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小漁編輯:鄭迪、秦晉出品:碳鏈價值( ID : cc-value )
重慶是一座「大江大河」的城市。嘉陵江和長江在這裡交匯,山巒起伏又層層疊嶂。彎曲開闊交通道路一層橫疊在另一層之上,把整個城市都建設得威武激蕩了。在這裡生長出來的重慶人,也是這樣。
在比特幣圈赫赫有名的吳忌寒就是重慶人。他出生於1986年,雖然家境較為普通,可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16歲那年,他考上了重慶市最好的高中——重慶南開中學;三年後,他又從南開中學考上了北大。這一年,清華和北大在南開中學一共錄取了54人,他是其中之一。
吳忌寒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他考上了重慶最好的高中,中國最好的大學。但並非所有進入北大的人最後都在年紀輕輕時就取得非凡的成就。相反,北大人往往戲稱一個校園裡藏著兩個北大,一個是家世深厚的北大,另一個則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北大。在當代社會,即便擁有良好的學歷,也越來越難以闖出一番天地了。
那麼,相比起其他的北大人,他是否更有遠見卓識?他對未來的看法是否更為深遠?答案是不確定的。如果你去翻看吳忌寒的人人網,會發現當時的他和大多數85後校園青年一樣,看南方周末的文章,喜歡吐槽時局。雖然他表現出了某種自由主義傾向,但那股傾向談不上深刻,也不至於明顯到讓你覺得「他會參與某種革命」的地步。
2009年,他畢業了。這個年份不太妙。 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並且波及全球,中國股民也遭遇了18年不遇的股災,人均虧損達13萬元。當時互聯網成為了股民們吐槽發洩的場所,各位虧掉褲衩的大叔們在論壇裡靠比慘獲取心理安慰,也獲得好好活下去的勇氣。金融市場一片蕭條。
即便是北大畢業,吳忌寒也未能去成大型銀行和證券機構。最終,他去了一個小投資機構做風投,傳言這個機構是成立於2005年的華興資本。
2009年的風投機構可不像2014-2015年那麼風光。那時候移動互聯網的影子都不知道在哪兒,許多人家裡連電腦都沒有,更不要說智能手機了。而在金融風暴後,二級市場一片慘淡,一級市場的生意也陷入了困境,從2008年到2009年,華興資本「一整年就做成了三個單子」,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看可以說是相當淒慘了。 (關於這一點, 2019年畢業後誤入一級投資圈,又缺乏家庭背景的北大畢業生們可能很有感觸。)
如果從這個時間點切下去,實在很難想像吳忌寒以後會做成什麼大事。然而他非常幸運地趕上了兩個時代,從此走上了一條與他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首先,他加入了北京的投資圈。 2009年,華興資本CEO包凡把目光牢牢地放在了互聯網領域。他認為,電子商務、 4G和社區類SNS網站是當時中國互聯網領域的三大看點,並且召集團隊押注中國移動互聯網和中產階級的崛起。這給團隊中所有成員都提供到了接觸世界最前沿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機會,這也是那些身在券商和銀行的員工所不可能想像和接觸到的新天地、新思路。
其次,吳忌寒在2011年發現了比特幣。
發現比特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期的比特幣社區非常小眾,最開始僅限於極客(尤其是密碼朋克組織)。後來,比特幣逐漸有了自己的社區,一些程序員參與其中,並逐漸吸引到了一些對比特幣概念感興趣的金融領域「異類」。他們推崇自由主義,是哈耶克和安·蘭德的信徒,試圖打造一個容納少數精英「高爾特峽谷」,而比特幣則像是這個峽谷的天然屏障,抑或是最為重要的一枚鑰匙。一些人認為,比特幣只是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他們應該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自己的「領土」,甚至是國家,把這個「高爾特峽谷」實體化。
作為一名帶有自由主義傾向的風險投資人,比特幣引起了吳忌寒的興趣。他本就畢業於經濟學專業,深知貨幣作為人類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而比特幣則很有可能是一種不受任何政府控制的新型貨幣,其意義不言而喻。這一年,他才25歲,有足夠的興趣和精力去探索這塊異想天開的領域。
吳忌寒開始一頭扎進比特幣圈子。當時,國內對比特幣感興趣的人並不多,但也不算太少。一方面,比特幣已經開始在交易所中交易,其高度波動性引發了一些炒家的關注;另一方面,比特幣登上了著名的《連線》雜誌,由此被中國《連線》雜誌的讀者,也就是互聯網圈內的愛好者們所認識。和外國圈子不同的是,最先在中國認知到比特幣價值的並不是一幫程序員,而是一群敢於做夢的人。他們有的做的是一夜暴富的夢,有的則是想要創造一個新世界。
01從Bitcointalk中文版版主到巴比特聯合創始人
任何一個新興事物,其發源地都是論壇和媒體。在空無一物,只有遙遠夢想和無限興奮的年代,論壇就是追夢者的家園。
Bitcointalk是所有比特幣早期愛好者的聚集地,這裡有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和他忠誠的助手哈爾·芬尼;同時,毛頭小伙子Vitalik和中年大叔BM也日常混跡於論壇。大家在上面討論比特幣的願景、價格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有人在上面分享自己與比特幣的故事。例如,大名鼎鼎的「比特幣披薩」事件就是最早在Bitcointalk論壇上被曝光的。
2011年,一眼看中比特幣的吳忌寒自願成為了Bitcointalk中文版的版主。此外,他還向親友募集10萬元,買900個比特幣。
不過,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 Bitcointalk用起來還是不太方便。就像國外有Facebook中國有QQ ,國外有推特中國有微博,中國也需要有一個自己的Bitcointalk 。
這件事最後由長鋏做成了。
長鋏是一名優秀的青年科幻小說家。 2006年,還是個19歲大學生的長鋏就獲得了中國科幻界的最高獎項“銀河獎” ,而且接下來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連續三年承包了這個獎項。那時候,科幻界普遍認為,長鋏是一個能夠超過劉慈欣的奇才,未來不可限量。
由於沉迷於創作科幻小說,長鋏到處搜尋著新興科技理念,最終在2010年關注到了比特幣。用劉慈欣日後的話來說,科幻小說往往領先於科技發展,但區塊鍊和比特幣卻超乎了科幻小說家的想像,率先構造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於是,當這位年輕的科幻小說天才遇到剛出世不久的比特幣,他很快就為其傾倒了。
長鋏本來是因為創作需求才發現了比特幣,但在發現比特幣後,他便放下了科幻創作。 2011年,在宣傳和推廣比特幣的過程中,他收到了一筆來自網名為「 QQAgent 」網友比特幣打賞。對方覺得他的文章寫得很好,建議他申請獨立域名和空間。而這位名為「 QQAgent 」的網友,正是吳忌寒。
當時的長鋏還是南寧國土資源規劃院裡的一名公務員,他對搭建網站一直有興趣,和吳忌寒湊了幾千塊錢,租了一個服務器,巴比特就這麼面世了。
2011年8月,吳忌寒在巴比特發了第一篇專欄文章,講述他用比特幣在中國買東西的經歷:「花了0.1個比特幣將同事的雲服務內存從2GB升級到18GB 」 。那時候,人們能夠用比特幣在淘寶上購買商品,吳忌寒本人還用比特幣在淘寶上買過奢侈品拖鞋,證明這是一種「可以花出去的錢」,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至於比特幣日後引發監管注目,那是兩年後的事了。
到了2011年底,吳忌寒又乾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把中本聰的比特幣創世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翻譯成了中文,因此被稱為是“比特幣的佈道者” 。雖然同時期,比特幣的早期「教父」李笑來也動手翻譯了一版比特幣白皮書,但吳忌寒的譯本流傳最廣。
02由Laszlo Hanyecz開啟的潘多拉魔盒:披薩節與GPU挖礦
在中本聰最初的設計中,比特幣是由CPU來進行挖礦的。也就是說,每一台普通的電腦都能夠參與到比特幣的開採過程中去。借用這種低門檻的參與方式,中本聰認為能夠實現一種合理的民主,讓廣泛的社區都參與到比特幣的安全維護中去。
然而,比特幣的早期愛好者Laszlo Hanyecz改變了這一切。
2009年末, Laszlo Hanyecz了解到了比特幣。他對開源項目抱有極大的熱情,很快就成為了比特幣代碼的最大貢獻者。例如,他構建並配置了首個MacOS比特幣核心版本,並為比特幣修復了各種漏洞。但他本人非常謙遜,稱自己只做了一些「微小的貢獻」。
當時,比特幣的挖掘還只能在CPU的基礎上完成,沒人能找到一種產生哈希散列的更加高效的方法。而Hanyecz推斷, GPU可以比CPU單次完成更多的計算,可以更快更好的計算區塊哈希,因此非常適合用來挖礦。
2010年, Hanyecz首次將GPU挖礦引入到比特幣中,其性能比CPU的哈希計算速度增加了十倍。前期他僅把GPU挖礦看作是一個實驗,而不是什麼大動作。但後來中本聰發現,單台電腦能夠挖到的比特幣突然減少了,越來越多的比特幣被一個人挖走。最後,中本聰找到了Hanyecz ,發現他在使用GPU挖礦。
一開始,中本聰並不喜歡Hanyecz的新主意。他認為這是某種程度的作弊,並告訴Hanyecz自己一直在推廣比特幣,例如用比特幣給社區成員打賞,讓更多的人接受這種新興事物。他還告訴Hanyecz ,如果比特幣在早期被人高度壟斷,壟斷者只想囤積卻不想為比特幣做貢獻的話,那麼這項實驗就會失敗,囤積者也獲取不了什麼收益。
Hanyecz是一個非常純粹的程序員,他開始為自己的做法感到慚愧。隨後,他把自己研發GPU挖礦代碼在社區公開。
此外,雖然當時Bitcointalk社區上很多人稱比特幣為「電子現金」,但還從未有人用它購買過什麼東西。為了真正推廣比特幣, 2010年5月18日,這位比特幣的核心貢獻者在Bitcointalk論壇上問其他成員,有沒有人願意親手做兩個大披薩送到他家去,或者從配送點為他訂兩個,他願意為此付10,000比特幣。四天之後他實現了這個願望。為了紀念這個價值最高兩億美金的披薩,更為了紀念比特幣第一次真正投入使用, 5月18日成為了被人津津樂道的「比特幣披薩節」。
然而,即便Hanyecz把GPU挖礦代碼分享了出來,中本聰還是為比特幣的前景感到擔憂。他在給Hanyecz的郵件中寫道:「任何一台電腦都可以生成免費的加密貨幣,對新用戶來說可以帶來巨大的吸引力,但GPU會過早地將這種激勵限制在擁有高端GPU硬件的公司,這會導致擁有強大GPU計算集群的公司最終會獨占生成的所有加密貨幣,這並不是我一開始設計比特幣的初衷。」
看完中本聰的郵件, Hanyecz表示:「我心裡在想'兄弟,抱歉,我覺得我好像搞砸了你的項目' ,中本聰擔心有些人可能會因為沒能用CPU挖到一個區塊而感到灰心和沮喪,所以從那之後,我就再也不做廣告宣傳GPU挖礦了。」
但事與願違,儘管Hanyecz曾試著呼籲停止用GPU挖礦,但是他的發明依然被傳播開來,並在網絡上打開了一個提高哈希生成率的潘多拉盒子。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不斷攀升, GPU挖礦已無法滿足社區成員的需求。在比特幣從CPU挖礦走向GPU挖礦後不久, FPGA挖礦時代開始了。
03 2012年:烤貓、吳忌寒與ASIC礦機
時間來到一年後。此時的比特幣挖礦,已經完全擺脫了三年前中本聰設想的CPU挖礦,甚至連GPU都已經不再適合挖礦了。 2011年,有人在Github上發布了開源的FPGA版比特幣礦機,比特幣在挖礦上朝著門檻越來越高的方向一路狂奔。中本聰也在這一年夏天消失了。
2012年6月,著名的蝴蝶實驗室宣布將製造比特幣的ASIC礦機,其性能將遠勝於FPGA礦機。這在當年的Bitcointalk上引發了熱議,因為礦機代碼並非開源;此外,算力的高度集中恐將衝擊整個生態。
當時的Bitcointalk論壇上英才輩出。為了捍衛比特幣生態的安全,同時因為收益可觀,一些比特幣愛好者們也開始構想製造自己的ASIC礦機。這時,烤貓和南瓜張登場了。
2012年7月,烤貓在Bitcointalk論壇上發布消息稱,他們有能力製造ASIC礦機,但是他們缺錢,所以希望通過眾籌的方式募集資金( 100萬元)佈置算力挖礦分紅。作為一個直覺敏銳的風投人,吳忌寒立馬感到這其中蘊藏著無限的機會。 2012年8月,烤貓在GLBSE交易所成功地進行了IPO ,吳忌寒成為了他的股東之一。
2012年9月6日,還在北航讀博士的南瓜張率先研發出了世界首台ASIC礦機,他將其命名為Avalon 。這款ASIC礦機的運算速度遠超FPGA ,一天能產生357個比特幣。當時南瓜張選擇在淘寶賣礦機,最高價曾到30萬一台,掛的頭像是曹操殺楊修的劇照,上面有一句話:「汝妻子我養之,汝勿慮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買了我的礦機,你的下輩子就我養了,你放心。」
很快,烤貓的ASIC礦機也問世了。 2012年7月,烤貓募集了100萬元;而在這年年底,他創立的公司就賺了2個億。所有投資烤貓的人都獲得了百倍回報,吳忌寒由此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一千萬,當時他才26歲。
在嚐到投資烤貓的甜頭後,吳忌寒逐漸把精力從其他領域轉向了比特幣礦圈。他越來越少參與巴比特的工作,同時開始佈局自己的礦機和礦場。在投資烤貓之後,他又花幾百萬預訂了南瓜張的新一款「阿瓦隆礦機」。可惜這款礦機研發並不順利,最後慘遭跳票。
吳忌寒從中看到了投資礦機的風險。他由此知道了,如果真的看好比特幣挖礦,僅僅做一個投資人是不夠的,最好還是擁有一家自己的礦機生產公司,並且把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技術是礦機成功的核心,他願意為一個好的技術團隊付出足夠的資金,甚至是股權。
04後起之秀比特大陸
2013年,吳忌寒終於決定成立自己的礦機公司。這一年,他找到了一個可以一起合作的人——出身於中科院的集成電路設計師詹克團。
吳忌寒沒有忘記昔日的老友長鋏,他想讓長鋏和自己一起創立這家新的公司。然而,此時的長鋏仍在體制內工作,同時運營著巴比特網站。相比起吳忌寒的經歷(在一年的時間內投資了業內最好的公司,賺到了一千萬,同時損失了幾百萬,又決定成立新的礦機公司),長鋏這兩年的生活宛若一個苦行僧。他在2011年全倉比特幣並高位站崗,直到2013年才解套。中間兩年,他一直默默在為比特幣做推廣宣傳。
面對吳忌寒的邀請,長鋏回應他說:「相比淘金者,我更想做淘金路上的賣水人。」
雖然沒有長鋏的參與,比特大陸仍然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吳忌寒手下一位家境頗豐、年僅20歲的實習生葛越晟參與了新公司的投資。由於充分認識到了技術在礦機公司中的重要性,吳忌寒和詹克團達成了協議:如果研發成功,技術團隊將拿到60%的股份。
就在比特大陸開始運作之時,烤貓公司來到了它的巔峰時刻。憑藉著成功研發的ASIC礦機,烤貓的算力在2013年佔據全網算力的1/3以上。 2013年7月,烤貓公司的礦場每月能挖出近4萬個比特幣,一度在社區裡引發了對51%攻擊的空前恐慌。直到烤貓最後把算力分散到幾個不同的礦池,社區的恐慌才逐漸平息。
然而,花開到全盛之後就是枯萎。烤貓在短期內取得的巨大成功,為它接下來的迅速衰敗埋下了隱患。這其中包括: 1 、儘管自比特幣開始和法幣進行交易以來,比特幣價格在4年內有著劇烈的波動,但烤貓仍未經歷什麼挫折。他的身上全都是人們投射給他的光環: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耶魯輟學博士、一年內暴富神話、圈內最有情懷的創業者……但事後看來,比特幣是非常殘酷的,它無情地從任何一個天才頭上碾壓了過去。 2 、由於沒有經歷過任何挫折,烤貓一直保持著知識分子的那種單純和清高。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一種天真和脆弱,它經不起接二連三失敗的打擊。 3 、成功是餵養理想主義最好的飼料,讓烤貓不斷地ALL IN於其中,沒有分散投資風險。
2013年10月,烤貓的研發出現了瓶頸,未能及時生產出二代芯片;但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和阿瓦隆礦機卻勢頭猛烈。緊接著, 2014年初研發的第三代芯片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生產出來的成品滯銷。對於被外界譽為「天才」的烤貓來說,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發失敗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就在這個時候,在中國監管部門的空前整治力度下,以及在門頭溝破產的巨大利空下,比特幣價格狂跌了90% 。由於幣價低迷,加上比特大陸搶先於烤貓研發出了新製程的礦機,一年前看起來還風光無限的烤貓公司頓時敗下陣來。加上這一年烤貓在淮安投資了七八千萬的淮安礦場失利,到了2015年1月,他最終消失於江湖。
而這時,在危機中活下來的比特大陸則等到了從烤貓公司出來的關鍵人物——楊作興。這位在業界呆了有近20年的工程師,將全定制方法學帶入了比特大陸,最後研製出了一代機皇S9 ,幫比特大陸徹底壟斷了礦機行業。
05比特幣社區的擴容之爭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比特大陸逐漸取得行業老大地位的同時,另一件對吳忌寒以及整個比特幣社區意義深遠的事情也在悄悄發生著,這就是比特幣擴容。
平心而論,將比特幣擴容這個大帽子扣在吳忌寒一個人的頭上,是一種非常陰謀論而且不負責任的說法。它是一個長達數年的歷史問題,也是由社區推出的問題,而絕不是由某一個人發起的、肆意分裂比特幣社區的做法。該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中本聰和他的「忠實助手」哈爾·芬尼(最早注意到比特幣軟件並幫助其正常運行的人)身上。
最初,中本聰把區塊大小設計成最大可支持32M容量。但在比特幣剛被創造出來的2009年,比特幣是以CPU的形式來進行挖礦的,全網算力極其有限。再加上使用的用戶非常少,當時被打包好的區塊平均大小在1~2K左右,因此32M就顯得過分冗餘了。此外,區塊大小過大還讓網絡容易遭受粉塵攻擊,於是中本聰後來把區塊大小上限設定在了1M 。不過,這並不代表中本聰認為比特幣的區塊大小就應該鎖死在1M以內;相反,中本聰對於區塊大小的考量完全是隨著實際需求而進行調整的,這是日後擴容派的主要思想來源。
而在2010年,在擴容問題還沒顯現之時,密碼朋克組織資深成員、幫助中本聰將比特幣軟件上線的密碼學家哈爾·芬尼,提出了輕量級、高效的二層支付系統構想。他認為比特幣的最終命運就是「銀行準備金」,通過第二層支付網絡,比特幣的擴展性將更好,在上面的「服務商」可以發行加密幣與比特幣進行兌換;比特幣成為各個「比特幣銀行」的錨。這是日後「閃電網絡」的思想來源。
到了2013年,隨著價格飆漲、使用量大幅增加,比特幣網絡開始有了擁堵的跡象,比特幣是否需要擴容也就成為了當時Bitcointalk上的熱點話題。一時間,比特幣社區開始劃分成擴容派與反對擴容派兩個陣營,他們分歧的核心點是:究竟是讓比特幣的區塊大小一直維持在1M ,還是將其區塊大小擴大減輕網絡擁堵?
當時的社區領袖加文·安德森是擴容派,而日後成為比特幣核心開發者領袖的Gregory Maxwell卻是反對派。擴容派認為,網絡擁堵問題必須馬上解決,否則隨著使用人群進一步擴大,支付延遲問題將十分明顯,交易費用將飆升到可怕的地步,這對立志做「電子現金」的比特幣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加文·安德森稱:「比特幣交易費用上升將使窮人遠離比特幣。」而擴容的反對派卻認為,長期來看擁堵問題可以並且也應該通過二層網絡來解決,因為擴容只能解決短期擁堵,當湧入比特幣的人群越來越多,已經擴容的比特幣將不得不繼續擴容,而這樣的做法看不到盡頭。此外,反對派還認為,擴容需要以硬分叉的方式進行,而社區即便同意了擴容,但在究竟是擴容到2M 、 4M還是8M甚至更多的問題上卻是分裂的,一味擴容很可能讓比特幣分裂成不同鏈的危險地步。
當然,反對派拒絕擴容的最大原因,和中本聰憂慮GPU挖礦的原因是一樣的。他們認為,中本聰最初創造比特幣的目的就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安全的交易網絡,其安全性、不可逆轉性和政治獨立性是它的本質。一旦發生硬分叉,區塊大小從1M擴大到2M ,隨著時間推移,當2M也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區塊體積繼續擴大,直到最後普通的私人計算機難以運行整個區塊鏈,所有的算力都集中到礦工身上。而在2013年,比特幣的全網算力高度集中在中國,烤貓一家公司一度佔據了超過40%的算力。在當時充滿無政府主義傾向的比特幣社區,「中國」往往是和威權主義聯繫在一起的。讓中國的礦工們控制這整條鏈,這在一些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們看來更是不可接受的。
到了2014年,隨著以太坊開始預售,比特幣面臨的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幣壓力。以太坊的交易體驗更好,而比特幣卻止步不前。也正是在這一年2月,大名鼎鼎的門頭溝交易所宣布破產,該交易所聲稱其全部資產(包括用戶資產) 85萬枚比特幣被盜,最後只找回了20萬枚。這對比特幣早期成員們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打擊,因為許多人把比特幣存放在門頭溝中進行交易。從某種程度上說,該事件削弱了比特幣核心開發者的財務獨立性。
也正是在這一年,成立不到幾個月的Blockstream拿到了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項目定位於擴大比特幣協議層功能(側鏈)。該公司陣容相當豪華,其牽頭人是前HashCash開發者Adam Back ; e-cash電子現金早期開發者、零知識系統創始人Hammie Hill ,而HashCash和e-cash都是比特幣的奠基產品。此外, Blockstream還擁有了一支全明星開發團隊,包括上面的比特幣核心開發者Gregory Maxwell , Jonathan Wilkins , Matt Corallo以及Pieter Wuille ; Freicoin項目負責人Jorge Timon以及前NASA工程師Mark Friedenbach 。 ( 2016年, Blockstream又拿到了5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維港投資參投資。)
總之, Blockstream公司集齊了比特幣社區最優秀的開發者,但這群開發者和最開始的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又有所不同——他們並不是像哈爾·芬尼或者Hanyecz那樣義務參與到開源項目中來的,而是直接受僱於一家公司,能夠從中獲取金錢。加上Blockstream公司的業務本身就是圍繞著二層網絡來進行的(他們構建產品,試圖從中獲利),這開始讓部分社區成員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的獨立性產生質疑。
06 「澳本聰」攪局,領袖加文被放逐
到了2015年,討論以太坊的人越來越多。比特幣社區感受到了這股新興勢力的威脅,越來越多的核心開發者開始提出擴容提案。這其中甚至還包括Blockstream聯合創始人Pieter Wuille 。 2015年7月21日, Pieter Wuille建議將區塊上限設為最近11個區塊大小的中位數,或者利用代碼GetMaxBlockSize(pindexBlock->pprev->GetMedianTimePast())來控制區塊的大小,從2017年1月到2063年7月,每97天調整一次,幅度不超過4.4% 。
然而,一旦容許擴容,社區裡對擴容的想法總是千奇百怪。從擴容至1M ,到擴容至20M ,到像挖礦難度調整那樣進行動態擴容……不同的核心開發者們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並且都有自己的理由。其中以當時核心開發者的領袖加文·安德森的提議最為激進,他在2015年年初建議把比特幣的區塊大小從1M提升至20M ,但這個步子似乎邁得太大了。同年6月,國內五大礦池( Antpool , F2Pool , BTCChina , BW , Huobi )聯合發表聲明反對擴容到20M ,支持擴容到8M ,但這一方案同樣也遭到了社區大部分礦工的反對。因此,雖然這些勢力都支持擴容,但最後在如何擴容這件事上分歧過大,反而未能實現擴容。而加文也因為引發的廣泛爭議,被剝奪了代碼合併權。
平心而論,加文·安德森為比特幣社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本聰還在社區的時候,他就發現,加文不是那種單純的開發者或者精神領袖。 (當時的比特幣社區不缺乏夢想家。)難能可貴的是,加文樂於為比特幣社區挖掘高端人才,而且還樂於向加入社區的小白推廣介紹比特幣,並協調社區行動。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加文的開發水平不是當時社區最高的,但仍被中本聰選為接班人的原因。而加文·安德森也沒有辜負中本聰的期望,在拿到比特幣代碼的核心開發權限後,他並沒有獨裁,而是把這些權限逐漸開放給了社區裡其他一些開發者,這些人最終形成了後面的Core組織
然而,到了擴容問題上,社區的撕裂程度已經超出了加文的想像。比特幣早期成員中充斥著擁有加密無政府主義夢想的西方程序員;然而到了2013年,社區裡卻湧入了一群來自威權東方世界、一夜暴富的中國礦工和炒幣者。這個人群裡有不少人是網吧裡的代練,網絡小說寫手,甚至是初中畢業後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投機者。總之,他們和中本聰的願景差了十萬八千里,以至於東西方很難溝通交流,並對互相都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 (核心開發者們不能夠容忍比特幣的未來掌握在這群暴發戶手裡,質疑礦工決定比特幣未來的合理性;而礦工們則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損。)由於社區裡湧入的人越來越多,動機也越來越複雜,加文的領導也越來越力不從心。
到了2015年,隨著Blockstream勢力的擴大和社區的繼續分裂,這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愈發強烈。然而,真正讓加文完全喪失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領導地位的,還是「澳本聰」。
「澳本聰」本名Craig Wright ,澳大利亞人。 2015年12月,兩篇調查文章突然出現在《連線》和Gizmodo網站上,其中均指出Craig Wright可能是比特幣發明人,儘管之後大量報導稱這是一場由克雷格·懷特精心策劃的惡作劇,但該報導依然在比特幣社區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據《連線》雜誌報導, 2008年8月, Wright在他的博客上發布了一個帖子,提到他打算發布「加密貨幣文件」,並提到了「三重記賬」(這是金融密碼學家Ian Grigg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的標題,概述了幾種類似於比特幣的想法)。而Wright發布該貼的時間,比中本聰在2008年11月在「加密郵件列表」中公開比特幣白皮書要早好幾個月。
2009年1月10日, Wright刪除了一篇博客文章的存檔副本,該博客的內容為:「比特幣Beta版明天上線。這是去中心化的,我們一直在努力嘗試直到它能夠真正運行。 」該帖發布日期為2009年1月10日,即當年1月9日比特幣正式發布的第二天。但是,如果居住在澳大利亞東部的Wright在9日午夜之後(澳大利亞東部時間)發布該帖,該貼的發佈時間仍可能在中本聰發布比特幣之前(美國時間9日下午3點)。
這個帖子被刪除後, Wright用一些頗為晦澀的文字取而代之:「比特幣-血腥的愛人……這總是讓我感到驚訝,有時公開恰恰是最佳的藏身之處。」( Bitcoin - AKA bloody nosey you be…It does always surprise me how at times the best place to hide [is] right in the open. )而據《連線》雜誌, 2015年10月之後的某個時候,該郵件最終被Wright完全刪除。
在日後逐漸披露出來的信息中, Wright還被發現有一個名Dave Kleiman的合作夥伴( 2013年死於家中,很多人懷疑他才是真正的中本聰)。 2008年3月,克雷格·懷特給戴夫·克萊曼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其中寫道:
「我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一篇論文,現在需要你的幫助來編輯這篇論文。我一直在研究一種新型的電子貨幣,比特現金( Bit cash ),或是叫比特幣( Bitcoin ) ,你總是在我身邊, Dave ,我希望你能成為這篇論文的一部分。
總之,種種信息均指向了Wright和中本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儘管有許多人選被懷疑是中本聰,又或者有許多人跳出來聲稱自己是中本聰,但他們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像Wright這麼像中本聰。甚至連中本聰指定的接班人加文·安德森都被蒙蔽了。
2016年, Wright用比特幣發展初期創建的密鑰簽署數字信息,試圖向加文·安德森證明自己是中本聰。不幸的是,這一過程僅限於Wright和加文·安德森兩人之間,其中的細節並沒有公之於眾,並且也不可能每個人都驗證這些聲明的真實性。雖然我們無從知道Wright究竟讓加文看到了什麼,但加文相信了Wright 。此外,比特幣社區的著名成員Jon Matonis ,當時也確認Wright才是真正的中本聰。這些信息隨後被BBC報導,更加引發了整個比特幣社區的躁動、興奮與不安。
但無論如何,能夠證明自己是中本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