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到加密圈,華人項目/創業者正面臨一場美國監管“大考”。近期,不斷有華人基因的企業和高管被美國監管機構起訴,美國似乎正試圖通過鐵拳手腕來遏制和打壓科技和金融創新。
華人項目接連面臨美國監管“拷問”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儘管通過數據庫拆分、數據本地存儲、第三方監測等多種措施滿足美國日漸趨嚴的監管和合規要求,但TikTok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佈局海外市場的重要產品,仍面臨著美國監管“圍剿”。
3月23日,一場針對海外版抖音TikTok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聽證會在美國國會舉行。在這場長達5小時的問訊中,TikTok CEO週受資面臨了幾十位議員許多充滿偏見與敵意的連環質問,不僅本人回應被多次中途打斷,TikTok還被質疑是“間諜武器” 。而這場關於TikTok甚至出海的中國科技公司命運的“鴻門宴”,美國部門對所有指控卻並未拿出任何實質性證據。
從最初的行政令到國會聽證會,再從與其他美國科技公司共同被傳喚到被單獨針對,接二連三的質疑背後的核心是,字節跳動是一家中國公司。中國外交部斥責TikTok聽證會是“精心設計的政治表演”,認為美國是“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打壓別國企業。”
無獨有偶,非美加密企業也正面臨著美國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區塊鏈分析公司Elliptic數據分析顯示,自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美國監管執法行動對從事加密交易的公司和個人處以的罰款已高達25億美元。其中除了美國加密企業,一些海外公司往往不得不繳納巨額費用“破財消災”,例如總部位於迪拜的Telegram曾被SEC以發行未註冊證券而被指控,除了被要求向投資者返還超過12億美元資金,還需支付185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總部位於俄羅斯的加密交易所BTC-e則因故意違反美國的反洗錢法律被FinCEN判罰1.1億美元。
而近期,華人區塊鏈創業者也正面臨美國的監管“拷問”。 3月27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向芝加哥聯邦法院提交了起訴狀,近萬字的指控書中指出幣安及其CEO趙長鵬涉嫌違反監管措施並未能履行其監管義務,並尋求民事貨幣罰款和補救性附帶救濟措施,包括但不限於交易和註冊禁令、罰沒、判決前和判決後利息。不過,幣安認為該起訴似乎包含不完整的事實陳述,他們不同意CFTC關於其合規、禁止美國用戶訪問、與執法部門合作、內幕操作等問題的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CFTC在對幣安訴訟中聲稱,幣安的大部分營收與利潤都來自美國,並提到一間匿名的“A交易公司”是幣安用來逃避美國監管的公司之一。但隨後該公司Radix Trading自曝身份並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在幣安上進行加密貨幣交易的行為並沒有違法,甚至表示“對於總部位於美國且活躍於加密貨幣領域的交易商來說,這種類型的安排很常見。”
另外,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也被美SEC正式起訴,指控其及公司涉嫌非法銷售證券、欺詐和操控市場,並針對其加密資產名人支持者的單獨違規行為提出指控。對此,孫宇晨回應稱這種指控缺乏依據,並表示SEC的民事投訴只是它對區塊鍊和加密領域知名參與者採取行動的最新例子。 SEC對數字資產的監管框架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發展。
顯而易見的是,華人創業者正被置於美國政策的強監管聚光燈下。
激進式監管引發加密社區不滿和質疑
加密貨幣是最具活力和創新性、迭代最快的金融產品之一,這對監管制度平衡風險防範和促進創新提出更高要求。
美國對加密領域呈現多頭監管的態勢,但各監管機構態度不一,比如SEC主席Gary Gensler最為強勢的監管者之一,他認為現有的證券法“涵蓋了加密市場上進行的大部分活動” ,大多數加密貨幣都是證券,向美國投資者出售加密貨幣的海外實體需要遵守證券法。
雖然大部分加密項目面對監管機構的起訴選擇花錢和解,但並不是所有加密企業都能化解監管危機。比如,加密友好銀行Signature Bank就被監管機構關閉,且其收購條件是必須同意放棄該銀行的所有加密貨幣業務。
而美國激進式的監管行動正引起加密社區的不滿,在他們看來,美國當前的監管政策過時且缺乏清晰化。比如,近期收到SEC“韋爾斯通知”的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認為SEC對該交易所採取的執法行動是一個對簿公堂的機會,可以揭露監管機構在和數字資產打交道時既不“公平、合理,甚至目的都缺乏嚴肅性”;Circle首席執行官Jeremy Allaire則警告稱,美國的監管行動已經開始迫使市場參與者離開美國,進入監管不力、風險更高、控制鬆懈的司法管轄區。美國決策者應謹慎對待他們的下一步行動,監管機構採取“清晰、連貫和務實的政策”;孫宇晨則表示,鑑於加密貨幣行業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們渴望與全球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合作,致力於建立透明的指導方針,以監管加密貨幣行業並與之合作。
而CoinDesk對於美國政府的監管行動發布評論稱,該國大部分行動都是懲罰性的,而不是建設性的,打擊行動超出了現行法律規定的監管機構的權限,並且違反了支撐美國和加密世界的自由和創新精神。
除了加密從業者,不少監管人士也對監管措施表達出了質疑,如SEC前主席Jay Clayton談及美國數字資產的監管狀況缺乏明確性並稱其為"垃圾";CFTC主席Timothy Massad認為目前美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框架不足以保護投資者,即使是美國受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也只受制於已經過時的州貨幣服務法,在製定投資者保護標準方面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美國缺乏明確的監管指導方針和粗暴的執法行動背後或與加密監管權之爭有很大關係,現階段缺乏聯邦立法監管加密市場,CFTC和SEC等部門都在爭奪加密監管權。對於這些美國監管機構而言,如果誰能掌握加密市場的話語權,誰就能夠左右行業的市場走向。
與此同時,隨著民主黨背後的大金主FTX倒台及SBF與民主黨密切聯繫被揭露,拜登政府開始圍剿加密市場,而在一年前拜登政府還在強調美國要在全球數字資產治理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如今態度急轉直下背後頗耐人尋味。
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監管方式不僅沒有很好地為投資者保駕護航,也沒有給加密行業帶來足夠的“清晰度”,為技術提供創新空間,反而會迫使更多加密企業逃離美國。
強監管下,火必Huobi加速加密合規化征途
近年來,面對全球加密資產監管環境的日趨複雜嚴峻,唯有合規經營才是長久之道。例如火必Huobi等加密企業通過不斷完善和提升業務合規度來應對監管的不斷變化,並擴大自身市場規模。
一直以來,火必Huobi都在推動自身業務合規化。除了定期接受第三方審計、啟動“默克爾樹證明”、承諾100%兌付等來確保資產資產存儲方式、透明性和合規性外,為在全球合規化運營,火必Huobi還接連獲得加拿大MSB牌照、美國MSB信託牌照、英屬維爾京群島SIBA牌照、直布羅陀DLT牌照等全球多國運營牌照。
而在2022年11月底,火必Huobi還在業務全球化與合規化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並開啟了Web3.0和元宇宙的全球化進程,經多米尼克政府授權,波場Tron、火必Huobi和DMC Labs合作推出世界上首款國家發行代幣DMC(Dominica Coin),並在12月推出首款國家授權認可的去中心化數字身份(Dominica DID)。
同時,伴隨著美國等國家加密監管態度趨嚴,香港加密新政的戰略機遇或進一步加速火必Huobi的全球合規透明進程。在去年香港面向加密行業開放態度後,火必Huobi更是迅速開啟合規化佈局。今年2月,火必Huobi上線了離岸人民幣穩定幣TCNH(TrueCNH),而香港則是離岸人民幣的主要流通地之一,在為全球用戶帶來更多的新金融機會的同時,還將幫助香港迅速擴大加密版圖。
此外,除了計劃將亞洲總部將遷至香港,火必Huobi還正在準備申請香港加密貨幣交易牌照,這是加密交易所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火必繼續致力於以合規和規範的方式運營的標誌。火必Huobi還將在香港推出新交易所Huobi Hong Kong,新交易所將專注於為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個人提供交易服務。
而未來火必Huobi還將持續深入在香港進行加密佈局。孫宇晨透露,香港是“加密貨幣發展的試驗區之一”,火必Huobi將將繼續擴大其在香港的業務,全力支持香港新政,重點關注香港後續政策,以期能與港府在穩定幣、NFT及交易所業務等領域開展合作,成為香港地區客戶及Web3創業者的合作首選。
監管始終是創新技術發展的必備環節。隨著Crypto不斷向傳統領域擴圈發展,這也對行業建立更為安全合規的業務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意味著加密企業和創業者面臨的訴訟風險將更大,特別是美國對非美企業更為嚴苛的監管審查下。而監管部門則應建立更為明確的行業標準,且避免因過度監管而遏制技術創新,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