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嚴鋒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科學雜誌《新發現》主編。

一個幽靈,元宇宙的幽靈,在人類世界遊蕩。一時間,萬眾爭說元宇宙,無數企業想戴上元宇宙這頂帽子。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認為元宇宙是未來,有人認為是泡沫,還有人認為是毒品,會腐蝕人的心靈,甚至會把人類引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那麼,什麼是元宇宙?這是一個源於科幻的概念,也是人類最古老的夢想。我們可以把傳統的現實世界看成是一個現實宇宙,同時,我們又很早就有了另一個宇宙,那就是想像的宇宙:文學、繪畫、戲劇、電影……在過去,這兩個宇宙是相互分離的,我們不可能在看著《紅樓夢》的時候就真的走進去了。不過有意思的是《紅樓夢》裡還真的描寫了這樣的場景,還更具體地設想了一個非常有科幻感的穿越設備:風月寶鑑。無論如何,那種對超越現實,從現實宇宙進入到想像宇宙的渴望是真實而強烈的。隨著科技的發展,這兩個宇宙之間的界線開始被打破,它們越來越互相融合。比如購物這種非常現實的事情,現在虛擬世界中就可以完成,甚至可以用虛擬的貨幣,而這種虛擬的貨幣又是在虛擬的世界中通過虛擬的活動來獲得。也可以這麼說,人類的虛擬活動正越來越具有實體性的力量。這種融合的結果,就是元宇宙。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走向元宇宙的歷程,從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在岩洞裡畫上的第一筆胡塗亂抹就開始了。元宇宙就是人類精神投射的另一個空間,所有的人類藝術都自帶元宇宙屬性。

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人類對元宇宙的建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電腦網絡是元宇宙更為具象的版本,它既像傳統的文學藝術,是我們的想像和虛構,它又有現實性,而且本身就越來越影響現實,成為現實。社交媒體具有自組織的機制,能夠自己生產內容,不斷進化,形成有機的生態。這已經非常接近元宇宙這個詞的來源、科幻小說《雪崩》裡的場景了:一個五花八門的江湖,有著自身的運行機制。它是虛擬的,但是與現實息息相關。可以把元宇宙理解成一個強化版的互聯網,目前網絡中有的,元宇宙裡都會有:連通,隔絕,投射,逃避,互助,對抗,真實,虛幻……所有這些已有的元素都會以強化的形式出現。

我們也可以把遊戲看成是元宇宙的另一種形態。有不少元宇宙相關產業的人說元宇宙不是遊戲,扎克伯格也強調這是社交和辦公,他們想要把元宇宙與遊戲脫綁,其心可感。事實上元宇宙與遊戲同源,是一體兩面。理解元宇宙需要遊戲的視角,反之亦然。還是拿《雪崩》來說,今天玩遊戲的人一看這個小說就明白,裡面的元宇宙就是一個大型多人在線遊戲,充斥著各種遊戲的場景:化身,扮演,任務,規則,世界構建等等。以《雪崩》為代表的賽博朋克小說也是對互聯網的預言,後來的網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按照這些小說的腳本發展的。網絡與遊戲具有共生機制和協同演化的趨勢,在虛擬化、交互性和跨越性這些方面為元宇宙打下物理和心理的基礎。遊戲的人是元宇宙的新主體。

那麼,眼下爆炒的元宇宙與“傳統的”遊戲和網絡又有什麼不同呢?元宇宙可以看成是遊戲和網絡產品的下一代。那些上一代產品還是有很多局限,比如屏幕是2D的,你還是在那個世界外面,並不能真正地走進去。新一代的元宇宙是一種維度的提升,你會以各種方式進一步“走進”這個世界。那麼這當然也會藉助最新的技術,那就是我寂寞地鼓吹了多年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技術。經過多年的積累,這些技術已經開始初具雛形,在消費和商業領域登堂入場,展露風采。

當然還遠不止是硬件的進步,這裡的核心是界線的打破,維度的提升。元宇宙是一種新的超越和融合:信息、社交、遊戲、教育、工作、現實、虛擬……這些以往被分割的領域都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被整合進來。我們會變得既是讀者又是作者,既是觀眾又是演員,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而這些活動都會具有更加令人沉浸和交互的模式,也就是遊戲模式。人的遊戲天性會與各種人類活動發生新的融合,工作和學習會變得更加有趣,也更加方便,更具有創造性。這聽上去是多麼激動人心,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看好虛擬現實和遊戲的根本原因。現在,這個漫長緩慢的趨勢好像突然一下子變得強烈起來。

如果人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完成購物、辦公、種植、採礦、教育、醫療、社交、婚戀……而且是以更輕鬆更好玩更自由的方式,那麼傳統的現實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我們還需要在現實中生活嗎?我們還需要忍受現實的各種隔絕、排隊、擁堵、塞車嗎?人們會越來越向虛擬世界遷移嗎?也許,在不那麼遙遠的未來,我們依然保留我們的肉身和現實的存在,但只是把它們當作一個軀殼,一種最基本的硬件,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來構建和享受我們的軟件,我們的內容和應用,也就是虛擬世界?

這也是對元宇宙最大的爭議所在。有一種對元宇宙的否定,認為元宇宙太虛幻:元宇宙能讓人吃到紅燒肉嗎?元宇宙目前不能讓人直接吃到紅燒肉,但這兩者不是對立的關係,為啥不能嘴裡含著紅燒肉建設元宇宙呢?虛擬與現實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現在關係還越來越密切。比如臉書(現已改名Meta,就是Metaverse的那個Meta)推出的Horizon Workroom的辦公應用,可以讓人更高效快樂地在元宇宙里辦公,那是能創造真實的價值,也能換來香噴噴的紅燒肉的。

還有一種對元宇宙的恐懼,認為元宇宙會毀滅人類。這些人借用劉慈欣對虛擬現實的批判,認為元宇宙能讓人以虛擬的方式輕易滿足各種慾望,從而會消磨人向外探索的意志。這裡面存在著不少誤解。劉慈欣當然是太空派,認為人類的未來是星辰大海,但他並不反對虛擬現實本身。相反,他認為這是太空開發不可少的技術。因為航天的探索開發離不開包括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在內的IT技術,能夠使我們在不用人類親自冒險的情況下,在太空探索中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他認為理想的狀況是人類內向的發展和外向的發展同時進行,互相促進。在他的《黃金原野》裡,正是地球上的億萬人借助虛擬現實技術,與遙遠的失事飛船上的宇航員以虛擬的方式朝夕相處,建立了強烈的共情,才推動地球上的政府進行巨大投入,製造更強大的飛船去實施營救,從而促進了宇航事業的發展。

那麼,元宇宙就前景一片光明了嗎?且慢太高興。我從人性和技術發展的角度看好這個元宇宙的大趨勢,但是最近的大熱,恕我直言,炒作的成分居多。新的元宇宙願景需要強有力的虛擬現實設備的支撐。我擁有幾乎所有的這些設備,清楚地知道它們的局限:芯片的運算能力不足,清晰度不夠,視場角太小,圖像延遲,對身體動作的定位不夠精確,容易造成暈眩,內容不夠。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設備都太大,太重,戴在頭上還破壞髮型。這些都有待於技術的發展和內容的開發來解決。元宇宙要能成為較為主流化的現實,起碼還要5到10年的時間,這方面還需要很多漫長的工作。

人類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化。從前我們的生活就是肉身的生活,我們的現實就是眼前的現實,我們的世界就是周圍的世界。隨著電報、電話和電視的來臨,人類開始走入通信的時代。你可能以為這只是交流更方便了,然而這何止是工具的進步,我們的生命、人之為人的根本都發生了變化。如果人就是信息,當越來越多的人際信息能夠以即時的方式傳遞,人與人的傳統界線就逐漸被打破,距離開始消失。數碼和網絡把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係推向一個新世紀,元宇宙就是這種關係發展的體現,是人類精神新的生長點。就像網絡和AI一樣,元宇宙不是會不會來的問題,是以什麼形態來的問題。

元宇宙是一個過程,現實與虛擬融合的過程。沒有虛擬就沒有想像,就沒有對現實的重構,就沒有文明的發展。沒有虛擬就沒有現實。一切藝術都是虛擬與現實的結合,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元宇宙。藝術與生活隨著科技的發展走向新的融合,這是元宇宙的新階段。當然,這也會是一個漫長的探索的過程。

元宇宙降臨之日,人類脫胎換骨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