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塊鏈裡最大的價值叫共識價值

大家都知道區塊鏈有價值,能傳遞價值,而其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共識價值”。

1)那什麼是“共識價值”呢?

這裡借用各種貨幣史裡都會提到的一個經典例子——雅普島石幣。雅普島位於西太平洋上,離菲律賓比較近,島上人民約定俗成用另一個島上的石頭作為貨幣,這時大家就共同認定可以利用石頭記賬來進行交易。

有一天,有個富人得了一塊完整的圓石,他希望把石頭運回家,卻發生事故,石頭沉入海底。但全島的人依然認可這是富人的財產,並且可以繼續交易,只要記賬並大家都認可就行。

所以,一個東西是否有價值,並不在於他是實體還是虛擬,僅僅取決於有多少人是否相信他有價值,相信的人越多,價值就越大,“共識”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貨幣、錢就是共識的產物。

所以,比特幣,區塊鏈產生和傳遞的最大價值也就是“共識價值”。

巴比特創始人長鋏說過:“區塊鏈的邏輯可能跟互聯網不僅是平行世界,他們是鏡像關係。”這個鏡像關係,指的是對比關係,互聯網是信息的傳輸協議,而區塊鏈是價值的傳輸協議。更簡單來說,互聯網提高了信息的傳遞速度,區塊鏈則為價值提供了更好的傳遞方式。

也有人質疑比特幣的代碼是開源的,容易被複製,所以沒有價值?

這個也是對比特幣、以及金融貨幣學不了解的人,經常會產生的誤解。

做個類比,當QQ剛開始流行的年代,出現過和QQ類似的聊天軟件不計其數,有些是直接抄襲QQ,但最後只剩下QQ。

微博時代也是,新浪微博火了,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網易微博最後的敗下陣來。

微信時代也是,阿里、網易都出過類似的產品,最後都沒做起來。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不是你可以隨便抄代碼,抄功能,抄形式,就能成功,就能讓產品有很多人用,並讓大家喜歡,代碼的背後還有大量的其他工作,尤其是比特幣還具有貨幣、金融屬性,這又涉及到叫做“共識價值”。

這個“共識價值”放在市場營銷學裡就叫做——品牌。大眾都認知名品牌。就像可口可樂如果工廠一夜燒光,但只要品牌還在,就還可以做這個生意。在貨幣學裡,只要大家都認可一個東西,那他就有價值,就有可能成為貨幣,就可以用來做交易。比特幣就是區塊鏈世界裡的可口可樂,目前為止無人可取代。

那如果有新的競爭貨幣出現,如何能更快的增加其競爭力呢?自然就是想盡辦法增加其“共識價值”。

2)比特幣最早的共識來自於社群對自由的信仰。

2008 年11 月1 日,中本聰在密碼學郵件列表中發表了著名的《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而這個密碼學的郵件列表相當於是最早的區塊鏈社群,雖然那個時候還沒區塊鏈這個專業名詞。這個群組裡都是一些技術極客大牛,而中本聰則是海納百川,吸收各類加密學技術,並最終融匯成了最早的比特幣系統。

從歷史意義上講,比特幣的誕生、發展、壯大、並逐步形成全球範圍的一個“共識”,除了中本聰,就是這群極客們孜孜不倦的貢獻出了無數的智慧與辛勞。沒有這個社群部落,就不會有後來的比特幣。

2011年後中本聰從此消失, 留下一個完全去中心化,自組織、自運行、市值千億美金的貨幣系統。所以,比特幣的出現絕對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到的,而是集體大量的貢獻的勝利。

而他們殫精竭慮的為比特幣做出貢獻,不只是出於利益的考慮,更是為了實現終極的理想,用加密技術構建網絡隱私“烏托邦”,實現自身的財產與隱私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

比特幣的本質,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技術手段讓人們對數字資產,擁有了完整的支配權。

而這樣的一種信念,以及“共識價值”累計,就慢慢延伸出了一種對比特幣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是發自於人內心的原動力,也正因為有這樣堅定的“信仰”的支持,比特幣歷經10年的跌跌撞撞,也愈發強大。

2、部落是信仰的載體

可現在一個新的幣種要想快速凝聚這樣強大的“共識機制”,通俗的做法大都是透過洗腦式宣傳,炒高上市後的價格預期作為誘餌,來誘導韭菜們參與前期或二級市場接盤,這樣做雖然可以割一波韭菜,項目也會隨之幣價的崩塌而瓦解,但對於真正想做事,想正規良性循環發展的項目方來說,則是飲鳩止渴。

那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平衡社群共識價值的發展,與幣價的穩定呢?

我從人類發展的“部落”形式找到了靈感。

“部落”源自於我們基因遺傳,在遠古時期人類還很弱小之時,需要互相抱團,互相支持,才能一起打獵採集,才能一起度過寒冬酷暑,洪水猛獸。也逐漸發展出了農耕文明,隨後形成了城市聚集。即使到了手機不離身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人類依然習慣於“部落化”的生活。只不過,現在都把“部落”改叫做“社群”。

2018年年初,三點鐘區塊鏈社群,刷遍朋友圈,形成了一股區塊鏈風潮,不過由於2018年剛好處於世界經濟下行,比特幣4年周期下行的交匯點,所以,一整年的下跌行情也導致了三點鐘社群慢慢變得沉默。雖然三點鐘社群涼了,但這種通過短時間形成部落聯盟,並達成共識的組織形式,是目前公認最好的社群組織方式,也是快速打造“共識機制”最好的方式。三點鐘社群之後又誕生出了各種新的區塊鏈社群,總之,部落(社群)不會消失!

據我觀察,要想讓一個部落(社群)不會死掉,一定需要有一個強大、活躍、有號召力的群主。而如果要想讓多個部落(社群)形成聯動效應,形成一個更大的組織,則需要一個更強大的部落聯盟的盟主,來組織大家統一行動。中國古代和古希臘荷馬時代就存在著這種聯盟。古籍記載的黃帝、蚩尤,以及堯、舜、禹都是部落聯盟的首領。成吉思汗則算是部落聯盟的集大成者。

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首領。他為不同的州,不同的階層,都灌輸了同一個信仰:追求自由、對抗英國國王的重稅,對打贏戰爭,獨立自主的渴望。他通過建立了部落的信仰與價值觀,讓所有人都認為“我們是偉大的”。最終他成功地將13個各自為戰的殖民地集合起來,統一組成了美利堅合眾國。

所以,這種以部落形式形成聯盟的組織形式,非常適合打造“共識價值”。

一群人要形成部落,需要有共同價值觀,興趣,以及溝通方式,其底層邏輯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歸屬感”,換句話來說,“部落”就是具有信仰與人情味的超級節點。

3,幣客部落的優勢

區塊鏈、比特幣天然帶有金融屬性,而交易所則是區塊鏈產業鏈裡最不可缺少的金融鏈條,和關鍵節點。

交易所通過資本的流動性,把鏈圈,礦圈,幣圈三者有機的整合在了一起,能把不同價值觀的人聚攏在一起,是非常難的,而交易所則可以輕易做到,所以交易所是打造共識機制最佳的平台。

交易所如果通過“部落”(社群)的形式,可以更加快速的建立起共識價值。而我看到“幣客”交易所就是這樣的先行者。

“幣客”相當於借助其自身平台的優勢,形成了部落聯盟盟主的地位,並以其號召力,聚集了8家投資機構(機構部落)與22個部落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聯盟組織。

目前幣客部落髮展一月左右,已組建28個部落,累計9140人,並且每天都有新成員加入,鎖倉6600萬枚左右BKK(平台代幣)。

“幣客”為了推動BKK 生態全球化,推進BKK 生態落地與發展,成立BKEX TRIBE (BKEX 部落),每個部落僅有1位酋長和最多500位成員。並加入了機構部落與BKEX部落成員共同參與BKK 的生態建設。

部落首領與部落成員除了享受平台成長紅利(平台幣幣價上漲,類似於BNB),每月可以獲得鎖倉分紅外,還能優先參與幣客項目孵化項目(Seed Incubator)。

部落成員每月的分紅可以用來維持生活,或持續投資到幣客孵化的新項目上,各種新項目幣價上漲,導致幣客的用戶量,資金量也會水漲船高,進而帶動起平台幣BKK的上漲,而鎖倉BKK的部落成員更加樂見平台發展,這樣的平台部落社群的共識價值的打造,為幣客形成了一個共識機制的良性循環。

平台、機構、用戶最終形成三贏。

4,總結

《喬布斯傳》扉頁寫到:“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互聯網世界裡,誰有用戶,誰就有了話語權。區塊鏈世界裡也一樣,你有大量的鐵粉支持,你就有了堅實的競爭實力。

幣客的這種打造“共識價值”的微創新,很有可能會在激烈的交易所競爭中脫穎而出,如果把這種模式做大做強,機構與總用戶數能夠再上幾個量級,很有可能改變現有的交易所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