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ainlink預言機
原標題: 一文讀懂Web3
最近Web3突然成為了熱點,傳統科技行業和新興區塊鏈行業的領導者帶著各自對互聯網歷史和未來的不同視角,紛紛參與了這場討論。
在具體討論Web3之前,我們先快速回顧一下這個概念是如何演變的。
“Web 3.0”這個概念最初是由HTTP的發明者Tim Berners-Lee在互聯網泡沫時期提出的,是指一個集成的通信框架,互聯網數據可以跨越各個應用和系統實現機器可讀。 Web 3.0通常也被稱作為“語義網”(Semantic Web)。
到了2014年,以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在一篇名為《DApp:Web 3.0是什麼》的博客文章中重新定義了Berner-Lee提出的這個詞,用來指代一種區塊鏈技術,可以基於“無須信任的交互系統”在“各方之間實現創新的交互模式”。
Gavin Wood這篇文章的重點並不是加密資產,而是共識引擎和密碼學等協議和技術。這些協議和技術可以實現更強大的網絡社會合約。他之後又闡述了Web3的終極目標,那就是“更少信任,更多事實”。
而現在,許多人對這個概念都有不同的見解,傳統科技企業和新興區塊鏈行業都在不停思考Web3的核心價值主張和協議是什麼,以及它對未來的信任模式會產生哪些影響。
本文將根據互聯網的發展史來定義Web3,詳細介紹Web3技術棧的關鍵技術,並探討Web3的當前和未來發展。
**術語註釋:**本文中的“Web3”與“Web 3.0”應區別開來,Web 3.0通常指Berner-Lee的語義網。
互聯網的發展史:從Web 1.0到Web 2.0再到Web3
要充分理解Web3的含義,就必須先看互聯網的發展史,以及Web3與前兩個發展階段的不同之處。
Web 1.0(1994-2004)
Web 1.0是互聯網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從1994年一直延續到2004年,期間出現了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巨頭。雖然大眾在1994年左右才接觸到Web 1.0,但實際上早在1968年,一個名為“ARPANET”(全稱是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美國政府項目就啟動了Web 1.0。 ARPANET最初是由軍方承包商和大學教授組成的一個小型網絡,他們在其中互相交換數據。
1967年的ARPANET。圖中的每個節點都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密西根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或麻省理工大學的一個計算機節點。
Web 1.0主要是靜態的HTML網頁,用戶之間很少交互。雖然有AOL(美國在線)等門戶網站以及私人聊天室和BBS等論壇,但總的來說當時的互聯網仍沒有什麼交互或支付交易功能。
Web 1.0的披薩訂購網頁。必勝客在Web 1.0時代是一家創新的企業,他們發布了自己的網站,消費者可以在網站上買披薩,不過支付只能在線下完成。
Web1.0並非完全沒有交互或支付功能,只是這些功能因為轉賬基礎設施無法保障安全性而受到很大限制。在Web 1.0時代中最具創新力的企業就是必勝客。他們在1995年開發了一個訂購披薩的網頁,消費者可以在頁面中下單,等到披薩送到後再付現金。
美國在線(AOL)早期的廣告,AOL也是最早的門戶網站之一,向數百萬用戶寄去他們的軟件CD,並贈送10小時的免費使用時間。
雖然AOL在他們1995年的廣告中宣稱用戶可以在網站上給母親訂花,購買比賽門票或寫一篇關於恐龍的研究報告,但涉及到網上付款環節時還是需要運營商的輔助,因為當時在線支付交易普遍無法保障安全性和加密性。
Web 2.0(2004年至今)
互聯網在2004年左右經歷了蛻變,由於當時互聯網在網速、光纖基礎設施和搜索引擎等方面都取得了發展,因此用戶對社交、音樂、視頻分享和支付交易的需求大幅上升。
早期Web 2.0公司MySpace創始人Tom Anderson的MySpace主頁。所有註冊了Myspace賬號的用戶第一個自動添加的好友就是Tom。
用戶對社交屬性的需求也催生出瞭如今許多互聯網企業。 Facebook、MySpace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台為用戶提供了社交功能;Naspter等數據分享軟件滿足了用戶對音樂和視頻的需求;Google為用戶搜索海量互聯網信息提供了捷徑。美國銀行等傳統機構則滿足了用戶的支付交易和電子轉賬需求,並採用了256-bit AES等新型加密標準。
這種更具互動性的全新互聯網體驗為用戶帶來了許多新的功能,並提升了用戶體驗。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並且直到今天也一直無法徹底解決,那就是:用戶如果要使用這些新功能,就必須授權中心化的第三方平台管理大量數據。因此這些中心化的實體在數據和內容權限方面被賦予了巨大的權力和影響力。
而這個模式一直運行到今天。僅在美國,谷歌、YouTube、Facebook和亞馬遜在2021年10月的共合計訪問次數就達到了235.6億次。
Web3(2008年之後)
在2008年,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在其中指出了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基礎並發明了點對點的數字貨幣,由此掀起了Web 2.0的改革浪潮。比特幣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數字化交易的概念,並首次提出了一種無需可信中間方的安全在線交易模式。中本聰寫道:“需要基於加密證明,而非信任,來建立電子支付系統。”
直到智能合約被發明後,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模式才真正進入公眾視野。如果說比特幣實現了點對點支付,智能合約擴展了可編程協議的概念,實現了保險、遊戲、身份管理和供應鍊等更高級的用例,那麼這一切會如何影響互聯網用戶體驗和數字化交互呢?智能合約用戶可以直接、安全地交互,因此打造了一個更加公平、透明且基於加密事實的新型互聯網。
Gavin Wood將這個升級版的互聯網稱作“Web3”,即“一個安全的、由社會運行的系統”。
簡而言之,Web3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旨在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合約系統,並顛覆個人和機構達成協議的方式。 Web3復刻了第一版互聯網(即Web 1.0)的去中心化基礎架構,Web 1.0的特色是用戶自己架設博客網站以及RSS feed。在此基礎上,Web3還結合了Web 2.0豐富的交互體驗,比如社交媒體平台。 Web 1.0和Web 2.0相結合,就形成了Web3的數字化生態,在其中用戶可以真正擁有自己的數據,並且交易受到了加密技術保障。用戶無需再信任品牌背書,而是可以依賴確定的軟件代碼邏輯來嚴格執行協議。
Web 1.0、Web 2.0和Web3中內容消費者與創作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Web3的核心要素:區塊鏈、加密資產、智能合約和預言機
Web3模式的去中心化技術棧不斷發展壯大,涵蓋區塊鏈、智能合約、預言機、加密錢包以及存儲網絡等各種技術。下文將詳細闡述Web3技術棧的關鍵構成要素。
區塊鏈
區塊鍊是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水平都極高的網絡,人們可以在一個共享賬本中儲存數據、交換價值並記錄交易活動,而且這個賬本不受任何中心化實體控制。區塊鍊網絡是Web3的支柱,提供了安全的執行層,可以在其中創建、發行並交易加密資產,並且開發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區塊鍊是Web3的結算層。
加密資產
加密資產是數字通證,利用了去中心化且防篡改的區塊鍊網絡環境,充分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加密資產是Web3去中心化應用(dApp)的原生貨幣,也可以用於支付Web3服務並參與Web3治理。
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以前,通證往往指用來購買和交易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單位,比如高速公路收費站的通行證、遊樂園的門票和遊戲代幣。在這些早期用例中,服務提供方通過發放通證,讓用戶直接提前支付服務費用。
Web3應用中的通證也是發放給Web3內容創作者的價值單位,但區別是這些價值單位是以數字化且可編程的形式存在的,而且其功能遠不止價值交換。在Web3中,通證可以表示對某一協議、項目或區塊鏈的投資。通證也可以在這個項目或協議中用來支付或保障服務。另外,通證還可以讓持有者參與到協議或項目的治理。
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
智能合約是區塊鏈上不可篡改的程序,利用“如果x是真實的,則執行y”的代碼邏輯自動執行交易。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可以創建去中心化的應用,或者叫“dApp”。去中心化應用是基於加密經濟的協議,為Web3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將Web3交付到了用戶手中。
dApp與Web 2.0的應用以及Web 1.0的靜態HTML網頁不一樣,它們不由任何一個人或組織運行,而是由去中心化的區塊鍊網絡運行。去中心化應用看似簡單,但卻能夠打造出點對點金融服務(DeFi)、數據驅動的保險產品以及P2E遊戲等非常複雜的自動化系統。
預言機
智能合約要充分實現其潛力,就必須能夠與區塊鍊網絡以外的數據和系統交互。預言機能夠將區塊鏈連接至真實世界中的數據和系統,並提供關鍵的基礎架構,打造一個具有互操作性且統一的Web3生態。
Chainlink預言機網絡不僅能夠為DeFi應用傳輸金融市場數據,還能夠執行一系列安全的鏈下計算,比如可驗證的隨機數和去中心化執行,以最終實現動態NFT以及自動化水平極高的dApp。另外,隨著跨鏈互操作性協議(CCIP)的不斷發展,預言機網絡將連接各個快速發展的區塊鏈生態和L2擴容方案,使其安全地實現交互。
預言機對Web3技術棧進行了擴充,傳輸鏈下數據和服務,以推動智能合約創新;實現跨鏈互操作性,以確保各條區塊鏈無縫連接。 Chainlink的預言機基礎架構也為Web 2.0後端系統進入Web3世界提供了入口,為傳統系統提供抽象層,輕鬆接入任何公鍊和私有鏈。最終,預言機將為傳統系統帶來去中心化計算和加密保障,並在Web 2.0和Web3之間搭建橋樑。
Web3由去中心化的計算網絡組成,這些網絡通過Chainlink預言機連接。 Web3的應用
Web3兼具去中心化和交互性,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互聯網模式。在其中,用戶可以繞過中介直接交互。 dApp用戶無需許可即可訪問金融工具,以點對點的方式交易加密資產,獲得參數型保險理賠,通過NFT交易可驗證所有權的數字藝術品,並且在遊戲中賺錢。所有這些活動都可以完全繞過中間方直接展開。
Web3的建設者希望通過這個創新的架構,打造出更加公平和開放的互聯網,用戶可以在其中直接展開交互和交易。目前,採用了區塊鏈、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預言機網絡這三種核心技術的Web3應用已經實現了豐富的用例,顛覆了房地產、教育、金融、遊戲和醫療等各個行業,並勢必在未來將顛覆更多其他行業。
去中心化金融
Web3技術讓個人可以創建並參與金融協議,並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安全性和透明性。這種創新的經濟模式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Fi協議與傳統金融服務不同,利用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以及預言機安全的數據輸入,幫助用戶在透明且防篡改的鏈上市場中直接交易。用去中心化的貨幣市場Aave舉個例子:Aave集成了Chainlink預言機後為智能合約保障了超過120億美元的價值。協議採用了非託管的模式,其用戶可以點對點地進行借貸。貨幣市場是經濟健康運行的關鍵支柱。鏈上貨幣市場將控制權去中心化,並且利用了預定義的智能合約邏輯,能夠降低參與門檻和單點失效風險,並避免系統性風險和儲備金不足的情況。
DeFi最大的一個創新就是可組合性。開發者可以將不同的開源協議組合成一個更加複雜的金融工具,比如利用超額抵押貸款協議打造無損儲蓄遊戲、開發去中心化穩定幣以及盤活閒置資金生成利息收益。
DeFi的創新金融應用是目前Web3最引人注目的發展,然而Web3遠不止金融交易,還包括互聯網世界中從娛樂到社交媒體再到瀏覽器等各個領域。
NFT、遊戲和元宇宙
NFT、區塊鏈遊戲和元宇宙(metaverse)是Web3生態中異軍突起的力量。 NFT為數字資產提供了可驗證的所有權,讓這些數字商品擁有與實物資產同樣的獨特性。有了NFT,數字資產即使外觀一模一樣,也可以互相區分開來,這就像現實世界中兩本一模一樣的書可以通過它們各自獨特的標記和磨損痕跡區分開來。
這對於數字藝術品、元宇宙應用和遊戲來說意義重大。目前,Bored Ape Yacht Club(BAYC)等NFT項目正在不斷推廣NFT和數字藝術品;而Axie Infinity等區塊鏈遊戲也在逐漸顛覆傳統遊戲行業的玩家經濟模式。實現這一轉型在本質上需要區塊鏈提供底層結算層、NFT智能合約提供可驗證的藝術品所有權以及去中心化的預言機提供可驗證的隨機數、智能合約自動化和鏈下數據等關鍵服務。
參數型保險
去中心化參數型保險是區塊鏈另一個有意思的用例。 Arbol和Etherisc等區塊鏈保險項目目前正在採用創新的模式,通過Chainlink Data Feeds將智能合約接入鏈下數據,為用戶提供自動化的農作物保險和航班保險等各類創新保險產品。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假設某一季節中的降雨量必須超過20英寸,才能保障農作物不欠收。一個農民希望買保險來對沖惡劣天氣造成的不利影響。通常,他必須要經過漫長的理賠流程,並且要依靠中心化的保險機構來核實降雨量。
然而在Web3的世界裡,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只要能上網,都能輕鬆買到保險。有了Arbol的鏈上農作物保險,保費和賠償金額都會基於預定義的參數自動生成,並且會基於Chainlink提供的天氣數據,通過保險智能合約自動支付賠償金。因此,保險流程會非常高效迅速,並基於簡單的二元邏輯判斷農民是否應獲得理賠。物聯網傳感器在當季記錄的降雨量是否低於20英寸?如果是,則立即支付賠償金給農民。如果否,則不支付賠償金給農民。
這個模式還可以應用於航運險和火災險等其他領域,而區塊鏈參數保險目前已經應用在了參數型航班保險中。
Web3的未來將如何發展?
Chainlink的聯合創始人Sergey Nazarov在近期關於Chainlink未來發展的演講中提到,Web3生態的大趨勢已經形成,並且在近期進入了主流視野:“如今Web3的應用場景覆蓋了DeFi、NFT和通證化所有權這幾個領域,但是這一切才剛開始。現在仍是加密技術發展的初期,之後這項技術會滲透至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所有行業的各個角落。”
隨著大家逐漸意識到加密技術的力量,它們將拋棄缺乏確定性的中心化服務提供方,轉而擁抱信任最小化的Web3服務。
Web3這個詞實際上指代了基於去中心化技術的新型互聯網體驗。而Web3已經開始顛覆我們在投資、交易、遊戲和藝術等各個領域的交互方式。全球各地有越來越多的用戶和機構已經開始意識到無須信任的交互和基於加密技術保障的協議是多麼重要。雖然Web3仍處於發展初期,但它有潛力將互聯網恢復成當初設計者所希望的那樣:完全透明、可靠且易於使用。 Sergey在演講中說道:“Web3在速度、效率和成本上將逐漸趕上Web 2.0系統,並且它還具有Web 2.0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信任最小化的加密保障。”
歡迎查看開發者文檔,加入Discord上的技術討論,或聯繫Chainlink專家,立刻開始用Chainlink開發智能合約應用。
要了解更多關於Chainlink的諮詢,請訪問Chainlink官網,並關注Chainlink官方推特,獲得Chainlink最新的消息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