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部門果斷出手防範虛擬貨幣交易風險後,投機者瘋狂而高漲的“炒幣”熱情頃刻遇冷。 “炒幣”投機原本就不是資本盛宴,而是高風險的賭博。

近年來,比特幣價格迅速攀升,萊特幣、以太幣等其他虛擬貨幣也跟風輪漲,引誘大批群眾入場。我國比特幣持有量最低時僅佔全球總量的7%,但成交量卻是國外的數倍,最高時佔全球八成以上,“炒股炒房不如炒幣”的論調甚囂塵上。

一幕幕“暴富勾魂曲”的背後,是人們尋求財富增長的願望和對高風險的忽視。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的數字貨幣,有其先天不足:支付的場景很少,沒有國家信用支撐,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給投資人利益帶來極大風險。

“炒幣”對實體經濟鮮有益處,平台技術風險卻頗高。國際上已發生多起交易平台遭黑客入侵盜竊事件,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部分平台更是慫恿投資者參與高槓桿的期貨交易,自己坐莊暗中操縱市場進行虛假交易,令投資人的資產權益蒙受損失。

“炒”還是不夠快,無法滿足一些人“一夜暴富”的慾望,有人便動了歪腦筋。大量以“虛擬貨幣”為幌子,乾著實為傳銷、非法集資等勾當,仿冒企業IPO上市融資的代幣發行融資ICO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借用“虛擬貨幣”的概念,各類非法金融活動不費吹灰之力便騙來了大批投機者的血汗錢。

監管對於虛擬貨幣交易風險頻頻預警,對於非法融資更是果斷叫停,是對互聯網金融秩序的維護,也是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一些另類投資仍遊走在法律的邊緣,監管部門要積極掌握動向,對投資者們進行充分的監管提示和風險預警。

對於另類投資,投資者也應保持警醒。在暴利面前要保持足夠的理性,對投資的標的和風險要有充分的認識;要儲備足夠的知識,對行業前景進行清醒判斷;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可承受範圍之內進行投資。

我是三兩,專注量化交易,如果你對數字貨幣也感興趣,歡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