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Web3行業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慢慢發展,到2022年,Web3行業已經成長為投資界重點關注對象,昔日對Web3行業嗤之以鼻的傳統投資機構比如紅杉資本等也紛紛跑步進場投資佈局Web3行業的項目。下面文章中所提到的融資事件在PANews 都有相應的報導,點擊下面藍字即可到達對應的快訊頁面。

推荐一下, PANews 推出的融資週報集合了每週加密行業的投融資事件,有些小伙伴閱讀了這個賬號下的文章提前佈局了某些項目,捕獲了先機。如果你也對這些融資項目感興趣,可以點擊此處下載PANews App安裝註冊登錄搜索(關鍵詞:融資匯總)關注融資週報這個賬號即可在每週一收到PANews 給你準備的每週融資匯總。


撰文丨胥崟濤

來源丨投中網

標題| VC正在吃掉整個Web 3.0

Web 3.0,正在成為VC的重點關注對象。

2022年3月16日,微軟、日本軟銀和新加坡淡馬錫宣布完成對初創公司ConsenSys新一輪4.5億美元融資,大舉進軍Web 3.0領域。

3月17日,風險投資機構The Spartan Group宣布推出價值1億美元的Web 3.0基金。

同樣是2022年3月,紅杉資本也在Web 3.0賽道出手頻頻。繼2022年2月以4.5億美元領投區塊鏈公司Polygon後,紅杉資本在2022年3月9日,領投了一家Web 3.0電子協議平台EthSign的12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並在3月7日參與了一家專注Web 3隱私系統Espresso Systems的3200萬美元融資

更早些的時候,紅杉資本悄悄上線一隻6億美元規模計劃專注於投資Web 3.0相關技術的創業公司。

該基金負責人Michelle Bailhe認為,無論是遊戲、消費還是直播購物,都將轉向Web 3.0,就像人們從PC轉向移動互聯網一樣。

無論其他VC機構此時是否準備好迎接Web 3.0,這家1972 年創立、此前只投能源、金融、互聯網賽道的資本巨頭已經做出表率:將注意力轉移至更為前沿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

實際上,VC早已進入Web 3.0跑馬圈地的戰爭。

比較激進的是另一家矽谷風險投資平台:a16z。

2022年3月17日,a16z等機構完成對前Facebook團隊成員的Aptos項目完成2億美元注資。

2022年1月,a16z正在募集45億美元組建新基金,其中10 億美元將用於其在Web 3.0 領域的種子投資。

該基金甚至吸引國內了資金認購。 A股上市公司藍色光標近日宣布,將使用不超過3500萬美元的自有資金參與認購,並成為其有限合夥人。

有機構預測,2022年Web 3.0在應用端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美金。

空間巨大、資本湧入,Web 3.0迎來了春天?

為什麼是Web3.0?

搞懂Web3.0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裡有個關於Web3.0的通俗解釋:1.0只能讀信息,2.0可讀寫、書寫信息,3.0可讀、寫,並擁有信息。

2004年以前,互聯網處於Web 1.0時代,其主要特徵是人們從互聯網上單向獲取信息,信息和知識由大公司進行生產和組織,例如雅虎、新浪等各類門戶。

2004年至今,互聯網進入Web 2.0時代,知識和信息更多地由用戶進行生產,商業機構搭建平台、蒐集用戶信息,進行有效信息分發。

在知乎分享一篇觀點,在抖音分享一段原創歌曲,這些都在基於Web 2.0的操作。此外,微博、Youtube、小紅書,也都是Web 2.0的產物。

這些互聯網平台無一不以兜售用戶信息分發廣告作為主營收。據統計,2021年拼多多、微博的廣告收益佔比總收入80%以上,快手、百度則超過50%。

但這樣合理麼?試想下,創作者付出巨大時間、精力成本,但最大獲利者則是平台。我們不僅成為了大型公司的盈利工具,個人數據隱私也受到了威脅。人們逐漸意識到大數據殺熟、隱私濫用、誘導廣告等問題。

Web 2.0時代,迫於各國政府部門對互聯網數據的監管壓力,用戶數據隱私管理才逐漸被互聯網平台重視,我們看到Facebook被送上聽證會,蘋果迫於壓力將IDFA開啟權限讓渡給用戶。

數據權還給用戶的呼聲越來越高。 2015年,萬維網之父Tim Berners-Lee、以太坊共同創始人Gavin Wood等人提出以保護用戶隱私為目標的Web 3.0,旨在將互聯網“去中心化”:將個人信息讓渡給用戶自行保管,用戶可以選擇向平台發送,也可選擇保留,這些數據不可被追溯、也不會洩露。

在向Web3.0演進過程中,有很多介於Web 2.0和Web 3.0的混合形態產品出現,例如NFT交易平台Opensea,藝術創作者將作品掛在平台上,並獲得最大化收益,平台則以收取手續費為盈利,這類似與將傳統的電商與去中心化交易模式結合。

2021年,隨著NFT交易市場的火爆,Opensea交易額激增,數據顯示僅8月單月交易額便超過34億美元。而此前,OpenSea以15億美元“低估值”獲得了a16z、Coinbase等知名投資者的大額融資。

此外,據投中網統計,海外VC已有橋水基金、紅杉資本、VISA等機構入局NFT。

為什麼Web 3.0在國內的投資少之又少?

區塊鏈從業者夢波向投中網介紹,多數Web 3.0項目規模小、市場短期見不到回報,而且多數VC採用傳統投資架構,投資組合裡只能選出具規模的股權項目,這樣一來篩掉了大多數Web 3標的。

以開頭的提到紅杉資本為例,其架構已在2021年得到調整,打破傳統VC的十年周期制投資模式,力圖打造一個永久開放的結構,這為直接投資Web 3.0一類投資回報週期長、價值難以評估的項目掃平了製度上的障礙。

該基金負責人Michelle Bailhe認為VC和所有生物一樣,要么進化,要么死亡。並預測在接下來的十年中,Web 3.0的用戶數量和開發人員數量將增加10倍甚至100倍,而紅杉資本將繼續投注上億美元資金。

那麼紅杉資本如何Pitch項目? Michelle坦言,大部分Web 3.0項目是在推特上找到的。投中網發現,Michelle在推特上已有5000+粉絲,在她的關注列表,前幾位用戶全部為Web 3.0創業者,其中不乏競爭對手a16z投過的Paradigm、Coinbase、OpenSea等明星項目創始人。

據a16z創始人馬克·安德森撰文介紹,他們之所以能夠提前以天使投資者身份投進這些規模不大的Web 3項目,原因在於其基金可以“開出小至25000美元,大至數億美元的支票”。

長期持有且小額的投資策略無疑在區塊鏈賽道是成功的。據統計,僅在2021年,a16z的投資組合中就有43家公司完成IPO或併購,業務範圍涉及Web3.0、DAO、NFT等新興概念。其中一個著名案例,便是a16z從2012年一直持有至今的Coinbase股份,IPO當天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4000倍。

受困與傳統投資策略,國內VC能對上眼的Web 3.0項目少之又少。

“大多數投資者都會稱自己在投資Web 3.0乃至下一代互聯網,但實際還是Crypto那套邏輯。”對於國內Web 3.0的投資,夢波表示並不樂觀。

另一個角度看,國內市場對Token的流動性監管同樣抑制了Web 3.0創業活躍度。 NFT平台創業者臧成都認為,此前Token作為區塊鏈項目除股權融資外最主流的融資渠道,如果社區運維的好,其發行的Token則同時具備高流動、高溢價的優勢;而沒有了流動性,投資人自然沒有了積極性,反而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

有關Web3.0的爭論

當然,瘋狂的資本加持並不能讓所有人對Web 3.0保持樂觀。如此超前且魔幻的概念,引得老牌實業家紛紛站出來炮轟這個硬是被VC“炒”出圈的新名詞。

前Twitter CEO傑克·多西對Web3.0極其不滿:“你們並不擁有Web 3.0,風投VC和他們的有限合夥人擁有,Web 3.0永遠不會逃脫他們的(資金)刺激。”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同樣表示懷疑,發推特問:“是否真的有人看過Web 3.0?反正我沒有。”並發了一張圖片來諷刺那些逢人便推銷Web 3.0概念,並鼓動用戶加入DAO中的人。

“它介於a和z之間”傑克·多西在馬斯克這條推特下面回復道,並暗示Web 3.0正在被a16z控制。

A16z合夥人Chris Dixon反擊道:“首先他們無視你,而後嘲笑你,接著批鬥你,再來就是你的勝利之日。”

隨後,傑克·多西在推特上取關了Coinbase首席執行官Brian Armstrong以及a16z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而安德森也不客氣,直接將多西拉黑。

那麼,Web 3.0真的是VC割韭菜的新工具麼?

一位區塊鏈項目經理向投中網分享了她的觀點,Web 3.0的確存在,但也是個見仁見智的概念。國內很多所謂Web3項目的,本質連去中心化都沒實現,目前賽道魚目混珠。

另一位區塊鏈技術人員從技術角度向投中網介紹道,當前多數Web 3.0項目,只能算是Web2.5,數據計算的基礎層限制了Web 3.0發展,區塊鏈的核心基礎“脫鏈計算”還未得到解決,目前光靠共識機制和跨鏈遠未及Web 3.0的標準,但5年後或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