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50美元—比特幣成功突破了自己,加密貨幣的第三輪牛市因此出圈,有人說加密市場即將進入為期五年的長牛,未來十年最大的財務風險是沒有比特幣,也有人說比特幣將在史詩級回調後漲到10萬美元。
但為什麼比特幣漲到10美元也與多數人無關?這個問題是本文探討的核心,是關於財富故事裡的未被清楚意識到的市場真相。
作者|雲隱
01 被價格激活的圈外
1月中旬,車庫咖啡創客圈的微信群再次活躍起來,群成員在分享一篇《比特幣暴跌10%,11萬人血本無歸》的文章時說:「比特幣瘋了,狂漲狂跌」。這是繼2018年後,他們罕有地又談及起比特幣。
此前的1個月時間裡,比特幣單價從突破2018年初牛市的最高點20000美元左右,飆升至4萬美元,比特幣幾次登上微博熱搜,憑藉強悍的價格走勢讓幣圈內外再度振奮。
2018年以13000美元單價買入比特幣的於嫚(化名)是群成員之一,同一年比特幣跌到過3000美元上下,伴隨歸零的輿論,她賣掉了比特幣。
如今比特幣的新聞和動態再度進入於嫚的視野,回想當年購買比特幣的場景,她自嘲老小白。
「當時沒有看過白皮書,也不知道這個複雜物種的基本原理。」於嫚說買比特幣的唯一理由就是比特幣是神秘人中本聰發明的數字貨幣,具有通縮屬性,時間越久越值錢,而今天的價格似乎又驗證了這一點,她心裡再次燃起希望,準備爺青回。
不僅於嫚這樣的老小白,第一次聽說比特幣的新小白也躍躍欲試。
「我最近對比特幣感興趣,但一直搞不明白區塊鏈。」最近就職於廣告公司的夏天(化名)在聽朋友念叨挖比特幣後,自己也想試試。
「一串代碼帶動了一個行業,讓這麼多人暴富,這太神奇了。」夏天說,過個安穩年,開工就拿兩個月工資買幣,現在他只是下載了BitUniverse幣優這樣的app,偶爾關注行情,為接下來做準備。
然而,隨著比特幣價格跌破三萬美元,便出現了開頭提及的景象:在那個再度被點燃的車庫咖啡微信群,有人曬出高點接盤,虧損20萬的賬戶截圖,有人前來勸慰,有人則在炫耀自己提前做好了風控。
02 被焦慮充斥的圈內
圈外紅了眼,圈內很焦慮。
面對比特幣價格的巨幅波動,「爆倉」、「賣飛」這類交易失敗的詞彙滿天飛。
像「清倉了,準備回家過年」、「大餅越跌,我們越要買」、「區塊鏈殺人了」恐慌、戲謔的話語充斥著各大微信社群和朋友圈。
「即使是牛市,多軍也一樣被埋。」資深炒幣者郭阿花(化名)吐槽道。
郭阿花在DeFi市場熱度最高的八月前後將手裡的2個多BTC換成了一些熱門的DeFi代幣,不過在高昂的gas費和滿滿套路中,收益上成為一地雞毛。
「真的拍大腿,看別人賺錢比自己虧錢還難受,牛市不來,等牛市,現在牛市來了,竟然不在車上,好不甘心。」猶豫再三,郭阿花決定開合約博一把,她做多了比特幣,希望可以以小博大。
但這樣的冒險操作在比特幣價格的巨大回調中獲勝的機率甚小,郭阿花的多單合約以虧損7500USDT收場。與郭阿花想法類似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在巨幅波動的市場行情中,很容易成為情緒的奴隸,做出激進的交易決策。
而這種決策,帶來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巨額爆倉數據。
1月以來,期貨合約共計爆發了4次大額爆倉,總金額達數百億美元,僅1月11日當天,全網爆倉金額在141億元人民幣左右,簡直可以用血流成河來形容。
03 陷入價格幻覺
但事實上,無論現貨還是期貨,只要是交易就難免會犯糊塗。 「牛市最容易產生價格幻覺,投資者看到漲的多,就慌了,根本意識不到交易的本質。」與郭阿花同為資深韭菜穆河(化名)向鏈捕手吐露,他現在逐漸意識到每一次交易都是在賺價格波動比例的錢,但現在普通投資者更多是被價格牽著走。
近幾個月,穆河每天在朋友圈裡看各路大佬奶比特幣,親眼目睹比特幣突破4萬美元,但他卻直至比特幣回調到2.9萬美金左右他才開始建倉。
「我的預期是比特幣回到4萬就陸續賣出,像我這樣的散戶,就算比特幣漲到10萬美元也拿不住。」他深刻地認識到市場的殘酷,同時也明白在波動如此之大的加密市場,囤幣的艱難。
而從業者Peter對此也深有感悟。
「我2018年就開始玩鏈遊,當時我的投資理念就是深入體驗產品,看懂它,做價值投資,但入行後我的價值觀被顛覆了,這個行業的噪音太大,太難做到了。 」Peter說自己入行之前的目標是每個月定投比特幣,十年後再看,但隨著比特幣的大漲,他「成功」賣飛了。
相比郭阿花「不買難受,買了跌了難受,買了漲了沒賣更難受」的狀態,Peter和穆河更加理智,他們了解市場的亢奮,更清楚市場的真相。
04 常見的交易陷阱
亢奮不言而喻,真相則是賺錢難。
但類似的問題在充斥著財富故事的加密市場中很難被投資者重視起來。對於沒有交易經驗且沒經歷過行業周期的投資者而言非常致命。
「牛市就是撿錢,梭哈就對了。」小白夏天問朋友自己進場,到底賺誰的錢時,朋友如是回答,然而在交易中,最可怕不是你技術上的失誤,而是你如同夏天的朋友那樣掉進自己營造的交易陷阱。
一般情況下,常見的交易陷阱有5種:
(1)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也被稱為證實性偏差,即大部分人往往都會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的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信息,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
存在這種認知偏差的投資者在做決策時更傾向於收集確認證據,而不是評估所有可用的信息。比如交易者準備買入某種資產,有時會早早就提出結論,之後便努力尋找能夠證明其觀點成立的信息,自然而然地忽視了那些與之觀點相悖的信息。
嚴重者,當交易出現虧損的時候依然會拒絕接受事實,而是依舊瘋狂地尋找所有可能支持自己認為觀點的證據。這種認知偏差在我們日常的交易中很常見,特別是新手,比如當你非常看好並決定做多黃金的時候,你總是能找到各種理由說服自己。
確認偏誤在投資者持有先驗觀點時的殺傷力可能更大。如果信息不能客觀的反映交易的全貌而陷入確認偏誤,那麼它對於先驗觀點只能是強化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希望信息是無偏差的。
(2)賭徒謬誤
賭徒謬誤是指錯誤地認為如果某件事情在某段時間內比正常情況發生得更頻繁,那麼它在未來發生的頻率就會降低(反之亦然)。
在投資中,賭徒謬誤意味著當交易者經歷了連續的幾次虧損後就會錯誤的認為下一次交易贏錢的概率會更高。如果每次交易的結果是獨立的,那麼下一次交易的勝率和之前的連續虧損(或者連續盈利)沒有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依然是堅持策略,而非因錯誤的高估概率進行人為乾預。在日常交易中,很多人都會有這種心理。當你連續做多或者做空都出現虧損或盈收時,你的下一筆交易則會下意識地傾向於選擇跟之前相反的方向。
(3)羊群效應
人們喜歡隨波逐流是因為群組有一種自我加強機制,如果某個觀點在一個群體內被不斷地重複強調,這個群體的成員就會逐漸接受這個觀點。
羊群效應在市場中每天都會發生。由於信息不對稱,投資者通過觀察大多數人的行為來推測其私有信息,或是過度依賴於輿論而模仿他人決策。
影響人們從眾的最重要因素不是信息本身的正確與否而是認同此信息的人數。
個人的非理性行為導致了集體的非理性表現。羊群行為說明個體不顧私有信息,採取與別人相同的行動。很多剛進入市場的小白喜歡聽一些分析師喊單,其實就是羊群效應在市場中的體現。
市場中一些比較知名的分析師或者大V往往就是那個引領羊群的人,由於普通投資者能夠接觸的信息較少,當看到比較多人都選擇相信他們時,剩下的人也會跟隨群眾的腳步。
(4)近期偏差
近期偏差即人們會更傾向於回憶和推斷最近發生的事件,並相信同樣的情況將無限期地持續到未來。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投資中。一般來說,人類的記憶力都很短,但在投資週期方面,記憶力尤其短。
在牛市期間,人們往往會忘記熊市。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市場應該繼續上漲,因為它最近一直在上漲。因此,投資者繼續購買股票,對它們的前景感覺良好。
投資者增加了風險承擔,可能不會考慮多元化或投資組合管理的謹慎態度。然後在熊市受到打擊,而不是盡可能地減少其投資組合的損失,投資者反而看著其淨值大幅下跌,最後硬抗到市場低迷時才賣出股票。
(5)選擇性知覺偏差
選擇性知覺指的是人們傾向於忽略或快速遺忘那些讓我們感到不愉快或和我們的觀念相左的因素。用簡單粗暴一點的話來說,選擇性知覺偏差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事物。
對於交易者來說,選擇性知覺偏差十分危險。因為大部分交易者都懼怕由於虧損造成的痛苦,在面對虧損的時候也經常會自我辯解。這就非常容易讓交易者忽略掉自己在交易決策中所犯的錯誤,而是在找一些無關緊要的藉口。
當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基本上所有人都賺錢,這時候存在選擇性知覺偏差的人就會錯把市場的風險收益當成是因為自己的能力產生的額外收益。
而當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虧損了,存在這種偏差的人卻往往看不到自身的問題,以為虧損僅僅是市場不好。而優秀的交易者不會責備市場、抱怨環境以及任何外部因素,交易者必須為自己的交易結果負責。
05 價值觀的勝利
其實,不管是老小白於嫚,還是冒進者郭阿花,亦或是對比特幣充滿興趣和質疑的夏天,他們都在曾經、現在乃至未來,會無法避免的陷入前述陷阱當中,就像格雷格姆所說,陷阱本身就是交易者自己。
「我當時只是個小礦工,買了比特幣和比特幣礦機,但直接被套在山頂了。」老韭菜小試牛刀(化名)在2017年的牛市就掉進了羊群效應的陷阱,現如今四年過去了,他見識了市場週期,明白賺錢不易,所以越來越謹慎,為了不再重蹈覆轍,他選擇通過網格交易機器人來慢慢回血。
網格交易機器人是自動執行交易策略,投資者可以在預期的價格區間內程序化、智能化地實現低買高賣、反复套利的一款交易工具。該概念來源於傳統金融市場,過去主要被資本金較大的做市商團隊所應用,這些做市商通過網格交易的高頻交易,實現套利。
而且,相較於傳統金融市場,加密市場的網格交易在機制上有所創新,小試牛刀選擇開單的平台派網Pionex 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網格交易平台,Pionex 派網全球CEO 楊聖淨告訴鏈捕手,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網格交易,其產品的創新之處在於推出大區間的網格交易策略—天地單,從而消除用戶門檻,讓資本金體量小的非做市商團隊也可參與高頻套利。
「我用16萬美元的本金開的6000—60000美元的BTC-USDT的天地單,現在利潤6萬美元左右,雖然中間暴跌過,但至少心裡不慌,就當接回之前高位賣掉的大餅了。」小試牛刀說,派網的產品很細分,不僅有天地單,還有反向網格、無限網格、槓桿網格、借貸網格等等細分產品供他們選擇。
雖然,網格交易機器人目前在中國的加密市場的普及度雖不高,但像小試牛刀這樣的早期開單者已經借助天地單成功回血,甚至小有盈餘。
「用戶使用交易機器人不能說一定能賺錢,但可以最大化降低虧損的概率。」楊聖淨告訴鏈捕手,他們的價值觀是幫用戶克服人性的弱點,成為理性的投資者。
這樣的價值觀在加密市場不多見,至少在中國市場,像郭阿花、於嫚這樣的投資者依舊容易被財富效應裹挾,弔詭的是,一旦財富效應破滅,市場就會推著他們將錯誤歸結到自身「認知不夠」上。
之所以派網能在浮躁的市場孕育如此理性的價值觀。核心原因在於團隊的基因。
楊聖淨坦言,在派網的團隊中有兩股力量,一股是有著多年傳統金融從業經驗的核心成員身上的理性與克制,另一股則是有著成熟軟件開發管理經驗的核心成員身上的創新性產品思維。
「我們在亞洲主流市場已經實現月活10萬人的市場成績。」楊聖淨表示,派網現在之所以選擇重點進入大眾市場,一方面由於普通用戶在網格交易創新與使用上的空白,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通過交易工具的普及,幫助更多投資者理性地認識市場,理解交易。
「我們認為交易的終局,一定是價值觀的勝利,派網願意躬身前行,踐行並傳遞這樣的價值觀。」楊聖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