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綁定代幣再次在加密圈引發熱議。加密風投機構1confirmation合夥人Nifty Table近日在推特上表示,靈魂綁定代幣(SBT,Soulbound Tokens)的作用被誇大,除了在技術上並無多大創新外,其作為身份或資格管理工具的實用性也有限。

自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V神)在共同撰寫的論文《去中心化社會:尋找Web3的靈魂》中提出SBT以來,中外社區就對其有著廣泛的關注和討論,SBT也被寄予成為個人鏈上身份憑證的厚望,以打開Web3新世界的大門。

根據V神在論文中所介紹的,SBT擁有諸多潛在的應用場景,比如無質押貸款、社交恢復、靈魂空投、DAO 防禦等,儘管SBT具有一定潛力,但由於該概念尚處於早期,還面臨著不小挑戰。目前關於去中心化社會(DeSoc)、SBT基本信息的介紹較多,在此不再贅述。本文PANews將從Nifty Table的質疑出發,詳細介紹SBT在實施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以及目前基於SBT所構建的具體產品用例。

挑戰和解決方案

SBT的提出是為了給用戶帶來一個更加豐富的Web3世界,即將現實社會結構(如家庭、教堂、團隊、公司等)帶入Web3中,而不僅僅是金融系統(DeFi)。據PANews了解,“靈魂綁定”概念來源於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遊戲中大多數強大的物品都是靈魂綁定的,靈魂綁定物品一旦被拾取,就不能轉讓或出售給其他玩家。

同理在Web3世界中,每個個人賬戶都是一個“靈魂”,可以擁有代表不同意義的SBT,比如代表學歷證書、就業經歷、技能培訓歷史等,同樣一個組織的賬戶也可以是一個“靈魂”,比如以太坊基金會,可以為參加開發者大會的參會人員發放SBT,代表參與的憑證。所以SBT可被視為一種不可轉讓與交易的NFT。

靈魂綁定代幣的實用性被誇大?聊一聊其面臨的挑戰與潛在機遇

不可轉讓性的潛在風險

雖然SBT旨在通過不可轉讓的形式,實現用戶身份或資格的證明,但目前“不可轉讓性”會使用戶面臨一定風險。如Nifty Table所言,利用NFT作為用戶鏈上和鏈下行為與屬性的證明,是具有一定價值的,比如出勤證明(POAP)就是一個很好的用例。但SBT與錢包進行“不可轉讓”的綁定,是不合理的。用戶往往會因為諸多原因,更換自己的錢包,比如為了安全起見,用戶會將NFT等資產轉移到多簽錢包等,這是一個常見的需求。此外,因為SBT不可轉讓,一旦錢包被套,用戶將失去這些“憑證”,反而落入黑客手中。

與現實世界我們丟失了個人身份證相比,SBT落入他人手中所造成的後果將會更加嚴重。比如黑客可以利用用戶的SBT進入其專屬的社交頻道,散佈一些謠言,或者利用SBT解鎖其它功能,如獲取相關隱私信息,造成用戶信息洩露。此外,黑客還可能利用SBT進行鏈上信用借貸等活動。

除了上述的損失外,用戶自身也喪失了鏈上身份憑證,由於有些活動或經歷是不可能複制的,所以這部分憑證可能無法再次獲取,比如用戶無法重新參加Arbitrum奧德賽首周跨鏈橋活動以獲得相應憑證等。

雖說SBT的不可轉讓性具有潛在風險,但如果像傳統NFT一樣可以轉讓的話,又可能失去“綁定”的意義,並引起虛假行騙等行為,比如某社交頻道需要持有相應SBT才有資格進入,那麼用戶就可以通過轉讓SBT使多個錢包達到進入的標準。 “不可轉讓性”的風險問題,或許還需依賴行業和技術的發展以解決。

過度公開問題

除了“不可轉讓性”的問題外,過多公共SBT可能會透露較多關於“靈魂”的信息,具有隱私洩露的隱患。由於區塊鏈賬本的公開性,任何鏈上的記錄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可見的,當一個“靈魂”擁有多個公共SBT時,比如畢業院校、工作經歷、社交關係、社交活動、投票記錄、技能證書等,其他人有可能將這些SBT串聯起來以推測出“靈魂”背後的實際身份,最終導致個人信息洩露。

針對上述過度公開問題,現已有技術難度和功能性均不同的解決方案,其中最簡單的就是鏈下存儲數據,而鏈上只留數據的哈希值,用戶可以自由選擇何時披露完整的數據信息。對於鏈下存儲數據的方式,用戶可以選擇自己的設備、受信任的雲服務、去中心化網絡(如星際文件系統IPFS)等。

靈魂綁定代幣的實用性被誇大?聊一聊其面臨的挑戰與潛在機遇

為了完全實現對各種類型隱私的保護,還需加密技術提供進一步的幫助,比如“零知識證明”技術。目前零知識證明往往用於資產轉移的隱私保護,鑑於其允許證明任意陳述的同時不洩露陳述以外的任何信息,所以它也可以應用於SBT上,比如一個SBT可以證明你參與了Gitcoin 14輪捐贈,同時不會透露具體的捐贈金額、項目、時間等額外信息。

行騙問題

除了上述問題外,“靈魂”可能會通過私人或其他輔助渠道進行溝通交流以達到行騙的目的。與DAO的投票治理可以被賄賂相似,如曾經關於穩定幣交易協議Curve的流動性之戰,“靈魂”也可能會通過欺騙手段進入社區,以獲得SBT許可的治理權或產權。比如,許多應用和協議依賴於可以代表會議出席權的SBT,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利用這些SBT進行賄賂的情況,最終將生成一個虛假的社交圖景,可以簡單理解為沒有參加相應活動但卻通過賄賂獲得了參與憑證。

針對該問題,目前已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包括但不限於:

·SBT的生態可以從密集的社交渠道中開啟,以通過強大的社會紐帶和彼此的互動來證實鏈下的社區成員的身份;

·利用SBT生態的開放性和密碼學可證明性,積極檢測共謀模式並懲罰不可靠的惡意行為;

·利用零知識證明技術,遏止“靈魂”出售證明的行為;

·鼓勵舉報行為,使這種大規模勾結變得不穩定等;

·使用同行預測機制,即由與會者來證明彼此的出席,而不是由會議來證明與會者的出席;

·利用一些“靈魂”擁有的共同利益,建立衡量兩者相關性的係數因子,從而確定他們的交集度

Marry 3:鏈上“結婚”證明

雖說SBT概念還處於早期階段,且面臨種種挑戰,但已經激起不少加密業內人士的興趣,同時“拓荒者”也正在不斷探索SBT的新玩法,構建基於SBT概念的相關應用。據PANews了解,近期新上線的“ Marry 3 ”項目,就是一款利用SBT來構建鏈上關係證明的應用。

靈魂綁定代幣的實用性被誇大?聊一聊其面臨的挑戰與潛在機遇

Marry 3項目由致力於連接全球Web3建設者的NextDAO的兩位社區成員創建,旨在通過SBT實現“愛”的鏈上證明。具體玩法就是,用戶可以將一個地址與另一個地址“結婚”,即mint一對SBT的關係證明,雙方各持一個。不過整個mint過程需要多簽確認才會生效,所以只有地址雙方互相確認才可以mint。由於Web3世界是基於賬戶而不是個人,所以用戶通過Marry 3除了與愛人在鏈上建立關係,也可以與愛寵生成一對SBT。

與現實世界類似,Marry 3也僅支持用戶生成一對“結婚”憑證的SBT,只有當解除關係後,才能與其他地址生成另一對SBT,當然,解除關係同樣需要多簽確認。如果遇到對方已經無法使用地址或協商的情況,用戶可以向MarryDAO提交仲裁,之後MarryDAO將會進行強制解除。

據PANews了解,截至6月29日, Marry 3上已經“結婚”的couples有48對,目前mint的手續費為0.01ETH,隨著參與用戶的增加,mint的價格也會隨之上漲,最高為0.05ETH。目前Marry 3僅上線“結婚”功能,未來將逐漸上線“離婚”、紀念日證明、與其它社交應用合作等更多功能。

靈魂綁定代幣的實用性被誇大?聊一聊其面臨的挑戰與潛在機遇

通過Marry 3將現實的親密關係搬到鏈上,我們看到了SBT除了論文所提到的無質押貸款、社交錢包恢復、優化空投機制等應用場景外,也還存在其它的想像空間和玩法,比如在GameFi中應用於等級、戰績、特殊技能等方面。

小結

Web3世界無疑是加密行業所憧憬的未來,在DeFi築造了經濟活動的底層基礎後,如何擁有與現實世界一樣的社會身份憑證,對於未來構建一個豐富多彩的Web3世界至關重要。靈魂捆綁代幣SBT雖說距離像DeFi一樣較為成熟還有些距離,但加密行業從不缺乏“拓荒者”,或許SBT也會像NFT、GameFi等一樣,在“陌生”的背後也隱藏著一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