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龙
|2019-11-18 19:18
Don不是一个“比特币极多主义者”(Bitcoin Maximalist),在商业应用、货币全球化方面,Don更加看好稳定币的前景,他认为所有的稳定币有可能促成一种全球性的货币。
采访 | 王那 撰文 | 王泽龙 编辑 | 毕彤彤 来源 | PANews
无论是在中文世界还是英文世界中,只要你检索Don Tapscott的名字,它八成会和数字经济之父、区块链等关键词在一起出现。如果你进入Don Tapscott的官网,首页赫然置顶的Banner上,是他那场著名的“区块链正在如何改变货币与商业”TED演讲。
在不久前召开的旧金山区块链大会上,PANews对这位数字经济大咖进行了专访。这位业已年过古稀的加拿大企业家,如今仍然活跃在区块链世界的一线,不但与其子Alex Tapscott著书立说多部如全景式描述区块链理论及应用的著作《区块链革命》(相关阅读:区块链真的是一个坏事吗? | 对话《区块链革命》作者 ),发表诸多演讲,更是身体力行地推进区块链咨询、研究项目——据称,Don麾下的研究院所关注的领域涵括“区块链+”的14个方向,甚至还包括与能源相关的项目,并且与中国的腾讯及其他企业有研究方面的合作。
Don不是一个“比特币极多主义者”(Bitcoin Maximalist),在商业应用、货币全球化方面,Don更加看好稳定币的前景,他认为所有的稳定币有可能促成一种全球性的货币。Don的看法亦确然不乏论据佐证: 稳定币魁首Tether是个很好的观察窗口。彭博社10月25日称,全球最大数字货币支付处理商之一CoinPayments的数据表明,USDT在支付领域的使用占比已经高达30%,另一支付处理商B2BinPay的数据则显示,USDT在C端与B端的使用量增长了20%。 当然,在谈及中国的DCEP能否成为全球性货币时,Don并未如表现出国内普遍存在的肯定态度。而是肯定了8月份时英国央行行长Mark Carney所呼吁的全球性加密货币,认为后者才能担此大任。 事实上,Don的这一论调与中国高层的部分表述有所贴合。11月8日时,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央行前任行长周小川在财新峰会上表示,央行的数字货币主要聚焦于本国。 Don对于监管的态度甚是客观,一方面他对政府普遍存在的、对带有通证的区块链严格监管的情况提出批评,另一方面也旗帜鲜明地反对“央行不应涉足区块链”这样的激进论调。谈及母国加拿大的区块链业态时,Don的态度颇为冷静,认为加国的监管环境仍然在阻碍该国区块链业态(PANews此前授权编译The Block 的加拿大区块链生态图谱)的生长,并认为美、加两国在区块链方面的问题类似。 当我们将话题推进至Don对区块链未来的展望时,他表示并不对区块链的未来持乐观或者悲观态度,区块链也不会根除我们面临的问题,但是它又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让一切变得更好。 回头梳理Don在访谈间的话语,处处都能感受到他的独特之处——相比诸多区块链从业者的”革命乐观主义“,他更偏向于理性乐观的心态,在肯定行业前景的同时,不失对于”建制派“力量的尊重,这可能恰恰是中国政府对区块链行业顶格定调后,所有区块链从业者应当学习接受的状态。 中国政府最近在国家范围内接纳了区块链技术。如你所说,政府在此项技术上重兵布局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我想知道,你对此有何看法? 中国国家领导人发表的讲话非常好,每个国家都应该效仿这样的做法与政策。他在讲话中表示区块链对国家来说是构建一个创新型经济体未来的关键性技术。我对此表示完全赞同。 英格兰央行行长 Mark Carney 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人们会选择自己国家的法定货币而非比特币来在餐厅中购餐,购买星巴克或购买房产。而那个法定货币会是像中国政府所提的DCEP那种货币。在中国(政府的讲话)中,有一个机会未被提及,即所有的稳定币有可能促成一种全球性的货币。 是的,那正是Libra这种加密货币的全球愿景。那你认为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最终会变为全球性的货币吗? 我不认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应当尝试成为一种全球性货币, 后者的形态应当是英格兰央行行长Mark Carney 所呼吁的、可以取代美元霸权地位的全球性加密货币。(注:在今年八月份于美国怀俄明州召开的一场经济政策座谈会上,英格兰央行行长提出了一种由各国央行支持的、取代美元的数字货币,即合成霸权货币“Synthetic Hegemonic Currency”)。 所有这些事情因为许多原因而非常重要。就货币而言,其中一个原因是,全球经济、国家经济的波动性很大,央行需要有工具来让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一切以更高的透明度向其呈现,以便在大型经济危机发生时能够有非常的应对措施。 央行偏向于给予社会更多货币供应,而非将其给予大型商业银行,并希望后者能够在此方面有所作为。它们对人们的设备或人群中的某一部分精准地投放货币。 像你刚刚提到的这些情况,你认为它们多久之后会发生? 我们无法准取得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未来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的。过去行业内预测的很多技术其实在今天就已经实现了。 谢谢你的回答。在中国政府宣布在国家层面支持区块链后,推特上的加密货币社区涌起了一股担忧——人们担忧中国政府对待区块链的态度不会那么地去中心化、透明。你如何看待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对区块链行业的不同态度,例如,华盛顿方面对于该行业的监管态势愈发严苛,并采取更多监管措施来叫停Libra项目以及其他东西。两方的态度为什么会如此不同,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同呢? 为什么它会如此不同呢?我也不知道。我的观点是,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尽管所有国家都会推出自己的法定加密货币,但它也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其他加密货币、区块链的发展。一个原因是货币仅是区块链技术数百种应用之一。 如果政府试图阻止带有通证的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它就是在阻止经济的全方位增长,正如我在演讲中所提到的,我们将经历最大的资产数字化时代。它不仅仅与货币相关,它还与证券、知识产权、数据、身份、音乐等所有资产的数字化相关。这些都无法经由中心化的银行以中心化的方式实现。它将从贯穿整个经济的创新中有机生长。 所以这并非博弈关系 。某些人认为,央行不该从事区块链相关的事宜。我对这种观点也不赞同,因为我们确实有国家的形态。我们有央行这一组织,它试图以货币政策帮助其更好地管理经济。 谢谢你的回答。你觉得在中国政府对区块链做出高度的重视后,美国政府在监管方面会有怎样的行动?或者你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来追赶?因为最近美国政府正在处罚区块链公司。(注:十月初时,SEC对几个曾经公开融资的加密货币项目进行了罚款,包括EOS、Sia、Nebulous等项目,罚金数目在数十万美金到数千万美金不等。) 我认为他们正在犯一个糟糕的错误。监管者需要在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和公民,以及构建创新型经济体之间保持一个平衡。而很多国家在此方面做得并不理想。这与监管者对加密货币的理解相关,一提到后者,他们就将其同犯罪相关联。然而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监管系统需要做出巨大的改变。你知道,通常来说,要在西方国家发行通证是非常困难的。证券相关的监管人士会认定其是证券,税务部门的监管者则会认定其是营收并要对其课税。一些其他机构的监管人士可能认定它是一种身份、数据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并要以法律来保护相关的隐私等东西。你面临的是这些相竞争的监管当局,它们适配于旧经济,却与新经济的需求不匹配。 那么你是否认为应该由各方携手推进区块链的发展,而不是单打独斗? 是的,这不应该仅仅由政府来决定,而应该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包括政府、私人部门、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以及学术机构等。这需要一个国家层面来启动一个探讨进程,来参与讨论这项技术并且得出一个可行的战略,因为我们目前的机构和制度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那么这就需要一个变革和“更新升级“。 你常驻加拿大,我想要了解加拿大政府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加拿大的情况和美国非常类似,并没有任何更佳之处。我们才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监管环境是阻碍加拿大区块链行业发展的第一原因。所以,美国、加拿大的问题都非常相似。 是的,我们正在这样做。我们在中国也有许多机构成员。腾讯是其中之一,还有一家BRI区块链研究机构在南京拥有办公室。我们很有可能还吸纳其他中国公司成为我们的区块链研究机构成员。 我相信许多公司对这样的合作会很有兴趣。谢谢你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题,我注意到你参与了电能相关的事务,对区块链行业中的这个特定领域有所了解。 是的,就是那个能源项目。我想了解,目前除了上述项目外,你还在通过你的研究中心具体关注什么项目呢? 我们在观察区块链如何改变企业与政府。我们所关注的事情与加密货币投资没有很大关系,其他人对加密货币的投资关注很多。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区块链对十四种行业的变革,包括供应链、金融行业、制造业、媒体、能源、资源、电信等等。 我看了你上次的演讲视频,非常地鼓舞人心,我觉得你对区块链的未来十分乐观是吗? 再说一次,未来不是要实现的东西。我既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认为我们的确有很多的机会因为信息互联网创造了一些好东西,但它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现在我们有价值互联网。区块链已经抽枝生根,开花结果。它不会根除我们的问题,但是给了我们又一次机会,让一切变得更好。所以我对此非常笃定,并将持续地做事情来实现它。
Author :王泽龙
This article reflects the opinions of PANews's columnist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stance of PANews. PANews does not assume legal responsibility. The article and opinions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Image Source :
王泽龙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remo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