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玩的是技術創新的遊戲,而不是產品與市場的契合。」

撰文:Hannah Miller、Muyao Shen

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隨著加密貨幣產業融資再次起飛,創投家們正重新轉向由教授創立的加密新創公司。

Sahara、CheckSig 和NEBRA 等公司都是由學者創辦的,並在過去兩個月籌集了新資金。在一眾被業界稱為「教授幣」的計畫中,有兩家脫穎而出。 EigenLayer 由華盛頓大學前副教授Sreeram Kannan 創立,今年2 月從Andreessen Horowitz 籌集了1 億美元,而由史丹佛大學教授David Tse 創辦的Babylon 於去年12 月獲得了1800 萬美元。這兩個項目都專注於加密貨幣種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即「重新質押」,它允許新項目和區塊鏈透過借用以太坊或比特幣的安全基礎設施和資源來搶佔先機。

卡內基美隆大學工程學教授、加密貨幣新創公司Cubist 執行長Riad Wahby 表示,人們在加密貨幣週期中用來創造收益的一些技術「來自David 和Sreeram 的研究」。 「他們研究了很多這類的重新質押技術。我的意思是,這有點像他們的心血之作。我認為越來越多的這類技術將來自研究。」

根據華盛頓大學資訊理論實驗室網頁上的個人簡介,Kannan 曾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史丹佛大學擔任博士後兩年,並與Tse 合作。據電腦科學文獻網站DBLP 稱,兩人在2015 年至2023 年間合作撰寫了23 篇學術論文,發表大量了有關區塊鍊及其各自新創公司所依賴的概念的文章。 Kannan 和Tse 均未回應置評請求。

被資本青睞的再質押

彭博:拒絕“草台班子”,VC重新轉向“教授幣”

加密貨幣新創企業的全球創投活動,來源:PitchBook

Bloccelerate VC 執行長Kate Laurence 表示,她的創投公司在決定支持哪位創辦人時,經常將學術背景視為不利因素。 「教授往往專注於學術和理論,而不是實踐和商業應用,」她說。

但Kannan 在重新質押方面的工作以及他與Tse 的密切關係促使Bloccelerate 先投資了EigenLayer,然後又投資了Babylon。 「他們合作解決了同樣的問題,但EigenLayer 解決的是不同的市場,」她說。

「重新質押」的過程是對以太坊運作方法的借鏡。在以太坊中,代幣被「質押」到網路中,以幫助驗證區塊鏈上的交易。對於運行相同機制的新項目和區塊鏈,由於缺乏用戶活動和資金,建立自己的質押系統可能過於緩慢且成本高昂。重新質押允許新玩家借用以太坊的質押能力來搶佔先機。

Babylon 採用了類似的方法,但專注於比特幣。這項任務更加複雜,因為比特幣使用不同的機制(工作量證明)來驗證交易。如果成功,Babylon 平台也將解決比特幣持有者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缺乏收益。

Vance Spencer 的公司Framework Ventures 也投資了Babylon,他表示,這種先進的技術成果來自大學是合理的。 「能建立區塊鏈的人太少了,」他說,「他們很可能來自這些研究機構。」

存在哪些爭議?

康乃爾大學前電腦科學副教授、開發Avalanche 區塊鏈的Ava Labs 執行長Emin Gun Sirer 表示,對於教授主導的加密專案來說,未來的道路往往並不平坦,大多數專案都以失敗告終。

「他們玩的是技術創新的遊戲,」Sirer 說,「而不是產品與市場的契合。」

DefiLlama 表示,儘管EigenLayer 平台吸引了超過150 億美元的加密資產,但它也遭遇了挫折,批評者認為這是對更廣泛的加密資產市場的誤解。

儘管Kannan 在2 月告訴彭博社,他們沒有發行代幣的計劃,但EigenLayer 還是在4 月發布了Eigen 代幣的發行計劃,並於週五開始分發。 Eigen 的總供應量約為16.7 億枚代幣,其中超過一半指定給投資者和早期貢獻者,該計劃在被披露後引起了社區的強烈不滿。這種分配方式引發了對EigenLayer 團隊和初始支持者中飽私囊的批評,也引發了用戶對潛在拋售壓力的擔憂。在發行時將代幣設為不可轉讓的決定也讓一些在EigenLayer 上投入大量資金的早期用戶感到失望。

負責代幣計畫的Eigen 基金會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表示,透過限制代幣轉讓,它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改善專案的去中心化,以及增強與代幣相關的關鍵功能。

彭博:拒絕“草台班子”,VC重新轉向“教授幣”

EigenLayer 上的加密貨幣總價值已超過150 億美元,資料來源:DefiLlama

加密貨幣對沖基金MNNC Group 營運長、紐約大學兼職教授Ayesha Kiani 反對EigenLayer 相關的批評,她認為這家新創公司不僅僅是另一個「快速致富的騙局」。她說Kannan 和Tse 正在努力改善加密產業。

「業界批評他們缺乏權力下放,或者只是一個賺錢的手段,」她說,「在這個行業中,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免費的激勵措施,如果一切都不順利,我們基本上就不得不放棄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