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國區塊鏈技術應用論壇暨廈門大學信息學院-鏈合區塊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廈門大學舉行。 OK集團研究部總經理周子涵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區塊鏈金融與合規》的演講,對區塊鏈金融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分析。

01.jpg


以下為周子涵演講內容:

大家下午好,我是周子涵,目前負責OK集團的研究團隊,OK集團近兩年來的產業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區塊鏈公鏈的技術方案的優化,另一個就是區塊鏈應用的商業解決方案,其中金融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區塊鏈金融與合規》。

我想先給到大家一個我的結論性觀點:區塊鏈技術在傳統金融領域的應用,和基於區塊鏈核心思想創造出全新的金融體系,從根本上來看,這是兩個問題。前者有賴於區塊鏈技術方案的合規性設計改良。後者,將是一個長達十年以上的漫長的市場博弈。

長期來看,區塊鏈金融與合規是個關於製度、理念、主義的創新變革問題。要想預測它多年後的發展方向,我們首先得回答一個問題——區塊鏈的核心思想和價值主張是什麼?

其實關於區塊鏈的價值主張是什麼?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畢竟10年前中本聰完成的比特幣白皮書是一份技術系統說明而不是一個什麼價值宣言。所以,關於這個問題的認知,我覺得自己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事實上一會提到的很多具體的問題,我目前也還沒有答案,最好聊完了之後大家能給到我一些新的啟發和意見。

我們對於區塊鏈核心思想的思考,可以從兩個概念和兩本書出發。

第一個,需要理解比特幣和《貨幣的非國家化》。

《貨幣的非國家化》這本書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哈耶克在這本書裡提出了自由競爭貨幣的理念,認為應該廢除中央銀行製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比特幣的創造者從來沒有說它要做一個最好的貨幣,但是我們從比特幣總量恆定2100萬個、遞減發行抗通脹、點對點網絡等特質,不難猜測,它是對當前國際貨幣缺錨濫發現狀的一種應對和挑戰。

1976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貨幣發行失去黃金這一最後的屏障,全球貨幣的發行開始依賴於各國政府的貨幣調控政策。對於政權動盪、宏觀經濟調控能力差的政府,貨幣濫發、不斷貶值,惡性通貨膨脹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

第二個,需要理解Defi這個新概念,還有《沒有銀行的世界》這本書。

這裡需要明確一下,很多文章裡面把傳統金融資產映射到鏈上這一類的金融業務也算到了Defi的範疇裡,但我這裡講的Defi要強調的是,諸如ICO、MakerDAO這些區塊鏈世界裡原生的去中心化融資、去中心化借貸一類的新的金融模式。

《沒有銀行的世界》這本書其實還沒有充分論述去中心化金融的問題,重點是在講去金融中介的發展趨勢,提出了“眾融”的概念。我們看到,近十幾年來,眾籌、P2P等融資、借貸模式的創新背後,正是去金融中介的發展訴求。互聯網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區塊鏈進一步解決了信用不對稱的問題,傳統金融中介作為信息和信用中心的價值進一步被壓縮。

那麼,區塊鏈制度設計的主要特點,歸納起來核心就這麼三條:1. 無准入門檻;2. 無超級權力,不依賴特定信用中心;3. 無國界,全球化廣泛連接。

由此,我想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答案,區塊鏈制度設計的核心思想和價值主張在於——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金融體系,更加充分的市場自由競爭與協作,公平和效率的進一步平衡,個人財產所有權和管理權的統一。

事實上,隨著人類社會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著作在討論:公平的重要性、協作的重要性、個人意志和自由權利的重要性。

聚焦到金融這個領域,要自由競爭,還是要壟斷、管制和宏觀調控,這是個古老的問題,並且是個難題。其實,我覺得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這個問題應該有不同的答案。因為無論是社會資源的配置還是社會制度的設計,在每個時期都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隨著商業環境和技術方案的變化,上一個局限性被打破的時候,就會形成新的變革。

我們目前看到,去金融中介已經勢在必行了,但是真的能夠去金融中心嗎?真的能夠廢除中央銀行製度,去掉自上而下的全面管控,甚至經濟宏觀調控?說實話,這個問題我現在並沒有答案,但是我覺得我們需要為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而保持思考。

或者換個角度,在什麼樣的前提條件下,真的能實現去金融中心呢?我想至少包括這麼幾個方面,未來的某一種市場化自由競爭且自我管理的製度,首先能夠真的實現效率與公平進一步優化,能夠應對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複雜性,能夠有手段識別和防範洗錢、恐怖融資等對社會穩定帶來威脅的風險點。

長期來看,區塊鏈想要創造的全新的金融體係是顛覆性的、是革命性的,已經遠遠不是合規的問題了,而是締造出全新的規則。我們現在才剛剛開始。

我們目前完成了第一步,在大多數國家解決了比特幣的合法性問題;目前全球明確禁止和限制比特幣的國家僅有12家。

也已經完成了第二步,進一步明確了BTC的法律身份和管理問題。不同國家對BTC有不同的定義,包括商品、證券、資產、合法支付方式、貨幣等,根據定義的不同,也採取了不一樣的稅收政策,包括對兌法幣的交易徵稅、對購買商品及服務徵稅、財產稅、資本利得稅等。

目前到了第三步,解決ICO的合規引導問題——目前美國、瑞士、新加坡這些在ICO合規引導方面比較領先的國家,核心思路是針對Token 實質內涵界定是否具有“證券”性質,如屬於“證券”,則納入傳統證券法等相關法規條例監管,一般包括註冊審批要求、對發行資金規模、流通人數及合格投資者的限制等。

第四步,建立起針對數字資產市場的管理體系。我們看到監管燈塔國美國已經建立起了以FinCEN、SEC、CFTC聯合監管的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步、第四步看起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事實上,監管層將Defi業務納入傳統金融體系的監管框架中,對於區塊鏈去中心化金融的實現並沒有任何意義。如果ICO或者STO,實現了完全合規,變成了IPO或者IPOLight版本,那其實也就失去了它的革新價值。所以,類似於直布羅陀、馬耳他這樣的小國家推出的新一套,專門針對去中心化金融業務的監管辦法的出台,可能才算是邁進了新的一步。

那麼基於這個角度,我們可以一起思考一個問題,STO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呢?

一定不是完全的遵照老的規範制度,而是創造新的合規條件,推動監管法規創新。 2018年STO發展熱潮,帶動了大量的審計服務商、律所、託管機構入場,開始構建數字資產的合規基礎設施,本質上,這是一種行業自律,即使是一種的被動的自律,它的背後正是市場自由競爭的力量。

而只有當行業加強自律,讓良幣驅逐劣幣,加強對市場參與者的權益保護,讓去中心化金融模式的創新創造出可持續的價值,當市場的價值認同和需求持續擴大,才能有機會推動監管層的創新,並最終實現新的金融體系的構建。

金融監管制度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監管層限制和打擊的從來不是某一種模式,而是模式背後的風險。我們站在10年之後往回看,如果金融體系包括金融監管體係出現了大的變革,那一定是因為市場風險的識別和防御手段出現了新的變化,一定是因為某一種創新力量帶來的市場價值在足夠大的範圍內獲得了認同。

一切關於製度、理念、主義的變革,必然是一條艱難的、漫長的,甚至是反復不定的探索道路。而且,關於這個話題永遠有非常開放的討論空間。

接下來,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系統的本質是什麼?有哪些核心價值?有什麼特點?這個問題顯然好回答很多,可以給出比較確定性的答案。

首先,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分佈式共享賬本及支付結算系統。

這裡想強調一下的是,由於區塊鏈實質上是通過提高了存儲成本(多方冗餘存儲)並降低了記錄的效率(需達成一致共識)來保障網絡信任,所以區塊鏈並不適合記錄和傳輸大量的數據,也不是一個專門的存儲解決方案,只有那些資產和賬本類數據以及那些對於真實可信、不可篡改有著強烈需求的數據的數據指紋,也就是哈希值,才適合放在鏈上。

那麼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呢?無論有多少複雜的區塊鏈應用,核心價值都可以歸納為這三類。存證、資產登記交易還有多方協議的自動化執行。

這三類價值對於很多傳統的金融業務都非常重要,所以從2014年開始,就有很多傳統金融巨頭意識到,區塊鏈技術系統對於提升傳統金融業務效率有明顯的優勢,並進行了大量的探索。

目前為止,全球進行區塊鏈應用探索的銀行,已超過100家……無論是BAT和京東等國內互聯網科技巨頭,還是IBM、微軟等,也紛紛在金融領域進行區塊鏈應用探索,包括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發票、數字票據、信用證、徵信、汽車債券ABS等等。

這是對區塊鏈技術特性的總結,包括安全可信、對等性及一致性、無對手風險、開放性、匿名性、公開透明性等等。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區塊鏈技術系統最早就是為了服務一種去中心化金融的製度理念的,所以它的很多技術特性並不能滿足傳統金融業務的合規要求。

第一,開放性,也就意味著缺乏授權准入機制,缺失金融服務提供商的“資格審批”,即牌照要求;

第二,匿名性,缺失資金交易者“身份核驗”,不滿足金融合規KYC、AML、CFT要求;

第三,對等性,即無“法定超級權力”,用戶對賬戶有絕對控制權,具有“抗審查性。

了解到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Libra的聽證會沒有過,因為它的公鏈技術方案,並沒有解決這些問題。

區塊鏈技術要在傳統金融領域大規模應用起來,有明確的三步路要走:第一,要發掘到改造力強的金融應用場景。

我們的研究團隊在去年年底完成了一部《區塊鏈金融產業全景與趨勢報告》,對區塊鏈在金融行業各類應用模式和進展進行了非常全面和具體的研究分析,這是其中的一些案例。

初步的結論是,未來2-3年內,區塊鏈應用機會主要集中在“供應鏈金融”“票據”“私募股權交易”這些非標準化資產的業務中。

第二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形成合規的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

我們目前看到的三類解決思路,包括聯盟鏈、Stella和閃電網絡;但聯盟鍊為了滿足合規訴求犧牲了很多區塊鏈珍貴的特性,所以,如何在公鏈的基礎上做合規應該是個重點的突破方向,Stella和閃電網絡都有一定的進步性。

不過,其實閃電網絡開發團隊從來沒有說自己是一個合規解決方案,它們主要解決高效的小額支付問題的。但是我們的研究團隊在過去幾個月的研究中發現,閃電網絡相當於在區塊鍊網絡上,加入了一層“清算層”,這個思路非常適合進行合規建設,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理想方案。

區塊鏈技術+傳統金融應用的第三步,也其實就是它的終極一步,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基礎設施FMI的改造。

 

FMI也就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是個非常龐大的系統,08年金融危機過後,已經針對性的進行過一次優化改良,目前,我們也已經看到了很多傳統金融巨頭在進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基礎設施改造的理論研究和概念驗證。

這將是區塊鏈技術在未來十年的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們的研究團隊近期在進行的三個聯合課題研究,

一個是,與中科院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聯合的,對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的研究;

第二個是,與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聯合的,對區塊鍊及DLT技術在FMI(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應用方面的研究,

第三個是,與政法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聯合的關於數字資產發行及交易的法治建議的研究。

這三個課題也正是基於我今天所分享的,區塊鏈金融和合規的幾個重要問題。希望有了明確進展後,還能夠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交流。

感謝大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