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Bankless
作者丨David Hoffman
編譯丨Pzai(深圳大學區塊鏈協會會長)
校對丨Techub News-Dan
前進的道路從未如此清晰——自從我們認為Layer 1會改變世界以來,我們已經行過如此漫漫長路!現在,我們明晰了去中心化加密網路有何用處,並找到如何擴展它們的方法。從我們目前對加密網路的理解中,竟還有無數的價值等待被挖掘。真令人興奮!
儘管如此,關於加密領域的最終結局如何,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雖然戰爭的迷霧正逐漸消散,但對於終局的探索依然存在。
無論是對我個人抑或是創投職責而言,所做的資本分配決策都取決於領域中一些重大問題的答案,而這些問題有很多。加密領域的所有VC和BUIDL都在努力比競爭對手更準確和快速地回答這些重大問題。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來找出這些問題,並闡述我是如何看待它們的。以下是關於加密未來的五問。
1. 許多超級鏈還是一個超級鏈?
2. Rollup Stack如何實現價值捕獲?
3. LST 平衡點在哪裡?
4. Solana 會被吞噬嗎?
5. 如何實現鏈上價格發現?
許多超級鏈還是一個超級鏈?
我們知道以太坊將會如何擴展。 Rollups已經將以太坊對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區塊空間拓寬為豐富的L2區塊空間。
雖然在2020年和2021年的時候我們在理論上討論過這個問題,但到了2022年和2023年,我們就已經見證其投入使用。
有這麼多的團隊在以各自的獨特方式實現這個願景。 Optimism Superchain(OP Stack)! Arbitrum Orbits! zkSync's ZK Stack! Polygon Supernets! Eclipse! 有如此多不同的方式構建L2。
每種都代表著將以太坊L1區塊空間擴展到網路最遠距離的策略。我認為加密貨幣的終極目標是讓區塊鏈進入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就像以太坊產生了各種區塊鏈基因,並且每種基因都有其獨特之處,以填補互聯網的無鏈空白。
但問題依然存在:
●我們需要這麼多不同的Rollup標準嗎?還是只有一個框架有效?我的區塊鏈帝國模型是否會自然延伸成了"以太坊上的L2帝國模型"?
●或者說,以太坊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線圖是否從本質上降低了其他替代性Rollup標準的准入門檻,從而產生了更多元化的Rollup策略均衡?
●針對特定應用的Rollup(Roll-apps)在經濟上能否自圓其說?
●或者說,基於代幣經濟的流動性是否會使所有DApp集中在少數幾個占主導地位的Rollup上?
●正如Vitalik《終局》中所描述的結果之一所述,代幣經濟和可組合性激勵機制是否會迫使它們匯聚到一個單一的以太坊Rollup上?
●我們可以預測這位理論上的得獎者在今天會具有哪些特性?
更少的Rollups?
建立Rollup是有成本的,只有某些用例可以僅從經濟角度考慮建立和維護自有Rollup。對於這些應用來說,他們必須在更廣泛的環境中尋找棲身之地,而更具普遍性的Rollup將競相以最低廉的成本提供最大的空間。
這一論點也捕捉了一些可組合性的有利因素。當更多的應用程式在同一條鏈上時,可選性就會增加。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部分越多,整體越大。正如人類會自然而然地遷移到城市中,Rollup經濟也是如此。所以誰能建造最大的城市呢?
Eclipse 團隊的Neel Samani 屬於"少Rollups "陣營,他在這裡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許多的Rollups?
隨著技術的發展,成本必然會逐步降低!所以隨著技術的成熟,部署Rollups的固定成本會逐漸降低。
雖然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無窮多的Rollups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更多的研究和創新領域可以幫助控制這種情況。例如同質化區塊空間、抽象層、跨鏈執行、合約調用、共享排序器甚至鏈外意圖等都將有助於控制「萬鏈奔騰」的混亂局面。
將所有應用集中在單一鏈上固然令人欽佩,但單體鏈的規模存在根本的限制。雖然透過許多Rollups進行橫向擴展看似雜亂無章,但仍需要大量的研發工作以從多個方面進行探索。
殊途同歸?
以太坊超級鏈的未來很引人注目,但它並不能完全解決L2 可組合性問題。
以太坊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線圖只需允許用戶根據需要在以太坊上部署鏈就能實現無限擴展。如果一個L2出現擁堵,只需啟動另一個即可!但這種策略為以太坊帶來了新的問題,主要是可組合性問題---正是Solana社群很想告訴你的。
而像OP Stack 這樣的Rollup SDK 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其中的共享標準和同質化區塊空間是將不同的鏈重新組合為單一執行層的重要第一步,但這次是無限規模的。再加上一些共享執行、跨鏈合約調用、一些UI抽象、神奇的"阿瓦達啃大瓜"步驟,我們就擁有了無限規模的L2超級鏈。
只有一個問題:Optimism, Arbitrum, Polygon和zkSync 都想達到這個目標。
前進的道路
如果Optimism超級鏈將一千種不同的鏈視為一種,那就再好不過了,但Arbitrum和Optimism 以及所有其他L2 SDK 一樣,遵循的仍然是不同的理念。
這就是為什麼Arbitrum版本的超級鏈與Optimism不同。 Arbitrum感興趣的是大一統式的Uberchain願景,在這一願景中,通用的跨鏈可組合性機制將所有鏈都聯繫在了一起。
Arbitrum並沒有生產另一個超級鏈,而是在這些鏈之間的空間中進行工作。這一領域的重點是以太坊L1與超級鏈結算之間的互通層。 Arbitrum 希望將研發工作的重點放在鏈間結算上,一旦超級鏈就其內部狀態達成一致,它們就可以透過發佈到L1來實現集體上的結算最終狀態。
這真的算是個令人信服的願景,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上述兩部分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在未來,可能會有許多Rollup存在,而鏈的可組合性技術創新可以讓它們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大一統式的Uberchain。或者......這些技術不起作用,而實現真正無縫可組合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單一的Rollup。
所以,以太坊的未來可能是這些:
●少數不同的多鏈經濟區? (超級鏈!)
●單一可組合的Uberchain? (超級鏈+跨鏈可組合性創新!)
●單一整體式的rollup?
下注吧!
Rollup Stack如何實現價值捕獲?
每個L2 團隊都希望在加密領域推廣自己的區塊鏈開發套件。有OP Stack、ZK Stack、Supernets、Orbits等,一定還有更多。
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 L2如何從其鏈的更多副本部署中獲益?既然分叉是無需許可的,那麼在免費分叉的情況下,L2 代幣如何獲取價值?畢竟分叉過程中會分叉代幣。為什麼分岔的OP-Stack 鏈願意向OP Collective付錢?他們的動機是什麼?
●Mantle 是OP Stack 最大的分叉之一,他們分叉了舊版本的程式碼庫,並表示目前沒有計劃加入即將到來的Optimism 超級鏈。他們將保留自己的定序費用,感謝OP的代碼。
●同時,Base 將把15% 的定序費用捐給OP Collective,也就是OP 代幣。因此,作為OP-Stack 的分叉,Base 正在為OP 貢獻價值,但Mantle 並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兩條鏈有什麼差別?答案是治理。如果沒有治理,我們的鏈上鏈就會各自為政、雜亂無章。有了治理,我們就有了同質的區塊空間、程式碼重複使用和共享的升級能力。有了這些特性,我們就有了開始將10,000+ 條雜亂無章的鏈融合為無鏈化使用者體驗的基礎。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Optimism 的策略和路線圖特別著迷。 Ben、Jing、Karl 和Optimism 團隊穿越了以太坊擴容理念的迷宮,比其他團隊更早地得出了治理的邏輯結論,並且從第一天起就一直在"走艱難的道路",探索去中心化治理。
在他們的賽道裡,所有其他人都在比拼技術優勢,但技術優勢終究會被耗盡,一旦他們得出這個邏輯結論,就必須開始製定長期的治理策略。
同時,OP-stack 可以在吸收他人開發的優秀技術的同時,努力挖掘一條無法逾越的治理護城河,因為在堡壘築起之前,任何其他L2 團隊都無法理解如此的戰略。
"為什麼治理是Rollup競爭的邏輯結論?"這是一個宏大的敘事,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只能把你引向深不見底的OP兔子洞了。
這就是我對L2如何發展的看法:L2代幣的價值獲取最終來自於治理的有效性。儘管如此,我還是有些許疑問:
●像OP Stack這樣的通用模組化框架能否像我們看到的以太坊L1 吸收外圍技術那樣吸收最好的L2 技術?
●加入超級鏈的動力有多大?這個問題是衡量"治理有效性"的一個指標;L2 治理的有效性如何?它是否足以將一堆雜亂無章的鏈凝聚在一起?
●如果跨鏈可組合性的創新無法產生創造無鏈體驗所需的效果,那麼治理還能利用哪些因素來提高L2代幣的價值捕獲?
對於Rollup基建提供者呢?
味著需要有基礎設施來託管所有這些Rollup。想想看為了Rollup而建的雲。這就是Conduit 和Caldera 等公司出現的原因。它們希望託管盡可能多的Rollup項目,以獲取這些項目產生的部分費用。 Conduit等Rollups-as-a-Service正與OP-Stack等L2 SDK展開拇指大戰。 RaaS想要收費,而L2也想要收費。所以,平衡點在哪裡?
我認為有兩種結果:
1、RaaS 提供者希望獲得所有費用,並試圖透過繞過L2 團隊來阻撓他們。
2、RaaS 提供者將接受L2 團隊對他們的委託,並只收取他們應得的費用。
我在這裡偏向L2,所以這個推理可能會被驗證,但我是這麼理解的。假設RaaS 提供者非常貪婪,想要獲得第一名。
RaaS 提供者:"我們擁有所有的基礎架構;既然軟體可以自由分叉,我們為什麼還要向軟體納稅?"
因此,RaaS 提供者只需使用OP-Stack,並幫助團隊使用其RaaS 服務部署OP-Stack 鏈,然後收取其營運的所有鏈的排序器費用,而L2代幣則什麼也得不到。他們甚至可以透過幫助所有鏈相互共享排序來釋放一些鏈的可組合性優勢。
問題又回到了治理問題。產生大量的鏈並不是一個充分的結果,雖然擁有單一的RaaS 提供者可以釋放一些共享的排序優勢,但這還不足以產生超級鏈終局成功所需的鏈抽象結果。
如果RaaS 想要在L2 SDK 爭奪戰中獲勝,他們......需要成為自己的L2 SDK。這意味著他們走進了L2 競爭的競技場,然後他們最終會發現自己需要在技術創新、業務拓展以及最重要的治理方面開展工作。
如果RaaS的重要競爭優勢是在物理地點運行實體硬件,那麼它們將如何真正分散其L2 技術堆疊?
如果任何的RaaS 透過運行每條L2 鏈形成壟斷,那麼所有L2 都會集中到該RaaS 託管中心。要實現去中心化,RaaS 需要做的事情與所有其他L2 已經做了多年的事情相同。
因此,這就回到了開始的問題。 RaaS 將成為L2 團隊的服務提供商,且必須在費用上與其他有競爭力的RaaS 展開競爭,因為L2 團隊會利用代幣治理這一反壟斷工具來確保不會有任何一家RaaS 產生壟斷,從而阻止RaaS 相比於L2 SDK 擁有超強的控制權。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我的問題是:"我說得對嗎?"
LST平衡點在哪裡?
在這個問題上,我會有點矛盾。我理解那些令人信服的論點,即市場的推動將迫使整體生態向單一的流動性LST 靠攏,我對這些因素並不懷抱天真。但我也並非虛無主義者,當遇到與保護核心以太坊社群的堅定價值觀和信念相悖的力量時,我願意「輕鬆地屈服」。市場力量並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
此外,一個LST 的主導地位與次主導LST 對其進行吸血鬼攻擊的動機有關。當一個LST 超越其原有基礎時,吸血鬼攻擊的慾望和力量也會相應增加。這至少會在短期內擾亂占主導地位的LST 的平衡。
重點問題來了:
●以太坊社群願意在多大程度上確保LST 選項的多樣性?
●抑制單一LST 主導地位的工具有多有效?
●如果(或何時?)單一LST 在現實上實現了完全壟斷,這會在多大程度上侵蝕以太坊的核心價值?
真的會嗎?
我想用Mike Nueder的一篇定義了這個特殊問題的思想迷宮的精彩的博客來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對我來說,多元化的價值深深吸引著我,我希望在可能的情況下看到更多的多元化。丹尼-瑞安(Danny Ryan)從技術上論證了為什麼我們應該堅持這一點。
如果我們最終匯聚到單一主導的LST,那麼需要多快才能達到這個結果?越慢越好嗎?我認為是的。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為這個生態建構哪些防護欄?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最近我們看到Arbitrum 上ARB 代幣激勵stETH 的投票被否決,主要原因是擔心Lido 對以太坊的主導地位。如果"市場力量"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那麼這次投票本應獲得通過。
Solana會被吞噬嗎?
Solana 和以太坊將是作為各自獨立的生態系統發展,還是說兩者之間的界限會逐漸融合?如果融合,以太坊對Solana 的引力有多大?
現在還沒有人能夠有效地反駁我的區塊鏈帝國模型,而一系列類似的論點(胖協議、L1即金錢等)都與之不謀而合。 L1正在激烈競爭,並爭奪全面的主導地位。最終,一個區塊鏈將吞併所有其他區塊鏈。這就是開源系統的本質,尤其是當你將代幣經濟誘因的火藥增添其中時。
與競爭對手相比,Solana 在我看來脫穎而出。它不是EVM 的L1 分支,那些創造的任何價值最終都會流回以太坊生態系統。它不是Cosmos,那些沒有實際的結算層或神聖的L1 貨幣。它不是比特幣,那些所有非比特幣的價值都被剝離和刪除。
Solana 本身有自己的虛擬機器、擴展策略和L1 資產:SOL。 Solana 的整個技術堆疊都不是以太坊,因此它盡可能的遠離以太坊的引力。在我看來,這種策略是有道理的,因為以太坊似乎會吞噬其範圍內的一切。任何非以太坊L1 的第一線生機就是遠離以太坊的影響。
然而,Solana 並非生活在真空狀態下。 Eclipse 正在將Solana 虛擬機器移植到以太坊,以在更大的結算網路上執行Solana:以太坊。
Chris Burniske 認為Solana 可以保留其自主性,Eclipse 是以太坊上的"Solana 大使館"。
我認為Eclipse 是"背叛了SOL 價值的Solana 技術",因為它叛逃加入了以太坊貨幣網絡和結算層。 Eclipse滿足了以太坊最大主義者的理論,即所有好的技術最終都會進入以太坊,尤其是當它只作為一個執行層,並且是可以自由脫離小眾結算層而選擇加入更全球化的執行層時。
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Solana能否保持其邊界? Solana 的組件能否成功地激勵自己以保持在其邊界內而不參與區塊鏈版的多角戀?
還是說,無論L1離以太坊的引力有多遠,最終以太坊也會把你吞噬,而你越早從小眾網絡叛逃到多數派網絡,你就會越幸運?
投誠以太坊的動機究竟有多強?
我認為在未來,我們可以複盤過去,給雙方證據。到時候,雙方都會說"我們是對的",但其中一方會比另一方更正確。
如何實現鏈上價格發現?
在Bankless Ventures,我們所看到的一些最令人興奮的交易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的。讓價格發現發生在鏈上而非幣安,將為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價格發現代表著去中心化系統和中心化系統之間的力量平衡,而直到如今,價格發現仍是中心化陣營牢牢佔據的戰利品。
如果去中心化系統要贏,我們就需要勇奪這個聖杯。我要把它從幣安冰冷的手中奪過來。 Coinbase也別想得到它。加密經濟系統是一種真理機器,但現在,加密貨幣價格的真相來源並非來自託管這些資產的系統。在這裡,我們需要全力以赴。加密貨幣產生資產,也需要成為其價格的先知。我們正傲立潮頭。
至少,這是我們該做的。各種大有可為的機制可以幫助我們往去中心化系統傾斜,但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這能讓我們走多遠。幣安擁有1毫秒出塊時間的優勢。任何去中心化系統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而價格發現自然會集中在流動性最強、更新最快的預言機上。
所以我們要如何讓它上鍊?
在Uniswap Hooks和Intents (意圖)領域,有希望改變力量平衡的創新技術層出不窮。意圖可能是最大的突破口。在CEX 和DEX 之間有一個價格發現領域。這個模糊和未定義的空間是做市商和MEV機器人做出決策和執行交易的地方,而不是任何特定的場所。
以太坊的太空港需要變得有利於這種存在。我們需要建立基礎設施,以支持鏈上DEX間的交易以及在鍊和CEX之間穿梭的交易,這樣我們就能鼓勵它們離我們更近,離幣安更遠。
只要我們的加密系統還生活在CEX價格發現的陰影之下,我們就永遠是低人一等的我們。實現鏈上價格發現將是我們行業成熟度和先進性的最重要訊號之一。
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需要它。這不是"能做到嗎?"的問題,而是"該怎麼做?" 的問題。如果沒有鏈上價格發現,加密貨幣實驗就會在某種重大的方面失敗。
產生鏈上價格發現的機制必將成為加密領域最有價值的基礎設施之一。它也不一定是單一的靈丹妙藥! Uniswap 和AMM 是加密工具帶中用於鏈上價格發現的巨大資產,但還需要更多類似的機制。
誰會建造它,會是什麼樣子?
| 結論
本文只談問題,不聊答案。
在2023 年,人們也會對加密貨幣提出許多其他"問題";這些只是我想到的前五名問題。
以太坊的可組合性和鏈抽象性如何在以Rollups為中心的路線圖中發揮作用?
在以太坊以Rollups為中心的路線圖中,價值體現在哪裡?
LST 對以太坊的威脅有多大,它的未來會如何?
以太坊和Solana之間關係的未來是什麼樣的?我們如何在鏈上發現價格?
這些都是非常大的問題,需要一些非常大的答案。每個問題的答案都可能有不同的策略、機制和項目,而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答案。這就是為什麼Web3建構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至關重要;沒有人能獨自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裡提到的所有事情中,在鏈上進行價格發現似乎是最複雜但也是最崇高的事業,因為無論你身處哪個加密部落,它都將同樣困擾著所有加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