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有換工作計劃的特效師李飛,隨手打開招聘軟件時被嚇了一跳。

不到半個月,有近十個技術美術(Technical Artist)類的崗位找到他,包括動畫師、三維角色綁定師、特效設計師等,“很多是偏三維的技術需求,而且都是能做虛擬偶像的公司”,他告訴深燃,這是他之前換工作從沒經歷過的情況。他猜測,這和當下元宇宙概念的火爆有關,不論是遊戲還是虛擬人,很多相關賽道都需要技術美術人才。

2021年,“元宇宙”這三個字曝光的次數已經數不過來了。

最近,連續創業的羅永浩發微博表示,“我們的下一個創業項目,竟然也是一家所謂的'元宇宙公司'”;在這之前,虛擬人“柳夜熙”大火,相關賬號上線4天漲粉300多萬;再早一點,要押注元宇宙賽道的國外社交巨頭Facebook改名,直接叫Meta,即單詞Metaverse (元宇宙)的前綴。

儘管大家並不知道元宇宙能否到來、何時才能到來,但只要有風吹草動,即便像是盲人摸到大象的一角,也足夠引發爆炸效果。

一位關注互聯網行業的分析師告訴深燃,元宇宙概念的興起,給市場帶來了新啟發,“比如國內手游注重社交已經很久,元宇宙概念下的虛擬形象和強互動,就是一個好的探索方向”。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元宇宙概念使得大家開始思考,虛擬、3D方面的內容還能應用到哪些領域,“甚至包含了人們在工作、社交裡的應用”。

眼下,相關行業的確在發生著相應變化。

深燃選取了元宇宙大火後,被討論最多的遊戲、VR/AR、虛擬人、社交四個賽道,分別與行業資深從業者聊了聊。儘管賽道不同,但受元宇宙啟發,它們的發展思路有著共通之處。比如,在方向上,一些能夠降低用戶使用門檻的平台型公司更受關注;在產品應用上,會比以往更注重線上場景,思考更多與VR端接入的機會;在用人方面,更需要能實現優質視覺效果的美術類、技術類人才。

最重要的是,元宇宙還沒來,搶人大戰已經開始了。

哪些人才正在被搶?

最近頻繁收到工作邀請的李飛有些“受寵若驚”。他表示,其實有的崗位,以他的技術根本做不了,但對方還是想和他聊聊,工資最高的開到了月薪4萬,是他目前薪資的兩倍。

不僅僅是他有這樣的經歷,一位網友提到,他知道的在線教育平台套上了VR公司的殼子,正在從遊戲行業挖美術人才,“開出的價格是年薪60萬”。他感嘆,“元宇宙就是牛”。

深燃查詢BOSS直聘等招聘軟件發現,這類崗位既得懂技術,也得懂美術,能與程序員溝通協作解決美術方面的技術難題,薪資從月薪2萬至年薪百萬不等。

北京黃油貓文化CEO老木向深燃提起了招人的痛苦。他們公司主做虛擬人業務,目前行業打造一個虛擬人,主要依靠動捕技術,即用攝影機捕捉真實演員的動作,再將動作還原、渲染到相應的虛擬形像上,為了讓動作更逼真,需要動畫師來修,但這個崗位他招了兩三個月都沒招到合適的人。他說,虛擬人公司挖人的痛點是,開出的工資要比動畫公司給的薪資更高,現在,他已經打算提高薪資挖人。

從業近十年的遊戲行業獵頭Kavin感受更深,隨著遊戲行業發展,美術類尤其是技術美術人才這兩年很緊缺,比如2D美術師

(優先考慮視覺效果,在技術環節裡想方設法實現視覺效果)

現在已經供不應求。幾年前,他接觸的一位業內人士年薪不到20萬,“目前已經年薪百萬了”。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美術類人才,不同賽道的技術類人才,也在持續被需要,但不同賽道需要的技術人才不同。比如,AR企業亮風颱COO唐榮興介紹,目前行業整體加大了對AR眼鏡光學顯示、人機交互、視覺算法等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

在元宇宙概念裡,與技術類人才相比,美術類人才更像是“通才” 。為什麼這麼說?

不止一位行業人士告訴深燃,在“元宇宙”概念興起之前,他們公司的主要業務就已經確定並展開,不會因為概念的興起發生大變革,但行業變化確實有,最明顯的是虛擬場景和虛擬角色在變豐富,而這需要美術類人才去實現。

帶火元宇宙概念的遊戲公司Roblox,給元宇宙下的定義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不論是實現虛擬身份,還是提升沈浸感,都對美術有要求。

易觀分析互娛行業分析師馬阿鑫對深燃表示,據他觀察,遊戲角色裡的個人形象,在向捏臉

(泛指對虛擬角色樣貌進行DIY的數據操作) 、融合真實的外貌特徵等方向嘗試。

“這是以前就存在,但可操作性比較弱的功能”,馬阿鑫表示,今年,這一需求明顯上漲。比如網易遊戲《天諭》靠捏臉火了,迷你創想的《迷你世界》在嘗試結合真人的表情和皮膚狀態生成遊戲形象。由Epic Games公司旗下開發的工具MetaHuman Creator,可以創建和定制逼真的人類角色,引發追捧。

對於虛擬角色和場景的需求,也體現在社交賽道。社交平台Soul的一名員工對深燃提到,結合元宇宙概念,他們特地豐富了捏臉以及線上場景的有關玩法,對動畫方面的人才有了新需求。

關注社交賽道的春泥資本投資人周文靜告訴深燃,她關注的產品,也在更加註重線上場景的豐富性。她以最近關注的一款社交APP Costudy為例,用戶打開APP,選一間教室、一個位置坐下學習,可以和教室裡的人交流,“它裡面的場景,和真實的生活是映射的關係”,她提到,用戶一天24小時的生活,都可以在這類社交產品裡找到映射,需要場景實現。

虛擬人賽道的變化就更直接了。柳夜熙火了之後,讓虛擬主播的關注度暴漲。魔琺科技聯合創始人譚宏冰對深燃表示,“整個虛擬人創作的過程,涉及的環節很多,美術方面的畫師、模型師、綁定師等都很重要。”以往這類人才集中在遊戲、動畫公司,他判斷,未來將會流向到更多與元宇宙有關的行業。

老木則感慨,其實當下懂美術的從業者不少,但行業需要的是能實現更精美視覺的高級人才。他說,在甲方的要求下,為了盡快完成項目,他降低標準招來了人,不合適又裁掉了,“最基礎的動畫師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了”。

同樣的,對於能提升視覺效果人才的需要,也出現在VR/AR賽道。

唐榮興表示,當下催生了對“光學工程師”更高的需求,“以前需求也有,只是稍微冷門一點,做戴在人頭上的產品,會比拿在手上產品的視覺要求更高。怎麼體驗更好,對工藝要求很高,這正在反過來推動人才的培養。”

都在忙什麼?

根據深燃與這四個賽道從業者的交流,除了對於人才的需求之外,他們所做的事情還具備一些共同點,可以概括為“降門檻”和“做融合”。

“降門檻”指的是打造降低創作者使用門檻的UGC平台。

以遊戲為例。 Roblox是一家遊戲UGC

(用戶生產內容)

創作平台,類似於遊戲版的“B站”,在這裡,玩家可以相對輕鬆、低門檻的開發出自己的遊戲,也可以玩別人開發的遊戲,並使用虛擬貨幣“Robux”消費。

被字節跳動投資1個億的代碼乾坤,打造的產品《重啟世界》就是遊戲UGC創作平台;一位相關人士告訴深燃,受元宇宙概念拉動接連漲停的崑崙萬維,其旗下子公司也在探索類似於Roblox的產品。

虛擬人行業也是如此。魔琺科技打造了超寫實虛擬KOL“翎Ling”,譚宏冰對深燃介紹,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打造虛擬世界的基礎設施,比如三維虛擬內容智能雲平台、虛擬直播和線下互動產品、AI虛擬人能力平台等。和遊戲行業不同,虛擬人技術還在發展,有好技術才能使得虛擬內容有承載空間,他們首先希望解決內容創作的質量、生產效率和產能問題。

他們最近就推出了一款面向UGC的輕量級直播工具,希望降低虛擬直播的門檻。

同樣的思路也體現在VR/AR等技術類公司,根據美股研究社報導,2021年有多起VR/AR公司融資,其中,平台型公司正逐漸崛起,行業在形成完整思維,寄希望於依托平台,誕生更多的業態。

明星公司英偉達也在致力於幫助企業降低AI開發部署門檻,其CEO黃仁勳就透露,英偉達開發者數量接近300萬,運算平台CUDA過去15年下載量達3000萬次,一年下載量達到700萬。

為什麼降低創作者門檻這麼重要?

譚宏冰以短視頻的興起過程為例做出解釋。如果創作一個視頻,還和從前一樣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做,“就不會有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興起了”。在他看來,任何行業的發展都得打基石,需要大量的人做基礎工作,才能使得從業者越來越多,這其中降低創作、製作、入行的門檻,尤其重要,“否則這些賽道都是看起來懸而又懸、力氣很大的事情,難推動發展。”

以虛擬人為例,如果元宇宙能實現,需要大量的虛擬內容、場景、表演,這比做一款動畫片、遊戲耗費的精力更龐大,他表示,“這方面的人才有限,怎麼辦?這就需要虛擬內容的工業化創作,我們希望能標準化、流程化、自動化,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等基礎構建差不多了,創意型公司的機會就來了”。

也就是說,只有技術足夠簡單、智能,才能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建立起生態。

與此同時,從業者們還在關注與其他賽道,尤其是與VR融合的機會。

最直接的表現是大廠的動作,比如,字節跳動花費約90億元收購VR廠商“PICO”,另據報導,字節或計劃研發名為“Pixsoul”元宇宙社交APP。一位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也對深燃提到,字節在進行社交+VR+遊戲融合的佈局。

“我們認為元宇宙確實是以XR

(VR/AR/MR三者的集合)

設備為終端”,正在打造元宇宙產品的某遊戲公司老闆王濤告訴深燃,Roblox沒有VR業務,而VR公司沒有編輯器,“我們有編輯器,正在和VR公司深度交流,看看是否有融合空間”。

譚宏冰也提到,在虛擬世界賽道,因為VR是一個直觀的呈現載體,能把虛擬入口、體驗、交互連接起來,公司一開始就在關注VR。當下,元宇宙概念普及,加快了市場教育,公司會更密切關注VR動向。

唐榮興能明顯感覺到今年各行業人士對VR的關注。他所在的公司亮風颱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增強現實

(AR)

的科技公司,今年9月剛完成C+輪融資。他提到,最近剛去見的一個大客戶,比以前接觸的客戶態度明顯更積極,還有同行特地跟他說,“感覺又回到了2016年的VR熱,要珍惜機會”。

不過,VR設備還在完善普及階段,如何加入VR,目前還處於早期中的探討。唐榮興表示,在元宇宙概念沒有出來之前,行業對未來都有類似的願景,所以VR賽道的業務變化不大,但現在會在面向消費級市場的產品上,做更多儲備。

除此之外,基於元宇宙對於社交的需要,有社交資源的公司,在思考著怎麼和遊戲、技術綁定;做遊戲的,則琢磨的是怎麼和社交牽線。例如,2021年6月,Soul獲得了遊戲公司米哈游近6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風口來了,但該踩的坑也得踩

一些從業者忙起來了,但也隱約感到有些不安。

專做虛擬人開發的老木,僅這一周,已經接到了十來家公司的虛擬人合作需求,有互聯網大廠,也有MCN公司。

這是他之前不敢想的,比如兩家和他接觸的頭部MCN,之前他主動找上門過,對方態度很冷淡,“覺得我做的是小孩子玩的東西”,但就是這一個月,對方的態度突然變了,問的問題簡單直接,“多長時間、多少錢能做出來?”

他覺得這是好事,但也有些擔憂,熱潮來了,拔苗助長也來了。

“這股風吹得太猛,提前內捲了”,老木表示。他以虛擬人賽道為例,目前行業還在追求更好的技術呈現階段,但目前行業發展特別快,正常要經歷一年的事,現在三四個月就已經隨著需求的增長提前到來,“國內很多虛擬偶像公司,其實現在還不具備做高質量3D虛擬人的能力,技術普及需要一定時間”。

現在,行業發展太快,很多崗位人才還來不及培養,有點趕鴨子上架。

不止一位行業人士提到,元宇宙製造了短暫的狂歡,的確會使他們的願景更清晰,也是行業發展的助推力。但事實上,不論是虛擬人還是VR,很多被視為元宇宙基礎建設的技術,都還處於打基礎的階段,還有一段技術上的路要走。

以運用最成熟、離錢最近的遊戲賽道為例,Roblox這款遊戲,首先要讓用戶有創作遊戲的熱情,其次,用戶創作的遊戲要能吸引玩家來玩並付費。王濤就曾告訴深燃,遊戲創作平台社區面臨冷啟動的難題。 “遊戲創作具備一定門檻,大家拿抖音就能拍視頻,但是遊戲,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來”,他表示。

“我們其實在2016年就開始瞄準這個方向了”,王濤透露,他們團隊對引擎的整體架構打過分,就只有Roblox的引擎是符合目前的沉浸感、開放度、低門檻的最高輸出引擎,其他的“只要牽一發而動全身,編輯器是極其難開發的”,他表示。

至於怎麼走向變現,路就更遠了。

老木就提到,做虛擬偶像走虛擬主播的路子,距離錢是最近的,但是真正去做就會發現,目前虛擬主播跟真人主播很難抗衡,在變現方式上也有局限性,“如果做直播帶貨,品類是有限的,沒法試吃,也不能展示衣服。”

並且還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帶來了一些新方向和跨行業合作的啟發,但這樣的啟發,是否真正是當下用戶所需要的,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驗證。

王濤表示,“其實大家還是有點一廂情願的做融合”,在他看來,真正的融合,一定要做到在用戶端,能流暢的帶來突破性的體驗價值。他以捏臉遊戲為例,“對於C端用戶來說,眼下很多平台很難捏出你想要的樣子,還是需要有專業的人去捏,再給你用。這跟大家想要的開放度,是完全匹配不上的。”

“最終所有東西都需要回歸商業本質,是否對消費者創造了價值,如果有了營收,才能投入到研發”,唐榮興表示,如果一個行業一直投入但沒有營收,也是有問題的。

老木坦言,風口歸風口,市場氣氛歸市場氣氛,跟盈利與否是兩碼事。

也就是說,這些被元宇宙帶熱的賽道,該趟過的技術門檻還要趟,該花費的成長時間還得花。這股風還會將互聯網行業帶到哪裡,子彈還在飛。 “等潮水退了,就知道誰在裸泳了。”王濤說。

*題圖及文中配圖均來源於《失控玩家》。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飛、王濤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