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ngNing
23 年的可擴展性競爭市場的主題之一,是Rollup 吞噬Alt L1 的TVL、用戶和生態Dapp。 Arbitrum、Optimism、Zksync、Starknet 等作為守護以太坊生態的聖殿騎士團,對以太坊生態功莫大焉。
但當Arbitrum 嘗試建構L1-L2-L3 的Rollup 可擴展路線的中心輻射結構,以穩固其Rollup 龍頭地位和既得利益時,事情開始變得不對味兒。
還好Optimism 和Zksync 都沒有跟進Arbitrum 的野蠻行動,而是選擇Stacks 並行結構,並自降為Stack 結構的第一個實例。
而且,即使不是以太坊的側鏈的以太坊側鏈Polygon,也沒有選擇Arbitrum 的路線,而是選擇跟進Optimism 和Zksync 的路線,推出類Stacks 並行結構Polygon CDK。只不過Polygon CDK 的結算層,是Polygon PoS 主網,而非以太坊主網。
但採用Stacks SDK 部署的Rollup,大部分需要與其共享資料可用性和結算層,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平行和主權性。
這與以太坊DankSharding 分片願景中1024 個分片+1 分片對n 個Rollup 的去中心化可擴展性架構相比,仍然相去甚遠。
進入24 年,在模組化、Restaking 等新原語的刺激下,Rollup 開始分化出4 種類型:正統性Rollup、主權性Rollup、模組化Rollup、Restaking Rollup:
正統性Rollup
正統性Rollup 主動追求作為以太坊執行層的外包商之一,追求EVM 等效性甚至以太坊等效性,Optimism、Linea、Scroll 屬於此類。 Arbitrum 架構與它們相同,但在追求以太坊等效性沒有上面三家激進,而更以開發者為中心。
主權性Rollup
主權性Rollup 以Vitalik 他媽的Metis、Vitalik 和Eli 共同發起的Starknet 為代表。
他們共同的架構特徵,是具有去中心化序列器網路和主權性驗證網路(結算層)
因為Metis 採用Op Rollup 機製而Starknet 採用Zk Rollup 機制,它們的主權性驗證網路架構雖然都採用了PBS(區塊提交者和區塊建構者分離)的設計思想,但有所不同:Starknet 的主權性驗證網路架構增加了一些節點角色,例如負責產生ZKP(零知識證明)的Prover(證明者)
而且由於ZKP 有效性驗證提交到以太坊主網的成本,低於詐欺證明,所以Starknet 仍然將以太坊作為共識層和資料可用層。
而Metis 則乾脆做到底,只將以太坊主網當作memo 儲存器或說公告板。它與以太坊主網的關係,類似目前多數比特幣L2 與比特幣主網的關係,可謂主權性拉滿。
模組化Rollup
模組化Rollup 目前分為兩種子類型:Manta 等通用性Rollup 和Aevo、Lyra 等Dapp Rollup。
模組化Rollup 目前的狀態,讓人感覺只是將DA 層從以太坊換成Celesita、Avail 等模組化區塊鏈DA。
但這樣的想法,忽略了模組化Rollup 的深層意義,即模組化Rollup 是對目前主流的Rollup 中心輻射結構的革新和挑戰。
模組化Rollup 賦予Dapp 開發者從以太坊和通用性L2 的掌控中逃逸的能力,能夠緩解目前面向以太坊基金會、面向VC 構建Rollup 的怪象,而重回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範式。
Restaking Rollup
Restaking Rollup 是Raas 服務商AltLayer 與EigenLayer 共同推出的新原語。
與主權Rollup 中的Metis 相比,它的驗證網絡和共識網絡從EigenLayer AVS 節點網絡中引導,經濟安全性來自Restaking 的ETH 和LST,安全性高於由L2 原生協議代幣保障。
Restaking Rollup,在結算層之前插入了一個名為AltLayer Vital 的中繼層,在共識層和數據可用層之前插入了一個名為Altlayer Mach 的中繼層,由它們分別承載結算層、共識層和數據可用層的部分功能。
這樣的架構可以提升Rollup 的安全性、最終確認性和降低資料可用性驗證成本。
Restaking Rollup 也大幅降低了部署Rollup 的門檻和成本,目前Altlayer 支援零碼5 分鐘部署1 條Rollup。
以上4 種類型中正統性Rollup 和主權性Rollup 以通用性Rollup 為主,佔據市場大部分份額。但它們部署和營運成本非常重,不適合Dapp 開發者使用。
而輕協定範式的模組化Rollup 和Restaking Rollup,在24 年給了Dapp 開發者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