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共識未來公眾號
引言:最近關於區塊鏈革命的提法少了很多,我們很少再聽到“區塊鏈即將顛覆互聯網”的提法,這似乎也寓意著區塊鏈技術(加密技術)正在進入一個理性發展的階段,如果按照Gartner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區塊鏈正在進入一個泡沫幻滅的階段,如之前再成熟度曲線中消失的“雲計算”概念一樣,區塊鏈似乎正在成為一個IT行業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時代,本文試圖對區塊鏈(本文中將加密Crypto與區塊鏈blockchain視作等同概念)與互聯網的內在關係進行一個梳理。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所有數字服務均由數據庫提供支持。區別於傳統的中心化式數據庫,加密技術開啟了一種新的方式來構建和維護數據庫,表現在,加密數字服務建立在一個由網絡參與者社區運營的去中心化數據庫協議之上。
在過去短短的幾十年中,Internet已從早期的高度分散的技術架構轉變為由幾個強大的網絡巨頭(Google、Facebook、Microsoft、Apple、Amazon等)所控制的架構。很顯然,這些互聯網巨頭造成了技術壟斷,導致了開發人員的種種限制,並最終阻礙了創新。
加密協議本質上是一種開源協議(ps那些不開源的協議都是偽區塊鏈),旨在打破這種高度集中式的體系結構,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各種應用程序可以搭建在這些開放和無許可的協議上。
1. 信息技術創新周期
新的計算平台支持新的應用程序
來源:克里斯·迪克森(Chris.Dixon),下一個計算是什麼(2016) 。
· 新的計算平台支持新的應用程序。新的計算平台提供了新的獨特的功能,使開發人員和企業家能夠重新設計整個行業。
· 計算的範式轉移。在1980年代,個人計算機時代使個人工具的創建成為可能,例如Word,Excel和其他桌面應用程序。進入1990年代,互聯網通過提供全球信息分發網絡將這些計算機連接起來,將先前的個人工具轉變為協作服務,例如搜索引擎Yahoo,社交網絡Facebook和電子郵件。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使這些服務更加移動化、無處不在,增加了攝像頭和GPS功能,誕生了諸如Snapchat、wechat等移動互聯網巨頭。
· Crypto加密是基於Internet原生金融的新計算平台。 2000年以後,BTC為代表的的加密資產的誕生加密資產使金融交易具有類似電子郵件的效率。一個共同維護的開放式數據庫促進了這些加密資產的交易。作為互聯網的原生技術,加密應用程序從第一天開始,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分發,諸如Coinbase、Binance等應用也使得這些加密資產交易能夠更便利。
一開始的時候總像個玩具
來源: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2003)。
· 下一件大事在一開始的時候,總像個玩具一樣。每種新技術在進入主流應用階段之前都要經過早期適用到投資階段。在這個階段,風險資本參與投機並驅動技術創新,將大量人才和資本吸引到這個新興市場,在發展多年後,這項技術或可得到大眾的認可並成為主流。
· 一個新的計算平台總是在某個方面上表現出色,而在其他方面則很糟糕。最初,新技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像個玩具。通常,人們傾向於低估新計算機平台上的創新速度。比如,一開始的時候,智能手機被當做小型且緩慢的計算機,但如今,它們已勝任大多數的計算機運算。
· 我們仍處於加密的“玩具”階段。加密技術的新功能是一個可以集體維護的、開放和全球化數據庫,從而消除了對可信第三方的需求。加密網絡的交易處理能力仍然受制於各種性能限制。但我們經常忽略的是,即使在早期,加密技術已經吸引了一些來自互聯網的最優秀開發人員參與其中。
開源軟件促進創新
來源:Github Octoverse。
· 開源軟件促進了創新。開源軟件運動是由一群研究人員在1980年代發起的技術浪潮。如今,已經會有97%的企業使用開源軟件。例如,Android基於最流行的開源操作系統Linux構建。 2018年,IBM以334億美元收購了Red Hat,微軟去年以75億美元收購了Github。
· 開源軟件使整個技術行業受益。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開源軟件的貢獻和改善之中,這種開源化運動促進了技術的快速創新,開發人員可以將現有軟件無縫整合到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中。
· 加密技術可以實現全球範圍內的開源開發協調。開源運動代替了傳統企業下的協調和經濟上來激勵開源軟件的開發,加密技術可直接從協議中實現軟件的貨幣化。內嵌的經濟激勵措施可以促進開源開發人員的積極性。我們也注意到開源在全球範圍內的蓬勃發展。
Open Source Contributions in US and the Rest of World
來源:Github Octoverse。
2. 互聯網的歷史
互聯網最初只是一個研究項目,初衷也是創建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的通信網絡。
來源:布萊恩·麥卡洛(Brian McCullough),《互聯網如何發生:從Netscape到iPhone》(2018年)。
· 互聯網最初是一個研究項目,初衷是創建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的通信網絡。該計劃一開始由政府和學術界資助。目的是創建一個沒有任何單點故障的通信網絡。商業互聯網是建立在這種網絡架構之上的。
· 互聯網無處不在,因為其底層網絡是開放的和去中心化的。開放通信標準為全球的信息傳輸提供了一個共享的技術基礎架構。任何人都可以以一種無許可的方式加入,與應用程序通信或將應用程序部署到全球網絡。
· 加密是互聯網的一個開放金融通訊網絡。加密可以實現全球金融基礎設施,而不會出現單點故障。任何人都可以在共享基礎架構之上,部署及使用各種金融應用程序。開放的金融基礎設施真正地實現了無授權的創新。
早期的Internet協議僅僅是個通信渠道
來源:Wikipedia,Internet協議套件。
· 早期的互聯網協議僅僅是個通信渠道。協議定義了Internet上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標準。這些TCP/IP等協議用於所有Internet通信中,以確保信息可以快速可靠傳輸。不同類型的信息需要不同的協議:Web請求(HTTP),電子郵件(SMTP),語音(VoIP)等。
· Internet協議受到限制,因為它們無法存儲狀態。 Internet協議能夠傳輸信息,但無法存儲信息。這意味著通信永遠不能建立在先前發送的信息上。通過這些協議進行的通信缺乏上下文。
· 在加密協議之前,Internet上任何有意義的活動都需要第三方(Google、Facebook等)參與。記錄信息(狀態)的能力是構建Internet應用程序的先決條件。一直以來,不少私有公司參與維護了這些用於通過Internet協議進行通信的數據庫。
Internet協議要求私有第三方數據庫發揮最大潛力
來源:本·湯普森(Ben Thompson),《聚合理論》(Aggregation Theory,2015年)。
· Internet協議要求私有第三方數據庫發揮最大潛力。所有Internet服務都依賴於第三方存儲來自先前活動的數據的能力。例如,如果不訪問先前建立的聯繫人,就無法維護用戶社交網絡的記錄。
· 匯總數據的巨大潛力。私有數據庫在Internet上進行記錄活動。此數據經過過濾和排序,以創建用戶友好的應用程序。用戶體驗越好,服務吸引的用戶就越多,從而又收集到更多的數據。這種模式導致了一個正向循環-少數技術公司成為事實上的數據壟斷者。
· 加密協議將數據存儲在集體維護的數據庫中。加密協議可用作應用程序的開放數據庫。它不是在公司層面上匯總數據,而是在協議層面上匯總數據,並成為共享的基礎結構。應用程序和用戶都可以利用同一數據存儲源,並從中受益。
數據壟斷者成為互聯網的守門人
來源:NFX,《網絡效應手冊:13種不同的網絡效應》(2018年)。
· 數據壟斷成為互聯網的守門人。互聯網最初是一個分散的網絡,但現在實際上變成了由少數大型技術公司所控制的網絡。 Google和Facebook現在對所有互聯網流量的直接影響超過70%以上。由於這種影響,初創公司將拿出40%融到的VC資金,花在Google,Facebook等流量巨頭上來獲取新客戶。
· 網絡效應,用戶發現產品疊加了一些有價值的服務。互聯網技術公司巨頭(GAFA)能夠為其用戶提供數十億相關交易對手(用戶,供應商,客戶,服務提供商等)的網絡。另外,由於他們已經積累了用戶數據,他們能夠更容易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 壟斷扼殺了互聯網上的創新。這些技術巨頭曾經嘗試競爭,這種競爭可以使互聯網市場變得多樣化。但如今,這些公司中的大多數控制著互聯網各自擅長的部分。結果是,用戶正在失去選擇的權利。
缺乏原生支付層為Internet上可能的業務模型設置了限制
來源:康妮·陳(Connie Chan),《廣告還不夠》(2018年)。
· 缺乏原生支付層為Internet上可能的業務模型設置了限制。如今,公司通常專注於注意力經濟或錢包經濟。前者通常是強調互動並通過廣告獲利的數據市場(Facebook,Twitter,Snapchat),而後者通常是通過交易(Amazon)和/或訂閱(Spotify,Netflix)獲利的內容和產品市場,互聯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已經相當集中。
· 傳統的支付方式會損害Internet上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多的廣告使得許多應用程序和服務難以使用。廣告的精准定位也會損害用戶的隱私權,而且通常是惡意軟件插件。基於訂閱的收入模型將用戶鎖定在一大批的服務產品中,每月或每年的訂閱計劃或損害用戶的權益-許多人即使不再使用該產品或服務後卻往往忘記取消訂閱。
3. API經濟
領先的技術公司都是平台
來源:Scott Kupor,《初創企業,平台和創新》(2019年)。
· 領先的技術公司都是平台。它們是連接用戶和服務的雙向市場。平台因為網絡效應和用戶生成的內容而得到發展。對於服務提供商來說,平台可幫助其實現低成本地獲取用戶。對於用戶而言,平台負責提供了高質量服務提供商的對接。
· 平台是具有資本效率的業務模型。 Uber是最有價值的出租車公司,沒有一輛車。 Airbnb是最大的酒店服務,沒有任何房地產。 Spotify是音樂市場,所有內容均由藝術家產生。 Youtube是最大的視頻流媒體服務,沒有自己生產的內容。平台提高資本使用的效率,過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大多都是平台型。
· 平台依靠網絡效應和用戶生成的內容生存,而不會獎勵其用戶。平台的典型生命週期是籌集VC風險資本資金,以獲取用戶並增強其網絡效應。反過來,平台的用戶會使服務對新服務提供商和用戶更具吸引力。一旦平台達到足夠大的規模,公司就可以躺贏-永久地提取平台活動的佣金。
平台與第三方的關係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來源: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為什麼權力下放很重要》(2018)。
· 平台與第三方的關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成功的平台在應用過程中往往遵循上圖類似的模式。隨著平台應用的S曲線的增加,它們對用戶和第三方的控制權也穩步增長。當平台到達S曲線的頂部時,他們與其網絡參與者的關係從合作變為競爭。
· 中心化式平台始於招聘人員,最終成為價值榨取者。剛開始,平台需要招募用戶和第三方補充,例如開發人員,企業和媒體組織,以使其提供服務對用戶更有價值。一旦平台達到臨界規模,業務發展的自然之路就是與其合作夥伴競爭市場份額。
· 平台天然傾向於扼殺創新。對於第三方角度來看,從合作到競爭的過渡使得雙方很難維持可持續的業務夥伴關係。這種平颱風險的典型例子諸如Spotify與Apple的交惡,其中Apple被指控在App Store中不公平地推廣自己的音樂服務。
應用程序依賴其他多個服務提供商的API訪問來實現其核心功能
來源:馬丁·卡薩多(Martin Casado),《通過API的世界》(2018)。
· 應用程序的核心功能依賴於其他多個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API訪問。應用程序不是孤立運行的。相反,它們通常連接到多個外部服務提供商的數據庫API。
· 模塊化對於技術公司是互惠互利的。從頭開始構建許多功能通常是不切實際的,這就是為什麼公司傾向於依賴其他服務提供商來實現其許多核心功能的原因。
· 加密協議通過提供更便宜,更可靠的服務來代替傳統的API。 API訪問維護成本很高。例如,Uber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支付了5800萬美元的使用Google Maps的權利。 API提供商的單方面更改數據訪問權的權利給第三方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帶來了固有的平颱風險。但如果建立在加密協議之上時,開發人員不必擔心數據訪問權限的突然變化。開放的基礎架構消除了第三方開發人員的平颱風險。
4. 加密技術的基礎
加密協議是新的互聯網基礎架構
來源:Emre Tekisalp,《了解Web 3 —用戶控制的Internet》(2018)。
· 加密協議是新的互聯網基礎結構。加密協議將開放數據層添加到當前的Internet協議套件中。公司以前執行的業務邏輯現在可以直接在協議中進行編程。加密協議由在線參與者的網絡(而不是中心化公司)擁有,維護和操作。
· 加密協議是開發人員可以在其上構建的無許可平台。開發人員現在可以通過不受中心化式公司控制的API在共享數據層上構建其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和用戶具有對共享數據存儲的平等訪問權限。
· 加密協議為開發人員提供了複雜的構建塊。共享的可編程數據層使得開發應用程序更快,更節省資金。此外,它消除了中心化平台所固有的平颱風險。
十年來,加密貨幣已從極客論壇帖子發展為大型機構認可的資產類別
來源:納撒尼爾·波普爾(Nathaniel Popper),《數字黃金》:比特幣和試圖重塑貨幣的不滿和百萬富翁的內幕(2016)。
· 十年來,加密貨幣已從極客論壇帖子發展成為機構資產類別。比特幣協議規範最初於2008年發布。 2013年開始,有風險資本對加密技術進行了重大投資。 2015年以太坊的推出引起了許多開發人員的注意,並為加密應用程序開發打開了一扇窗。
· 互聯網本應具有原生的支付層。類似於網頁的“ 404未找到”錯誤,Internet錯誤代碼規範中存在“ 402需要付款”錯誤。在1990年代,互聯網的創建者曾期望Internet集成數字支付層,但一直無法解決在沒有受信任的第三方的情況下來維護全球數據庫的技術難題。
· 加密將付款轉換為Internet數據包。類似於互聯網啟用無權限信息傳輸的方式,比特幣啟用無權限值傳輸。任何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都可以自由參與比特幣網絡。
比特幣協議為其參與者提供了經濟激勵,以維護一個全球開放的數據庫
來源:中本聰(SatoshiNakamoto),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2008)。
· 比特幣協議為其網絡參與者提供了經濟激勵,促使其可以維護全球開放的數據庫。 BTC網絡參與者(礦工)爭奪在比特幣網絡中驗證交易的權利。通過誠實地更新和維護數據庫,各參與者將獲得比特幣獎勵。
· 比特幣協議是繞過中介的解決方案。無需信任的第三方,Internet上的資金就變得安全了,跨境交易變非常有效率。
· 消除傳統金融基礎設施所存在固有的摩擦。所有銀行都需要維護自己的內部交易數據庫。比特幣通過充當單個、共享和開放的交易數據庫,提供了一個替代解決方案。事實上,現在我們都可以像電子郵件一樣高效地在全球範圍內發送和接收資金。
5. 加密技術的潛力
以太坊可以創建智能合約
來源: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2014年)。
· 以太坊可以創建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內嵌在以太坊區塊鏈中。智能合約的預編程功能可幫助任何人實現交互和交易。
· 開發人員意識到可編程貨幣的潛力。比特幣被認為是一個能夠執行簡單功能的計算器,而以太坊更像是一台計算機,能夠實現任意複雜的交易邏輯執行。
· 智能合約擴展了加密應用程序的設計空間。智能合約是應用程序的構建塊,可以部署在全球和開放數據層上。由於軟件只是簡單地將人為編譯為機器可讀的格式,因此開發人員能夠將這些約束條件下任何形式化的想法部署到應用程序中。
以太坊的可編程性導致智能合約開發的爆炸性增長
來源:dApp.com。
· 以太坊的可編程性導致智能合約開發的爆炸性增長。開放金融工具DeFi(用於貸款,衍生工具,交易所等)無需受信任的第三方,是用戶可以交互的金融程序。核心Internet基礎結構(存儲,計算,視頻轉碼,內容交付等)的開放市場使得任何用戶都可以直接從其他網絡參與者提供和使用計算資源。
· 加密世界為開發人員和技術創業者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機會。加密技術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個可以從頭開始重建金融和互聯網基礎結構的工具。應用程序的未來潛力,再加上新的開源軟件的貨幣化,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進入該領域。
· 下一代Internet應用程序將建立在加密協議之上。加密協議所提供的獨特功能使一些新的Internet應用程序得以構建。與互聯網創業者在開放的Internet協議之上建立新業務產品的方式類似,加密協議使得開發人員也可以重新設計現有行業並建立一個全新的領域。
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將加密協議用於其核心功能
來源:https://www.argent.xyz
· 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將加密協議用於其核心功能。與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依賴第三方API訪問的方式類似,基於加密協議構建的應用程序也可以實現相似的訪問功能,同時,不會帶來平颱風險。
· 開發人員可以在沒有平颱風險的情況下進行構建。開發人員無需依賴第三方API,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基礎架構風險。與當前的應用程序開發環境不同,加密協議會產生經濟激勵,從而阻止數據孤島。取而代之的是,開發人員出於經濟上的動機創建了可以輕鬆與其他協議和應用程序集成的協議,以增加流量和自己協議的使用。
· 加密協議的模塊化和可組合性導致了快速創新。由於開發人員能夠在現有後端基礎架構之上部署應用程序,因此,如何創建引人注目的用戶體驗成為應用程序之間的主要區別所在。例如,可以通過創建連接到提供相關原生的加密金融(例如交易所,借貸和/或衍生產品)的用戶界面來有效地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銀行服務。
Augur:預測市場的協議
來源:Augur,一個去中心化的Oracle和預測市場平台(2018)。
· Augur:是一個用於預測市場的協議。 Augur協議允許任何人創建,交易和驗證預測市場的結果。預測市場可以用來押注事件,預測未來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對沖風險。
· Augur提供了一個進入任何金融市場的廉價的全球性途徑。擁有Internet連接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並創建Augur市場。該協議包含內置的經濟激勵措施,鼓勵網絡參與者以最低的費用運營市場。
· 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基於Augur的功能,並為消費者提供用戶界面。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可以為用戶挑選有趣的市場並對其進行過濾。由於交易執行和結算都直接發生在協議中,因此用戶不必依賴受信任的第三方來保管其資產即可參與Augur市場。用戶不必依賴單個公司的安全性,而可以從基礎協議的全球網絡安全性中受益。
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將從公司股份轉移到協議的Token
來源:喬爾·莫內格羅(Joel Monegro),《胖協議》(Fat Protocols,2016)。
· 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將從公司股份轉移到協議Token。加密協議能夠執行以前由中心化公司執行的許多增值功能。
· 加密協議通過為其提供的功能收取費用來聚集價值。由於加密協議可以為消費者創建更好的服務(更便宜,更快和更安全),因此它們很可能捕獲Internet上發生的所有金融活動中的大多數價值。
· 加密協議代表了自互聯網以來信息技術領域的重大革命。加密協議可能以與TCP / IP或SMTP相同的方式變得無處不在,這些都是當今所有主要Internet應用程序所依賴的協議。但是,與TCP / IP或SMTP相比,加密擁有共享的底層協議,就有可能促使它們在未來所有流量中獲得相關經濟利益。
6. 相關應用指標
以太坊開發框架Truffle的每月下載量
來源:Truffle.com,Developer Suite下載。
在以太坊網絡上支付的每日交易費用
來源:Etherscan.io,以太坊每日使用的gas費。
比特幣/以太坊網絡上的每日交易計數
來源:Bitinfocharts.com,《每日比特幣/以太坊的確認交易》。
每年在Coinbase上的註冊用戶數
來源:Alistair Milne,Coinbase數據。
鎖定在去中心化金融協議中的ETH
來源:defipulse。
VC風險投資資金進入加密行業
來源:Coindesk,Blockchain Venture Capital。
不同類型的貨幣資產持有價值
來源:Marketwatch,《全球所有貨幣合計圖表》(2017年)。
全球互聯網,智能手機和電子商務滲透
來源: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開始的盡頭》(2018年)。
機構參與
來源:<財富》雜誌的Andreessen Horowitz向加密貨幣基金注資3億美元;耶魯大學及彭博社募集資金4億美元投資加密貨幣基金;富達進軍數字資產; 洲際交易所ICE參與投資Bakkt 等。
結語:區塊鏈(加密技術)並不是對傳統互聯網的顛覆,區塊鍊是基於互聯網基礎設施之上的一種創新,針對互聯網目前存在的問題,區塊鏈使得互聯網在去中心化、開放、無許可、無摩擦金融支付等方面變得更有效率,我們也看到諸如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在全面擁抱區塊鏈技術,2020年4月,騰訊官方出版了《產業區塊鏈》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 4月25日區塊鏈服務網絡(BSN)也正式宣布進入商用階段。區塊鏈對傳統產業的改變及傳統互聯網的革新正在弦上,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