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熟悉區塊鏈世界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直譯成中文是“去中心化金融”,如今這已經成為了一個繞不開的名詞。

雖然這個概念已經非常的耳熟能詳了,但是依然會有些朋友對這個名詞一知半解,今天我們就將圍繞DeFi這個關鍵詞來詳細的講講它背後的經濟學原理和Token邏輯。

DeFi基礎知識普及:你了解LP流動池與Token邏輯嗎?

在講原理和Token邏輯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去中心化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有哪些不同和優勢。

首先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去中心化金融的方便與快捷,只需要兩個賬戶以及一個能上網的手機或者電腦,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兩個人都能在幾秒鐘或者幾分鐘內完成一筆交易,實現價值轉移。

再對比傳統金融的跨國轉賬,不僅需要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還需要在銀行擁有賬戶,需要kyc等等一系列複雜的操作。

雖然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規模依然很小,但是它的方便快捷以及去中心化透明的特點也使得其擁有了挑戰傳統金融的籌碼。

所以說DeFi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且還是一個有真實落地應用的產物。

DeFi基礎知識普及:你了解LP流動池與Token邏輯嗎?

要講DeFi,那Uniswap這個平台/協議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它不僅是交易量數一數二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而且其中的流動池和價值Token等設計也構成了DeFi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發展出了很多衍生物。

我們今天就要來講一講流動池以及Token。

流動池簡單的講就是將兩種不同的Token,以一定的比例組合在一起,這就被稱為流動池。

假設現在Token A和Token B的價格分別是1美元和10美元,那麼要組成流動池時,需要以10個Token A和一個Token B這樣的比例進行組合。

DeFi基礎知識普及:你了解LP流動池與Token邏輯嗎?

這樣的一個動作我們也稱為“組LP”,所以組成一個流動池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我們假設現在有足夠(無限)多的Token A和Token B組成的一個流動池,當一個用戶使用一個Token B來流動池中兌換走10個Token A後,流動池中的A:B依然無限趨近於10。

但是,如果流動池中的Token不夠多,假設只有100個A和10個B,那麼如果用戶使用了一個B來進行兌換後,流動池中的比例會變成90:11,換算之後即8.18個Token A就可以換走一個Token B。

而實際中的價值是一個Token B值10個Token A,即用戶此時來池子中用Token A兌換Token B是有利可圖的,這樣就會有用戶願意來做這件事,實現了池子的動態平衡。

而上面所說的價值出現偏移,也就是造成我們經常說的“池子不夠大滑點很高”的原因了。

而我們在使用Uniswap時,需要繳納非常低的一筆手續費,當然以太坊的gas費絕對算不上便宜(但這一部分並不被uniswap所收取)。

DeFi基礎知識普及:你了解LP流動池與Token邏輯嗎?

所收取的這一筆手續費就成為了uni這一平台幣後面的價值支撐,可以用其來參與社區投票治理等。

所以理解DeFi最重要的是理解流動池的原理,理解了流動池的原理後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滑點、組LP、無常損失等等專業名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