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歐科雲鏈研究院

作者| Jason Jiang

自從2022年底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發布後,香港始終是Web3世界的焦點。當港府官員頻繁現身以鼓勵Web3創新發展,當數以萬計的Web3 Builders時隔三年再次聚首香江,當傳統機構與原生Web3公司在同一語境下平等交流,我們不僅看到了港府發展Web3的誠意,也看到Web3在香港真正熱起來了。

4月的香港屬於Web3,但Web3的應許之地是否真的會是香港?這是熱鬧之後留給每一個Web3 Bulider的思考題。

香港能給Web3帶來什麼?

1960年,約翰·F·肯尼迪在描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將自動化描述為“一場帶有工業混亂、失業增加和貧困加深的黑暗威脅的革命。但這更是一場充滿希望的革命,給勞動者帶來新的繁榮,給國家帶來新的富足”。 Web3同樣是一場需要保持長期樂觀和希望的創新變革。

但現實對Web3並不友好。 2022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監管機構正對包括Coinbase、Binance、波場在內的諸多加密機構採取持續高壓態勢,多家加密友好銀行相繼倒閉更進一步壓縮了Web3的發展空間;此前被視為加密聖地的新加坡近期態度也急轉直下。在這個過程中,Web3從業者更加意識到監管合規的重要性,但也迫切需要尋找下一片適合Web3創新的土地。現在來看,香港抓住了時機。

對Web3來說,除自身內生演變機制外,外部的政策、人才、流量和資金等要素都是發展必需品。這其中,資金和流量對現階段Web3的促進作用最直接。

熱鬧之後,香港是否會成為Web3的“應許之地”?圖片來源:歐科雲鏈研究院

首先是流量。 Web3需要被關注的原因是因為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只有持續吸引外部關注,才能形成創新正反饋。無論是政策利好還是高頻活動,都讓Web3過去一段時間在香港乃至大中華區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同時,香港也正以足夠的包容和開放吸引和接納全球Web3 Builders和他們的創新,並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宣揚理念和自由交流的平台。這對於尚不成熟的Web3來說非常重要。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文化基礎,我們認為Web3也需要經歷類似階段才能找到真正的發展根基。

在香港嘉年華期間,我們似乎正看到“Web3百家爭鳴”的雛形:不同背景和不同賽道的Builders不厭其煩地向外界一遍遍地激情輸出自己所理解的Web3,以及他們正投身其中的“偉大事業”。他們所闡述的Web3或許並不全面,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會被證偽,但在那些場合和那些時刻,我們還是必須由衷地為他們而鼓掌。神不一定可敬,但成神道路上的每一個平凡人都可敬。

其次是資金。我們總希望Web3和區塊鏈領域能誕生殺手級應用,但經歷2022年的黑天鵝和2023年全球監管趨嚴之後,很多人意識到流動性問題才是現階段Web3面臨的更大難題。 Web3創新正從單純的流量思維轉向流量思維與流動性思維並行,甚至流動性思維更重要的階段。流動性的核心就是資金。

撇開宏大敘事,高頻的Web3活動或許不會讓大量Web2用戶直接進入Web3,但肯定能讓更多Web2資金關注和支持Web3。在上周香港的各個場合裡,我們頻繁看到Web2資本和機構的身影。他們正對Web3展現出極大興趣,並將為這個領域注入更多流動性。同時,政策利好也讓更多香港金融機構對Web3釋放出友好信號。他們正積極對接虛擬資產託管和出入金業務。如果香港金融機構能夠打通法幣入金通道,無疑將吸引香江兩岸乃至全球的Web3友好資金。

另外,香港獨特的區位優勢也將使其成為東西方Web3創新的聚集地:國際Web3項目將以香港為窗口,以合規方式去感受和嘗試觸達中國市場,中國本土的Web3創新也可以以香港做跳板更好地去嘗試國際化。

以上種種,疊加港府的支持政策與豐富的人才資源,香港如今已具備Web3發展的各類要素。

不過,香港能否成為Web3的應選之地,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香港究竟想從Web3發展中獲得什麼。香港支持Web3是因為看到了Web3的巨大潛力,但如果Web3嚴重偏離發展預期,或未能創造港府所期待的價值,甚至產生不可控風險,誰也不能保證政策傾向不會轉變。對Web3從業者而言,要趁早理解香港發展Web3的核心訴求。只有如此才能紮根香江,將香港打造成為真正的Web3熱土。

而如果Web3世界的數字游牧民族僅將香港視為暫時蟄伏的中轉島,而非長久繁衍的棲息地,那也請好好享受香港當下的狂歡吧。

熱鬧之後,香港是否會成為Web3的“應許之地”?

香港發展Web3的核心訴求是什麼?

作為一個高度開放外向的經濟體,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香港經歷了三次產業轉型,傳統製造業在這個過程中被基本搬離香港本土,服務業逐步成為香港的支柱產業。如今,服務業佔香港的經濟比重已高達九成,但整體仍集中在傳統的金融商貿、航運物流、旅遊會展等領域。這種輕資產模式塑造了香港曾經的輝煌,但在全球新經濟發展趨勢下,傳統且單一固化的產業結構早已難以滿足香港的發展需求,成為一些專家口中香港的“資源詛咒”。

優化產業結構並加速產業升級成為擺在香港面前的難題。香港曾嘗試重新發展製造業,但成效甚微,根本原因是香港土地和人力等物理成本過高,而有更高科技含量的高端製造業在香港則是一張白紙。發展Web3等金融科技創新產業,擁抱更廣闊的數字空間成為香港的選擇。

另一方面,在過去近二十年的全球互聯網創業浪潮中,香港承載了大量科技企業的流動性需求,但它們的業務重心往往都不在香港,香港並沒有享受到互聯網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時代紅利。在某種程度上,香港實際上是錯過了互聯網科技創新的第一波機遇,也失去了經濟升級與產業轉型的重要時間段。這導致香港本地勞動人口近年來開始流失,香港資金出現外流傾向,其國際中心地位也遭受衝擊: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顯示,新加坡已經超越香港上升至全球第三位。

如今,經歷了社會陣痛與疫情影響之後,香港不僅想延續其在金融服務業的優勢,更想在互聯網科技創新領域追回其曾經失去的時間,在鞏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在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看來,“科創”對現在的香港來說不是一項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在錯過互聯網科技黃金發展期後,香港必須奮起直追,發展Web3產業技術革新。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雖然香港如今是國際金融中心,但誰也無法保證10年後會是怎樣?香港經濟不能單靠單一板塊,亟需找到新的增長點。而Web3代表了一種範式轉變,將改變互聯網或元宇宙中與信息、價值和信任互動的方式,甚至還有可能實現更加去中心化、高效和包容的平台和服務,從而賦予用戶和創作者權力,還將為創新、創業和社會影響創造新的機會。從這些港府官方人員的表達中不難看出香港對Web3創新的期待。

熱鬧之後,香港是否會成為Web3的“應許之地”?

來源:中國信通院《Web3.0前瞻研究報告》

而作為下一代互聯網,Web3不僅是匯集眾多前沿數字創新的科技變革,也是一場以虛擬資產為核心對象的金融變革。儘管此前虛擬資產市場曾出現諸多風險,但港府並沒有因此忽視虛擬資產的內在價值及其背后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效益優勢。香港已將虛擬資產視為Web3生態圈的重要一環。香港近期發布的《ETF與全球金融市場虛擬資產生態圈的發展》更是指出,虛擬資產正成為全球重要資產類型,並將對金融體系的未來發展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

香港發展Web3和虛擬資產不僅是務虛,更要務實:港府更關注的是能對經濟社會產生實質影響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陳茂波在金融科技論壇上提出,金融科技、虛擬資產或Web3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成功與否取決於新科技、模式及應用能否真正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為市民創造價值,乃至令整個社會有所得益。確實,所有的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最終都需要落地於實際應用——只有應用創新才能幫助Web3破圈觸達普通用戶,只有應用層的繁榮才能體現Web3的長期價值。下一個15年,建立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上的Web3應用將成為新的發展重心,並對人類在數字世界的經濟金融活動、社會互動以及隱私保護等方面產生革命性影響。

而在虛擬資產領域,香港也不會重複幣圈的發展軌跡,其重點發展仍將是CeFi賽道,其中受規管的虛擬資產交易和託管業務,以及數字港元和穩定幣將是下一階段重點關注和發展的方向。而去中心化程度更高、監管難度更大的DeFi可能短期內並不在香港的目標範圍內。

熱鬧之後,香港是否會成為Web3的“應許之地”?

來源:公開網絡

結語

地形狹窄、資源匱乏限制了香港在物理空間的想像力,但倒逼其滋養出了極有韌性的平民精神和商人文化,這種特質與現代社會的契約精神完美契合,為香港金融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土壤。在隨後的數次轉型中,作為東西化文化的交融之地,香港以柔軟身段與靈活機制始終充當著中國大陸與世界的潤滑劑,在過去20多年間成為了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國際知名度及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城市。

如今面對Web3可能引發的新一輪科技浪潮與金融變革,香港已佔據先機。但香港究竟是否會成為Web3的應許之地,將取決於Web3發展與香港需求的實際契合度。不過,目前香港與Web3的雙向選擇仍然處於甜蜜期,是否真正合適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