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而言,加密藝術與傳統藝術的不同點,主要在於共創和拓展藝術疆界這兩個方面。”

作者

|鏈得得

來源|鏈得得

千年來,人類的藝術市場逐漸積累至今,不過400-500億美金規模。而如今,按照NFT市場270億美元中的40%屬於加密藝術來看,這個新興的藝術市場已經佔據了100億美金的規模,將近有史以來的五分之一。

那麼,炙手可熱的加密藝術究竟是什麼?它與當前火爆的概念“元宇宙”之間,又有著哪些聯繫?它對傳統的藝術市場有哪些顛覆與創新?

12月10日,在鈦媒體集團聯合大興區產促中心、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共同主辦的2021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上,加密藝術甄選及經紀服務平台——元気星空METACHI的創始人孔中,就加密藝術市場的一些發展現狀,談了談自己的見解。

在孔中眼中,NFT技術是加密藝術和元宇宙的底層基礎設施,它保證了加密藝術的確權和線上交易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元宇宙是比NFT更宏大的概念,它更廣泛的傳播力度一方面帶動了NFT的成長,另一方面,也會給NFT帶來很多全新的變化形式。

孔中談到,具體而言,加密藝術與傳統藝術的不同點,主要在於共創和拓展藝術疆界這兩個方面。

首先在於共創:藝術家、AI算法開發者、設計師共同形成創作NFT的數字戰隊,打造全新的NFT產品形態。藝術家相當於整個項目中的導師,AI幫助藝術家選擇創作的賽道,同時從全國算法工程師中為藝術家選擇理解藝術發展並匹配的團隊;此外,優秀的設計師幫助藝術家完成作品暢想、實現和定型。

再者則是拓展原有的藝術形式邊界。基於人工智能技術與團隊作戰,藝術家們可以將靜態的繪畫作品色彩流動起來,打造水墨風格的動圖;又或者將雕塑作品變成動態行為藝術品,使之能揮舞戰刀、騎馬上陣;音樂家則可以在AI輔助下打造視頻作品。這些都不是傳統工具能夠解決的問題。

因此,加密藝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藝術家夢想照進現實,打破傳統垂直領域藝術家的作品形式疆界。

以下是元気星空METACHI創始人孔中帶來的演講,經鈦媒體編輯整理:

很高興參加鈦媒體舉辦的元宇宙峰會,我今天講一下元宇宙與NFT相關的事情。

NFT在中國比元宇宙更早傳播開,但是元宇宙這個概念傳播後聲量明顯超過NFT。對我們而言,NFT基礎設施的發展,也決定了整個元宇宙的發展方向,我們今天討論NFT又討論元宇宙,NFT其實是元宇宙的一體兩面。

從實際經營角度來看,NFT中國包括國外經歷了多個階段的變化,基於這些變化,我們發起了跟人工智能相關的NFT推動。其中,元気星空跟百度一起發起了“數字彼岸”藝術創作計劃,試圖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方式推動NFT產品形態的發展。

我們在NFT過程中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是單純藝術領域;二是以文化IP為核心的NFT產品;現在進入了第三階段,NFT的創作完成了從單人作品到系統產品的演變。

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科技跟NFT結合的過程中包括了多個範圍。

基礎的東西包括多模態交互,尤其是內容相關多模態,不僅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多個方向,還包括了可能性算法產品;二是區塊鏈,區塊鏈跟多模態交互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三是人工智能,NFT和國內數字產品在三大領域、交互中產生的形態,數字產品發展從單人作品到系統產品的演變,我們正好在這發展過程中。

應該怎麼做互相交互、互相覆蓋的NFT呢? NFT有藝術家、AI算法開發者、設計師,這樣才能形成創作NFT好的隊伍,我們稱之為數字戰隊,數字戰隊具備了多項技能,創造NFT才具有更符合未來元宇宙發展的優勢產品。

基於上述的思考,元気星空跟百度就一起發起了這個“數字彼岸”的計劃,試圖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藝術創作者,形成全新的NFT作品,項目方將為藝術家提供全套的支持。

全套支持是幫助藝術家選擇創作的賽道,同時從全國算法工程師中為藝術家選擇適合藝術分類、理解藝術發展方向的技術團隊並匹配成為戰隊;此外,選擇好的設計師幫助藝術家完成整個作品的暢想、實現和定型,組成戰隊組合的形態。也就是說,藝術家相當於整個項目中的導師思想者,工程師負責實現、設計師負責產品化和美化,形成全新NFT的產品形態。這個項目是從10月底啟動的,目前已經開始了。

項目的一期選擇了五位藝術家來參與創作,這五位藝術家其中有三位是美術類的藝術家。第一餘潤德老師,他是著名當代油畫藝術家;任哲老師是中國新一代非常有名氣、有創作實力的雕塑家;米巧銘博士也是中國當代非常著名的藝術家。

第四位孟可老師是音樂家,他也是今年冬奧會閉幕式的音樂總監,創作了非常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包括《瑯琊榜》這樣的一些音樂作品。第五位特殊人物是同道大叔,他是虛擬人物,並不是真人,同道大叔作為現象級新IP,既是一個IP,同時我們認為也是新一代的藝術家,他依然可以參與整個項目的創作。這五位是第一批藝術參與人員。

我們現在已經為藝術家,從真實藝術家到虛擬藝術家配置算法團隊,其中餘潤德老師、任哲、同道大叔已經在創作過程中,他們有了很多自己的構想。

算法工程在裡面實現什麼任務呢?如果一個藝術家只用自己傳統工具創作,比如餘潤德用油畫筆、任哲用雕刻工具,那麼他創作的東西還是相對靜態的。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更大的夢想。

余老師希望他作品裡的色彩流動起來,甚至色彩有自主的走向;任哲希望雕塑幫助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構成元宇宙,希望人物在線上打出拳來,能夠揮舞戰刀、騎上戰馬實現,這不是藝術家本人能夠實現的,這是技術手段能夠實現的,這是項目價值,幫助藝術家實現藝術夢想,這個夢想是他們傳統工具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是我們幫助他們進行夢想實現的過程,這個項目從NFT角度來說,不是單一的作品形態,是構建新作品形式的過程。

我們預計12月底出首期的成果,“數字彼岸”過程中進行各種各樣討論,圖上展示的是上個月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29樓舉辦的論壇,論壇邀請了很多科學家、科技界人士和藝術行業人士進行探討和討論。

NFT+人工智能賦能NFT,不是有確定路徑,事實上是實現設想的過程,會演變出來很多全新的產品形態,同時也能夠創造出完全不同的藝術品。

餘潤德老師有圍繞NFT的創作計劃,這個計劃叫做1001頁,他計劃三年之內創作1001幅作品,並且所有作品都是基於他對NFT、對數字藝術甚至對元宇宙的理解,不斷昇華理解的過程。

在這三年中,他的作品形態會發生變化,思想、技法和他對元宇宙的理解都會展現在新創作的過程中。餘潤德作為藝術理論家有非常高的學術深度,在這個過程中他能夠不斷接受新技術、新應用、新世界衝擊,接受新產品、放棄舊思維。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前兩幅是他之前的作品,後面這兩幅是進入計劃以後創作的作品。

餘潤德對於藝術人生觀有非常多深刻思考和理解,他希望能夠表現出來世界的混沌、無序雜亂、人性和生存環境的糾結,這是他創作主要的理念。

人工智能怎麼幫助他?讓他的想法變的更科技化或者想法跟未來世界鏈接更有關係呢?這個過程首先需要人工智能理解他的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一次全新的創新。之前人工智能對於藝術創作參與更多是學習,大家都講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需要找到很多數據集,即收集理解這些藝術家過去創作的東西,它在裡面尋找技法的邏輯,以模仿的性質創作作品出來。

我們看到人工智能能夠創作張大千風格作品、能夠創作梵高風格作品,這是市面上見到比較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改了思路,我們認為人工智能不應該扮演模仿的角色,而應該試圖理解藝術家的思想,要讓藝術家成為思想者,然後尋找其他的數據集來創作全新的作品,而不是變成一個模仿人的機器,這個非常有挑戰,這是現在人工智能對藝術創作的挑戰。

我們看看這是基於這種思路形成的新的作品形態,這是人工智能對余潤德思想進行了解以後,全新創作的一個算法,這個算法生成了動態作品,我們稱為“粒子流動”,我們可以看到畫面流動起來了。我們把餘潤德思想、餘潤德對世界理解說給了人工智能,讓人工智能基於這個思想去全網尋找更多數據集,重新來創作實現思想的辦法。

這個項目通過對中國水墨意向深層次的理解,以元宇宙作為對話主題,把虛擬與現實世界流動和復雜性柔和,表現出了余潤德作品主題“引入生命疏離與誘惑,混沌與不確定性”,後續會發布更多算法,對余潤德藝術思想和1001頁作品系列進行闡述跟呈現。

算法做的作品顯示出它的思想,我認為這不是終結,這是我們第一步完成的,藝術家會參與第二步,繼續對展現畫面進行解釋和優化,最終形成他認可的作品,由他跟人工智能共同創作的作品,這是“數字彼岸”項目要達到的目的。

後續每個藝術家都會做,我們也會看到新成果的呈現。如果過去只是油畫家,今天他的作品可能變成動畫畫面,對藝術創作是一種重要的提升;如果過去是音樂家,他今天作品可能變成一個視頻,對於藝術邊界是極大的擴展。

這些作品所呈現的藝術性、科技要素、甚至未來感,都是NFT市場新一代用戶和新一代買家更喜歡的產品方向。因為這個項目時間比較短,所以能看到的效果也比較有限,第一期作品會在今年年底百度峰會展現出來。這是長期的項目,以後會不但會邀請中國著名的藝術家,也會包括國外的,都跟人工智能配合,推出讓大家眼前一亮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都會變成NFT,成為各大元宇宙重要的構成部分。

這兩句話詮釋了人工智能跟藝術之間的密切關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本身就有藝術,我們經常用State of the art model講最好模式的選擇,也就是最好的人工智能裡也有art 。

人工智在山頂交匯是夢想,也是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希望“數字彼岸”項目作為整個中國NFT和元宇宙市場裡重要的案例,能夠為國內NFT發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重要思考方向,能貢獻更多優質作品給大家,我們也邀請中國最好藝術家、最好算法工程師一起參與這個項目。

非常感謝大會邀請,希望全球創新大會圓滿成功!

鏈得得僅提供相關信息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