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朋友:
您好!
作為法律人,我們一直處於比較中立的位置,近期聽到大家的一些困惑,看到大家的無助,颯姐想寫封信給您,我們一起聊聊天。
鏈圈創業的方向,也許是賣給BATJ
晚上六點半,某星巴克咖啡,一位背景很牛的鏈圈創業人緊急約見。聽他的談吐應該是比較高階的理工男,談及其創業的項目,他長嘆一聲,沒有想到去新加坡做了一個基金會,在美國做過豪威測試,融幣採取私募,誰成想,私募的人裡面有一個不地道,是個代投,找了一幫普通人。結果,幣價斷崖下降,普通人來到項目方,要個“說法” 。
他們的項目其實還是很有前景,聚焦在某地區的某一支柱行業。然而,凡事總需要個裂變的時間,市場也需要慢慢培養,但投資人的心態有點急,尤其是遭遇了冬季般的幣圈熊市。
由此看出,區塊鏈創業可能並不是“個人創業者”的浪潮,對於個人創業者而言,其面臨的法律、經濟桎梏較高,我們認為,在金融科技領域內區塊鏈細分行業的創業,未來可能還是大企業的天下。普通散客創業者的失敗概率明顯較高,all in的回報率反而不高,建議謹慎,或者以被BATJ收購為創業目標更為切實。
幣圈熊市還要熊多久?
一直被問這樣的問題,幣圈熊市的原因力很多,作為背景單一的法律人而言,很難講透。我們只能談一下自己的判斷。
依靠發幣進行融資,無論是ICO還是STO在中國內地目前尚是:非法狀態。如果試圖一次創業,財務自由,恐怕已經錯過歷史機遇了。然而,我們發現我國香港地區對於加密貨幣的投資組合,給予了一定空間。如果有項目方想要通過“自融資”進行發展,請不要在內地進行,考慮取道HK的辦法。
當然,我們還是要反復強調,即便是取道香港地區或者在新加坡等地,都要遵守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幣不能賣給中國境內居民。在實踐中,其實也不能賣給美國國籍的人和其他一些國家的人。
比特幣的價格狂瀉,意味著幣圈熊市會更久嗎?
昨天與加拿大一位華人幣友聊天,他堅信比特幣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未來作為一種虛擬資產,其價值始終存在。當然,有價值的東西往往也具有相應的價格。我個人對比特幣的看法是:持有部分虛擬商品,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不反對身邊的朋友持有比特幣,但是,請注意,持有和以此為業進行交易是兩碼事,偶發的場外交易我們認為是合法的;持續頻發的交易,可能會引發非法經營問題,請創業者務必注意。
量化投資是新方向嗎?
如果站在一個中立的位置,我們對於世界範圍內的“幣”的量化投資不反對。如今,香港地區也給出了出口,除卻比特幣和以太幣的組合,其他幣種投資組合必須持牌經營。
現在,已經有大陸團隊赴港申請牌照,我們相信獲批的公司中也一定有內地項目方的身影。
But,香港法律也是嚴苛的,並不是大家想像的寬鬆容忍。對於ICO的風險以及空氣幣的警惕躍然紙上,在新規中,特別通過腳註的辦法提示參與人,ICO的項目方可能會聯絡不上,也可能會逃匿等。以我們對香港當地投資人的了解,本地居民對虛擬資產的投資熱情非常有限,目前屬於持法幣觀望狀態;本地機構投資人躍躍欲試,他們具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但我們觀察他們對於“回報率”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甚至還有百倍幣的瘋狂念頭。
颯姐跟香港朋友吃飯的時候,特意推薦了《華爾街之狼》供大家琢磨,金融離錢很近,離犯罪更近.....即便是在法律允許操作的區域進行量化交易等,也得注意相應監管規則的起伏,金融創新與刑事風險天生就是相伴的。在這方面進行創業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萬不要簽署“抽屜協議”,一旦被揭出來,人設崩塌,可就混不下去了。
寫在最後...
十幾年前,颯姐也是一枚創業者,還記得那年的大雨,中關村濕漉漉的街,資本的嘲笑和項目的羸弱....創業失敗後,我們曾經在車庫咖啡、三W咖啡、必幫咖啡當公益駐場律師,那時候,每天都接觸大量的創業人,我還記得那種撲面而來的衝勁兒和熱情。
如今,我們替一些金融科技創業團隊“接生”,伴隨創業團隊成長,但我們也看到了問題,發現了風險,聽人勸的朋友,多數還是“軟著陸”了;不聽勸的朋友,我們只能遺憾,看到他們瘋狂撒幣,瘋狂擴張,然後,轟然倒下。在看守所裡,我們四目相對,他一開口說了四個字:黃粱一夢。我竟有些淚潸潸了。
區塊鍊是熱點,是機會,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乘風而上,只是希望大家攀登高峰的時候,能夠時刻保持清醒,雪崩就在腳下,如履薄冰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