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擬在區塊鏈上出售價值30億美元的數字債券。
這個引起各方極大關注的事件,在幾日內連出波折。最終於11月23日,亞洲數字資產交易所FUSANG宣布,中國建設銀行納閩分行(“ CCB Labuan”)已通知FUSANG交易所稱,決定撤回數字債券的上市,並已將此次停牌通知了納閩金融服務管理局(“ LFSA”)。
鏈新(ID:ChinaBlockchainNews)原創
作者| 馮銘
編輯| 尹岳
中國第二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擬在區塊鏈上出售價值30億美元的數字債券。
這個引起各方極大關注的事件,在幾日內連出波折。最終於11月23日,亞洲數字資產交易所FUSANG宣布,中國建設銀行納閩分行(“ CCB Labuan”)已通知FUSANG交易所稱,決定撤回數字債券的上市,並已將此次停牌通知了納閩金融服務管理局(“ LFSA”)。
1990年10月1日,馬來西亞政府正式立法,使納閩成為國際離岸金融中心,享有著免稅等許多特權和便利設施。 2019年10月25日,中國建設銀行納閩分行開業,並獲頒首塊數字銀行牌照及人民幣清算行牌照。
儘管尚不清楚中國建設銀行撤回該數字債券的具體原因,但此事已在區塊鍊及金融領域引發震動。按照抹鏈科技高級研究員周新健的說法:“這本來可能成為傳統金融資產與數字資產互換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嘗試。”
區塊鏈債券已經在路上
按照11月11日最初的消息,建設銀行總額為30億美元的數字債券起售金額為100美元。該債券將每三個月展期一次,支付的年化利率為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加50個基點。這是一隻基於區塊鏈、以數字代幣為形式的離岸債券,交易將以證券化的方式進行,即投資者購買由一個金融工具發行的票據,籌資所得將以存款形式存入中國建設銀行納閩分行。
“從最近幾次區塊鏈債券的發行情況來看,區塊鏈債券主要可以提高發行效率、降低發行費用、為審計和管理等工作提供便利,同時由於增強了穿透性和可溯性,可以包容更多的普通投資者,降低投資門檻。”週新健向《鏈新》表示。
借助區塊鏈技術發行債券並不罕見,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都曾嘗試過發行區塊鏈債券。 2019年12月,中國銀行推出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債券發行系統,並成功運用於中行200億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的發行。 2018年8月,世界銀行發行了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創建、分配、轉移和管理的債券,發行規模為1億澳元(約合4.75億人民幣),旨在測試區塊鏈技術能否改善沿用數十年的債券發售方式。
週新健認為,與以往發行的區塊鏈債券不同的是,本次中國建設銀行納閩分行發行的區塊鏈債券主要基於以太坊發行,通證標準為以太坊ERC-20,因此是全球首款真正意義在區塊鏈上發行並公開交易的通證化債務證券。
“通過FUSANG交易所,投資者可以使用比特幣和美元進行購買。然而,建行並不會以比特幣進行結算,FUSANG會把比特幣兌換成等值的美元再購買債券,所以投資者並不能享受到比特幣增值和債券利息的雙重收入。”週新健分析,本次發行的債券年化利率只有約0.705%,如此低的利率並不誘人,允許FUSANG接受比特幣購買是為了增加購買渠道、提高市場熱度、縮短髮行週期。
投資者可以購買100美元到100萬美元不等的債券,100美元的最低購買標準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是普惠金融的一次重要嘗試。”週新健表示。
數字資產管理平台Steaker創始人及CEO黃偉軒(Wilson Huang)認為,相比於傳統債券,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數字債券發行成本較低,且由於依靠區塊鏈技術儲存而非中心化清算公司,數據存儲方面會更透明;由於債券通證化,在鏈上流轉的便捷程度會大幅提高,轉移成本也會大幅降低;同時由於智能合約的存在,債券中的權益如收益分配等可以由合約自動完成,不必浪費額外的勞動力。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基於區塊鏈發行債券將會成為未來主流方式。”黃偉軒向《鏈新》表示。
信任機器杜絕債券信用違約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用得最多的就是防止中心篡改數據。區塊鏈在證券市場的作用相當於登記公司,類似於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在股票市場扮演的角色。”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程曉明向《鏈新》表示。
“傳統債券發行都是中心化的,大家購買債券是基於對中心化主體的信任。在傳統債券市場裡面,發債主體是國家審批,中介機構是監管部門認證的,一般說來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也存在不確定性。比如這段時間鬧得紛紛擾擾的河南永煤集團,就出現了債務兌現的風險。”程曉明表示。
2020年10月末以來,中國信用市場的違約情況引發了市場的擔憂——並非違約規模的突然快速上升,而是違約主體的變化,即高評級國企接連發生違約。近期,永煤信用債違約事件引起市場震盪。該事件牽連甚廣,海通證券被查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中原銀行,以及中誠信、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都被查。
程曉明認為,區塊鏈的價值在於讓人們不需要依賴於信任,“區塊鍊是個數據庫,特點在於去中心化,沒有人能夠篡改。所以,中介機構的信用高低就不是特別重要了。”
運通鏈達金服科技有限公司CEO、中國軟件協會區塊鏈分會專家組主任鄒均認為,記賬是經濟活動的基礎,也是信任建立的基礎。區塊鏈作為一個多方維護的共享賬本,避免了傳統記賬方式對賬困難,容易造假賬等問題,用技術手段從根本上來解決賬本信任的問題。
“傳統債券在公開市場發行有一套標準流程。在區塊鏈上發行債券,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讓債券擁有者能夠更清晰地掌握債券發行情況。”鄒均向《鏈新》表示。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證券行業更是一個區塊鏈適用的場景,從證券權益登記、掛牌、信息披露、交易、清結算等各環節,區塊鏈都可以推進證券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的社會裡,不單是線下資產可以數字化,線上數據也能轉化成數字資產。鄒均認為,資產數字化將首先在金融行業推廣。 “無論是數字法幣,還是銀行的大額存單、匯票、保函,都將會以數字化形式存在。區塊鏈將是各金融機構支撐這些數字資產管理的基礎平台。”
金融創新風險仍需警惕
11月12日,中國建設銀行納閩分行發布聲明,稱建行納閩分行不是債券的發行人,該分行的角色是牽頭安排人,促進以美元清算、結算債券的上市顧問和設施代理。建行納閩分行還強調,不接受任何銀行交易中使用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
週新健認為,這表明傳統金融巨頭對區塊鏈行業、特別是加密貨幣,仍有疑慮。 “區塊鏈債券體現出來的優勢都是操作層面的,債券的收益和風險仍取決於發行方承諾的利率及其信譽等級,操作層面的優勢並不對債券的價值和承兌風險造成任何改變。區塊鏈技術仍將作為一種基礎設施為金融服務降費增效,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區塊鏈數字債券的風險可能更多來自技術本身,比如智能合約的邏輯漏洞、交易系統的技術漏洞以及網絡安全隱患。這些風險的解決有賴於區塊鏈技術在與金融業務結合中不斷磨合。
“區塊鏈的創新與監管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如何看待這一對孿生兄弟,是擺在金融監管機構和國家技術監管機構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金融與互聯網法律事務部主任王風和向《鏈新》表示,“不論是什麼高精尖的技術還是創新型的技術,都不能沒有監管。如果把區塊鏈創新的事業比作高速行駛的轎車,創新就是轎車的動力系統,而監管就是轎車的剎車系統,只有創新而沒有監管,就相當於轎車只有動力系統而沒有剎車系統,一旦前方遇到險溝,就會車毀人亡。網絡空間的技術領域也不能任意自由,虛擬空間裡也應該存在紅區。”
“除此之外,區塊鏈生態中還要有動力平衡系統,能夠兼容動力和剎車的系統,在一個科技公司裡就是一個風險管理系統,既能保證公司能夠健康運作,也能保證安全不出事故。”王風和表示。
傳統金融機構入局釋放積極信號
11月23日,FUSANG交易所正式宣布,中國建設銀行納閩分行已決定撤回數字債券的上市。 FUSANG交易所首席執行官Henry Chong表示:“雖然令我們感到遺憾的是本次掛牌被暫停了,但FUSANG平台的IPO程序和備案沒有任何法律、法規、運營或技術問題。”
區塊鏈業內人士認為,儘管最終未能成功,但仍然是傳統金融機構入局區塊鏈行業一個積極的信號。
被稱為區塊鏈2.0的以太坊,是指以“智能合約”技術誕生為代表的可編程金融應用時代。以太坊區塊鏈上最常見的功能並不是區塊鏈技術運用,而是撰寫區塊鏈智能合約以管理數字資產。
黃偉軒說:“區塊鏈2.0對金融最直觀的影響是能夠豐富金融品類的多樣性、降低金融產品進入門檻,如最近比較火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抵押資產進行借貸,無需任何准入;也可以通過為市場提供流動性而獲得收益;這些產品能對一些金融細分領域進行補缺。”
如果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能夠入局,一方面會促使政府進行合規化監管,完善相關法規、確立鏈上金融的行為邊界等;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資產開始朝真正成為全球資本結構的一部分邁進。
週新健認為,“傳統機構接受並使用區塊鏈技術體現了區塊鏈技術在解決金融信用問題、降費增效方面確實具有其優越性,這會為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業務的結合帶來更多嘗試,兩者不斷融合才能給區塊鏈技術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