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P:Web3 社交的高頻應用與流量入口
在Web3匿名且去中心化的世界中,如何評估參與者的身份、判斷參與者的價值,是Web3 社交場景的重要主題。
Web3 身份系統體系中,ENS(Ethereum Name Service)、SIWE(Sign-In with Ethereum)、PoH(Proofof History)、POAP(Proof of Attendance)、SBT(Soulbound Tokens) 等概念都是組成部分之一。
區塊鏈身份的組成內容多,單一的集中式平台是無法承載這種龐大需求的,大多數項目致力於設置各自具有價值的具體任務和身份識別,並隨著時間推移,互操作性越來越強。
Web3 身份系統的細分方向中,POAP 協議/應用正在數據上展示出其廣泛的應用場景。在Web3 營銷中,POAP 功不可沒,據不完全統計,近幾週POAP 的每週分發數量達到了1.7w、2.6w、2.0w 次:
(數據來源:https://dune.com/whiskey/dd-leaderbaord-v0?s=09)
該數據統計來自121G 基金創始人Ryan Carson,以上數據在“二級市場上購買的POAP 不計算在內”、“未知地址所傳POAP 不計算在內”等條件下整理,數據可參考性強。雖然無法囊括所有正在發生的POAP 數量,但仍然能明顯的看出POAP 的增長趨勢。
同時,已被統計的POAP 總參與次數超過8.5w 餘次,應用場景以現實生活場景(到場參與)、社區貢獻、出勤參與為主:
(數據來源:https://dune.com/whiskey/dd-leaderbaord-v0?s=09)
POAP 本質上是一種基於“出勤”證明協議的NFT 類應用,被廣泛應用於參與項目的活動打卡、以獲得的紀念徽章,也被稱為憑證發布工具/協議/應用。
通過發行POAP,發行方可將社區參與者的“出勤”或“打卡”行為與鏈上地址(行為數據)直接掛鉤,這些POAP 同樣賦予參與者多維度的用戶屬性。隨著POAP 數據的沉澱,就能夠搭建出獨特的信用體系和衍生的數據服務體系。
更值得關注的是POAP 的應用場景:
- 對於B 端用戶來講,POAP 可用於衡量用戶貢獻度、忠誠度、用戶定位,項目方發起的大小的活動事件均可通過POAP 做參與證明;
- 對於C 端用戶來講,它將“個人資歷"進行多維度統計並具象化,POAP 越多,其價值越高,個人信用越大。這是一種“參與即貢獻,參與即價值”的社區化理想概念。
在POAP 這一細分領域中,已經有諸多通用憑證發布平台,如Galxe,POAP 等,這類項目主要是通過提供統一的API ,來幫助項目方更快速簡單地發行鏈上憑證。
憑證發布工具/協議/應用這一領域,預計會出現1-2 個頭部通用項目,及少數細分應用場景的憑證工具(如果能提供更高價值的憑證,可能更加被市場罐組);同時,每個公鏈生態也或將出現生態內的、受官方支持的頭部POAP 平台(例如,POAP 出勤證明應用Suia ,就被稱為填補了SUI 生態在POAP 賽道的空白)。
當然,單一憑藉POAP 不足以覆蓋整個身份生態,但其對於Web2 流量的導入、Web3 市場營銷上,帶來了更好的數據和更多的啟示。例如,一些基於手機LBS (基站定位服務)的NFT 投放正在興起,這類簡捷的App 很大地降低了進入NFT 的門檻,便於Web2 和Web3 的互通,降低互相轉化的成本。
(對在Devcon6 會議上,ENS 和POAP 合作的實體卡成為了“陌生人破冰神器”。參與者在ENS 登記後可領取實體POAP 吊牌,通過手機NFT 接觸該吊牌,即可獲得“與xxx 在Devcon6相遇”的證明。 )
這類活動方式也被Web2 大型品牌在NFT 營銷中所採用。對於品牌方而言,POAP 的應用包括但不限於:設置NFT 購買條件;設置活動參與條件;激勵品牌消費者的消費打卡次數;根據POAP 設置消費權益等等。
POAP 的影響將是多層面的, 這些NFT 記錄了大量用戶行為,Poap NFT 也可能成為Web3 錢包的一個關鍵分層;對於前期熱度較高的NFT 項目發行方來說,其白名單與POAP 掛鉤也是越來越趨勢化的選擇。
Vitalik 在5 月發布的關於SBT 的論文,預示著下一輪革新中,將圍繞“社交身份”形成組織與關係,無論從加密原生的SocialFi、DAO 生態發展來看,還是在Web2 平台入場、智能賬戶不斷完善的的角度來看,POAP 是一個小但精確的切入點。憑證發布工具/協議/應用中,如果能夠出現更加亮眼的激勵方式,那麼“質押社交影響力”的思路將是不錯的選擇,也可能給NFT、SocialFi 乃至Web3 概念,帶來更多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