲有跌,拉長看會是持續數十年的長牛。

在這個大周期中,NFT、DeFi、GameFi將會輪番表演,如果你將自己視為Crypto的原住民,要做的就是不負這個充滿激情的時代。

NFT造富

就像現實中有人願意為藝術品、潮玩、盲盒這種東西大把花錢一樣,在虛擬世界,同樣有人原因為一張白紙、一張JPG花費數十萬乃至上千萬元。

你可以將這人視為追求虛榮心,更深層次可以視為一種文化。文化是根基,小到一個圈子,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

Crypto從極客到主流,必然要建立自己的文化。 NFT獨一無二、不可分割的特性恰好是Crypto的最好註腳,從cryptopunk到無聊猴再到國慶期間瘋搶的高達和兔子,確實有人願意為這種文化買單。

據OpenSea最新數據顯示,沒有官方授權的仿日本高達NFT頭像項目MekaVerse 24小時交易額已經超過13837ETH(5611萬美元),銷售量突破1萬筆(10870筆),地板價超過5.1ETH。這個數據是相當可觀的。

當然,不排除當前裡面充滿泡沫,可是機會總是在泡沫中誕生的不是嗎?美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Priceline、全球最大的視頻平台Netflix、全球最大的電商平台亞馬遜、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無一不是在互聯網泡沫中創立的。

DeFi起勢

2020年的DeFi Summer之後,格局基本穩定下來。以太坊上的借貸賽道被AAVE、Compound、Maker把持,穩定幣兌換賽道Curve一家獨大,DEX賽道uniswap和sushiswap雙雄並立。

這些協議均度過了爆發期,進入平穩增長階段,短期很難有好的投資機會。即便AAVE、Curve、Sushiswap走多鏈發展路線,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目前,整個DeFi鎖倉量2080億美元,以太坊鎖倉量1430億美元,以太坊依舊有絕對的統治。

如果我們承認現在處於超級大周期中,DeFi必然不是和以太坊劃等號。國慶期間在BSC和Fantom上出現的兩個神礦告訴我們,其他公鏈上的DeFi依然存在巨大機會。

目前,Fantom借貸項目Geist上線不到3天存款規模超過100億美元,成長速度令人咂舌,即便是AAVE、Compound、Maker等老牌借貸平台上線伊始也沒有在這麼短時間內積累如此多的資金量。借貸和DEX是DeFi的兩架馬車,Fantom雖然此前在DeFi上動作頻頻,但一直起不來的原因就是缺乏重量級借貸協議。

公鏈大戰

目前以太坊市值超4000億美元,上面的DeFi協議鎖倉超過1400億美元,兩個數字均位居所有公鍊和DeFi之首。

這個局面和二戰後形成的“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類似。

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轉折點的我們能夠清晰感知到,這種局面不會長期存在。

同樣,在crypto世界,挑戰以太坊依舊是未來長期的敘事主題。儘管經歷過上次熊市的教訓,大多數項目方創始人不再將這句口號掛在嘴上。

幣安、火幣、OK等交易所發起的公鏈一度被寄予厚望,畢竟有雄厚的資金體量。然而實踐證明,除了幣安扶持的BSC走了出來,後者成功贏得“火葬鏈”和“難產鏈”的稱號。儘管OK的OEC在7月低艱難上線,然而早已錯失了最佳發展機遇。

原生公鏈能打的有Solana、Avalanche、Celo、Harmony、cosmos、Polygon、Fantom等。這些公鏈技術路徑各異,打法卻有相似之處:燒錢補貼。

Polygon、Fantom、Avalanche、Celo等公鏈均開啟上億美元生態激勵計劃,超級君認為公鏈之戰和互聯網平台的補貼大戰類似,可能像互聯網創業的各個領域一樣,資本補貼開路,搶占市場再賺錢。

如果操作得當,這是多贏的局面:公鏈用很少的補貼撬動了開發者以及數十倍乃至上百倍的資金參與上面的DeFi項目,DeFi項目獲得了可觀的用戶。沉澱下來的開發者、資金和用戶夯實了公鏈的基本盤。

跨鏈從"偽需求"到大剛需

跨鍊是個老話題,但是直到今年下半年,大多數項目發展並不理想。

曾經的“跨鏈雙雄”,波卡似乎已經耗盡了市場預期,除了插槽拍賣沒有更多故事可講,下半年至今表現平平。 Cosmos在去年遭遇團隊創始人及核心人物連續出走危機,一度為未來發展蒙上陰影,今年憑著“母因子貴”,在Terra(LUNA)的高歌猛進下,讓市場重新得以認識。

今年下半年,多鏈蓬勃發展,以太坊之外的公鏈生態漸成氣候,跨鏈從"偽需求"到大剛需,跨鏈橋遍地開花,有官方自建的也有第三方的。目前,第三方跨鏈橋業務量最大的是Anyswap,總鎖倉量超過48億美元,近24小時交易量近20億美元。

不過,在以太坊神教眼裡,各大鍊基本都是抄襲以太坊,市場進入熊市之後,資金還是回到以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