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久來看,我當然認為區塊鏈技術是一項迷人的、產生破壞性創新的技術。儘管因為需要全網同時部署而使得它的運行比較難,但我認為它將成為我們商業中很有趣的一股力量。”

阿德娜.弗里德曼(Ardena Fredman),全球最大證券交易所之一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掌門人,在面向彭博採訪其對區塊鏈技術的評價時如是說道。

在去年4月,這位證交所的掌門人甚至說道,一定時間,納斯達克會考慮成為一個加密貨幣交易所。

“當然,隨著時間推移納斯達克會考慮變為一個加密貨幣交易所。“

乍一聽似乎“出格”的言行背後,是納斯達克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領域長達六年的深耕,同城的紐交所也絲毫不放鬆在新領域同老對手的博弈,而諸如倫交所、瑞士交易所、港交所、上交所等,都以自己的方式在該領域進行著探索。

兩超多強的競爭格局

证交所 排名.jpg

主要證券交易所排名(以交易量計算,截至2018.11.30)| 來源:world-exchanges.org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11.30.全球排名前20證券交易所中,已經有包含紐交所、納斯達克、港交所、倫交所等在內的10家交易所,參與了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應用或推廣。

從參與各方的情況來看,在區塊鏈領域,紐交所與納斯達克依然共占鰲頭。

紐交所手中有手握1.82億美元融資的Bakkt這一超級武器,且早在2015年投資了Coinbase交易所(但具體投資額並未披露),並推出了全球首個由證交所計算和發布的比特幣指數,今年1月份該指數又被擴充到了60多個加密貨幣。

納斯達克方面,則在朝著區塊鏈技術應用方向挖掘,早在2013年便開始了探索。 2015年,推出Linq,這一區塊鏈產品允許企業向投資者私募發行“數字股權;2016年,它推出了財務框架NFT系統,作為向全球客戶提供各類區塊鏈服務的工具,而後在2018年10月份,該框架同微軟雲服務Azure結合,進一步提升性能。

而自現任CEO阿德娜於2017年1月上任以來,納斯達克深化了它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 2017年5月,納斯達克聯合花旗銀行推出區塊鏈平台Chain Core,為私人證券提供端到端的交易流程;2018年6月,納斯達克的清算部門聯合多個業內公司,開發了一個概念驗證(PoC)區塊鏈平台,旨在通過分佈式網絡進行保證金追繳。

2018年8月,納斯達克同新加坡央行合作開發數字資產方案;2018年12月,其宣布預計於2019年上半年啟動期貨,並投資加密貨幣交易所ErisX;2019年2月份,上線了BTC指數(BLX)和ETH指數(ELX),這兩個指數被整合入知名的納斯達克指數。

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這對雙子星之外,其他的傳統證券交易所也逐步進軍區塊鏈領域。

排名第七的倫敦交易所早在2015年就開始了探索。該年11月份,倫交所同倫敦清算所、法國興業銀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第一個推出比特幣期貨的交易所)、瑞銀集團(UBS)及歐洲清算中心(Euroclear)共同成立交易後分佈式總賬工作組,探索區塊鏈如何應用於交易後流程;

2017年7月,倫交所宣布與IBM合作,為中小企業創建一個區塊鏈證券平台;

2018年5月,倫交所成立內部工作組,將其業務、監督和法律團隊聯合起來,共同研究區塊鏈技術應用;

2018年8月,一家專注於加密的公司Argo在倫交所上市,該交易所迎來區塊鏈第一股;

2019年3月,標普500公司Invesco在倫交所推出區塊鏈ETF,投資標的包含台積電、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集團、英特爾、AMD等在內的48家公司。

相比倫敦交易所在區塊鏈方面的小步快走,同在歐洲的瑞士SIX交易所則是“大躍進”,更接近美國兩位同行的舉措。

SIX交易所於今年2月份宣布,它要推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數字交易所。從其CEO Jos Dijsselhof 的發言來看,這個數字交易所旨在加速資金清算和轉移的過程,提高交易的效率。

“交易本身只花費極短的時間,但支付完成後還需要清算和權益轉移。如果我們把這些過程都放在數字交易所中,那整個過程僅需花費數秒即可完成。”

稍後的3月份,SIX交易所還宣布它會依靠R3的Corda區塊鏈,把一些抵押資產通證化(tokenize equtiy)。 3月5日,SIX交易所官網宣布,其開始交易基於以太坊指數的金融衍生品(ETP).正如Cointelegraph所言,SIX交易所很有可能最終要整體通證化。

如果說以上交易所的行動暫時還是停留在探索層面,那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簡稱ASX)則是直擊自身業務內核。 2017年11月,ASX採用分佈式賬本技術提供股票交易後服務的系統已經完成測試,而該交易所也宣布應用該系統取代現有的交易後結算系統CHESS。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研報指出,ASX是世界首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核心業務的主流交易所。

中國方面的探索比較少。最為“前衛”的當屬香港交易所,它於2017年宣布推出私募市場HKEX Private Market,使用區塊鏈技術為早期創業公司及其投資者提供一個股票登記、轉讓和信息披露的共享服務平台。而此前它也宣布,計劃用3-4年的時間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交易後清結算系統,用來降低證券交易成本。

巨頭試探的特點與邏輯

证交所 PA.jpg

  • 以拓展,深挖,優化自身業務為導向

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亞太區域的證券交易所,都非常強調利用區塊鏈技術改造自己的業務。作為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區塊鏈,無論是在KYC、反洗錢、信息披露等交易前環節,還是股票、證券、集合債券工具、衍生品的發行和轉讓的交易中環節,亦或是登記、存管、清算、交收、數據共享等交易後環節,可以發揮比較大的功用。

無論是納斯達克運用Linq區塊鏈進行股權清算,通過基於區塊鏈的財務框架來加速交易雙方的管理交貨、支付和結算交易;還是瑞士SIX交易所希冀通過基於區塊鏈的數字交易所來加快交易後進程;以及澳交所(ASX)利用分佈式賬本系統替代現有的交易後結算系統CHESS。都是這個思路。

  • 縱橫捭闔,注重與加密世界“土著”的合作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紐交所在2015年參與了Coinbase的C輪融資。納斯達克於2015年9月,領投了對區塊鏈技術服務商Chain.com一筆3000萬美元的融資,2018年7月收購了瑞典交易和實時清算技術提供商Cinnober,其加密託管服務和多重簽名的方案,有效解決了託管服務的信任問題,是這方面備受歡迎的解決方案之一。 2019年1月則領投了區塊鏈初創公司Symbiont一筆2000萬美元的融資。

而無論是澳交所新的清算系統,還是瑞士SIX交易所通證化嘗試,背後的支持公司,都是區塊鏈領域的土著。

傳統證券交易所巨頭們尋求與加密世界土著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是後者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應用更熟悉深入,能夠更好地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傳統交易所巨頭看到了通證同股票/債券這類傳統企業融資工具的並立乃至替代關係,巨頭們需要盡快併購或者學習運用他山之石,鞏固自己的護城河甚至搶占先機。

  • 高度注重合規性,強調維護與監管層的關係

納斯達克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星球日報撰文指出,2018年,納斯達克幾乎出席了所有關於區塊鏈監管的會議:8月19日,由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Warren Davidson發起的ICO監督會議;9月13日的全球區塊鏈大會;9月25日“為加密貨幣確定立法”的圓桌會議;10月18日的國際期貨期權博覽會以及11月10納斯達克自己舉辦的加密峰會。其CEO也表示,“關注監管十分必要。”

此外,紐交所、倫交所和港交所,也對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同監管部門進行了大量的溝通協商。

這一方面是出於交易所自身地位的特殊性,高度合規是地位使然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通過與監管層的協商互動,能夠促成利於巨頭們業務發展的監管框架,推動它們在區塊鏈時代也能取勝。

傳統交易所巨頭紛紛進軍區塊鏈領域,一方面能夠優化其自身業務,正如證券時報所指出的,區塊鏈可以提高證券發行的效率、有效降低證券交易的結算成本、提高資產可信度並自覺進行信用維護。它還能夠增強政府的監管效率。

另一方面,隨著更多傳統交易所的入場,本土的加密交易所可能會被更多地收購和兼併,如果考慮到類似Bakkt這樣的平台會愈發多地出現,整個加密交易所的行業格局必然要經歷重新洗牌;同時,它們的進入,也會進一步推高行業的合規性與安全性標準,為區塊鏈與加密貨幣行業主流化、正規化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