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1th, 2023 | Lao Bai
近期香港大會如火如荼,一級市場回暖,ABCDE Q1看了超過100個項目,親身體驗了市場幾個特別火熱的賽道,其中最熱的包括Appchain、ZK和Gaming。
今年以來,這3個賽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們也有了重新的思考,記錄為Memo,供大家參考。
一. Appchain(尤其是RAAS,Rollup as a Service)
RAAS是去年底興起的賽道,跟OP Stack發布有較大的關係,但Appchain as a Service早就存在,以Cosmos SDK為代表,在Celestia提出模塊化區塊鏈之後開始逐漸火熱,RAAS可以看成是其中一個近期較熱的子集.
為什麼Appchain as a Service這個賽道近期可能被OverHype了呢
首先,如果你是開發者,想要自己做一條Appchain,你所面臨的選項如下
如果你的鍊是EVM的,那麼你可以
1. 做一個類似Ronin那樣的純ETH側鏈(現在相信很少人會這麼乾了)
2. 用Skale做一個ETH側鏈
3. 用Avax發一個鏈,接入Avax的P鏈
4. 用Polygon Supernet發個EVM鏈
5. 用BAS做一條基於BNB Chain的側鏈
6. 用OP Stack做一個Rollup Appchain
7. 用Caldera做一個Rollup Appchain(本質上也是Op Stack)
8. 用Zk-Sync做一個L3 (今年估計能看到)
9. 正在寫的時候Arbitrum也發布了他們的Orbit,也是一個類似Opstack的L3基礎設施
10. 後面還有正在開發中的Opside,Stackr,Sovereign SDK等一眾項目
如果你的鍊是非EVM的,那麼你可以
1. 用Cosmos SDK做一個鏈,或者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或者共享ATOM安全性(ICS提案剛剛通過)
2. 用Substrate 發一個鏈,或者競拍波卡插槽,或者接入章魚網絡,或者誰都不接,自己歲月靜好
3. 用Celestia 的Rollkit做一個Rollup Appchain,DA用Celestia,結算可選
4. 用Dymension做一個Rollup Appchain
5. 用Saga做一個Rollup Appchain
6. 基於Starkware做一個L3 (今年估計能看到)
7. 後面肯定還有許多正在開發中的,我不知道的或是遺漏了沒有想到的
有沒有覺得— “選項過於豐富了那麼一點點?!”
其次,究竟哪些應用適合做成Appchain?還記得幾個月前網上那篇關於Uniswap是否應該自己做成一個Appchain的文章以及各路爭論麼
總的來說,Uniswap如果做成Appchain,會有交易費用,代幣價值捕獲,抗Mev,資源獨占等優勢,但同時獲得了用戶體驗,安全,以及可組合性下降的Debuff
總之,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Uniswap要做成一個Appchain的計劃或是“野心”
Compound原本想要拿Substrate做條鏈,後來放棄,現在Compound與Aave V3都是多鏈部署,目前來看做成Appchain的可能性似乎也並不大
至於Curve,應該從來就沒有過這個打算
唯獨對可組合性沒有什麼依賴的DYDX選擇跑去Cosmos做一條應用鏈,今年Q3應該會看到,也許既Luna之後,這是最值得期待的一條的Appchain。屆時DYDX也會給許多Builder展示出一條路徑— 如果你在一個賽道佔據了龍頭,同時對可組合性要求不高,那麼獨立出來做一條“有主權+高性能”的Appchain是Make Sense的。在那之前,可以先選一個通用鏈生態作為Dapp猥瑣發育打怪升級,等到級別足夠高了之後再單飛
這條路徑相對可行,比如如果將來有個基於Lens Protocol的SocialFi DAPP做大做強,日活很高,Polygon的吞吐沒法滿足了,自己單飛拿上面那些基礎設施做成一個Rollup Appchain完全make Sense 。不過這種Case短期來看,能符合上述條件做成鏈的項目應該還沒有能發鏈的基礎設施數量多……
再就是天生就適合上來直接發一條鏈做成Appchain的賽道,這個賽道項目會是上述基礎設施的最大用戶。目前來看,在鏈間異構可組合性問題完全攻克之前,非Cosmos生態Defi走這條路的可能性不大,最適合的賽道毫無疑問是Gamefi(包括Onchain Autonomous World — 鏈上自主世界)。比如基於AVAX的DFK與螃蟹,前段時間挺火的OPcraft,用Caldera發鏈的Curio等
看了看自己的小狐狸和Keplr錢包,在Luna崩塌之後貌似除了DFK和Osmosis,似乎沒有怎麼用過其他的Appchain,這不禁讓我疑惑,我們這一輪週期,真的需要“數十個Appchain或是Rollup as Service”這麼龐大的基礎設施麼?
最後關於最近大火的RAAS可以單獨“輕微吐槽”下
1.1. OP系列
目前看到的基於OP系的RAAS基本上就是Fork OP Stack來做,本身沒有什麼技術壁壘,OP的代碼和文檔寫的非常工整+清晰,我們ABCDE的技術大神跟著文檔走基本不到一天就能搭起一條OP Rollup的Appchain,所以這類RAAS給客戶提供的價值更多在於Sequencer,區塊瀏覽器與快速部署等附加價值,營銷能力遠大於技術能力
再就是此類Appchain的TPS,出塊時間,使用費用等基本和Optimism是完全同質化的,沒有任何性能費用上的優化舉措,所以理論上除非OP堵了,否則你在這條AppChain上面是得不到比OP通用鏈“更好的體驗”的。而OP目前的缺點,這類RAAS也完全一併繼承,比如那個遙遙無期至今不上線的的欺詐證明……
但是還是要贊一下OP Stack超級鏈的願景,未來拿OP Stack或是OP Stack Fork發的Rollup Chain越多,OP超級鏈就越有可能變成一個類似無需插槽拍賣,自帶通信協議,完全異步可組合的“類波卡”架構,雖然這個願景還離得很遠,但畫的這張餅也是真的香。 OP也憑著OP Stack的敘事一舉跟Arbitrum那邊如火如荼的Defi創新鬥了個平分秋色,研報寫到一半Arbitrum也發布了Orbit,我就說這麼大的一塊肥肉Arb不可能不吃,果然發幣+新項目一氣呵成,OP VS Arb又有的看了!
1.2. ZK系列
從理論上來說,ZK系列的RAAS是有可能提升Appchain使用體驗的,因為像是ZK-Sync,Scroll這些走ZKEVM路線的都是重點關注兼容性,所以電路設計多少會犧牲一些效率,沒法針對某個特定的Dapps進⾏優化。如果RAAS可以根據不同的DAPP做單獨的電路設計或是優化的話,ZK Appchain的性能和體驗肯定是要好過通用型的ZkEVM的
然而,這個世界上既懂ZK又懂區塊鏈的人才太少了,為數不多的基本都集中在Starknet,Zk-Sync,Scroll,Polygon那邊,就目前市面上看到的ZK系RAAS,基本就是在拿Zk-Sync的Alpha開源版本給你發條Zk-Sync的Fork鏈出來。 。等到Polygon,Scroll上線+完全開源之後,最多也就是提供客戶選項,你喜歡ZK-Sync還是Polygon還是Scroll的EVM啊,有那麼點AWS裡面創建Linux虛擬機的時候你選Redhat,還是Centos,還是Debian的即視感
所以,同樣的,沒什麼技術壁壘,依舊是BD為王,且不如OP系成熟,畢竟幾個ZK系Rollup正式版還沒上線或是沒有完全開源,現在能用的都只是一些開源測試版,Bug ,體驗之類的肯定是不如OP那邊流暢。希望未來可以看到針對每個Appchain做單獨電路設計或是優化的ZK系RAAS出現
二. ZK
如果說Appchain as Service 算是模塊化區塊鏈的代表賽道的話,那今年區塊鏈兩大顯學— 模塊化與ZK。
ZK的障礙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分別來看
2.1 擴容
這個不用說,幾大的ZK-Rolllup的主網今年紛紛上線,但上線歸上線,上線之後其實問題還是挺多的
- 完成度
目前無論是ZK-Sync,Scroll,Polygon,上線的都是EVM兼容主網,唯獨Starknet不是,但Starknet上也有一個叫做kakarot的“親兒子”在做ZKEVM。筆者從業內的ZK專家那裡了解到,其實幾大明星ZK-Rollup的主網上線,都多多少少有點“趕鴨子上架”的Feel,各家產品的完成度或者說成熟度,都還沒有真的達到傳統意義上的“主網完成度級別”,上線之後免不了會有性能或是Bug上的各種問題,大概率需要後續不斷的繼續升級打補丁等等。這一點從各家原本計劃的測試網從去年到今年的一拖再拖也大概能看出個端倪。究其原因還是因為ZKEVM確實“太難了”,難到業內最頂級的這幫工程師也要花比原先想像長的多的時間去攻克。至於為什麼都趕著今年上主網,我想跟OP這邊生態不斷豐富,主網不斷升級和穩定帶來的壓力有關,ZK繫再不上,黃花菜都涼了,只要基本上能用,咱就先上線。後面大不了再不斷更新迭代版本就是了。
- 性能
ZK系的性能,至少在現階段,是要<=OP系的。當然從用戶角度可能感知不明顯,因為都是Sequencer上幾秒內給你確認了,ZK證明什麼的,其實可以慢慢做(通常要10–20分鐘做完一個塊),用戶對於交易在L1上真正實現“Finality”,是不怎麼Care,也感知不到的。現在流行的電路優化,或是硬件加速,加速的其實是那個10–20分鐘的證明時間,但對用戶體驗來講,反而沒什麼影響
- 費用
人家OP那邊欺詐證明基本不花錢,你這邊做ZK證明,是要消耗大量算力的,這都是錢……當然你可以說ZK上傳L1的數據比OP少,也就是傳到CallData那邊花費的Gas低,但這個減少的Gas大概率是比不過Prover上多花的錢,尤其等4844的Blob出來之後,上傳L1費用大幅降低,OP那邊的費用優勢會比現在更加明顯
- 安全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傳統意義上的理解是,ZK基於數學證明,OP基於經濟博弈,數學>博弈,所以ZK比OP要安全
這個從長期來看當然沒毛病。
但現階段不一定是這樣。
所謂安全,也就是交易要真的在ETH L1上“終結”,目前Arb是每兩三分鐘提交一次,OP是10分鐘左右。 ZK這邊,因為證明的耗時耗力,基本上會是10–20分鐘這個級別,且還是在區塊打滿的情況下,若是生態不夠繁榮,區塊不滿,時間會更久
於是乎,雖然數學確實大於博弈,但現階段ZK系交易終結的時間也遠高於OP系,這就得靠ZK算法的進化,電路優化以及硬件加速不斷縮小那個10–20分鐘的時間,如果哪一天真的可以縮短到10–20秒那個級別(5–10年後?),那ZK系至少在安全這個領域,就絕對可以完爆OP了
2.2. 中間件與其他
這其實是不少人相對擴容更加看好的賽道,因為拿ZK來做擴容是個非常“重”的活,看這幾個Rollup折騰幾年主網還沒上線就知道,而中間件則相對輕量很多,同時可以完美的發揮ZK特性
最為火熱的中間件賽道自然是Interoperability — 互操作性這個賽道,通過ZK證明,免除對於第三方見證人的要求,大幅提升橋的安全性,甚至打通一些原本互相割裂,甚至很難互通的生態,比如各個Layer2之間,或是EVM與Cosmos的IBC互聯等等。目前在做的幾個團隊有Succinct Labs(前幾天剛發布了他們的Telepathy產品,實現了ETH的單向ZK橋), Electron Labs (最早提出ZK-IBC的概念),Polyhedra(ZK Bridge,ZK DID,ABCDE出手的第一個項目)
這個賽道雖然比Rollup輕量許多,但依舊是個超級硬核+費時費力的賽道,今年想要看到雙向的,性能滿意又安全的ZK橋,大概率不太可能。完全基於ZK的互操作性,我們依舊得找著2–3年這個時間線去規劃
至於其他的ZK賽道,今年算是有點井噴的感覺,去過ETH Denver的都懂,可以說拿ZK做啥的都有,鏈上保險箱,DID,預言機,甚至AI與機器學習都有團隊在做了。怎麼說呢,有些的確是Make Sense,也有很多你會疑惑— 貌似這玩意不用ZK也能做啊……總而言之,有那麼點2017年ICO爆火,拿區塊鏈當錘子,到處找釘子的Feel ,當時誕生了各種去中心化打車,去中心化Airbnb之類的現在看來很無厘頭的項目,只不過這次,區塊鏈換成了ZK,感覺什麼賽道我們都想著拿ZK給他改造一下……
三. Gamefi
Gamefi可能是目前最為火熱的賽道,沒有之一,算了算過去幾個月看的+聊的項目,如果切細到每一個子賽道劃分出來,Gamefi應該是最多的
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V神本人數年前就發話,金融與遊戲會是區塊鏈最先落地的兩個場景
另一方面,Defi,存儲,Socialfi等各個方向的嘗試,在Mass Adoption方面取得的進展依舊不理想,雖然X2Earn的神話破滅,但Axie和StepN讓所有圈內人看到了“破圈”的希望,甚至很多人堅定的認為,大規模破圈,還得指望“遊戲”
所以一時間,既有Web2的遊戲開發人員目光開始頻頻投向這裡,其中不乏大廠和知名遊戲工作室出來的技術團隊,又有Web3各種原生態NFT,Defi等生態圈的人開始考慮如何把自己的東西“套一層Gamefi”上去,前段時間Ape搞的Dookey Dash便是一次相對成功的嘗試
但現在的Gamefi賽道其實處於一個略微尷尬的時期,X2Earn的陣痛和死亡螺旋剛剛結束,如何在激勵和遊戲性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大家其實並不知道,所有人都在“兩眼一抹黑的”摸著石頭過河,現階段基本取得的一個共識是— Free 2 Play,像是跑鞋和Axie那種先花錢買NFT才能玩的模式已經上看不到了
我們目前看到了下面幾種形態的摸索
- 3A級別—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說Axie是在強調Earn的話,3A們就是在強調Play,其中強調的程度也不一。偏輕的比如主打Web3圈子的,通過NFT等形式吸引Web3玩家入場去玩,偏重的比如主打Web2圈子的,從製作到運營到地推完全走傳統互聯網手游那套模式,單純就是把交易系統搬上鍊,甚至連錢包可能都給你內置+無感化……
- 休閒社交類— Web2我們都經歷過偷菜,農場,搶車位的時代,Web3的Gamefi會不會也有這麼一個時期?社交,休閒,加上一點點的Earn?不確定未來,但至少是一個之前沒怎麼探索過的方向
- 新的X to Earn模式— 目前看到最多的應該是以PSI為代表的Bet to Earn模式,也叫Risk to Earn,簡單來說就是,把Earn這件事與你的技巧和熟練度關聯起來,想像一個類似Web3吃雞的遊戲,100個玩家都得花1美元參加遊戲,最後贏家拿走100美元大獎,這基本上可以解決之前依賴新玩家高速增長的Ponzi模型以及後來不可避免的死亡螺旋,因為這個經濟模型大致變成了PVP。不過這種和3A類似,需要足夠高的可玩性才能留得住玩家,因為對於普通用戶的經濟激勵變得非常小了
- 基於NFT的Free to Own — 以DigiDaigaku為代表,其實APE的Dookey Dash也有那麼點類似的Feel,總之就是吸引玩家過來免費或是很低的價格去持有NFT,後面再想辦法不斷的去給NFT賦能,這個對團隊前期的懸念+神秘感+營銷能力要求很高,後期的開發製作遊戲能力要求同樣高,所以是條門檻極高的路線,再就是前期往往NFT數量限制在1萬,如何擴大圈子人數也是個不小的難題
- 遊戲任天堂— 這個自然是以TresureDAO與Gala為代表,其中Gala的遊戲偏“重”一些,TresureDAO的遊戲則更加“小遊戲”風格為主,在出了Beacon這樣一個爆款之後勢必會吸引到更多類似的小遊戲進入其生態。 Web2上面小遊戲一直經久不衰,Web3能否成功復刻,目前沒人知道
- Defi遊戲化— 這裡DefiKingdom算是獨苗,其野心也非常之大,系統及其複雜,讓人又看到“鏈上夢幻西遊”即視感。然而在21年百倍Hype之後遲遲沒有取得大的進展,幣價回到原點之後也是萎靡不振,這種與Defi深度結合的複雜型Gamefi目前看來前途充滿了崎嶇
- Fully Onchain Game(全鏈遊戲) — 這可能是ETH Denver上最為Hype的一個Gamefi類別,原因無他,其他幾大類多多少少都帶著Web2.5的影子,只有全鏈遊戲才是完全具備區塊鏈特性的Web3遊戲,甚至有些都不能稱之為遊戲,要叫做Onchain Autonoumous World- 鏈上自主世界。這可能是Defi與NFT之後,第三類真正“區塊鏈原生”的產物。但正如與Defi(MakerDAO)與NFT(加密貓)同時誕生於2017年,卻分別在2020,2021年爆發,Fully Onchain Game也同樣處在一個極其早期的探索期,可能同樣需要3–4年的時間才會贏來高光時刻
目前這7大方向, 哪一個或幾個能夠走到最後現在很難說。再者,Gamefi的發展還存在著一個根本矛盾,雖然遊戲是最容易從圈外往里圈用戶的,但遊戲的本質其實是創造一個與現實脫離的世界,讓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暫時逃離出來,進入遊戲樂園這一方“淨土”。而與Web3或者說區塊鏈底層的鏈接,讓Gamefi不可避免的通過某種金融化的形式再次與現實世界連接起來,這種相連會不會打破遊戲最本質的“淨土”功能,可能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總結:
重新思考這3個當下最熱門的賽道,其實並不代表我們不看好這些賽道,正相反,ABCDE是長期看好上述這3個賽道,也都已經或是計劃在這幾個賽道佈局。我們往往高估一些技術的短期價值,而有往往低估一些技術的長期價值,這些賽道也許無法給投資機購與一二級市場帶來相符或是短期的投資回報率。而對於我們這種LP 5年退出期的長線投資型VC來講,時間會是我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