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starzq
看到不少關於AI 和Web3 的小作文,也談談我的看法:
- 短時間內,AI 的確「搶」了Web3 的風頭
- 細剖當下,AI 和Web3 對用戶、商家、平台、資本影響各不相同,並沒有本質衝突
- 長期來看,AI 負責效率的同時,需要Web3 負責公平,共同創造一個經濟高速增長且給每個人提供足夠平等機會的世界
詳細展開?
1️⃣短時間內,AI 的確「搶」了Web3 的風頭
一方面以ChatGPT 為首的GAI 表現出的能力不斷讓人驚呼,另一方面Web3 近期的確缺少大進展,連新敘事都匱乏。
人的注意力跟隨熱點轉移,但更多人焦慮的是資本和人才轉移
@Will42W 老師在《文理兩開花》的一句話很有insight,大意為:
「大多數人的目的只是賺錢,只有存量蛋糕可分的時候,會說我們需要有更好的生產關係來分配利益;但如果通過AI 提高生產力獲得了增量蛋糕,也就沒有那麼關註生產關係的變革了」
那麼,AI 和Web3 真的是對立的嗎?
2️⃣細剖當下,AI 和Web3 對用戶、商家、平台、資本影響各不相同,並沒有本質衝突
AI 和Web3 並不對立,而是提供不同的維度的價值:AI 帶來效率價值,Web3 帶來用戶和生態價值。
我列了一個表格來更清晰的說明其對各方的影響,下面詳細展開?
a. 對用戶來說
AI 提升了其工作和娛樂的體驗和效率,而Web3 帶來的所有權,幫助個人更好的進行資產確權,捕獲其產生的數據價值,包括與品牌和平台互動的數據,與社區共創的數據,從而把在Web2 被平台拿走的價值返還回來
同時更公平的收益機制,更能激勵用戶參與和創造,形成UGC 正向循環。
另外,我之前的?也反复提到過,GenZ 一代對數字商品的需求越來越高,渴望共同創造(co-create)和參與(participate),而NFT 可以更好滿足這類需求。
b. 對品牌/ 商家來說
AI 降低了其供給側的生產成本,但還是需要解決獲客和活躍度問題。
Web3 剛好精於此道,通過token 的引入,一方面返還用戶價值,另一方面激勵用戶參與(participate-to-earn),提升用戶活躍度
另外通過Open Loyalty, 品牌還可以捕獲到生態價值。
c. 對(中心化)平台來說
以搜索或者電商為例,AI 肯定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而Web3 的去中心化與中心化平台天然衝突,平台也需要積極探索如何打造Web2.5 與去中心化共存,就像CEX 也投資DEX 一樣。
d. 對投資機構來說
AI 帶來的生產力提升,也意味著更確定性的投資回報,投資人紛紛佈局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Web3 也有其優勢。 「Web3 有更高效率的資本投資和退出通道,尤其是在當下的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下」 @26x14eth 的這個點很有啟發。 SVB 和瑞信的破產,讓大量old money 開始進入crypto。
3️⃣長期來看,AI 負責效率的同時,需要Web3 負責公平,共同創造一個經濟高速增長且給每個人提供足夠平等機會的世界
Sam Altman 2 年前就預測了AI 將對社會帶來的改變:
AI 會帶來整個人類財富增加,但同時資本主義以不平等作為進步的代價,一個不能為每個人提供足夠平等機會以取得進步的社會很難持久。
Sam 在文章《萬物摩爾定律》裡提出的方案是
- 把重點放在對資本徵稅,特別是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
- 成立「美國股票基金」
- 所有18 歲以上的公民每年都會得到一筆公司股票的分配
- 只要國家一直做得更好,每個公民每年都會從基金中得到更多的錢, 參與到經濟自決所帶來的自由、權力、自主和機會中
不得不佩服Sam 的前瞻性,但這裡面也有2 個問題
1. 並沒有激勵原創內容
- 大家用「AI+ 原創」產出新內容獲得收益,但原創內容並沒有獲得激勵
- 長此以往,將不會有人做原創內容,AI 將枯竭,人類失去創造力
2. 極度依賴國家機器和政府。地緣政治和銀行的破產,讓大眾重新審視去中心化的重要性
Web3 的資產鏈上確權+ 智能合約,可以更好解決這2 個問題
1. 通過對用戶的數據確權,捕獲其產生的數據價值,形成更好的激勵機制,鼓勵原創
2. 通過智能合約,形成更可靠的數字契約,包括利益分配、倫理約束等,減輕對國家機器和政府的依賴。
這一塊@myanTokenGeek 老師的思考很深入,推薦閱讀。
總結
- 短時間內,AI「搶」了Web3 的風頭
- 但2 者並沒有本質衝突,而是提供不同維度的價值:AI 帶來效率價值,Web3 帶來用戶和生態價值,對用戶、商家、平台、資本影響各不相同
- 長期來看,AI 負責效率的同時,需要Web3 負責公平,才能共同創造一個經濟高速增長且給每個人提供足夠平等機會的世界
附上其他幾位老師對AI vs Web3 的看法:
附上Sam Altman 2 年前寫下的這篇具有前瞻性的文章《萬物摩爾定律》,同樣適合當下再讀一次,那些預測的變化已經在發生,你做好準備了嗎?