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總結
1. 全球支付市場持續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支付市場收入將達2.7萬億美元。同時,科技的發展使支付生態圈內湧現科技背景的玩家,或將改變行業格局;
2. 支付行業現存痛點明顯,主要包括支付手續費高昂、跨境轉賬低效且成本高、不同網絡互通性差以及中心化機構運行模式下的安全和隱私隱患,催生從業者對解決方案的探索;
3.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給支付行業痛點的解決帶來了新的思路。包括銀行在內的中心化支付機構紛紛開始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此類探索更多地集中在B2B支付、貿易融資、和跨境轉賬;
4. 去中心化區塊鏈項目中不乏支付類項目,市值排名前100的項目中有16個具備支付功能。其中服務於跨境轉賬領域的項目發展相對成熟,許多項目定位於各類支付場景的服務提供;
5. Ripple、Stellar成立較早,發展最為成熟,為跨境轉賬領域的主要玩家。二者針對痛點明確,生態圈完善,已和許多傳統金融或科技領域的巨頭建立合作關係;
6. 一些支付類項目發行實物卡,供用戶使用數字資產進行刷卡消費。此類項目中Crypto.com發展較好,社區熱度和全球影響力較高;
7. 市場對數字資產的需求使支持數字資產價值流通的支付協議類項目具備發展空間。 OMG Network為以太坊上的支付協議中的代表項目;
8. Alchemy Pay提出聚合支付理念,同時支持法幣和數字資產,為多種支付場景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項目發展相對處於早期,但線下舖墊完善,團隊經驗豐富,後續發展值得期待。
TokenInsight
1. 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1.1 支付行業體系
在傳統支付行業中,支付體系主要由商業銀行、清算機構(Card Network)、第三方支付機構(Gateway)、商戶和用戶等共同構成。其中,商業銀行往往佔據著主導地位,在跨境結算、金融貿易等方面具有絕對的統治優勢;而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發展,數據、流量、用戶體驗的重要性愈加凸顯。作為連接商戶與用戶的支付中介,非金融背景的中心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規模日益壯大,目前已形成較為固定的競爭格局。商業銀行依靠傳統的金融定位和專業化的資金管理能力持續優化自身支付業務,而支付巨頭企業坐擁龐大的流量,不斷鞏固行業地位,完善業務類型,二者互相合作,發展出成熟的支付生態。
支付體系中的各代表機構,來源:TokenInsight
商業銀行、清算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共同構成完整的支付體系。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為商戶提供收款服務,為用戶提供支付服務將二者進行連接,獲得的交易信息和資金流傳遞至清結算機構處理。清算機構連接多個商業銀行,對交易信息進行驗證並對資金進行結算。而銀行除了通過清算機構與第三方支付機構連接,獲得來自第三方機構的資金流,也直接為開戶的用戶和企業提供資金服務。其他服務商則對由商業銀行、清算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構成的支付體系提供軟硬件支持等服務。
支付行業體系,來源:東興證券;TokenInsight
1.2 支付行業整體發展
“ 隨著科技的發展,由銀行和金融機構作為主導的傳統支付行業湧現出來自科技領域的挑戰者。
科技的發展使傳統支付行業經歷了去現金的改造,電子商務的興起不但瓜分走傳統的線下銷售市場,也為互聯網支付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雖然由於自身健全的體系、規範化的業務流程、和規模化的客戶量等長年積累優勢,仍然在跨境結算和國際貿易等方面的交易中具備絕對的市場統治性,但其在銜接用戶和商戶及對二者的關係管理上缺乏充分的靈活性。
與此同時,科技公司、社交平台擁有海量的數據和流量,天然適合於為用戶和商戶之間提供端對端的連接。而用戶對於支付便捷性和支付速度的要求,更為科技公司在支付行業的發展提供機會。目前,市場上包括支付寶、Paypal、財付通(微信支付)等在內的第三方支付巨頭均為科技背景,在某些國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已取代銀行,成為大眾日常支付、轉賬的首選。
1.2.1 支付市場持續增長,生態不斷強化
支付市場在近年展現出持續的增長能力。銀聯、Visa等清算機構實現不同商業銀行的聯合和互通,推動了銀行支付業務的發展;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對銀行支付業務的市場產生擠壓的同時,也為銀行帶去了大量的資金流,三者緊密合作形成支付生態。隨著支付生態圈的強化和開放銀行概念的引入,眾多科技公司被逐漸引入,成為支付生態圈中的新角色。例如,Uber和滴滴等打車軟件平台能夠與用戶賬戶直接綁定,進行自動付款(Push Payment)。市場的穩健增長和生態圈的擴大為具備科技背景的新玩家的進入提供了空間。
全球支付市場增長,來源:McKinsey&Company;TokenInsight
1.2.2 支付體系的改造、支付服務的多樣化和支付產品的優化
除外與科技公司的合作,銀行內部也不斷使用科技手段對自身支付體系進行改造。數字資產的出現對現有支付體系的升級建設提出需求,銀行和清算機構將對自身系統的技術架構進行改造,以適應數字資產帶來的變革。而數字資產的發展也將在未來為支付行業帶入新的玩家。
此外,第三方支付機構不斷利用自身的技術和流量優勢,豐富支付服務,優化支付產品,對未來可能發展的新的支付方式進行探索。
1.2.3 用戶體驗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
隨著交易速度和交易便捷性等技術性競爭差異越來越小,用戶體驗逐漸成為支付行業中企業競爭的核心,也將在未來成為行業內企業差異化競爭的要素。目前市場中常見的用戶體驗優化包括各類折扣活動和支付場景化。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支付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探索,作為企業提高用戶吸引力,增強用戶黏度的手段。
然而,目前行業中跨境支付體驗仍然欠佳,過長的跨境結算時間和高昂的手續費為用戶跨境支付和轉賬製造了許多不便。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此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隨著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跨境支付方面體驗的優化將成為未來支付行業發展的重心之一。
2. 行業痛點
支付行業發展至今,受制於科技水平和較為固定的商業模式,存在著明確的行業痛點。傳統支付生態圈內中間環節過多,中心化巨頭壟斷市場,導致了規則不透明、效率低下和支付成本高等諸多問題。現有支付體系在中心化巨頭主導的遊戲規則中革新緩慢,日漸飽和的市場也使得整個行業的發展遇到一定瓶頸,亟需新的技術推動行業的改革。
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支付行業現存的痛點和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可溯源等特點使其不但能夠從技術角度提高支付行業的服務效率,同時也使更為開放透明的行業環境成為可能。區塊鏈在支付行業的發展,使得行業內湧現出一批新的玩家,或將改變行業整體格局。
2.1 交易手續費高
傳統支付行業,中心化支付機構通常向商家收取較高的手續費,而手續費成本最終被轉嫁給用戶。刷卡手續費包含了由銀行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由清算機構收取的銀行卡清算組織網絡服務費和由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取的收單服務費,經過銀行、清算組織、支付公司多重的費用收取,給商家和用戶造成了額外的負擔。如下表所示,除中國市場主流的中國銀聯外,其它包括Visa、MasterCard、Discover等在內的主流支付網絡均收取1%-3%不等的服務費。
主要支付網絡信用卡刷卡費,來源:ValuePenguin;中國人民銀行;TokenInsight
2.2 不同支付網絡間的互操作性低
由於不同的支付機構之間存在競爭關係,各支付網絡間互操作性低,不同國家間的支付網絡更是難以實現互通。例如,用戶無法直接將資金從支付寶轉移至微信錢包(財付通),只能先將資金從支付寶提現至銀行卡,再充值至微信,而此過程中通常存在一定的手續費;此外,用戶若想把資金從Paypal轉移至支付寶,更需要經過多重中間機構,付出極高的成本。
2.3 跨境交易低效且成本高
通過銀行和SWIFT處理的跨境交易存在處理時間過長、手續費成本高、匯率兌換損失等問題。這不僅給個人的跨境資金轉移造成困擾,也為跨國企業的海外收益回籠造成困難。國際匯款通常使用電報匯款方式(Wire Transfer),根據TokenInsight對美國、中國、新加坡、日本四個國家的代表銀行調研,各大銀行跨境匯款(匯出)手續費和處理時間如下。同時,用戶在機構執行外匯購買和兌換時,往往會被收取和市場匯率偏離、不利於用戶的匯率,造成不小的損失。
各大銀行跨境匯款手續費和處理時間,來源:BoA; BoC;DBS;MUFG;TokenInsight
2.4 安全性和隱私問題
安全性和隱私問題一直是中心化機構備受詬病的方面。一方面,用戶在日常使用銀行卡時常常遭遇銀行卡被盜刷,單個國家或地區一年欺詐交易額可達上億美金。據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統計[1],2018年澳大利亞欺詐交易額為5.74億澳元(約3.93億美元);而據歐洲中央銀行統計[2],歐元支付地區2016年欺詐交易額高達18億歐元(約20億美元)。另一方面,用戶信息隱私嚴重依賴中心化機構的信用,用戶缺乏對自身信息的掌控,導致信息隱私問題頻發,行業內更是屢屢被曝光銀行販賣用戶信息的醜聞。
[1]統計鏈接:https://www.auspaynet.com.au/sites/default/files/2019-08/AustralianPaymentCardFraud2019_0.pdf
[2]統計鏈接:https://www.ecb.europa.eu/pub/cardfraud/html/ecb.cardfraudreport201809.en.html
3. 區塊鏈解決方案
區塊鏈技術的潛力和能夠給支付行業帶來的變革激發從業者推進區塊鏈在行業中的應用。目前,銀行等中心化支付機構已紛紛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來對自身支付業務的升級改造;同時,行業內不斷湧現出Ripple、Stellar、PundiX、Alchemy Pay等區塊鏈支付項目,致力於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傳統支付交易中繁瑣的中間程序。數字資產的使用也創造出了數字資產的支付和轉賬需求。
3.1 中心化機構的區塊鏈改造
支付行業中的中心化機構正不斷對區塊鏈進行探索和應用,以期解決現存的行業痛點。因在國際貿易方面有著較強的應用場景和優化必要,對於區塊鏈的探索和應用主要體現在跨境商貿支付方面。總體而言,各大中心化支付機構在對使用區塊鏈技術對自身系統進行改造,建立更加高效的支付平台,以及加入區塊鏈生態上態度較為開放;而由於政策、市場等原因,對於數字資產在支付方面的規模化普及的推進則相對保守。
各中心化支付機構對區塊鏈的探索和應用案例,來源:TokenInsight
3.2 區塊鏈項目概覽
區塊鏈支付項目主要採用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資產對現有的支付效率和安全性進行優化,降低支付成本。在市場上湧現出許多的支付項目中不乏優質項目,據TokenInsight對數字資產市場市值排名前100的項目進行統計,其中支付類項目(含穩定幣)共計16個。
由於目前市場上許多支付類項目業務較為多元,且部分項目仍在發展當中,商業模式和發展重心可能發生改變,行業尚未有明確分類;但根據項目的主要應用場景和最常使用的功能,還是能為項目劃分出幾個領域。由下圖市值前100名的支付項目組成可以看出,在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支付項目中,穩定幣項目佔據大多數;跨境支付項目Ripple和Stellar同樣發展較好;支付卡、支付協議和對支付場景進行支持的項目也具備發展空間。
支付類區塊鏈項目佔比及組成,來源:CoinMarketCap;TokenInsight,2020/06/18
除穩定幣外,市場上的支付類項目大多以解決支付行業現存的問題、普及數字資產的使用、構建更開放的支付生態作為願景和目標。在提高支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多數項目強調全球交易的即時實現和低廉或無交易成本;針對不同支付網絡間互通性低的問題,部分項目提出了聚合支付的概念,支持接入不同的現有的支付基礎設施,同時提供多樣化的幣種選擇。而在安全性和隱私性方面,由於區塊鏈項目採取分佈式賬本技術,中心化的安全和隱私隱患對區塊鏈項目並不構成威脅。
然而,目前區塊鏈技術尚未發展成熟,距離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還存在距離,也存在本身的安全問題。支付類項目在支付應用場景、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4. 區塊鏈項目分析
穩定幣作為連接法幣和數字資產的橋樑,自推出起,市場對其的需求便不斷擴張,發展出大量包括USDT、PAX、BUSD、TUSD等較為成熟的項目。目前穩定幣項目的分類較為明確,主要有法幣抵押、數字資產抵押兩類。穩定幣具備儲值、理財、支付等功能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由於自身的低波動特性、支付功能和大量的使用被其它支付項目兼容。
由於穩定幣項目自成體系,不便與其它支付類項目做直接的對比分析。而除穩定幣外,行業內還存在許多其它優質項目,如下表所示:
部分支付類項目簡介,來源:各項目;TokenInsight
4.1 Ripple、Stellar
作為最早將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和跨境支付融合的項目。相對其它許多的支付項目,Ripple和Stellar發展成熟,二者競爭關係較為明顯。 Stellar創始人為Ripple創始人之一的Jed McCaleb,Jed離開Ripple後創立了Stellar。同時,Ripple和Stellar也面臨著來自傳統跨境支付巨頭SWIFT的競爭,而SWIFT對於公共賬本技術也有所佈局。
Ripple和Stellar在項目設計上具有許多相似之處,所針對的行業痛點十分明確,有很強的場景適用性。 Ripple曾提供xCurrent、xRapid和xVia三種產品,分別作為銀行支付解決方案、按需流動性提供和網關。但由於xRapid流動性和實際市場需求受到質疑,Ripple在2019年進行品牌重塑,將三類產品改為統一的以網絡形式呈現的RippleNet,著重強調按需流動性和推銷XRP,從前使用xCurrent產品的銀行客戶也全部移入RippleNet。品牌重塑後的Ripple,使用基於XRP Ledger技術的XRP對不同幣種進行連接,XRP Ledger由獨立的驗證節點組成,能在3-5秒達成共識。 XRP Ledger驗證節點目前有36個,由大學、交易所、和金融機構組成,Ripple運營其中的6個。
Stellar支持任何法幣在其網絡上的數字化,加入Stellar網絡的機構成為網絡錨點發行信用憑證,用戶無需在異國開戶,便可實現資金的跨境轉移。 Stellar網絡由非盈利組織Stellar發展基金會負責運營,其透明度要優於Ripple 。作為初始化賬戶和交易手續費用,用戶需至少存入1個lumen來保證賬戶的維持,而每筆交易至少需消耗0.00001個lumen,因此,Stellar原生代幣lumen的價值在於其服務的實際應用和生態的構建。相較於XRP,lumen的具體分佈披露更加完善:
XRP和Lumen分佈對比,來源:Ripple;Stellar;TokenInsight
Ripple和Stellar團隊實力皆強,但在生態的構建上,Ripple起步較早,生態搭建更加完善。尤其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夥伴和客戶方面,Ripple在全球40多個國家擁有300多家金融機構客戶,與American Express、Santander和SBI Remit等大型金融機構存在合作。近期,Ripple加開放支付聯盟Open Payment Coalition,推出PayID,持續優化其支付生態圈和網絡的搭建。相較而言,Stellar的合作夥伴中非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佔比較多,有大型科技公司IBM,也有年輕的支付公司SatoshiPay。
XRP和Lumen生態,來源:Ripple;Stellar;TokenInsight
4.2 Crypto.com
與服務於跨境支付和清結算領域的Ripple和Stellar不同,作為定位於普及數字資產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的項目,Crypto.com主要服務的客戶為個人用戶。項目的實物卡片產品使用戶能夠將數字資產的使用融入日常生活,具有很強的場景應用性。除Crypto.com外,實物卡支付類項目還有TenX,二者在商業模式上較為相近。
Crypto.com作為支付功能的產品主要有Crypto.com App和MCO Visa Card。 Crypto.com App為數字資產託管方,提供數字資產的買賣、存儲、轉賬,目前支持7種法幣和55種數字資產的買賣,功能與錢包類似,但並非市面上流行的用戶託管型錢包。
MCO Visa Card為實物卡片,用戶的數字資產將被轉換成美元,供用戶在線下取款和刷卡消費使用。 Crypto.com推出抵押獎勵計劃,對於在其錢包中持有MCO代幣大於六個月的用戶提供更高的MCO代幣消費獎勵。同時,Crypto.com推出的信用產品,為存入數字資產資產的用戶提供信用額度。
作為具有託管性質的項目,資金安全性為項目整體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Crypto.com在安全性方面的保障較為全面,具體如下表所示。然而受近期數字資產卡發卡商Wirecard審計醜聞影響,Crypto.com和TenX均受到來自用戶的對資金安全的擔憂。
安全性保障詳情,來源:Crypto.com; TokenInsight
Crypto.com團隊實力較好,發展路線圖清晰,據項目五月更新報導,其在全球已經擁有超過兩百萬的用戶,屬於支付類項目中較為成熟的項目。同時,Crypto.com也將戰略佈局擴展至商家服務,商家可在項目平台註冊,接受線上數字資產收款,掃碼支付功能也即將推出。由於項目主要服務於個人客戶,項目熱度和用戶流量為項目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由下圖可見,Crypto.com社區影響力和全球化程度較好,能夠為其未來的發展和業務擴張提供基礎保障。
社交平台熱度和網站訪問源分佈,來源:Crypto.com; SimilarWeb;TokenInsight
此外,Crypto.com採用雙通證機制,CRO為鏈上原生代幣,起到交易手續費、節點獎勵和手續費折扣的作用;而代幣MCO則於MCO Visa Card的發行、升級、消費獎勵等直接掛鉤。總體而言,項目在數字資產的日常使用方面具備市場空間,能夠解決支付行業現存的部分如銀行卡境外刷卡手續費高的痛點。
4.3 OMG Network
OMG Network是以太坊上的Layer-2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和支付協議,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點對點交易和數字資產的鏈上轉移。幫助第三方在其網絡上建立可擴展、去中心的支付應用,使金融服務能夠跨地、跨資產類別、跨應用。項目支持以太坊和ERC20 Token,交易手續費可用不同的數字資產支付。
除OMG Network外,目前市面上發展較好的可服務於支付的協議類項目還有Loopring。但相比OMG Network強調賦能無邊界金融服務和數字資產的瞬時轉移,Loopring的定位更加著重於幫助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在以太坊上的搭建。
技術層面,OMG Network使用Plasma方案,交易在子鏈(Child Chain)上進行,多個交易被合併進子鏈區塊,以單一交易的形式壓縮回以太坊根鏈(Root Chain)。同時,看守人(Watcher)驗證子鏈,確保子鏈共識機制的正確運行。 Plasma作為目前主流的Layer-2擴展方案之一,技術上具備一定可靠性。
安全性方面,子鏈的安全性來自於根鏈,子鏈的資金退出必須提供正當證明。合約審計方面,Quantstamp和Consensys Diligence為其提供過服務,但2020年1月以後無公開的審計披露。另外,項目推出最高可獎勵$25,000的賞金獵人計劃來對技術和系統安全進行持續完善,該計劃覆蓋層面有:
OMG Network賞金獵人計劃覆蓋層面,來源:OMG Network; TokenInsight
項目進程方面,項目整體熱度良好,OMG Network已推出網頁錢包,並在近期上線主網Beta版,但具體路線圖和未來規劃缺乏披露。同時,雖然項目在技術層面給出了詳細的介紹,其白皮書為項目團隊與Plasma創造人之一的Joseph Poon合作撰寫,但項目對於整體團隊信息披露不足,透明度相對偏低。而由官方公開的信息,項目現任CEO Vansa Chatikavanij擁有金融、諮詢和管理經驗,但缺乏技術背景。
通證機制方面,用戶使用OMG作為交易手續費和驗證人抵押。 OMG在初始分配上中心化程度偏高,團隊和項目擁有29.9%的代幣;而目前etherscan上前100的地址擁有67.91%的通證。
通證初始分配和目前Etherscan通證分佈,來源:OMG Network;Etherscan;TokenInsight
總體而言,OMG Network比起Ripple、Stellar和Crypto.com,項目發展相對處於早期。項目針對痛點明確,技術原理清晰,未來的應用場景在開放銀行和B2B支付處理方面存在潛力。但就目前而言,項目仍局限於數字資產鏈上交易的支持。由於項目為採用Plasma技術的以太坊上的Lay-2協議,未來的發展和以太坊與Plasma息息相關,同時也取決於數字資產使用的普及和市場需求。
4.4 Alchemy Pay
Alchemy Pay成立於2018年,作為提出法幣和數字資產聚合理念的項目,Alchemy Pay線下生態搭建完善,潛在應用場景豐富,業務覆蓋服務商戶和企業的線上及線下收單、跨國收單、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和服務個人用戶的聚合支付方案等,業務層次較為多元化。
Alchemy Pay的產品形態有數字資產收單智能POS、數字資產支付網關、和應用內置的支付SDK。其解決方案能夠使法幣和數字資產在同一台POS機上支付,可支持任何數字資產;同時Alchemy Pay 對接現有支付公司,使商戶無需改變其原有收費方式,產品適應性高。
目前支付行業中,同樣在線下銷售點(Point of Sale)部署的還有PundiX,後者主要產品為支持法幣和數字資產買賣的Mobile App、實物卡、支持POS設備的PundiX平台;同樣聚焦線上線下商務支付的還有Flexa,為商家提供支付服務的則有BitPay。相比之下,PundiX設計的應用場景更為單一,主要聚焦於數字資產的線下消費;Flexa則單純支持數字資產的支付;BitPay主要支持比特幣。此外,與包括OMG Network在內的基於以太坊的支付項目不同,Alchemy Pay支付協議可在各種公鏈上部署。
項目發展方面,Alchemy Pay路線圖和未來短期內的規劃清晰,在線下部署和生態搭建方面有很大優勢。目前Alchemy Pay與許多傳統行業和區塊鏈行業內的企業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其與QFPay的合作關係能幫助其很好地連接商戶,推廣產品的實際應用;在與幣安的合作方面,Alchemy Pay支持BNB和BUSD進行支付,並在結算端推進以穩定幣BUSD進行的數字資產兌換和結算。其它項目中,COTI推出了自己的穩定幣。
Alchemy Pay生態和線下搭建(部分),來源:Alchemy Pay;TokenInsight
除目前落地程度較高的線上線下商戶聚合支付外,Alchemy Pay還為企業提供支付和結算解決方案。項目其它潛在的應用場景及項目發展規劃還包括數字娛樂行業支付、跨國集中收單、直銷公司分賬、跨境電商擔保支付等。然而,Alchemy Pay此類業務相對處於早期階段,跨國集中收單業務計劃在2020年第三季度上線。行業內定位於為企業提供數字支付解決方案的項目還有COTI,聚焦於電商支付服務的項目有uTrust。
Alchemy Pay團隊核心成員背景較強,核心團隊成員均擁有十年以上的支付、互聯網、電信等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同時,項目投資人和顧問團隊實力同樣較強。
通證方面,原生代幣ACH主要功能有作為商戶入網抵押代幣和支付運行獎勵。在初始分配上,團隊持有比例偏高,但有51%的代幣作為支付獎勵,對生態的維護起到正面作用。同時,項目對募集資金的使用披露清晰,透明化程度較好,在行業中較為難得。 ACH具體分配組成和所募資金分配如下:
ACH分配和資金分配,來源:Alchemy Pay;TokenInsight
從項目公佈的規劃方面可以看出, Alchemy Pay定位全球市場。目前,項目已經進入的國家或地區有香港和新加坡,計劃進入歐洲、中東、泰國和北美,在台灣、韓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擁有合作夥伴。具體進程規劃如下:
全球化進程規劃,來源:Alchemy Pay;TokenInsight
總體而言,項目所提供的線上線下商家支付服務有較多的項目參與競爭,但Alchemy Pay為首先提出法幣和數字資產聚合概念的項目。 Alchemy Pay生態圈搭建良好,團隊經驗豐富,信息披露較為透明。項目目前發展相對處於早期,但團隊背景不俗,後續市場推廣值得期待。
4.5 綜合對比
根據對目前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項目的分析,Ripple和Stellar由於針對的行業痛點明確以及成立較早,是目前發展的最為成熟的項目,尤其是Ripple,其生態圈中不乏跨國銀行和傳統支付機構;而Stellar設有非盈利基金會,其通證分配透明化程度較好。
實物卡發行也是項目關注的領域,需要項目具備較強的市場擴展和獲取個人用戶的能力,Crypto.com是該領域的代表項目,項目市場熱度和全球影響力較好,但由於此類項目具備的資金託管機制,在資金安全性方面很容易被質疑。
支付協議特指公鏈上的Lay-2擴展協議,代表項目有OMG Network,此類項目致力於實現數字資產的瞬時鏈上轉移,幫助第三方的支付應用搭建。此類項目的重點在於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 OMG Network技術原理清晰,但透明化程度偏低,團隊信息缺乏詳細披露。
線上線下商戶支付服務、企業支付解決方案提供等應用場景的支持是現在行業中許多項目競爭的領域。代表項目有Alchemy Pay、PundiX、BitPay、Flexa、COTI等。其中Alchemy Pay提出法幣和數字資產聚合概念,搭建出較為完備的生態圈,項目發展雖相對處於早期,但後期發展值得期待。
各項目多維度對比見下頁:
風險提示
防範各類金融平台打著“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等旗號的非法集資活動,TokenInsight將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監管規定,堅決抵制利用區塊鏈進行非法集資、網絡傳銷、1C0及各種變種、傳播不良信息等各類違法行為。
如發現內容含敏感信息,請後台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