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Web2到Web3,社交應用應先做Social,再談Fi 》
作者: Crypto Ming
摘要:
文章認為Web2主流社交應用分為即時通訊類和內容創作類,狹義上分別對應web3的Social和Finance。同時結合Web2和Web3的各自特點,描繪了理想SocialFi應用應該具備的要素。
通過對現有Web3社交應用的調研發現,從以Social產品出發的應用,更適合於目前的Web3市場,過於激進的推出類似“內容挖礦”的Fi,目市場並不認可。同時以Web2社交應用發展歷史為鑑,也許未來會有合適Web3Social的Fi模式,但目前的SocialFi市場應該以Social為主,即以產品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為主,因為社交的本質是人,而不是金融,金融可以成為附加品,但絕對不是主菜。
一、Web2.0的社交應用形態
根據2022 We are Social的報告,截至2022年4月,全球社交媒體活躍用戶46.5億,佔全球人口的58.7%,可見互聯網社交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互聯網上,社交必須依賴於一定的網絡媒介和通訊工具,即社交應用。如國內的QQ、微信、微博、抖音,國外的WhatsApp、Facebook、Telegram、Instagram、Twitter、YouTube等等。
本質上這些應用都是基於即時通訊技術開發出來的有著不同展現形式的社交應用,不同點是社交關係的發生方之間的強弱關係。那麼按照這些應用中普遍社交關係的強弱和社交方式,一般可分為兩種類型社交應用。
第一種是即時通訊,他們主要的特點是能即時溝通和能保持強社交聯繫。 QQ、微信、WhatsApp裡,產生社交關係的雙方稱之為“好友”,一般是指關係比較緊密的人,比如家人、同學、朋友、同事等,這些關係人組成了用戶的通訊錄,即時通訊更側重於點對點的溝通和交流;
另外一種是內容創作,主要特點是內容創作社交,通過內容將用戶留在平台裡,為平台創造更大的價值。在微博、抖音、Twitter裡,沒有好友的概念,內容的生產者是明星、大V、主播,這些社交應用是公眾人物和KOL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們和自己內容的訂閱者(粉絲)之間的關係是很弱的,必須讓平台足夠公開化才有利於內容(圖片、視頻、觀點、文章等等)的傳播。
在社交應用的實際使用中,即時通訊和內容創作社交一般是融合的,只是側重點不同,例如,微信在即時聊天功能外,還有公眾號功能,用於內容創作。 Twitter和YouTube在推文和視頻創作外也支持點對點私聊功能。
除了上述的社交應用以外,我們還能看見一些基於社交應用的創新玩法,例如
Social + 電商= 直播帶貨、微商、拼多多;
Social+ 資訊=公眾號服務;
Social+ 服務=服務號、小程序;
Social+ 娛樂=遊戲、短視頻;
Social+ 教育=內容付費。
可見,目前的Web2社交應用建設基本成熟,用戶對社交應用的粘性也很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對於Web2來說,互聯網社交平台,往往通過獲取大量個人數據從而精準營銷獲得盈利,這些收益並沒有公平地分配給創作者和用戶。然而,正在興起的Web3社交應用,反其道而行,希望建立讓用戶能完全掌控自己數據使用權的社交應用。
二、理想的Web3的社交應用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儘管Web2數據過於中心化,且用戶無法對信息和內容進行確權,但是,Web2中心化的服務和實體給與大部分用戶的服務體驗是流暢且愉快的,用戶參與社交的門檻也低。 Web3既然號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那麼理想中Web3的社交應用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呢?
從Web2產品體驗角度來說,Web3的社交應用的使用門檻和交互體驗應該不低於Web2的主流應用。
從Web3的去中心化和金融特性來說,在Web 3 時代的社交應用,人們將擁有對自己社交數據的絕對掌控權。同時在Web2我們已經看見數據和流量已經有網紅經濟,粉絲經濟的模式,而Web3興起於deFi,因此金融特性是Web3社交應用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因此,從廣義上說,Web3的社交應用都是屬於SocialFi範疇。 SocialFi 產品是在Web 3 底層基礎建設的基礎上,從人們對'去中心化Social'或者'去中心化Finance'(即DeFi)的需求出發,進而將兩個需求融合在一起的產品類別。去中心化社交和金融的結合,可打破平台壟斷、消除單點風險,在全球數字經濟系統的浪潮中創造全新業務模式和產品類別。
前文提到Web2社交應用分兩種,即時通訊和內容創作,那麼對於內容創作社交來說,Web3的去中心化和Fi特性完美的解決了生產資料(數據)確權和流動問題。但是對於即時通訊社交來說,Web3的社交應用吸引力似乎不那麼強。我們可以先看看Web3初期的社交應用探索成果。
三、Web3的社交應用探索(SocialFi應用)
SocialFi既然是Social(即時通訊)和Finance(內容創作) 的結合體,那麼我們不妨依據社交應用的產品側重不同,分開來看看各自再Web3的代表項目。
Social部分,目前主流的Web3Social應用有Blockchat,Atem、DeBOx、AVE.ai等。
Blockchat的etherscan團隊打造的區塊鏈聊天工具,支持錢包和錢包間的對話,也支持鏈上信息傳送。雖然etherscan的用戶流量很高,但顯然他們沒有把握Web3用戶的需求,目前使用者大部分應該是黑客或者一些網絡乞丐。
Atem是基於社交的NFT交易平台,你可以在Atem通過聊天交流買到合適價格和符合心意的NFT。符合部分用戶去市場“討價還價”的需求。
AVE.ai原本是一款追踪代幣且進行可視化的行情分析APP,最新版本在行情頁面增加了聊天功能,讓用戶在追踪行情時,找到情緒的宣洩空間,也符合用戶需求,儘管大部分是FOMO信息。
DeBox是基於DID的Web3社交平台,它繼承Web2的微信的特點之外,也創新性的融合了Web3的特點,例如持倉聊天,多種Dao群組工具,多維度DID身份展示。 DeBox對於NFT和代幣共識,社區管理,以及真實社交有很大作用,其致力於解決telegram和discord虛假消息和詐騙消息,基本符合Web3用戶和社區對社交軟件的真實需求,也符合部分符合前文提到的理想Web3社交應用的要素。 DeBox目前處於內測階段,基本保持每週迭代更新一次版本,也沒有特別明確的代幣經濟模型。
在上述Web3Social應用中,均沒有明確的代幣經濟模型,他們更注重產品側,更確切的說,他們提供了一個社交窗口,怎麼使用以及如何發展,這取決於“人”。
Finance部分,Finance就是常說的創作者經濟,這邊選取Mirror和Monaco Planet作為代表進行分析。
Mirror是一個在以太坊發行的去中心化的寫作平台;通過錢包地址和ENS域名註冊,作者可免費發布文章,也可將文章鑄造為NFT 永久存儲在Arweave 上,讀者可以購買該NFT 作為收藏。
Mirror曾經有代幣經濟模型$WRITE,$WRITE沒有公開發售,而是每週參加Write Race 當中排名前10 的人會獲得代幣。但是這種投票評選機制引起大Bot形成“女巫攻擊”導致獲得$WRITE的地址創作內容質量不高,然後mirror索性取消了投票獲取代幣的金融機制,改為由Mirror Dao核心成員評審,因此文章更注重質量,而創作者獲取經濟的方式是讀者收集創作者的NFT來獲利,提高了創作者的內容質量要求。目前mirror是Web3人群主要創作工具之一。
Monaco Planet是部署在BSC 上的社交平台,主打內容挖礦即創作內容即可獲得代幣獎勵。 Monaco Planet在發布初期有一套量化的“內容挖礦”代幣金融模型,一度引起市場的熱點,但因為沒有一個合理的機制來製約創作者的內容質量,大量用戶為了獲得代幣獎勵而結盟、互關互讚,產出灌水內容,導致平台內低質量內容氾濫,社區質量變差,最後變成無人問津的社交產品。
從Mirror和Monaco Planet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對於以內容創作為主的社交平台,儘管Web3符合內容創作者的理想需求,但是錯誤的金融代幣模型是會導致社交應用成為一個失敗的產品,而mirror在弱化代幣經濟模型後,反而成為一個優質的去中心化創作平台,這似乎更符合目前Web3用戶的需求。
四、Web3的Social一定要加上Fi嗎?
通過對目前Web3Social和Finance主流應用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從以Social產品出發的應用,更適合於目前的Web3市場,過於激進的推出類似“內容挖礦”的Fi,目市場並不認可。
回到Web2的社交應用發展歷程,即時通訊的社交應用ICQ、QQ最早可以追隨到1996年,而以內容創作為主的Blog是1998年推出的,Facebook,Twitter則最早追溯到2004年,而創作者經濟則更晚出現。以史為鑑,也許未來會有合適Web3Social的Fi模式,但目前的SocialFi市場應該以Social為主,即以產品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為主,因為社交的本質是人,而不是金融,金融可以成為附加品,但絕對不是主菜。
因此,對SocialFi感興趣的朋友,早期可以多關注以產品或用戶需求為核心的Web3社交應用,比如DeBox、Mirror、Atem等。
參考資料:
*1.從web2.0到social+
2.全覽SocialFi生態圖景:從當前市場,看未來行業發展
3.Web3社交,會取代Web2社交嗎?
4.SocialFi:或許是下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