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跨度到了2021年慧尾,科技圈和創投圈在過去兩年沒有聽到更多的好的故事,當然,除了國內前兩年興起的社區電商,勉強算得上一個被資本追捧的賽道。

其他的似乎已經沒有了太多的喧囂,甚至我們可能已經很久沒再看到像O2O或者共享單車這樣備受資本追逐的領域,人們不禁感嘆,互聯網創業怎麼了?

元宇宙硬件的更新迭代

在移動互聯網紅利快被吃盡的當下,各大企業都在急於尋找下一條增長曲線,元宇宙概念的出現可謂恰逢其時,這也就不難理解如今各行各業的炒作和狂熱了。人人都想從元宇宙中“分一杯羹”,科技巨頭們則致力於掐住元宇宙時代的“動脈——我們知道,智能手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入口,那元宇宙世界的入口會是什麼呢?在現階段大部分人的暢想中,大概率是VR、AR等設備。元宇宙的“前置技術”或者說“充分不必要條件”又都發展到了何種程度?

對於VR設備來說,它的優點和缺點都是來自於“完全沉浸式的體驗”,缺少與現實世界的交互,如果未來的元宇宙只是虛擬世界,那隻是一種增強版的遊戲而已,而AR則補齊了這塊短板,讓虛擬和現實能夠更好的融合,讓元宇宙能夠賦能千行百業。

AR與VR的不同之處,在於AR設備需要透視的功能,既要看到真實的世界,也要看到虛擬的世界,所以必須通過光學設備來將虛擬和現實進行層疊顯示。目前較成熟的AR技術的光學顯示方案主要分為棱鏡(Google Glass)、birdbath(聯想Mirage AR)、自由曲面、離軸全息透鏡和光波導。

也許會有人說元宇宙是一群科技精英和投資玩家編撰出來的又一個炒作概念,只不過是為了在資本市場講更好地故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從媒體的角度來看,人們討厭一片倒的聲音,所以媒體教程裡有一個技巧是“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叫“換一個角度”,即當絕大部分人都在說好的時候,要勇敢地站出來說它不好,這樣才有機會可以博得大眾眼球,也有一定概率成為爆文,所以很大意義上這是媒體觀點,而不是思考邏輯的結果。

如果說硬件的變化還僅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麼人群結構和消費者的變化則是肉眼可見的改變。另一方面,Z世代也被稱為互聯網真正的原著居民,他們可能從記事起就有了互聯網的陪伴,甚至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沿,因此他們的網絡使用特點愈加鮮明。

Z世代們的用戶畫像中包含了“動漫”、“明星”和“遊戲”三個重要的標籤,也因此他們對盲盒經濟、公仔IP經濟、顏值經濟和偶像經濟這些在老大哥們看來不太理解的領域反而游刃有餘。科技的進步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的設想,而人類作為創造者一方面在適應,另一方面還在持續不斷的創新,但這也是社會和科技與人類歷史相輔相成發展的原因,我們誰也逃不過這個螺旋向上的漩渦。

當我們把時間維度放入到歷史的進程時,疫情、科技與人類發展之間似乎來到了一個交匯點,新的科技產品亟需更新迭代來適應新興消費群體的崛起,而疫情帶來的影響又會加速某些進程,尤其是數字化,由此我們看到了一些原本漂浮在遙遠未來的東西已經加速來到了我們身邊,元宇宙便是這樣的存在。

回看過去30年的科技發展,用“顛覆”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尤其是進入21世紀20年代後,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5G正在加速、物聯網的設備飛速進入人們生產生活、人工智能從AlphaGo之後開啟了新征程。同時芯片領域依然遵循著摩爾定律發展,甚至我們還看到了人們對互聯網更高的使用追求,包括了區塊鍊和Web3.0的逐漸落地。當然,還有越來越輕便的VR/AR設備,這便是真真實實的科技進步。

規則秩序、形同生態混合

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因為智能設備來到了新的進化點,5年前可以說是區塊鏈最佳的創業時期,甚至是荒蠻之地裡的一個巨大冒險島,但現在區塊鏈已經從山野逐漸走向了殿堂,意味著更多束縛和既定的玩家,不過區塊鏈帶來的應用依然還很早期,而區塊鏈+元宇宙的效用或許才是理解真正“元宇宙”的伏筆,而不僅僅是再造一個虛擬世界這樣簡單。

現在,元宇宙(也常被稱為"Web 3.0")的到來似乎已成定局。雖然業界對元宇宙概念的認知並未統一,但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我們正在迅速走向、並逐漸參與到一個比真實世界有更多可能性的模擬世界中。儘管在行業外的眼光中,元宇宙或許仍是一個無法實現的"遙遠"概念,但事實是,我們已經生活在元宇宙的初始框架內。在我們尚未為之做好準備時,未來就已經降臨。

元宇宙正在成為最蠱惑人心但也最不准確的概念。究其實質更準確的概念是虛實互聯網(Virtu-ality),其實比言過其實、有獨立存在意味但實際並不能獨立存在的元宇宙更為準確。虛實互聯網Virtu-ality,是各種廣義虛擬與現實交融連接的互聯網,虛實互聯網並非虛擬現實的互聯網,而是各種虛擬、增強、混合現實以及投射或疊加在現實之上的各種虛擬數字場景的應用與連接,所構成的基礎設施、規則秩序、形同生態的混合世界。

但虛實互聯網也只是局部集合、場景之一,包括現實場景、混合場景、虛擬場景在內的“數智現實”才是對未來更準確的概括。數智現實,究其實質依然是現實。往深了講,一切所謂虛擬現實、數字世界、超越現實,其實皆在現實世界之中。這一輪概念炒作,目前主要是資本驅動的概念搶注、資源圈地、業務佈局、要素萌發、產品服務集聚階段。

Facebook元宇宙的3個野心。第一,從連接人(社會網絡1.0)、連接基於關係的信息內容服務(社會網絡2.0)到連接世界(社會網絡3.0),Facebook這一次想要開始連接所有可虛擬可增強可混合的娛樂內容商務生活等應用場景,本質是以連接虛擬實現連接世界。第二,構建虛擬增強現實世界的基礎設施,並反向進入現實,成為現實世界的數字基礎設施,“雲管端感網智”架構的現實操作系統和引擎。第三,貨幣之心不死,路徑是遊戲代幣、場景代幣、數字貨幣到世界貨幣,局部突圍反向覆蓋。這也是元宇宙的三個現實驅動,主要是幣圈鏈圈、遊戲娛樂圈、大企業大平台的根本原因。

重建一切場景並主導,重構一切價值並獲利,重新定義貨幣並發行貨幣,重新制定規則並構建秩序,重建一切連接並形成元宇宙。粗略而言,在將桌面級算力性能提升2到4倍的基礎上,將體積和重量縮小到可便攜的移動設備水平,再將功耗降低到桌面計算的百分之一,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元宇宙的入口體驗問題,而且還只是勉強到達基本起點而已。 2030年前後,有可能做到嗎?由虛向實是生命本然,由實入虛是生命妄念。

次生現實、次生世界、混合現實都比元宇宙更為準確,但是更準確的概念應該是虛實互聯網對Virtuality的實質進行還原,並非虛擬,而是虛與實,虛的實,實質)。現實世界始終是第一性的,面向現實世界的連接、交互、投射、融合是“虛擬世界”的正途,Metaverse永遠不可能成為元宇宙。元宇宙無法獨立存在,更不是彼岸、另一個時空,更不是現實世界也必須依附其上的“元系統”。

“共識過程”不再孤立

以眼前的VR/AR/MR為例,所有虛擬情境、數字場景都不再是孤立的,它是虛擬與虛擬、虛擬與現實、虛擬與增強、虛擬與混合、增強與現實、增強與增強、增強與混合、混合與現實、混合與混合的交融互聯。置身其間的用戶也彼此連接為全球化社區,分佈式系統和系統開放對接,場景和場景彼此融合互相嵌入,雖然是一個網絡世界,但終究是世界網絡。

 

擁抱元宇宙是擁抱未來的一部分,但未來不等於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也不等於元宇宙。元宇宙是測度公眾、業者、監管等各個方面認知水準甚至道德水準的試金石。對一切誇大炒作、過度鼓吹、名實不符的元宇宙旗號下的行為都需要保持觀察甚至心存警惕。

 

元宇宙是一場迫不及待的革命,不僅有技術、商業驅動,更有規則、秩序訴求,但是虛擬世界的“理想國”能不能成功建構,並反向投射到現實世界,高度存疑;未來不同力量主體之間的博弈、衝突將異常劇烈;本質上虛擬世界也是現實世界,一切虛擬世界皆在現實之中,元宇宙能否立足於現實世界而不是被現實世界各路力量圍剿,“新秩序”會不會尚未成型就崩解坍塌,這個問題赫然存在。

 

元宇宙的技術要件、技術要素已經初具雛形,但距離良好用戶體驗、海量用戶市場熱啟動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元宇宙在這種情況下已經被吹上天。技術進步取決於技術自身進化速度和發展規律,研發進展並非概念炒作可以強力驅動。 VR/AR/MR設備的傳感、顯示、算力、智能、帶寬、續航等都還處於早期幼稚園水平。端側、雲側引擎單獨來看在高功率高能耗情況下性能尚可,但尚不支持形成生態化整體網絡。

 

元宇宙從根本上並不是“所有人”的,雖然“所有人”會以為這個概念描繪的未來是屬於“每個人”的;輿論至少需要區分三種形態/力量的元宇宙,一是中心化而非分佈式的元宇宙;二是巨頭/大平台驅動的元宇宙;三是表面上主打分佈式概念但實質上依然是少數人操縱的元宇宙。這三種形態往往隱形疊加、交相輝映。技術並不天然催生數字平權,不僅如此,技術反倒更可能驅動力量和利益向少數人的加速集中,甚至結果往往比帕累託法則更為極端。

 

究其根本,元宇宙並未經過“共識”過程,它只不過是少數人發起的一場迫不及待的“早產革命”。因為它和大眾既不是“共謀”更不是“共享”的,其初始分配與再分配、幾乎所有交易體係從本質上並沒有比現實世界為資本而生的種種規則和秩序走得更遠,甚至實質上其利益體系更為極化、醜陋。

所以只要是對數字經濟、虛擬經濟、智慧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所認知的人,都不會輕易進入元宇宙所設定的話語圈套,儘管元宇宙作為現實場景、數字場景、數字現實場景的某些部分已經成為正在到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