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基礎建設的發展尚且處於初步階段,與理想狀態下的Web3.0差距在哪兒?
首先Web3.0很難用一個準確的定義來概括,區塊鏈以及Web3.0現在所處的階段與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類似。
一)技術成熟度,底層的技術模塊已成型,用戶的體驗有待提升;
二)用戶基礎,全球近3億用戶,與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規模相似;
三)從投資來說,整個市場的體量。區塊鍊和Web3.0的市場現在有多大?基本上會比市場的實際體量小1–2個數量級。
如果我們從獨角獸這個角度來說,全球區塊鏈領域的獨角獸已經超過了60家,有至少10家“上市公司”,從市場體量來說,行業已經足夠大,大到crypto是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不容忽視的一個類別。
四)從資產的角度來說,區塊鏈行業也經歷過資產泡沫破滅。區塊鏈在2017–2019年的時候處於行業早期,所以有一些監管還沒有到位,確實出現過一段時間的泡沫,也經歷了較大的資產縮水,不過這個階段基本上已經平穩過渡,現在進入了下一階段。而且我們看到許多機構,無論是商業機構還是投資機構,都在大規模的進入這個領域。
具體到投資,全球入局區塊鏈領域的VC機構應該在1000家以上,頭部知名的傳統VC像A16z,然後東部的Union Square Ventures、紅杉,我相信大家也都聽到過,很多都已經開始進入到這個市場了,其中重點提一點,我們之前會覺得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在傳統的意義上是偏保守型的投資人,但在過去幾年我們發現,其實他們在區塊鍊和crypto領域佈局已經很久了。
如果作為一個行業整體來看,以它目前的成熟度,要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國內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在海外,它的用戶基礎,譬如說從現在的3億到達5億或者是10億,快可能需要3–5年,慢的話也有可能需要5–8年。
對於我們來說,Web3.0還在早期淘金階段。在Web3.0哪些投資方向值得看好?
大家都講區塊鏈投資或者Web3.0投資,實際上我們投資的內容是什麼?從大的概念來說,其實區塊鏈裡面投資就分兩類,一類是投資產,這跟傳統的資產管理很像,是二級市場去做資產的配置。另外是投一級市場,投項目,投區塊鏈技術。
所以如果要簡單的說就是兩個東西
一)投crypto作為asset,區塊鏈作為加密資產,作為一個新興資產的類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主流機構,尤其是海外的主流機構所接納。
二)投區塊鏈作為下一代的互聯網技術,包括技術本身和商業應用。
類比傳統投資,這就像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但區塊鍊或者Web3.0裡面的一二級市場界限是比較模糊的。因為就算是投一級市場,它的資產流動性、全球流動性都是非常高的,具體到從投資的策略或者投資的方式上來說,我們把整個行業分作幾大領域,從底層往上分別是:
1)公鏈,可以理解為在打造類似互聯網時代www或者是http這類底層協議;再往上是
2)Layer 2,一些完善型的技術,它可以提升跨鏈、性能、安全、隱私、儲存;
3)應用,對比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我們也可以發明一個詞叫區塊鏈+,就是把區塊鏈這個技術用在傳統已經有的一些商業場景裡面,比如說數據、溯源、金融、供應鏈這些領域,但大部分的真正創新意義突出的應用,其實是在區塊鏈上的原生項目,這也可以類比互聯網時代。
板塊輪動什麼時候到web3
2020年8月份DeFi一下就火了,到了2021年又開始流行NFT和GameFi,如今的Web3.0要到什麼時候。
Web3.0大家看到和聽到的,其實只是聲量高的領域,但是它們只佔整個Web3.0的1/3或者是1/4,就如同我前面跟大家分享投資架構一樣,其實它只是區塊鏈應用這一層裡面的某些熱點。
從兩個維度跟大家分享。區塊鍊或者是Web3.0,先做個名詞的釋義,很大的程度上,其實大家在混用Crypto、Web3.0、Blockchain這幾個詞。 Web3.0更多是應用層,我作為一個用戶的體驗上是怎麼樣的,但是它底層的技術就是區塊鏈(Blockchain)的技術,甚至最近在傳統投資裡多次被提到的元宇宙,也把區塊鏈拉進來,這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用。
一)Web3.0相比傳統的互聯網,迭代的節奏要快很多。在上一個互聯網周期,有人說區塊鏈一天的發展可能在傳統行業需要一個月或者一年,我覺得有點誇張,但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個行業迭代的速度很快。
二)正因為更迭速度很快,大部分現在我們看到有熱度的這些項目,其實都不是這個週期的。像前面我們提到的DeFi,其實DeFi初步的嘗試是在上一個週期,2017年左右就已經開始有了。那個時候就有人提出說,既然有人有數字資產,有人有流動性需求,會不會有借貸的業務模式,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了Compound、Maker這樣的項目,但當時市場環境還沒有成熟,鏈上的資產可能只有幾億美金,甚至更小,到現在這個週期,鏈上的資產已經是千億美金級別了,可以說市場已經成熟到有這個需求的階段。
NFT也是一樣。 NFT如果用傳統金融的術語來講,就是非標準化資產,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這一類貨幣屬性的,更多的是money,而token代表的是區塊鏈項目的受益憑證,它是標準化的資產,NFT是非標準化的資產,藝術品、音樂的版權都是非標準化的。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Web3.0的很多應用,其實並不是說就在這個階段突然出現了,它前面已經更迭、累積、探索、完善,已經有比較長的時間。我們在這個週期也看到一些新的應用的探索,譬如說在轉賬支付這個領域,其實從比特幣的誕生,社區就是想創造一個全新的、個人擁有更多權益的、去中心化的這麼一個支付體系。這個概念從10年前就已經有了,但是真正發展到現在有大規模的應用,有更多的平台用戶,差不多也花費了10年。熱度最高的永遠是有泡沫最多的地方,其實往下面去看,再往平台、協議、底層技術去看,這個領域內是非常豐富,創新層出不窮的。
所以它更迭的速度確實比傳統的更快。行業內的創新因為頻率高,所以大家看到失敗的例子也不少,然後從熱度的角度來說,可能有的時候也存在一些過熱的情況。
這個行業也是剛剛起步,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去吃到Crpyto和WEB3顛覆傳統世界所帶來的紅利。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後期會給大家帶來其他賽道的龍頭項目分析。感興趣的可以點個關注。我也會不定期整理一些前沿資詢和項目點評,歡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幣圈人一起來探索。有問題可以評論提問或者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